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010800000008

第8章 无处不在的导师

你必须去陌生的地方寻求引导。路、风、水和空气都可以成为你的导师,老子说:“道之于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万物皆有道,追问事物的道理,就是你被引导的过程。

老子说:道之于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隐无名,但道在天下,智慧者将发现它无处不在。

天下川谷比比皆是,而百川归海。

道之如海,而天下川谷犹如道之载体。

所以你不用去陌生的地方寻求道,它就在你身边,离你很近。

当你走在路上,你就走在道上,道化为路,即是道路。《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千里,就是独得行道路之妙。

道行于路,惟戴宗识之。

你临风而立,道即在风中,风空空如也,但并非乌有,风能吹枯拉朽,能拔千年之树,能播万物之种,虚空之中自有一种不名之物存在,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为不可见之虚体,然作用却不可穷尽。所以老子把天地比作一个风箱,拉动它就会产生力量。发动起来就会生生不息。道家智者列子就是在风中悟道的,故庄子说:“列子御风而行。”

道之于风,惟列子可御之。

当你在水中,道即在水中,水利万物而不争,甘居下位,水往低处流,自身有一种下坠的力量,但却能托浮万物,此乃水之奥妙。

水无形,却可载舟。

水中有流,循环动之则成漩涡,漩涡小可吞物,大可吞船,百慕大三角的水涡还可吞飞机。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以水作实验。以大陶罐盛水,双手搅之成漩涡,到水流极快之时双手往下一按,罐裂水溢。张三丰得御水之妙。

戴宗日行千里,来无踪,去无影,便是独得行道路之妙。道行于路,惟戴宗识之。

水动则吞船,静则托物,流则有千钧之力,妙不可言,故老子以水喻道。

水之道,惟老子识之。

水动则吞船,静则托物,流则有千钧之重,妙不可言。

《圣经.创世纪》中开篇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黑暗之渊面,内藏无穷神妙。神之灵即是道,运行于水面,水为道之体用,这是一个象征,是说万物的生成原理,故老子以水喻道。

水之道,惟老子识之。

当你在呼吸时,道就在空气中。纳气吐气,生命因此更新,空中看似什么也没有,人却靠空气而活着。长吸长吐,身体健康。人无气不活,万物无气不生,气为人之本,修道之人练气能至肉身涅槃,气功师练气可刀枪不入。

气无形,却能化为有形之功。

当你与任何一个事物对话,道就在与你对话的事物中。

我们来看看诗人欧钟的《夜行》:

寒冷的冬,是谁点燃这幽暗的夜?

我赤身裸行,寻找冬日里最后那星点温暖。

满野都是雾的气息在平静地流转,浸透每一声凄清的蛐叫,浸透每一张沉睡的叶片的思想,浸染了所有安眠的生灵,一切皆在沉睡,唯我独行。

我是一个将昼夜颠倒的人,肮脏的白光强烈地刺痛我的双眼,杀伤我的躯体和内脏,责令我白天闭门躺睡,晚间启门游走,去约见僵死的坟场尸首朽化的残体,去碰撞坚硬和残酷的夜的墙壁,夜的天空。有时可以偶尔遇见一个与我同类的人,用相同的仇视的眼光对望片刻,从中便获得些勇气和报复的力量,去求见子夜那一线渺茫的希望。

诗人裸身行于夜中,这只是一种意象,表明自己面对黑夜没有任何伪装。他在与黑夜对话,“黑夜”并非是太阳不在的物质形态,而是与光明相对峙的一切特征之总和。诗人心中有迷茫,诗人心中有黑夜,所以能同黑夜对话。

诗人欧钟与其说在与夜晚对话,不如说是在与心中的黑夜对话。夜晚与心中的迷惘相互交融,这就是诗人与黑夜对话的玄机。这就是与事物的对话

人无气不活,万物无气不生,气为人之本,气无形,却能化为有形之功。道无形,却能妙用万物。

之道。

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保善于描绘黑夜,即是此理。

有山必有水,故川谷无处不在。

水动则吞船,静则托物,流则有千钧之力,妙不可言,故老子以水喻道。水之道,惟老子识之。

睁开眼,必见物,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故万物皆有道,道无处不在。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就是告诉你问道不必求远,道在你所见一切物中,道在你所行一切事中,道在你呼吸的空气之中,道萦绕着你,道就在你身上。

你就是道。人无气不活,万物无气不生,气为人之本,气无形,却能化为有形之功。

道无形,却能妙用万物。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