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分手快乐
3005400000014

第14章 也许结束才最好(1)

缘已尽,何必再勉强,爱过、恨过、珍惜过,这已经足够了,即然时间给了你们在一起的机会,又何必贪念更多呢?有时理智的结束比痛苦的勉强要幸福得多。因此,不妨说一回:over才是最好的结局呢!

一、风浪从何而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东坡先生一语道破人生的玄机。可是,当一片风和日丽突然化作狂风暴雨之时,一只悠然徜徉于爱河的小舟怎样才能有惊无险?桅杆可能会被狂风折断,舰板可能会被巨浪掀翻,此时此刻,需要的是理智和勇敢,面对失恋,切不可失去自我。

失恋,就其实质而言,它是爱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是恋爱双方之间的情感共同体的解体。造成这种不平衡和解体的原因有来自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从层次上看,有来自恋人之外的,也有出自恋人自己的原因。从性质上看,有恋人人格的因素,也有双方交往中的障碍。失恋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不过其中必有一种原因起主导作用。比如,有的人出乎家庭压力与对方“吹”;有的则因为自己地位和价值提高之后抛弃对方;有的是因为对方人格变化而离开;有的则是因为看到更好的目标而弃旧喜新;有的是因为嫉妒心特强导致恋爱中断;有的则是因为意外事故而抱憾终生。

世界知名作家罗曼·罗兰也曾有这样一段风流事。青年时他遇到了一位聪颖、伶俐、秀丽、才貌过人的女子索菲亚,罗曼·罗兰对她一见倾心,她也很爱罗曼·罗兰。两人形影难离,恋了一段时间。可是当罗曼·罗兰正式向她求婚时,她却说:“我爱的是你的才华、人品和文学修养,并没有想过要和你恋爱结婚。”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罗曼·罗兰病了好几天。

在商品化社会中男女交往频繁,相互协调、合作、互助、亲善的机会很多,如果不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处理交往中的情感交流,就会经受失恋的痛苦。

著名诗人歌德17岁时和一个很漂亮的女子安娜相恋。安娜温柔、开朗、活泼、妩媚,对歌德爱入肺腑,关怀备至。可是歌德在爱情上很自私,他容不得安娜和别的男子单独谈话,只要一见这种情况,他就会暴跳如雷,气恼异常。安娜实在忍受不了他的这种控制和极端的嫉妒心,终于忍痛和歌德断绝恋爱,结果使歌德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

恋爱嫉妒心有眼前嫉妒、防卫嫉妒与追前嫉妒。眼前嫉妒指的是看到一个异性与恋人来往就产生怀疑、嫉妒;防卫嫉妒是经常盘问恋人行踪,防止第三者插足。追前嫉妒是嫉妒恋人的恋爱史。有的恋人老怕对方过去谈过恋爱。问她(他)怕什么?他(她)说:一怕对方与旧恋人藕断丝连;二怕对方与别人接过吻,有过“不干净”行为;三怕别人说他(她)“拾破烂”。这种嫉妒一会挑起对方的旧痛,二会损害对方自尊心,认为你信不过她(他)。所以,发展严重会使对方断然决定中断恋爱。

此外,还有的人是恋爱方式方法不当引起失恋。通常出现的毛病,一是过早逼着对方表态。对方对你尚未足够认识,在是好是坏没有把握前,就强求对方表明相爱态度,那么对方只好选择与你绝交。她决不会拿宝贵的爱去冒风险;二是过早的亲昵。中国人的男女皮肤接触是有特定习俗规范的。少男少女在未相爱前都忌讳直接接触皮肤。特别是女性,尚未诚心实意爱上你时,过早的接吻、拥抱常会使对方反感。有的人还会认为你“品德不好”、“居心不良”。此外,还有过早地逼迫对方****或结婚也会使对方中断恋爱。有的男子一旦爱上了一个女性,如果对方动摇不定,他就想用****方式造成“既成事实”,迫使对方与之结婚。这是拿爱情与婚姻当儿戏。据调查凡是这种由于婚前同居被迫结婚的夫妻,闹离婚的特别多。今日社会不是封建时代的“处女癖”社会,也不是男子统治妇女,妇女必须从一而终的社会。不用说用性爱拴不住恋人,就是拴住了,结婚后也可以离婚。所以,不要自讨苦吃。结婚是两个人的终身大事,有什么具体问题要解决,必须共同商量作决定。有的人急于求成,另一方如果执意不赞同,就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会迫使对方中断恋爱。

女人们往往把失恋看成是一种被抛弃,而不对失恋者角色作更细的划分,并把抛弃者看成不是失恋者,认为只有被抛弃者才是受害者、失恋者。其实,正如恋爱是相互的一样,失恋也是双方的事情,不可能是一方造成的,更不是只有一方才承受失恋的痛苦。不过,在双方中可以划分出主动者与被动者。失恋是恋爱关系的破裂,是恋人双方的分离,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就是主动失恋者,起次要作用的一方就是被动失恋者。

所谓主动失恋者,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抛弃者,即离散的主动决策者和离散信号的发出者。有很多人认为,抛弃者不是失恋者,理由是主动者抛弃对方,根本就没有失去什么可惜的东西。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原有的东西,现在没有了,就是“失去”,并不是失去了可惜的东西才叫失去。主动失恋者原来有恋人,现在却没有人,爱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了,爱也被否定了,因而失恋了,尽管这是自已主动作用的结果。主动失恋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整个失恋过程密切相关,它决定了失恋的发生。

首先,主动失恋者在离散之前有一个对对方不满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主动者会逐步意识到对方不值得爱,或者自己的爱得不到回报,因而会不满于对方。对此,主动者要么医治不满,要么离散。一般说来,不满者开始总要花一番功夫来修复感情。但是,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主动者就会决意离散。

离散就意味着否定,即否定自己爱的对象和对对方的爱。然而,因为自己过去已经爱过对方,并且与对方有过一段爱的交往。因此,否定对方的爱,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爱,在否定对方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自我否定是痛苦的,尤其是当主动失恋者意识到自己爱过一个不该或不值得爱的人时,他会感到莫大的后侮和自怨。如果想到耽误了青春、浪费了精力,还将获得一个谈过恋爱,抛弃过别人的名声,或许还有可能遭到对方的攻击,那他(她)会感到更加苦恼,不免产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如果旁人还不明真相地横加指责,那他会觉得有冤无处伸。有一位主动失恋者在日记中写道:“人家以为我存心要抛弃她,伤害她。其实,那些人根本不理解我。如果我们两人能和谐地生活,那我何必自寻烦恼呢?”

的确如此,不满总伴随有不快,对对方不满的主动失恋者也是不愉快的、烦恼的。不满意对方,自己的心理就会发生冲突和混乱,自己的感情定向就会动摇。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人不轻易与对方“吹”,除非是那些玩弄感情的人。

其次,主动失恋者为如何“吹”感到十分苦恼。一般说来,主动失恋者要设计“吹”的方式、安排“吹”的情境。更为主要的是以什么理由“吹”?怎样“吹”?对此,主动失恋者难以决断。

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理由和适当的情境,主动失恋者是说不出“吹”字的。因此,第一步是他必须罗列一些理由,尽管在别人看来是似是而非的,但他自我感觉良好。诸如:“咱们两人实在合不来”,“我的家庭怎么也不同意”,“这样下去对我们两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好处,还是分开为好”,等等。

要找一些理由并不难,难的就是怎样说出这些理由,如何直布自己心中的决定。因此,第二步就是设计和寻找“吹”的方式。据初步统计,最常用的“吹”的方式有下面几种:

1.直接说服式。有的主动失恋者事先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找一个比较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用比较客气而严肃的态度,认真而详细地把自己的意思和看法向对方讲清楚,并且还当面解答对方的疑问,做好对方的思想工作,或许还会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希望。这是一种道德的、友好的方式,它有助于以后双方关系的正常发展。

2.书信式。如果认为当面说不大方便或者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采取书信式。主动失恋者用书信的方式把问题向对方说清楚,详细阐明自己的意见,对对方作一些思想工作。这种方式,说理可以更透彻、更充分,也可以给对方仔细领会和思考的时间。

3.中间人式。有的主动失恋者感到自己直接说和书信中说,还不如通过自己的知心人或原来的介绍人给对方解释恰当。如果这个中间人可靠,那这种方式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中间人除转达主动者的意思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说服被动者,帮助被动者解除苦恼,促成两人之间以后的友好交往。

4.矛盾式。有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伤害别人。寻找一个机会故意制造矛盾,闹翻了时,便脱口而出说声“吹”,对方也许一气之下会应对一声。这种不欢而散,会给双方留下极大的不愉快。

5.不辞而别式。有的人已经决定了和对方吹,但又不向对方讲,不辞而别,有的甚至另寻新欢,当对方找上门来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吹”宇,把对方的反应置之度外,这种方式是不负责任和不道德的。

6.冲动式。有的失恋是双方一时感情冲动造成的,事先并无什么“预谋”,也没有离散的基础。但是,在某次约会时,双方闹起矛盾来了,由于感情冲动,一方脱口而出一个“吹”,另一方也气急败坏地说:“吹就吹!”有时也许是一种威胁,但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因此,这是需要十分注意的。

应该指出的是:每一个主动失恋者都必须根据对方的特点和条件采取适当的“吹”的方式,以尽量减轻对对方的伤害为原则,以有利于今后的生活为目的。

还有,主动失恋者一般会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设计未来,构想理想的模特对象。他有一条总的原则;未来对象必须超过“吹”了的对象,把已“抛弃”了的对象作为参考对象来设计和衡量未来的对象。首先,要求未来对象必须具有过去对象所具有的优点,不会找一个比被抛弃者更差的人。其次,主动失恋者希望未来对象有比被抛弃者更多的优点,被抛弃者的弱点,必须在未来对象身上是优点。因此,主动失恋者会在再恋中产生对比心理,经常比较前后对象的优劣。尤其是在极其愉快和烦恼的两个极端时刻会前后比较,这样会加剧不愉快或增加烦恼。这种对比是一种加速器,它使悦者更悦、苦者更苦。

二、有时自己就是罪魁祸手

不成熟的爱就表现在不能容忍暂时的不和谐、挫折和短时间的疏远上,并且总是觉得自己正面临着爱情破灭的不幸。然而爱情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摩擦时时存在,如果连这点容忍的大度都没有,那么就谈不上美满和幸福,其实成功的婚姻很简单,它全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昂山素季是一位完全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不管是事业还是婚姻上。

这位缅甸女性出生在动荡的殖民主义时期,但是这丝毫没有阻碍她的成长,其父是一位军人,一位为缅甸的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先驱和民族英雄,母亲也是一位自由运动者。由于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似乎素季与生俱来就得肩负民族独立的大任。用她自己的话讲:“我对一位爱国主义者和一位民族领袖越来越祟拜,他们就是我的父亲。”素季从小就收集着有关她父亲的所有资料。

她对政治很感兴趣,在她16岁时,母亲成为缅甸的第一位女大使,这使得素季有足够的条件外出求学。而她也为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来到了英国,当时正处于嬉皮士的年代,年轻的姑娘们都提擅自由婚恋,情窦初开的素季也不例外,但她却有自己的恋爱观:我绝不会同一位不是我丈夫的人上床睡觉!在找到一个满意的丈夫之前,她总是抱着她的枕头睡觉。

在英国,她的一位好姐妹安·帕斯特纳克·斯拉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第一次想接近她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她非常漂亮,而且很异乡化。她身上所具有的东西,我都没有。她穿着紧身的、长长的裙子,她那挺直的坐姿,她天生的漂亮与她身上邋遢的裙子和她那模糊不清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与英国同龄孩子们的摇摆不过的性道德观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当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相互信任。在她身上还保留着许多异乡化的东西,最主要的特征是她身上的那种贵族气息。

毫无疑问,清纯、美丽、道德高尚的素季,吸引了许多青年男士的追求,但由于她自己的价值体系而一一拒绝了这些人。当然素季并非独身主义者,只是她要寻找真正爱她的人。结果她没有错,由于她执着的自爱,她找到了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1971年12月,素季离开了美国,到伦敦同一位英国学者结婚,这个人是她六年前在她养父家认识的,名叫迈克尔·阿里斯。迈克尔·阿里斯是一位彬彬有礼的、非常睿智的藏学家。那时,他看起来有点像嬉皮士的样子,他还是不丹王室的家庭教师兼翻译。像素季一样,他也生活在个世界里,他被亚洲文化所深深吸引,并以此作为他的终生职业,但这点并不是素季爱上这个长着金黄色卷发的男人的原因。

由于素季的愿望和使命使得他们不得不分居两地,这从她的一封情书可以瞧出些端倪:“我只想求你一件事,我的人民什么时候需要我,请帮助我尽到这份责任。你在这种环境下很糟糕吗?我不知道这是否能成为现实,但是存在这种可能性。有时我常感到害怕,担心一些突发的情况和民族的差异会在这个时刻出现,在我们感到非常幸福的这个时刻出现,由此,造成我们的分手。虽然这些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是胡思乱想,当我们相爱这么长久,这么深情地永远相爱,我敢肯定,我们的爱将会辉煌地走到尽头。”

之所以素季会写出这段言语,是因为她坚信她找到了真正的恋情,她坚信她俩的爱情是至死不渝的,由于他们俩的相互信任和支持,使他们从一般人的繁索婚姻中解放出来,取得各自事业上的成功。素季成了缅甸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并因此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任何事都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并且始终相信自己的力量,在爱情问题上我们也要有这样的精神和执着,相信自我,不相信命运。

习惯踏在过去的影子中,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基因”,这种陈旧的心理积淀,势必妨碍着我们走向新生活,走向快乐。

人们大声疾呼要求摈弃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一种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新型的婚姻关系。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完善的办法供人们选择。所以,这个责任就自然落在每对夫妇自已身上。他们需要自己做出努力,需要自己寻求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我能从婚姻中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