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召唤内心的巨人
3017800000017

第17章 走出忧虑的阴影(2)

女性特别易于陷入烦恼的心理危机之中。她们每天花在处理家常事务上的精力,远不如花于对子女的无谓操心与懊恼,以及其他无谓的精神紧张上来得多。一到傍晚,他们总是感到精疲力竭,然而她们不曾意识到,这是她们将大部分的精神浪费于无谓的心理所造成的不安的缘故。

人类居然能容许种种无谓的烦恼、忧虑,来榨取人的青春和生命,使人未到中年就现老相,岂不是天下之大怪事吗?看到许多年仅三十的妙龄女人,面部就已出现皱纹,你以为这是由于她们过度地操劳,或者真的遭遇到重大的不幸所致吗?不是的!促使她们未老先衰的,是她们多愁善感的脾气和她们容易烦忧的习惯。

“烦忧能使人老”。烦忧会在人们的脸上刻划出残酷的皱纹!曾经有一个人,因为重大的烦忧使他于三个星期之间,容貌大变,使我就像看见了两个前后完全不相同的人一样。

女人们往往习惯于用电气、药品或手术挽救红颜的过早衰老,这真是愚不可及。她们未曾觉悟,使她们衰老的,只有烦忧。医治衰老的药品只有一种,而这种药品只在自己的心中可以找到,那就是天真坦然的态度和不再烦忧的习惯。

驱除烦忧这种心理危机的上最好方法,就是常常怀着一种愉快的态度,而不要老是去纠缠生活中的不幸与丑恶的方面。

保持身体的健康,也是矫正烦忧这种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胃口,甜蜜的睡眠,清爽的神智,都是可以减少烦忧的妙方。在变态时,烦忧才会滋生。体力强健的人,烦忧偷袭的机会比较少。而在活力低微、体质衰弱的人的生命中,烦忧最易侵入与滋长。

在你克服危机的路途中,当你一觉察到恐惧、烦忧的思想侵入你的心中,你必须立刻将你的心中充满各种希望、自信、勇健与愉快的思想,不要坐视这些剥夺你幸福的敌人在你心中盘踞起来!立刻把那群魔鬼驱逐出你的心灵!

最后,我们想告诉你克服烦忧这种心理危机的办法是:医治烦忧病时,你不用请医生,也不要跑药房。你可以自己治疗。你只要用希望替代失望,用乐观替代悲观,以镇定替代不安,用愉快替代烦恼就够了。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是不能并存的,他们会相互克制。

三、不计较得失

“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优势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因一时得失而前功尽弃。相反,因得到一点东西就兴奋狂跳,又因失去一点东西就捶胸顿足的人,本身就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其危机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重未来发展。

有一个叫露西尔·布莱克的人在还没有懂得“为所有而喜,不为所无而忧”的道理前,正面临一场不幸。她那时住在亚利桑那州的塔森,下面是她讲述的遭遇:“我的生活一向忙乱——在亚利桑那大学学风琴,在镇上主持一家语言障碍诊所,还在绿柳农场指导一个音乐欣赏班。我就住在绿柳农场里,我们在那里可以聚会、跳舞、在星光下骑马。可是,有天早上我因心脏病而倒下来了。‘你得躺在床上一年,要绝对地静养。’医师并没有保证说我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健壮。在床上躺一年,意味着我将要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或许还会死掉!我感到毛骨悚然,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么竟会遭到这种惩罚?我又悲痛又感到忿恨不平,却还是照着医师的嘱咐躺在床上。邻居鲁道夫先生是个艺术家,他告诉我:‘你以为在床上躺一年是个不幸?!其实不然。现在,你有了时间去思考,去认识自己,心灵上的增长将大大多于以往。’我平静下来,读些励志书籍,试着找出新的价值观。一天,收音机传来评论员的声音:‘惟有心中想什么,才能做什么。’这种论调我以前不知听过多少次,这次却是第一次深深打进心坎里,我改变了主意,开始只想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欢乐、幸福、健康。我强迫自己每天一起床就为拥有的一切赞美感谢:没有痛苦、可爱的女儿、健康的视力听力、收音机里优美的音乐、有阅读的时间、丰富的食物、好朋友等。当医师准许我在特定时间内可以让亲友来访时,我是多么高兴啊!好几年过去了,现在,我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活力,这实在应该感谢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我在亚利桑那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一年,因为我养成了每天清晨赞美感谢的习惯。惭愧的是,由于害怕即将面临死亡,才使我真正学习到如何过真正的生活。”

《格列佛游记》一书的作者约拿丹·史威佛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颓废的厌世主义者。他每次生日都黑衣素食,以示对自己的出世感到遗憾。虽然如此,他仍然赞美幸福快乐是促进健康的最大力量。他宣称:“世上最好的医师是节制医师、安静医师和快乐医师。”我们也许都能受到这位“快乐医师”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注意自己拥有的可贵财富——比故事中阿里巴巴的财富还多。你会为亿万富翁出卖自己的眼睛、手足、听觉、孩子或家人吗?把拥有的资产加起来,你就会发现,纵使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等人把所有的金银堆聚起来,也买不到你拥有的一切。

皮克认识哈洛·阿伯特好几年了,他住在密苏里州的韦布城,曾当过皮克的演讲经纪人。一天,皮克在堪萨斯城碰见他,他好心带皮克回密苏里的贝尔顿农场。途中皮克问他如何免除忧虑,他便给皮克讲述了下面这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我曾是个多虑的人,”阿伯特说道,“但是,1934年的春天,我走过韦布城的西多提街道,有个情景扫除了我所有的忧虑。事情的发生只有十几秒钟,但就在那一刹那,我对生命意义的了解,比在前10年中所学的还多。这两年,我在韦布城开了家杂货店,由于经营不善,不仅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还负债累累,估计得花7年的时间才能偿还。我刚在上星期六停止营业,准备到商矿银行贷款,以便到堪萨斯城找份工作。我像只斗败的公鸡,没有了信心和斗志。突然间,有个人从街的另一头过来。那人没有双腿,坐在一块安装着溜冰鞋滑轮的小木板上,两手各用木棍支撑前行。他横过街道,微微提起小木板准备登上路边人行道。就在那几秒钟,我们的视线相遇,只见他坦然一笑,很有精神地向我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气真好啊!’我望着他,体会到自己是何等富有。我有双足,可以行走,为什么却如此自怜?这位缺了双腿的人仍能如此快乐自信,我这个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的?我挺了挺胸膛,本来预备到商矿银行只借100元,现在却很有信心地宣称:我要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工作。结果,我借到了钱,也找到了工作。”

艾迪·瑞肯贝克,他和朋友在太平洋上绝望地漂流了21天之后,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道:“我学到了一点——人只要有淡水喝,有东西吃,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时代周刊》上登过一篇文章,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个士官在瓜答卡纳岛战役中被炮弹碎片刮伤喉咙,输了7筒血。他写了张纸条问医师,“我会活下去吗?”医师回答说:“会的。”他又问:“我仍可以讲话吗?”他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这个士官在纸上写道:“******,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为什么不也停止忧虑,对自己说:“******,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也许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不值得操心。

但是,我们为这一切而心怀感谢过吗?没有。就像叔本华说的:“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所拥有的,却总是想到自己所没有的。”不错,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

这种本性也使得约翰·帕尔玛由一个正常人变成愤世嫉俗者,并且几乎毁了家庭,这是他亲口说的。

帕尔玛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帕德森。“我从军中退役后不久,便开始做生意,”他说道,“我日夜辛勤工作,买卖做得很顺利。不久,麻烦来了,我找不到某些材料和零件,眼看生意就要做不下去,因为忧虑过度,我由一个正常人变成愤世嫉俗者。我变得暴躁易怒,而且——虽然那时并没有觉察到——几乎毁了原本快快乐乐的家庭。一天,有个为我工作的年轻残废的退役军人告诉我:‘约翰,你实在该感到惭愧,你这种模样好像是世界上惟一遭到麻烦的人。纵使你得关门一阵子,又怎么样呢?等事情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开始不就得了?你拥有许多值得感恩的东西,却只是咆哮不已。老天,我还希望能有你的好状况呢!看看我,我只有一只手,半边脸几乎被炮弹打掉,我却没抱怨什么。如果你再不停止吼叫和发牢骚,不只会丢掉生意,还有健康、家庭和所有的朋友!’这些话对我真是当头一棒。我终于体会到自己是何等富有。于是我改变了态度,回复到原来的自我。”

罗根·史密斯也说过一句极富智慧的话:“生命中只有两个目标:其一,追求你所要的;其二,享受你所追求到的。只有最聪明的人可以达到第二个目标,才能在得失的心理上找到真正的平衡点,才能没有挫败感。”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90%的事情是放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力放在这90%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担忧、操劳,或得肠胃溃疡,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10%的坏事情上面。

四、让自己忙碌起来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似乎染上了一种忧虑的不良习惯,他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首先启动自己那根忧虑神经,为事情的过程担忧,也为结果而忧。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奢侈”。所以,如果你因为某事感到忧虑,或者你已经严重到养成了一种忧虑的习惯,那就采取一个法宝——让自己不停地忙碌,这恐怕比任何心理医生的治疗更加有效。

下面则是肯耐基的叙述:

我永远也忘不了几年前的一天夜里,我班上的一个学生道格拉斯告诉我们,他家里遭受了不幸,不止一次,而是二次。第一次他失去了自己5岁的女儿,一个他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他和妻子都以为他们没有办法忍受这个损失。可是,正如他说的:“10个月之后,上帝又踢给我们另外一个小女儿——而她只活了5天就死了。”

这些接二连三的打击,对任何人来讲都无法承受。“我实在承受不了,”这个做父亲的告诉我们说,“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也无法休息或放松。我的精神受到致命的打击,信心尽失。”最后他去看了看医生。一个医生建议他吃安眠药,另外一个则建议他去旅行。他两个方法都试过了,可是没有一样能够对他有所帮助。他说:“我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里,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愈夹愈紧。”那种悲哀给他的压力——如果你曾经因悲哀而感觉麻木的话,你就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了。

“不过,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孩子——一个4岁的儿子,他教我们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天下午,我呆坐在那里为自己感到难过的时候,他问我:‘爸爸,你肯不肯为我造一条船?’我实在没有兴致去造条船。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兴致做任何事情。可是我的孩子是个很会缠人的小家伙,我不得不顺从他的意思。

“造那条玩具船大概花了我3个钟头,等到船弄好之后,我发现用来造船的那3个小时,是我这么多个月来第一次有机会放松我的心情的时间。这个大发现使我从昏睡中惊醒过来。他使我想了很多——这是我几个月来的第一次思想。我发现,如果你忙着去做一些需要计划和思考的事情的话,就很难再去忧虑了。对我来说,造那条船就把我的忧虑整个击垮了,所以我决定让自己不断地忙碌。

“第二天晚上,我巡视了屋子里的每个房间,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单子。有好些小东西需要修理,比方说书架、楼梯、窗帘、门钮、门锁、漏水的龙头等等。叫人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礼拜以内,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

“在过去的两年里,那些事情大部分已经完成。此外,我也使我的生活充满了启发性的活动:每个礼拜,我有两天晚上到纽约市参加成人教育班,并参加了一些小镇上的活动。我现在是校董事会的主席,参加很多会议,并协助红十字会和其他的机构募捐。我现在简直忙得没有时间去忧虑。”

没有时间忧虑,这正是邱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的时候所说的。当别人问他是不是为那么重的责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去忧虑。”

查尔斯·柯特林在发明汽车的自动点火器的时候,也碰到这样的情形。柯特林先生一直是通用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车研究公司,最近才退休。可是,当年他却穷得要用谷仓里堆稻草的地方做实验室。家里的开销,都得靠他太太教钢琴所赚来的1500美金。后来,他又得去用他的人寿保险作抵押借了500美金。我问过他太太,在那段时期她是不是很忧虑。“是的”,她回答说,“我担心得睡不着,可是柯特林先生一点也不担心。他整天埋头在工作里,没有时间去忧虑。”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曾经谈到“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所找到的平静”。平静为什么会在那儿找到呢?因为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人,通常都埋头在他们的工作里,不会为他们自己担忧。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享受这种“奢侈”。

为什么“让自己忙着”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能够把忧虑赶出去呢?因为有这么一个定理——这是心理学上所发现的最基本的一条定理——不论这个人多么聪明,人类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情。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假定你现在靠坐在椅子上,闭起两眼,试着在同一个时间去想:自由女神;你明天早上打算做什么事情。

你会发现你只能轮流地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对不对?从你的情感上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想去做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又同时因为忧虑而拖累下来。在同一时间里,一种感觉会把另一种感觉赶出去,也就是这么简单的发现,使得军方的心理治疗专家们,能够在战时创造这一类的奇迹。

当有些人因为在战场上受到打击而退下来的时候,他们都被称为“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军方的医生,都以“让他们忙着”为治疗的方法。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每一分钟都让这些在精神上受到打击的人排满了活动,如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片、种花,以及跳舞等等,根本不让他们在时间上去回想他们那些可怕的经历。

“职业性治疗”是近代心理医生所用的名词,也就是把工作当做治病的药。这并不是新的办法,在耶稣诞生500年以前,古希腊的医生就已经使用了。在富兰克林时代,费城教友会教徒也用这种办法。1774年,有一个人去参观教友会的疗养院,看见那些患精神病的病人正忙着纺纱织布,使他大为震惊。他认为那些可怜的不幸之人在被压榨劳力——后来教友会的人才向他解释说,他们发现那些病人唯有在工作的时候病情才能真正有所好转,因为工作能安定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