书城励志征服人心的切入点
3020800000010

第10章 以礼征服人心(3)

采取何种方式邀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事而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密谈则悄悄地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也就可以了;而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第三、注意“行”、“明”、“便”、“诚”。

①“行”即邀请的可行性。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市长亲临,来装门面,作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②“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③“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王老板想请张教授帮他解决一个科学难题。张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例,原本打算拒绝,没想到王老板竟派了专车接送,专人护理。使张教授很感动,改变了主意。这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已。

④“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有人曾邀请几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为真,谁知他却是虚意敷衍,让朋友吃了闭门羹。他这种失礼行为,使朋友非常气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于怀。这么邀请耍弄了别人,失去了朋友,岂不害人害已!

酒桌上的礼节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

①众欢同乐,切忌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②瞄准宾主,把握大局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例如有这样一次酒宴;小赵刚到机关工作,为了和同事们加深感情增进了解,他便邀请同事们聚餐一顿。

酒桌上小赵想利用敬酒的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求得同事们的关照,可同事小李却喧宾夺主,总是抓住酒瓶子不放,还自称是酒长,成了总指挥,同事们也完全沉醉在酒中,谁也没意识到正憋着一肚子气的小赵,酒宴结束大家纷纷离去,小赵的一番盛情完全被小李搅散了。这样的客人还是不请为好。

③语言得当,诙谐幽默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一次某单位请师傅老张去调试设备,完事后对方单位技术科几名同志为了表示感谢请他俩到饭店撮一顿。

酒桌上老张岁数最大,出于礼貌每人先给老张敬了一杯酒,他们怕老张没喝好就开始劝酒,其中技术员小王举起酒杯对老张说:“今晚我一定要让你躺着回去!”老张一听吓一跳,说什么也不喝了,这时小王马上说道:“我说让你躺着回去,是说已经给你们买好卧铺了,想让你们躺在卧铺上回去!”

听到小王这一解释,老张哈哈大笑接着又喝了一杯,高高兴兴地结束了酒宴。

④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把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例如某单位小谭家装修房子,请了几位朋友前来帮忙,干完活儿小谭请了一桌酒席。酒桌上小谭仗着自己有点酒量,就一个劲地拼命敬酒,谁不喝也不行,造成朋友间大动干戈,结果小谭住进了医院,朋友气愤地离去,一次好端端的喜宴,就因为过分地劝酒把朋友得罪了。

⑤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一次某厂办公室举行酒宴,参加人有党委书记、副书记、团委书记等人,酒宴中邻桌一人前来敬酒,按理说从岁数身份方面都应先给党委书记敬酒,但这人却先给团委书记敬的酒。

看到这个场面,党委书记明显地露出不满之意。这时副书记马上说道:“你挺会办事,人常说给党委书记敬酒观解劲,给团委书记敬酒后反劲,你挺有长远意识!”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既消除了梅尬的场面,又使酒宴保持良好的气氛,敬酒人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

所以,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⑥察颜观色,了解人心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颜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例如有这样一次,某单位宴请一位领导,小张去陪酒。酒过三巡,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而一位领导却还没喝好,又不好意思主动说要酒喝。

小张看出领导的意思,灵机一动拿出一瓶酒说道:“今天喝得挺高兴,领导们也挺辛苦,我出个游戏助助兴,就是谁说话也不能说‘不’字,谁说了罚谁喝酒!”大家一听觉得有趣就同意了。

这时小张尽量把话题引向那位领导,结果他接连说了几个“不”字,多喝了好几杯,感觉喝好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离去。过后那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小张挺有招儿。

⑦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例如有一次酒宴,小王做东。开始时小王话语不多,当酒过三巡后,大家提出唱歌助兴,有人争先抢着表演。当轮到小王时,他高唱了一曲《祝酒歌》,且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把歌词改了,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人们纷纷举杯,大大夸奖小王深藏不露,后发制人取胜。

⑧避实就虚,巧转矛头酒桌上应该记住借酒传情,以情为重,摆布好酒桌上的各种关系,巧妙地抵挡各方面的“袭击”,既不影响喝酒的效果,又可发挥你的交际才能,这才是最关键的。

例如:小高邀请同学聚会,酒桌上服务员端来了红炯鲤鱼,鱼头正好对着小高,小高知道鱼头对谁就得多喝一杯,可小高又深知自己不胜酒力,便暗暗地想出了对付的招法。

当有人提出喝鱼头酒时,小高马上说道:“今天同学聚会,为了重温我们当年的友谊之情,这个鱼头应该对着我们的老班长,只有他喝这杯酒,才可以体现出从前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同样尊敬老班长!”

一番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老班长也高兴地喝下了这杯酒。小高的矛头转得巧妙而恰到好处,使同学们的友情更深厚了。

酒不在多,情到则浓;话不在多,点到则通。借酒交友,是难得的好机会,相信你在酒桌上可以驾驭各种场面,结交更多的朋友!

⑨不要厚此薄彼尽管人们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维护面子的精神需求是一致的。如果你忘记这一事实,与他们交际时,对“重要人物”礼加三层,让一般人等冷落一旁,则会刺伤后者的自尊和面子,失去一大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