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讲故事
3003800000021

第21章 伯成耕田不理大禹

庄子说:

尧统治天下,立伯成子高为诸侯。尧授位于舜,舜授位于禹,伯成子高辞官回家种田,禹前去看他时,伯成子正在田间干活。

禹上前居于下方,站着问:“尧在位时,先生被立为诸侯,今我在位时先生却辞官归隐,请问为何?”

伯成子高说:“尧统治天下,不赏奖百姓自然勤勉,不刑罚百姓自然戒恶,现在你施行赏罚百姓却不仁爱,刑罚建立,后世祸端却从此开始,先生怎么不走开呢,别耽误我的事。”

于是低头耕种,不管禹了。

【原文精华】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挹挹乎耕而不顾。

【故事解读】

庄子讲的这个故事降低了对人的标准,讨论“德”与“刑”的高下问题。本来在无为而治中,是无德无刑,如今身在其中,只得有德有刑了。

大尧以德治,不治而治。

大禹以法治,虽用刑而不服。

聪明人会以德代刑,这样虽有大刑,人却以为有大德。

事情到这一步了,就完全不可收拾。动不动就动刑,施刑者有病,上了瘾,与被施刑者是否犯错、犯的什么错已全然无关。上了瘾就会再犯,于是施刑者渴望人犯罪。桀纣就是这样产生的。

因此,德之害甚于刑。罚人以刑,必先示以德。德为刑开道,法为罚之易名。若不同时抛弃此二者,大禹的天下又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