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有时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尤其是那些异化的爱情,因为它们看起来充满了诱惑,很有刺激,所以许多人乐此不疲,就算是让他粉身碎骨,他也情愿舍身一试,结果呢?就因为这些,你只能为此受累一生,与其如此,我们何不对异化的爱情道声再见呢?
一、不应过早地介入爱情
爱情是美丽的伊甸园,自古就被描绘得五光十色,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外文化的交流爱情像水果一样随便摆上了人生的舞台,早恋已成了一种时尚,甚至评价一个人有没有魅力从他/她几岁时开始恋爱,到始今换了多少过朋友为依据,我却只能说:可怜的人类,醒醒吧,历史需要你们描写下去,别一大早陷入爱情里到头来什么都不是。
1.早恋现象的出现
中学生是不准谈恋爱的,然而,在中学校园里,男女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却从来没有杜绝过。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革,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社会沟通与传播的立体化和深入化,影视节目中爱情剧的泛滥,加之当代青少年性生理成熟期的提前,不仅是高中学生有坠入爱河不能自拔者,就连初中学生谈情说爱者也不少。一些被丘比特爱矢射中的少男少女朝思暮想意中人,神颠魂倒于儿女情长,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学习呢?!面对这种情况,父母焦急万分,老师神经紧张,社会人士及舆论媒体也都为之关注。
早恋是一个不十分确定的概念。婚姻法中规定了婚姻即公民结婚的最低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但没有规定恋龄即青少年开始恋爱的年龄。什么时候开始恋爱最合适呢?根据男女个性的生理成熟条件、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的社会化及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情况,专家普遍认为青年男女恋龄的最佳域限,男是22-25岁,女是18-22岁。现在提倡晚婚,男女青年再晚三四年也不要紧。只有当一个人发展到基本上具备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时,进入到恋爱的角色,拉开爱情的序幕,才是正常的。而在18岁之前的恋爱,都可称之为早恋。
一般说来,中学生的早恋,并非是真正现实的爱,而只是一种纯真的、浪漫的、富有幻想的爱。这种爱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其不现实、不稳定和片面性。事实证明,早恋者的择偶条件大都是片面的。中学生的头脑有如一张白纸,一切都没有定型,生活依靠父母,思想更不成熟,没有什么社会阅历,择偶往往只是凭一时的印象和热情,如为对方外表的魅力或特殊的才华所吸引,就产生好感,发展到爱慕,根本未考虑到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和现实中共同生活可能性,根本未考虑社会伦理道德责任和对第二代所承担的义务。有的早恋者,今天可能对某甲有好感,明天很可能又跟更有吸引力的某乙好上了。绝大多数中学生早恋者都是如此,因为他们思想不成熟,情感不稳定,考虑不周全,爱得不深沉。这与其说是爱,倒不如说是一种浪漫式的情感发泄。正因如此,中学生的早恋绝大多数都很难成功。
2.什么是早恋中的催化剂
早恋往往是因为有某些心理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样就更容易让青少年陷入早恋。
一个刚升入高中的男孩,有一次下雨时,妈妈来送伞。同班的一位漂亮活泼的女孩要求与他共伞。一路上尽是女孩在说话,男孩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默默地陪着女孩在同一伞下走着,内心涌起一股甜蜜蜜的感觉。第二次下雨天,妈妈又送来雨伞,可这次那位女孩自己也带着伞。他的心中失去了“甜蜜”的感觉。后来发展到一天不见那位女孩,他就打不起精神。
这位男孩子的心理特征正是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朦胧的早恋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对异性的好感,喜欢亲近异性的反应。这种朦胧的性意识,就在于它不同于成年人有意识、有步骤地追求异性,并准备担负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牛犊恋。
早恋多与环境因素引起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早恋心理一方面与青少年追求新鲜感,摆脱紧张枯燥的学习压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青少年的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由于朦胧的性意识的出现,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因相互吸引、相互爱慕而陷入早恋,而其情感是纯真的。多数青少年渴望与异性手牵手,或者渴望有更多的肉体接触,但并不一定付诸实践。他们多喜欢与异性约会,进行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
产生早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性早熟”,它是早恋的催化剂。许多青少年的恋爱对象并不固定,有时喜欢这个,有时又喜欢那个。而且,他们的爱多是出于性和外表的吸引,比如因某女孩的眼睛清亮如水,或是女孩有一双纤细柔弱的手,或是女孩有一副百灵鸟般动听的嗓子等。总之,他们的爱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
早恋心理并不等于早恋。早恋心理实际上是青春期少年的一种情感体验。从心理学来讲,情感是人内心体验的一面镜子。它可以使人保持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这种异性青少年之间相互吸引的感情,只要善加利用和引导,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比如,男孩喜欢上某女孩,他就会希望在女孩面前充分展示他的优点和才能,因而他就可能会更加勤奋学习,培养自己的气质、风度,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能力,以使自己在女孩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女孩如果希望自己被喜欢的男孩所爱,她就会培养自己的温文尔雅、举止优美的行为。这样可激励青少年健康地成长。而且,这种情感还可以促进人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更加灵活、聪明,迸发出巨大的才能。但要正确地、理性地对待早恋心理和早恋,将其引导到努力学习上去。
从心理学来看,男性精力充沛,意志力强,情感强烈,果断,刚毅,大胆,富于探险精神,视野开阔,主动性强。其思维方式偏重概括、抽象。但缺点是大大咧咧,毛手毛脚。女性则具有细腻、丰富的感情,内向、含蓄、谨慎、细致,缺点是优柔寡断,被动意识较强。男女气质具有这样的差异,正好使之可以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3.解读早恋的心理
有人对早恋行为的特点作了如下的归纳:早恋的核心问题是“早”,由于“早”,势必会表现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意志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的薄弱性,由此形成了10个特点:
(1)目的性模糊;
(2)易见的幼稚性(从动机到行为都是不成熟的);
(3)突出的身心矛盾;
(4)理智性差;
(5)情绪性强;
(6)模仿性强;
(7)变易性大;
(8)浓厚的神秘感;
(9)持续性短;
(10)成功率低。
爱情不是一个人自我完成的行为,而是同他人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恋爱者不仅要为对方负责,还必须对爱情的结晶——新一代负责。由于爱情的必然结果及其同社会的密切联系,恋爱者必须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试想,如果一个人尚未成年,正处于长知识、增才干的时期,就过早地恋爱,怎能有健康的身体,又怎能继续完成学业呢?如果一个人尚未建立起稳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缺乏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又怎能为爱情、为未来的家庭奠定一个牢固的思想基础呢?如果一个人在生活还缺乏自理能力,对人还缺乏理解的能力,既不了解自己,又不了解别人,又怎能寻觅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呢?因此,少男少女切不可过早地坠入爱河,将精力花费在谈情说爱之中,虚度光阴,而应该努力学习,登攀知识的高峰,探索人生的真谛,将自己在各方面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老练、更有实力。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朵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是不应该去采摘的,要不然这朵花既不会散发出香味,也不会结出果子来。在现实生活中,无数事例说明,早恋对少男少女的个人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留下了无穷的后患,甚至让你尝到苦涩难咽的果实。如少男少女的性生理和性心理还不够成熟,过早地谈恋爱甚至发生性行为,对正在发育的身体必然会造成损害;少男少女早恋必然伴随着“孔雀开屏”似的举动,使他(她)们失真、失纯、失朴,成为了同伴们嘲笑的对象,从而使他们脱离集体,损伤友谊;有的中学生因早恋而偷尝禁果,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而被学校开除;有的女学生因早恋未婚先孕,害怕被别人知晓,无颜向老师、家长交待,只好找游医堕胎流产,结果赔上了小命;还有的中学生因早恋偷尝禁果,铸成大错,受到严肃的批评和批判后,感到没有出路而自尽;早恋还常使早恋者精神上受到刺激,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容易被引诱而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据报刊报道,这方面的悲剧真是层出不穷、常见不鲜,可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晚矣!
青少年的恋爱行为,如果受到家庭、社会、道德及自身因素的制约而不能适应时,青少年就会出现诸如早恋、单恋、失恋、自恋等恋爱心理问题。
(1)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青少年出现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以前。早恋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不一定是这些青少年道德品质差,并非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早恋并不等于堕落。但是,早恋会分散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注意力,而且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心理机制还不成熟,对生活、事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最终形成,因此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产生早恋的原因主要是与青少年性早熟和性意识觉醒有关。现在青少年在16岁左右就达到性成熟的高峰期,随着社会的开放,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与性有关的报刊杂志以及电视节目,这些都刺激了其强烈的对异性的好奇心和探求异性奥秘的愿望。此外,家庭、学校对男女交往持反对态度更强化了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心。产生早恋的另一个原因与部分青少年空虚、孤独,道德观念薄弱,自制力缺乏,把恋爱视为儿戏,完全不负责任有关。同时,社会过于渲染早恋的问题,使得青少年误认为早恋似乎是一种潮流,这无疑对青少年早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怎样克服和消除青少年早恋心理呢?首先,青少年要正确认识早恋对青少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会带来不良影响。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早恋不仅分心,而且可能因缺乏生活经验而出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造成终身遗憾。因而,青少年要用理智战胜感情。其次,家长、老师要用适当的方法处理青少年早恋。帮助他们组织健康、丰富的文体活动,对早恋的孩子不要歧视,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摆脱早恋的烦恼。第三,早恋的青少年在感情割舍时要讲究方法。不要简单从事,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予以表达,以免造成对另外一方的伤害,并且恋情断了以后,要继续保持友情,要宽容大度。第四,恋情结束后,要迅速将注意力及时转移到学习和事业中去。
(2)在青少时期,除了早恋外,另外一种较普遍的心理是单恋心理,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单相思。单恋多是一种情感错觉,是对对方的相貌、言行举止的迷恋。产生单相思的心理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心理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缘故,而且也与青少年自身的性格有较大关系。比如说,性格内向、敏感、有自卑心理以及富于幻想的男女青少年很容易堕入单恋的感受中。单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体验,如果控制不好,会使青少年陷入痛苦之中。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单相思之苦呢?首先,应该防止发生单恋的心理,避免恋爱错觉。如果经过认真考虑,的确深爱对方,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表白,或主动向对方坦诚自己的爱,或请对方的好友去传递信息。切不可抱一见钟情的想法,而要用心明辨。如果对方对自己的表示没有回应,就不要去胡思乱想。其次,如果自己已经有单相思心理,就应该勇敢地表白,如果不能用心灵去与对方产生火花,则要保持理智,把心思转移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来。
(3)青少年时期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失恋。恋爱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恋爱是两个人的感情问题,两个人随着接触的增多,了解的加深,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矛盾就有可能展现出来。另外,可能遇上了条件更好的对象,或者因家庭的干涉,或是因两人天各一方而感情疏远等,都有可能产生失恋。失恋会引起青少年痛苦和烦恼,许多失恋者基本上都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失恋所带来的挫折心理,而重新走向新的生活。但也有不少青少年因失恋而产生自卑、羞愧心理,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认为世界一切都变得不美好了。有的甚至产生离家出走,当和尚、做尼姑,更有甚者,因失恋而产生报复心理,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失恋所产生的不良心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怎样才能消除因失恋而产生的消极后果和不良心理呢?首先,失恋者不要把痛苦压抑在心里,应该找一位自己的良师益友倾诉,或者把自己的苦恼写下来,一旦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发泄出来以后,痛苦、压抑的心理就会自然得到释放,并可求得心理上的平静。其次,失恋后,及时将感情转移到正常的生活、学习中来,转移到健康的活动和对事业的追求上来,陶冶自己的性情,扩大自己的胸怀。另外,失恋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全身心地干一番事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将会使你得到事业和爱情双丰收。
4.早恋的心理调适
早恋是一种当生活不能自立,而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许多的青少年过早恋爱的行为。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概念。早恋行为的特点可概括为朦胧性、单纯性、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四个方面。由于青少年常常盲目地模仿成人的恋爱,而不能分清友谊与爱情的本质区别,所以,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早恋无害”,只是一种寄托感情,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行为。近年来国外大量发生的婚前性行为、少女怀孕和少女妈妈的现象,使早恋的社会危害越发显著。早恋产生的根源,主要与社会传闻和大众传媒对性自由倾向的宣扬造成的误导、家庭和学校缺乏正确的性教育,以及青春期提前等因素有关。性生理的发育引起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激起其探索和尝试的愿望;家长和教师对早恋问题的过于敏感和一味制上,又会加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在当前信息发达的时代,中学生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接受了大量与性有关的信息,视野急剧扩大,使朦胧的性意识变为自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