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分手快乐
3005400000006

第6章 情感挫折亦是一种美(1)

爱是一种体验,是上帝赐于我们的最丰盈的礼品。然而生活是一条很长的路,在漫长的情感旅途中,时时存在险滩和倒流。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人,若能把这种危机当作正常的生命历程,或许反而会收获最后的圆满。

一、无以为继的情感挫折

“你的誓言从来没有实现,你的承诺开始令我厌倦,请你收起你的虚伪笑脸,消失在我面前……我只给你三秒钟的时间——离开我视线!”听多了秦香莲之类的悲苦故事之后,这样无法挽留情感之后的三秒钟的“失恋”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一直以来鄙夷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不管是与那人领了一纸婚书,还是意乱情迷之中与对方有了某种亲昵关系,这句话都让人觉得又沉重又纳闷:女人也是人生父母养的,有思想有灵魂,有手有脚有自己的脑袋,怎么突然间就成了某个人的人呢?甚至,竟有被强暴的少女,因贞节而成了强奸犯的“人”。

其中作为女人总是看见心仪的衣物就非常希望背后有只手为之付账。如果是因了某种关系而成了谁的人,由他付一辈子的账单的话,那可是一件很划算的事——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谁也成不了谁的人,这只不过是代表了一种婚姻爱情观,一种押宝式的豪赌,下一个注要赌他一辈子。赌赢了当然好,而若是赌输了——你有必要赔上一辈子吗?

蔡泰是一个成功的广播讲演的经纪人,在业务上与许多名人的接触使她得到了乐趣。卡维士·威尔斯也是因业务关系与她相识的,卡维士爱上她并且和她结了婚——依照蔡泰的条件,她可以继续从事她所喜爱的工作,而且自由独立。

婚礼在3月举行。6月,卡维士·威尔斯要动身前往俄罗斯和土耳其,去爬阿拉拉特山。蔡泰本来希望留在家里工作,但是等到时间接近的时候,她竟然没有办法让自己独自留下来。“只这一次和你同去。”她说。于是他们就出发去探险了,那是一个艰难和挫折的梦魇——这次历险使卡维士写出了那本畅销的书——《卡普特》。

当他们回家后,那种惊心动魄,濒临生死边缘的历程让蔡泰颤栗不已,并发誓不再干这种冒险的活动;但卡维士·威尔斯却心情激动,认为这是人生最佳的情感体验,并且扬言要征服全国乃至全世界上的各大险峰。蔡泰是比较喜欢稳定的,而双方的分歧正喻示着感情的分裂,这使得深深爱着威尔斯的她几乎陷入了绝境,在她看来前景已没有了光芒,于是在其后的一次登山中毅然跳下了山崖。

生命如此短暂,谁在豪爽地挥霍着青春?然而人世间这样的事天天都有发生,也许他们认为这样做才是最激烈的抗击。这是一种逃避、懦弱的作法,这种爱情只使嫁了出色男人的平凡女子守一辈子的活寡;也让嫁了无赖丈夫的好女人一生忍辱偷生。它使才女变成庸妇怨妇,使有抱负的青年因一时一事的糊涂而背上一生的十字架,栋梁沤成一段糟木头……

永恒的爱情,坚贞不渝的爱情,生生死死的相思相恋相守相爱的爱情,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情感至高境界,但其基础一定得是双方的不渝。一方的至死不渝,拖也要拖死你的永恒,不是爱情。

痛定思痛,我们宁愿欣赏现代人演绎的爱情故事:“我已经不想跟你痴缠,我有我的尊严,不想再受损……”(王菲),“我不会问你为什么,你不用教我怎么做,我要找到最亮眼的自我……”(张惠妹),“如果花开了就感激,如果分开了就放弃,陪你在路上满心欢喜,是为了风景美丽,不是为了你……”(彭羚)

最过瘾的还是那个“三秒钟”,当然了,我们不会天真地以为结束一段感情真的只需三秒钟,但是,既然已经看到了感情的失败,为什么不能把损失减到最低,伤害压到最小,时间缩到最短呢?

爱,可以是一辈子事;不爱了,那就“我只给你三秒钟的时间,消失在我眼前!”

二、“痛”并快乐着

也许遭受情感的挫折让你真的很痛,但面对无果的爱情你还是应当庆幸没有继续错下去,毕竟长痛不如短痛,说不定现在的痛正酝酿着将来的欢乐。

1.奉献了一切,真的没得到什么吗

离婚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痛苦。离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是新生活的开始,新生活是否美好,全在于你的把握。

阿珍与建国离婚了!这一消息让熟悉和认识他们的人们惊诧不已。要知道,他俩可是一对历经风雨的患难夫妻,两人相扶相携艰难地走过了二十几年,这二十几年经历了人生无数风风雨雨。最近一些年,他们才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生活。人们对他们的离婚更多的是一种不解与惋惜。

阿珍与建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认识的,经过一年多恋爱,两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结婚了。那时建国只是杂志社的一个小编辑,来自农村的他没有什么社会关系能让他像社会里的某些人那样受到“重视”,于是,他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漂漂亮亮,让别人挑不出一丝毛病。偶尔,他也会利用业余时间写点小文章,发表在杂志上。而阿珍呢,来自一个城里殷实的家庭,她也很喜欢文学创作,她和建国就是因为一次笔会时认识的。最初,他俩在一起时,别人也劝过她,让她另外找一个长相好、工作好、家庭背景好的小伙子。的确,建国长相一般:矮矮的个头、黑黑的皮肤、小小的眼睛、厚厚的嘴唇,而且一举一动都透着农民式的作风。可阿珍说她看重的是建国的人品与才华,她相信有一天建国会让人刮目相看的。开朗的父母终于成全了他俩的婚事。

婚后两人甜甜蜜蜜、恩恩爱爱,虽然单位分的房子小得不能再小,两人的工资少得不能再少,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感情。两人勤勤俭俭地过着日子,省下每一分钱计划着他们的未来。一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个白白胖胖的男孩,更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与幸福。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们一家人幸福地享受生活时,建国突然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理由是他的文章具有反动性。建国的入狱让阿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多方奔走无路的情况下,阿珍只好接受现实。她回到家中,看到冰冷的家,嗷嗷待哺的儿子,不禁潸然泪下。但第二天,出现在人们面前坚强的她,依然那么端庄秀丽。由于受到丈夫的牵连,她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由工厂的组长降为一般的工人。她依然努力地工作着,尽量超额完成任务。下班后她又尽快赶回母亲家去喂养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在这几年中,阿珍从来就不曾在孩子面前哭过,被剃了“阴阳头”的她每天用头巾包着头,给孩子做饭,教孩子识字,给孩子讲他父亲的事。

终于,“四人帮”垮台了,建国回到了离别几年的家。一开始,儿子根本不认他,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但慢慢地,天然的亲情又让一家人和睦如初。建国进了市里的报社,重新做起了他的编辑工作。此后几年,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是一个乖巧的女儿。

改革开放让最先下海的一批人发了财,建国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出版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事业上青云直上。阿珍一直支持建国的事业,带孩子及家务事都由她包揽了。建国事业上的成功、子女学业上的成就让阿珍备感宽慰,她品尝到了真正幸福的滋味。可就在这时,建国提出了离婚,这让阿珍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以前她常听别人说男人有钱就会变坏,她认为他们共同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他们肯定会白头到老的。可是……阿珍怎么也不愿离婚,与丈夫持续了几年的争吵、冷战、对抗,她觉得疲惫不堪,心力交瘁。终于,丈夫如愿以偿。

阿珍内心极不平衡,她不明白,与丈夫患难与共二十余年,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可以说,为他奉献了一切。而现在,他说离就离,一点儿情义都没有。眼泪流干了,心中只剩下了熄不灭的怒火,她常常翻来覆去地说:“我要杀了他!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

离婚是解除婚姻危机和障碍的极端形式。它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痛苦。无论是在离婚前,还是离婚后,个体都会产生心理困扰。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高,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不禁让人怀疑离婚是否也成了时尚。在无爱的婚姻中,早早结束婚姻无疑是一种幸事。而有些人则不然,由于对配偶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放弃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把离婚作为解决夫妻矛盾的最好办法,甚至是惟一办法;把离婚作为一种时尚去追求,甚至使人性泯灭,道德沦丧。

在离婚中,一般来说,被动接受的一方心理问题更多一些。但从总体上看,离婚给双方都带来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消除,不仅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婚姻,严重者可能导致自杀。离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虚感。习惯了夫妻生活的人,突然离婚,刚开始一段时间,会感到自由放松,但马上便会陷入一种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空虚感之中,一切都似乎变得不真实。同时,离婚者看到现实中别人的家庭生活和睦,夫妻感情亲密,加之无亲朋好友对自己离婚后生活处境的关心、询问和帮助,这些都会在某种意义上强化其内心强烈的孤寂感,反衬出独自一人的漫无目的的游离生活。这种状态如果不及时消除的话,有可能导致离婚者悲观厌世甚至自杀。

(2)失败感。许多离婚者认为,离婚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不管是主动提出的,还是被动接受的,都会有这种心态。这种失败感容易使当事人变得消极、自卑,面对新生活时失去足够的信心,乃至对未来的再婚心存恐惧。

(3)耻辱感。在社会观念中,离婚被看作是一种不光彩的事,因此离婚者必须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必须面对众人异样的目光,特别是女性,她们内心常常被一种耻辱感所折磨。对于中老年离婚者来说,这种耻辱感会更加严重。

许多离婚者在离婚后往往会离开熟悉的环境,逃避众人的冷眼,缓解内心的耻辱感。

(4)愤怒感。被配偶遗弃的一方,其愤怒感可能会比较强烈。这种愤怒感可能会导致他采取一些报复行为,如:到配偶的单位大吵大闹,不让配偶工作;到“第三者”的单位谩骂,让其丢脸;用过激的伤害,如毁容的手段去报复配偶。

(5)双重生活引发的心理冲突感。对有子女的离婚者而言,一方面要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却无法彻底告别过去。教养未成年子女的任务,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唤起当事人回忆起共同生活的点滴,彼此间的感情关系还可能藕断丝连。离婚者在这种爱恨共存关系中维持着复杂的感情,这种双重的生活将会造成内心的剧烈冲突,给其带来极大的痛苦。

有的人离婚后,一直处于痛苦之中,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不想吃饭,不想做事,觉得生活中出现了巨大的空缺。面对强烈的痛苦,当事人觉得自己好像掉入了巨大的黑洞之中,不断下坠、下坠,直至死去。其实,爱情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当爱情没失去的时候,你还可以用事业、友情、亲情去填补它造成的空缺,最起码可以防止内心空洞的加大。离婚者往往沉湎于过去,陷入对过去婚姻生活的回忆中而不能自拔。每个人都不能生活在过去,离婚者应该把注意力转向未来。很多人在结婚之后都把结婚之前的理想与梦想埋葬了,当离婚之后,你不妨去把那些以前一直想做而又没有去做的事情付诸实施。一旦你的注意力转移了,情绪也会相应地好起来的,因为你专注于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情时,你就没有心思去想那么令人痛苦的事了。一旦你觉得你也可以充实,可以快乐时,你的痛苦就会慢慢减少了。

还有很多被动离婚者,就像阿珍那样五十来岁的女性,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为对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精力及其他一切,到头来却落得一个被抛弃的下场。他(她)们心有不甘。其实,只要他(她)静下心来想一想,想想他(她)和对方共同走过的路,经历过的那些风雨,自己收获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就会明白其实自己已经收获了许多,经历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啊!他(她)奉献了很多,同时也得到了许多。

对于那些因“第三者”的介入而失去爱人和家庭的人,吞下的是一颗酸涩的果实,可也要认识到,结束一段不幸的婚姻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幸福的风帆总为那些自强不息者扬起。离婚者要自强、自立,努力在社会上寻求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说不定美好的爱情又会不期而至。

总之,离婚者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感到空虚时让自己忙起来,在缺乏信心时努力把工作做好,在愤怒时想想对方以前带给你的快乐,这样也许会生活得更美好。

2.失恋,痛并快乐着

现在流行一种“爱过了”的爱情,注重爱的过程,将求爱、恋爱、享爱的过程放大拉开来看,陶醉于心理式幻想型的自然天成的情感历程,而千方百计延长拖拉爱情的结果和责任时期的到来,这种爱情与婚姻家庭的“法定爱情”距离很远,当它一出现时,其实就可以看到失恋已经站在激情澎湃的“爱之潮头”张牙舞爪地对你抛媚眼了。

对于“爱过了”的爱情,失恋其实本身就已是爱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爱情在一种意外的激动中突然冲向最高潮,然后又突然跌落,落之一种近乎无形平直的“线条情绪”中,这时失恋的愿望就在你回眸这情感历程的那一笑中愉快地闪现了,这是从平淡无奇的“情感套牢”中解脱的最简单直率的选择。这时,相爱的人其实都在等待对方的失恋表达,失恋其实也是一种“两情相悦”、互有默契的爱的行为。

这种爱情中人,他们砸碎了一生相守的爱情俗套,踢飞了地老天荒的情感誓言,潇洒微笑着捡起了自由的感觉。爱情与感觉有关,感觉好就热烈地拥在一起,感觉不好就明白地分手。

当然这种潇洒大方的失恋,其实也是一种新“柏拉图式失恋”,看上去很美,其实也痛,在那平心静气、握手而去的背后,藏着一种汗湿后背、心中自责的隐痛,那种“逃脱”的自由畅快的感觉将在很久以后,才能慢慢从记忆中被唤起。它也决不是花花公子能藉以躲藏道德谴责的“蟹壳”,以爱情为游戏的人,决没有这样的失恋精彩。

不知大家对萨谬尔森这个人了解多少,也许各位所学的大部分经济学原理就源于他的杰作,可以说他的事业以及对人类的贡献是辉煌的,这使得他于197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他的情感生活却比较晦涩,在感情的路上备受挫折,可能就是由于这些波折才促成了他的世功,这从下面的一段《自传》文字中可以看出来:

“我已经很久没出去了,这两个月的奋笔疾书和疯狂演算让我清醒了很多,想想那天晚上的醉酒就有点后怕,我是不太会喝的,,也不常喝酒,因为那天的心情的确很糟,只好借酒精的麻醉让我的心情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