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010800000036

第36章 闻道——通向万物的神性(1)

天国——世物原质裸呈的世界,你的精神与物质完全融合的世界,神性,是它不变的旋律。

1、心灵保持虚静状态

《老子》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

意思是说,极力使心灵做到虚静澄明,努力使心灵坚持清静无为。

生命是活跃的,为什么我们要让心灵保持虚静状态?

我们每天都在拼命工作,都在努力生存。是的,生命是活跃的。不断进食,不断地代谢,身体在代谢中衰朽,无法停下来,直到死亡。人都是这么活着,为什么要虚静?那么我只能这样回答你:是的,连动物也是这样活着。如果人活着仅限于此,我所有的语言都是废话,你连识字都是多余的,人为什么要识字呢?不识字你的身体照样会代谢。

但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心灵不归其所,穷人想变成富人,富人想变成权贵,权贵想作至尊的王,王却想作神仙,神仙可以不死。秦始皇不是派徐福却去东海求不死药吗?宋代的多个皇帝不是炼仙丹吗?人都是在模仿着别人活着。到头来他们都会失望,模仿成功了却发现离幸福还很远。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感叹人生如梦,因为梦是虚幻的,幸福不可能通过模仿获得。你可以模仿别人说话,向鹦鹉一样;可以模仿别人的动作,像猴子一样;可以模仿别人赚钱,像犹太人一样;甚至可以模仿别人获得至尊的权贵,像刘邦模仿陈胜一样。但你不可能模仿幸福,幸福是一枚果实,从来没有人能模仿果实。

果实只能长在自己的枝条上。你只有做个种植者,才能拥有自己的果实。人可以模仿的只能是方案,而不是结果。你只有做你自己,才能获得你自己的幸福。

你怎样做你自己呢?首先,你得找到自己,自己是需要寻找的,镜子里那个人不是你,而是你的虚影。对于从来没有找到过自己的人,这是一次遥远的跋涉,必须经过虚静之途。这就是为什么说人需要虚静的原因。经过长而又长的虚空,直到你看到自己在破碎,看到世界在破碎,看到梦幻在破碎——一切都在破碎!这个世界死亡了,新的万物才能诞生。

“致虚极”——向虚空进发直到你抵达它的极致。

为什么很少有人能从虚空之中找到自己,从虚空之中带回果实?

因为人恐惧虚空。

你总习惯与他人为伴,习惯于从他人眼睛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在他人的言辞和行为中证明你的存在。而寂寞和虚空不可能把这些东西给你。虚空之途,你只能与你自己在一起。与自己一同上路,逐渐远离变幻的世相,逐渐远离突如其来的无常恩宠。你害怕这样,因为你对自己并不信任。否则你不需要从别人的眼中来证明自己。一个信自己的人随时都是坚定的,他不怕孤独。

那么,你要下定决心:从这一刻起,不需要鼓励,以你自己最大的勇气踏上这虚空之途。这是一条长而又长的路,如入深渊,如坠枯井。所以你必须先对自己宣誓,要询问自己是否有这种勇气。我将告诉你:人最大的勇气,不是持刀斗殴,也不是追求死亡。斗殴有你的血性参与,有你的仇恨参与。追求死亡则是因为你恐惧死亡,死了之后不会再死,所以你选择死亡,死亡不过是一道解脱恐惧的门。追求死亡的人是追求不再恐惧。最大的勇气全不是这些。那么最大的勇气是什么?是你在虚空之途长驱直入。没有仇恨的纠缠,没有恐惧的追逼,而你义无反顾。

因为虚空的终极,有一个秋天的果园。那里的树上挂着属于你的果实。那里的喜悦和幸福不是无常的;不可能一阵风就能吹走。

向虚空进军。独坐,仅与自己为伴。不用盘腿,不用像佛陀一样合什双掌口诵经文。任何规范的形式都会成为误导,形式不能入真理的殿堂。你甚至不用闭眼,所见之物并不能真正干扰你,从来都是你干扰自己。

继续前行。你会发现喜悦在隐遁,悲伤在隐遁。你开始感觉到无悲无喜,并开始厌恶镜子,它只能使你怀念陈旧的自己,镜子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你开始厌倦过去,自我的影像越来越模糊,因为你在离开自己,你内心会有一种别离的艰难,一种最后的眷念。就像你的皮从身上脱落,感觉像在死亡,像在同这个世界告别。

其实你在蜕变。

2、醒来

《老子》第十六章中接下来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意思是说,万物蓬勃生长,你重新看待它们,你将获得新的视觉。

是的,你在蜕变。当你再度睁开眼,你的眼睛变得清澈明亮,眼神充溢着某种光辉。你看到的一切都变了:花非花,徒非徒。

你看见的万物不再有昨天的影子,因为你已同万物的昨天告别。你看见一株草,一片树叶,都有一种存在的意象。存在的意象打破了概念及其概念的延伸。你无法想象它是昨天的,因为它并不活在昨天,而是此刻。

如果你像过去一样看一株草,这株草还是过去的那株草。如果你像过去一样生活,生活将一成不变,哪怕你像三毛一样满世界旅行,世界只能变换你的视觉,却不能变换你的心灵。那么,你还是你自己的囚徒。

过去是你心中的尘埃,你在通过尘埃看世界,你在用成见推理。你需要做的只是一件事:醒来!唤醒长期沉睡的自己,你在虚静之途前行,你就会醒来。

3、人类的疾病

《老子》在第三十章中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意思说,众人都兴高采烈,好像参加丰盛的筵席,好像春天登台眺望美景。

你已经蜕变,已经醒来,那么再看看一度熟悉的人们,用新的目光审视他们吧。

他们还是那样快乐,整天嘻嘻哈哈,目光中却充斥着焦灼,但他们不敢暴露出来。暴露焦灼就是一种示弱,将不利于他的存在,强者的姿态才具有安全感。披着羊皮的狼是为了躲避猎杀。他们只有硬着头皮活下去,用强节奏的生活掩饰内心的惶恐,掩饰空虚。

他们温情的眼神背后躲藏着摄取的欲望。摄取,不断地摄取,以丰富他的所有,以增加他的安全感。欲望是推动人类社会运行的杠杆。希特勒有个填不饱的胃,墨索里尼的欲望如同深渊。在他们的时代,整个世界成为他们胃囊的牺牲品。一个把自己看作世界的救主,一个把自己看作世界的终结者。人就是这样妄自尊大的东西。

他们用各种方式来逃避虚空。文学曾大面积地扫描人类的心灵,欧洲的小说,最有成效的收成,就是描绘十八至十九世纪上流社会的人们盛况空前的空虚。他们经常盛装出席盛大的宴会,通宵达旦地啜饮暗红色的葡萄酒,借着酒精的力量勾引有夫之妇。夜晚的女人一边撩起裙摆,一边和陌生男人谈论艺术。她们的梳妆台上摆满了各种香水,只为获得放浪男人的赞誉和想象。她们活在男人的奉承之中,活在男人与女人古老的游戏之中。欧洲的歌剧院为谁而存在?音乐会为谁而存在?咖啡厅为谁而存在?去看看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你就知道了。没有空虚,就不会有沉沦,没有沉沦就不会有罪恶,没有罪恶就不会有忏悔。晚年的托尔斯泰痛心于自己的过去,此可见一斑。

他们狂欢。他们说生活就是一场游戏,卸下生命所有必须事务。他们说生活就是一场盛宴,天国就是一场不散的筵席,用最高的智慧来谱写酒神的颂歌,演绎出来就是生活的放荡。他们把生命当作一页风筝,让它肆意飘飞。明天怎么样?他们不信明天。他们说世道多变,人算不如天算,处心积虑的经营抵不上命运的一阵轻风,谁能把握住明天,能把握住的只有今天,只有现在。他们的生命是如此缺乏安全感,如同河面的飘萍,如同一个午夜的梦境。不由自主地飘着,飘向虚无,然后用宗教来安慰孤寂的心灵。宗教为什么几千年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是基于救赎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人类的疾病深广而绵长,有病人就会有医生。

4、他们以你为耻

《老子》二十章中说:“众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意思是说,众人都自满自得,而我却独似好像匮乏不足。我真像个愚蠢的人啊。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纯朴诚实。他们志得意满,他们拼尽了全力去博取富贵和名誉,除此之外没有令他们心动的东西。他们说生命是横空出世的,就像孙悟空从石头里诞生,生命的终结就像世界的毁灭。除了自己,一切生命都是草芥,因为他们没有人的主体参与。青草是用来刈割的,牛羊用来做美餐,他人是用来作你生命的陪衬的。生命就是一个巨大的赌本,人生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费,一场可以无限负债的消费,死亡来临就表示债务勾销。他们不信今生里那些空幻的幸福,不信太阳的光芒有拯救的力量,不信月亮能使恶徒忏悔,不信星斗能使绝望的人升起希望,不信花朵就是生命的舞蹈,不信河流会哭嚎,不信乌云能讲哀伤的心事,不信病人在替你疼痛,不信死者在替你死亡,不信日落的晚霞流着你的血……这些他们全不相信。

唯有手里握着大把的钞票能让他们在午夜安睡,唯有手掌是他们最大的信赖。没有吞到肚里的肉都是不牢靠的,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迷幻的羔羊也有醒来的时候。受我恩惠的人对我微笑,那是在还债;没受我恩惠的人对我莫名微笑,那是图谋不轨,肚子里必有祸水;人心多变,谁能担保他以后能像现在一样对我友好,要想受人尊敬吗?那好,钱就能买到。只要有钱,不用施舍别人也对你另眼相看,人就是这么贱,你越鄙薄他,他越尊敬你。闯红灯的人不是不懂交通规则,而是追求违禁的快感,活着比的就是嚣张,越嚣张人们越敬畏你。谁吃的山珍海味多谁就最有口福,谁结交的贵人多谁的本事就大;谁供奉的贵人多,谁就多了一把保护伞……这就是价值。唯有别人的赞誉和写在纸上的称颂能令他们喜悦。

青春的定义是什么?就是和情人出入舞会;中年的定义是什么?中年就是把花斑的头发染黑把胡子刮净;老年的定义是什么?老年就是口里教训儿子眼里冒出嫉妒的火焰……

他们是多么的精明灵巧啊,能够在生意场上巧取豪夺,能够对仇人口蜜腹剑,能够对情人甜言蜜语。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投机倒把。一切人都是可以利用的,一切信息都是有用的。他们的心思就是一张环环相扣的渔网,很少失手。他们就像变戏法一样在谈笑之间杜撰谎言,天衣无缝。他们的眼睛就是摄取的利剑。他们内心的道路九曲十八弯,迂回曲折,为你布设一道又一道险境。他们告诉你这世界上的人没有谁是可信的,充满了诡诈和机巧。

在他们看来你是多么的愚蠢啊,不懂算计,竟然不使用谎言和人相处,你就不怕别人看穿你的内心吗?你竟然轻信那些说谎者,竟然对利益无动于衷,竟然对一目了然的事理详加考察并穷根问底,竟然去关注陌生人的忧伤和喜悦,竟然和树对话,竟然去考察太阳的来历和地球的身世,竟然对自己不加关心,竟然让自己受苦让他人得利,你是多么糊涂啊。人们都为自己建功立业,从一文不名到轿车别墅,从受人欺负到高朋满座,从独身一人到儿孙盛满堂。而你呢?看起来就是个大傻瓜,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好像无能为力的人,你也完成了许多事情,但在他眼里并无价值。

你不是他们眼中的一员,你不属于他们的族群,他们以你为耻。

5、让那莫名其妙的冲动远离你

《老子》第二十章中说:“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意思是说,我独自宁静淡泊,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好像不会发出笑声的婴儿。

你要宁静,不跟随他们无名无状的狂欢,不盲从他们没有缘由的舞蹈。没有一朵花是莫名开放的,盲从攀爬必然导致盲从的跌倒。

他们那样放纵寻欢,那样全身痉挛,但请你相信,他们不在天堂里。他们在午夜时分拖着疲累的身体回家,需要一次深深的治疗,因为他们内心的伤口越来越大。他们不断沉溺,不断挣扎,而后又再次沉溺。他们虚弱的内心就是风雨失调的土地,欲望的风,忏悔的雨,轮番击打。欲望的蛊惑,道德的折磨,邪恶的冲击,懦弱的纠缠,永恒的喜悦无法在这样的土地登陆。

你要宁静,要淡然处之,继续你在虚静之途的旅行。让那莫名的冲动远离你,让那悬浮的哀伤远离你。你不为他们所动,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让淳朴占有你,把你善良的悲心之门打开。

6、永不回头的远足

《老子》二十章中说:“傫傫兮,若无所归”.

意思是说,我闲散疲惫,好似无家可归一样。

继续前行,你会感到疲惫。

因为你在跋涉,因为你在远离凡尘中的家园,去一个以前你从未去过的地方。远足的人总会感到疲惫,家是温暖的。尽管如此,但你凡尘中的家园缺乏真正的安全感,温暖是暂时的,幸福是忽明忽暗的。现在你要寻找的,是另一种温暖的,另一种幸福,一种随便你走到哪里都会跟从你的温暖和幸福,就像带着一个随你浪迹天涯的家。现在你走在这寻找的路上,你不知道有多远,也不知道会走多久,无法丈量的旅程也是疲惫的。有很多岔路口、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各种正邪之道纵横于心灵的大地,交错穿插,真伪莫辨,如入迷宫。你可以看到很多找路的人,你可以向他们问路,但不要轻信他们的答案,因为他们也没有叩到天堂的门,他们也在摸索。在这条道上没有长幼的差别,没有年龄的优势。佛陀比三迦叶后出发,却比他们先抵达终点。疲惫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因为你在迷宫之中。天使和魔鬼都在空中穿梭,天使穿着魔鬼的服装,魔鬼穿着天使的衣服。有时它们乔装打扮,有时显示本相,你需要用智慧去辨识。

你会感到闲散。

你形如枯蒿,因为疲惫之故。你目光散乱,因为你离开了自我,没有自我统摄就会如此。你就像一朵风中的云一样不由自主。这时你开始怀疑你所走的路,开始置疑天堂,置疑永恒幸福的存在,就像佛陀寻道时在苦修林置疑苦修一样。这时你所需要的是坚持,是继续找寻。因为你进行的是脱胎换骨的兑变,就像蝉脱壳一样艰难,王国维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就是兑变的艰辛。因为你寻找的是幸福的宝藏,幸福不是随手可采的路旁的花朵。“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登千重山,采不到雪莲草。这样的路途中,你会问自己:“我是谁?”因为你的自我正在消失,你将在天使中看到你的影子,你将在魔鬼身上看到你的影子,你将在所有人身上看到你的影子,但你找不到单独的自己。好像没有自己,但自己又无处不在。你是散的,你的自我正在解体,自我是用绳索捆绑起所有的元素所呈现出来的形象。现在这绳索已经没有了,所有的元素散发开来,在空气中,在大地上,在天使与魔鬼身上,在他人身上,在花朵上,在阴沟里。水面反射你的光泽,花朵呈现你的艳丽,蛆虫蠕动的是你的无耻,太阳发出的是你的光芒,黑夜寄居的是你的邪恶。你是散的,整个世界的存在与你无关,但又仿佛与你有关。

你感到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