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3018600000035

第35章 中世纪时期的其他地区

中世纪的亚洲(除中国外)和东欧地区,在各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相互碰撞和冲击下,先后步入封建社会,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等在亚、欧、非三大洲应运而生,并兴替更迭。它们在对外扩张征服和统治的过程中,既促进着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改变了亚洲、非洲及欧洲部分地区的政治格局和民族构成,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对世界历史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壕沟之战穆罕默德在创立******教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争得其合法地位,与麦加贵族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其中,发生了一系列战事。这些战事,有许多是与******教的宣传相结合的,带有某种宗教和神话的色彩。这里讲述的“壕沟之战”就是一例。公元7世纪20年代,穆罕默德的******军队与盘踞麦加的贵族军队已经进行过几次交锋,双方各有胜负,且都遭到了一定损失。627年,麦加贵族军队总指挥阿布·苏福扬率军1万余人,其中包括6000名骑兵和一部分埃塞俄比亚的雇佣军,从麦加出发,气势汹汹,大举进犯麦地那。穆罕默德闻讯立即在麦地那进行迎战动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只集结了3000军队和十几匹马。战事未开,双方实力已优劣鲜明。3月底,经过长途跋涉的麦加军队终于抵达麦地那郊外。然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不是穆罕默德迎战的军队布阵,而是一道一眼望不到头、既宽又深的护城壕沟。麦加军队无法进入城内,只好隔着壕沟从城外围攻。麦加军队的主力骑兵.面对眼前这巨大的壕沟,却无能为力。麦加的步兵几次发起攻击,但往往刚刚接近城壕,就被城壕上射来的飞蝗般的箭雨打压下去,少数冒险涉沟逾越者,也都被射杀在沟底。在穆罕默德这边,壕沟作战虽然暂时挡住了麦加军队的进攻,也很快给守军带来麻烦。由于缺乏经验,三个星期过后,麦加人的进攻虽然没有构成大的威胁,但城内却出现了粮、水危机,人心开始惶惑。麦地那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恰在此时,麦地那上空本来好好的天气,却风云突变,狂风大作,气温也骤然下降,寒冷异常。麦加军队毫无防备,全军上下立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麦加贵族武装,本来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这样一来,军心涣散,没等命令,便纷纷四散撤退。穆罕默德当机立断,命守军乘乱出击,一举大败敌军。

麦地那壕沟之战,穆罕默德只是无奈之下实施掘壕守城的战术,又借助偶然的自然条件转危为安,赢得胜利。然而,事后却盛传这是安拉神助之战,掘壕守城是安拉转授的战法,安拉命令人们看不到的神兵援助了麦地那,把恐怖投入麦加军队将士的心里,最后又用飓风驱散了他们。攻占大马士革公元7世纪30年代,******教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统治时期,在平息内部叛乱、初步统一阿拉伯半岛后,开始对外大举扩张。这时,阿拉伯扩张的基本目标是与东罗马帝国争夺叙利亚等小亚细亚地区。633年,阿拉伯军队向北方的叙利亚发起进攻。叙利亚是当时东罗马帝国最富庶的地区,因而东罗马人不肯轻易放弃,于是,阿拉伯军队与东罗马军队展开了殊死的争斗。初期,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634.年3月,哈里发调兵遣将,命令素有“安拉之剑”美称的阿拉伯著名将领哈立德率军增援征战叙利亚的先头部队。当时正在伊拉克前线指挥作战的哈立德,为赢得战事的主动,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穿越西亚大沙漠,避开东罗马防守严密的边境要塞,抄近路直插敌后,出其不意地突袭东罗马军队。经过近十几天的艰苦行军,这支骆驼援军终于战胜巨大困难,冲出西亚大漠,如同神兵从天而降,突然进入叙利亚,出现在大马士革城下。

阿拉伯援军赶到之后,与原先的军队会合,由哈立德统一指挥。从635年1月起,阿拉伯军队接连发起攻势,攻占了大马士革周边的许多小城镇和堡垒,最后将东罗马军队占据的大马士革团团包围。

六个月的围困使得大马士革城内守军的粮食和弹药日益吃紧,人心浮动。无奈之下,东罗马军队首领只好与大马士革大主教商议,决定与哈立德谈判。635年9月的一天早晨,双方在城下签订了正式和约。然后,大马士革大主教下令打开城门放行,阿拉伯骑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大马士革。

然而,大马士革城下之盟,只是东罗马帝国的缓兵之计。636年春天,东罗马皇帝就调来5万大军发动反攻,要与哈立德一决雌雄。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哈立德下令军队全部撤出大马士革,集中兵力退至约旦河流域的雅穆克河畔筑垒待命。双方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636年8月中旬,时值盛夏,被热风刮起的阵阵沙尘,又吹得人睁不开眼。这种气候对于远道而来、习惯于地中海暖湿气候的东罗马军队而言,简直无法忍受。这样,战事未开,阿拉伯军队已先拔头筹。8月20日,决战开始。阿拉伯军队锐不可当。而东罗马军队尽管人多势众,但因许多将士是临时征集来的雇佣军,根本无心为东罗马帝国卖命,在阿拉伯军队的猛烈冲击下,很快四散奔逃。经过激战,东罗马军队死伤过半。大马士革一雅穆克一战,使东罗马帝国最富庶的叙利亚并人阿拉伯帝国版图。之后,阿拉伯人乘胜进军,迅速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地区。阿拉伯帝国兴衰穆罕默德逝世后,阿布·伯克尔继承其权位,称哈里发,通过传播******教,逐步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开始对外扩张。仅仅20余年,他不仅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而且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公元661年,倭玛亚王朝创立,定都大马士革。王朝采用世袭制,传位14代哈里发,历时89年。倭玛亚王朝的创始人穆阿威叶出身古莱什部落倭玛亚氏族,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着高超的政治手腕。他曾说过“用鞭子就可以得到的地方,我不用宝剑;用舌头就可以得的地方,我不用鞭子”。他创建的阿拉伯军多线出击。至8世纪上半叶,一个阿拉伯大帝国最终形成,其疆域远远超过极盛时代的罗马帝国。在这庞大的帝国境内,实行的是********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随后又经历的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年),首都为巴格达。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754~775年在位)、诃伦(786~809年在位)、马蒙(813~833年在位)时,帝国进入“黄金时代”。这样到了8世纪中期,建立起版图包括阿拉伯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中亚、亚美尼亚、埃及、北非和西班牙等地,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国内经济文化发达,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各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阿拔斯王朝后期,帝国内部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并出现了封建割据局面。至11世纪,帝国徒有虚名,仅控制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两河流域地区。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巴格达,哈里发仅作为******教主而存在。1258年蒙古军队入侵,废黜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灭亡。印度莫卧儿王朝

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德里附近的帕尼帕特战役中战胜洛堤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儿王朝的统治。随后,经过坎努战役和戈格拉战役,巴布尔统一了北印度。1540~1554年,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曾一度中断。1555年,巴布尔的儿子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重新占领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阿克巴大帝(1556~1605年)统治时期,对外征战,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对内实行一系列改革,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诸宗教和平相处,文学、建筑、艺术、绘画再度繁荣。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德里红堡,是******教建筑艺术的杰作。莫卧儿王朝的统治给印度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到17世纪上半期,在查罕杰和沙·贾汉时期,帝国出现盛世局面,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达。到奥朗则布统治时期,继续向南印度扩张,帝国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但他强制推行********体制,恢复宗教迫害政策,因而激起地方封建主、锡克教徒及马拉塔人的强烈反抗。奥朗则布死后,地方割据势力发展,帝国陷于四分五裂状态。18世纪中期,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的波斯、阿富汗及马拉塔封建王公的傀儡,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俄罗斯的诞生

13世纪上半期,利用占领此地的蒙古政权实行的“民族自治”政策建立独立的莫斯科公国。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陆续合并周围公国,国势日强。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依靠金钱,取得蒙古人和教会的支持,击败特维尔大公等劲敌,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称号,开始领导罗斯各诸侯,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1462~1485年,在伊凡三世统治时期,莫斯科大公国日益强盛。他先后并吞了位于莫斯科和波兰、立陶宛之间所有独立的俄罗斯人公国,尤其是于1480年,击退金帐汗国对莫斯科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至此,结束了金帐汗对罗斯人为期200多年的统治。随后,伊凡三世又通过两次征服立陶宛,统一全部东北罗斯,形成了俄罗斯统一集权国家的核心。到16世纪初,俄罗斯已成为欧洲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于476年被日耳曼人所灭。东罗马帝国则继续维系着统治,定都在君士坦丁堡。后来,东罗马帝国又改名为拜占庭帝国,因此历史上也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145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他立志征服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并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南口,城市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可谓固若金汤。1453年4月6日,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12万、骑兵2万、舰船320艘,从水陆两路扑向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军队从城西发起进攻。在接下来的数日内,奥斯曼军队采用了各种攻城方式。无论是强攻也好,挖地道也罢,都没能攻破城池。

陆战攻城失利的奥斯曼军队,海战同样遭到严重挫折。四艘支援君士坦丁堡的******军舰,击沉数艘奥斯曼舰只,成功驶入马尔马拉海,为君士坦丁堡送去大量军需物资。在此情境下,奥斯曼军中有一位将军提出了一个偷袭金角湾防线的计划。即借道******商人控制的加拉塔据点,潜入金角湾,然后实施偷袭。4月22日晚,奥斯曼海军数十艘舰船悄悄绕过金海湾口,在加拉塔上岸。然后在陆地上铺设了一条木板滑道,在木板上涂抹大量的油脂,以减少摩擦力,然后用人力通过木板滑道将舰船拖拽进金角湾。一夜奋战后,奥斯曼军队悄无声息地将70艘轻型舰船成功地从陆上拖进金角湾,造成君士坦丁堡腹背受敌之势。

奥斯曼舰队在金角湾内的突然出现,使东罗马人惊恐不已,他们急忙从西线守军中抽出兵力来防守金角湾。这样一来,君士坦丁堡城墙上的防守力量被削弱了。5月29日拂晓,穆罕默德二世下达总攻命令。霎时,数万奥斯曼军队潮水般涌向城墙。同时,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的奥斯曼海军也发动猛烈进攻。’

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状态。突然,只听一声巨响,西城圣罗马门以北的一段城墙被炮弹轰然炸开,奥斯曼军队立刻潮水般从城墙缺口涌入城内。东罗马皇帝再想调集部队增援,也已为时过晚。东罗马皇帝在逃命中被击毙。

奥斯曼军队在城内连续洗劫三天。大批居民被掳为奴隶,豪华的宫殿被付之一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延续了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最终灭亡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亚。13世纪初,为躲避蒙古人侵袭,辗转西迁,来到小亚细亚,依附于鲁姆苏丹国,定居小亚细亚西北部。

13世纪中期,在蒙古人的侵袭下鲁姆苏丹国瓦解,该部族在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打败邻近部落宣布独立,奥斯曼国家自此成立。14世纪初,奥斯曼军队开始进攻近邻的东罗马帝国,占领卑斯尼亚平原,夺得重镇布鲁萨,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先后迁都布尔萨和亚德里亚堡。奥斯曼去世后,其后继者不断发展外贸,繁荣经济,并编练了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常备军,从而增强了帝国的实力。帝国继续扩张,攻占尼西亚城等地,将拜占庭逐出小亚细亚。14世纪中后期,帝国几乎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半岛,拜占庭帝国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和几块属地。

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并迁都于此,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苏莱曼二世时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加快向多瑙河上游发展,1526年,在莫哈奇战场战胜了匈牙利骑士精锐部队,并在3年之后,攻陷维也纳,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