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说人生
2999200000012

第12章 不必理会别人的话中玄机

有的人自以为说话很妙,处处充满玄机。碰到这种情况你不必理会,他的玄机、他设的局自然失效。一切机巧全然无用,从现在开始,你要用最没有技巧的方式活着。

老子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老子·四十九章》)——讲信用的人我相信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相信他。老子这话是说:根本不用管对方是什么人,我一概相信。这是一种“把死马当活马医”的高妙办法。

洪炎《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销歇。绿阴初不待薰风,啼鸟区区自流血。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很妙:“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杜鹃杜鹃,你自己要回去也没有回去的地方,又何必声声叫唤、说那么多话让我伤感呢?

说是伤感,其实是厌烦。杜鹃鸟天天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其实它能归到哪里去呢?最可笑的是它还劝人“不如归去!”岂不讨人厌?

好比一个在外面跑的行人,他心里还有微弱的希望,自己也还知道家乡的方向,因此他还能继续走下去。但这时他碰到一个疯子对他说:

“你应该去那里。”还指给他看。

或说:“你应该回去。”还作恳劝状。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当然是要毫不理会,走自己的路。

有人要问:“你怎么知道那人是不是疯子?”

回答是:“正因为我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疯子,所以我不能理他。”

没有人不被试探的。

你无论走到哪里,到处可见试探你的人。他们想从你身上套东西,语言闪烁,又不时透露出“机会”与“希望”让你钻。

当然不要理会他。

我们尤其不要理会那些充满玄机的话。

有话请直接说。

凡是听到太深奥的话你就不要听,并且说:“对不起,你说的我听不懂。”走开,离去,最好永远不要再相见。

有的人自以为说话很妙,处处充满玄机。碰到这种情况你不必理会,他的玄机、他设的局自然失效。

一切机巧全然无用,从现在开始,你要用最没有技巧的方式活着。

魔鬼说——说话是获取人灵魂的简便方法。情场浪子几句话就让小女孩上钩,政客用一番富有激情的演讲就让人上当。当然,必要时要伴以眼泪,或“坦诚而爽朗的笑声”。

天使说——我们说话不是为了说服谁,甚至不是为了沟通,我们说话是为了向可以说得上话的人倾诉。在另一个时候,比如春天,我们用歌声代替歌声说话。

【链接解读】

《老子·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也,怵怵焉。

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说:

圣人没有心。不是没有心,而是以百姓的心为心,想人所想。善人我也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善待他,就得到了善。讲信用的人我相信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相信他,就得到了信。圣人处天下,不敢不害怕。圣人治天下,反倒不害怕了,只是一个求清静。人个个都有私心,专注于自己的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唉,圣人引导他们回归自然,乃至清静无为,就像对小孩子一样。

“心”,思想。

“圣人无心”,圣人没有思想,也没有智慧,有的只是一片自由状态与自然状态。

“百姓心”,即常人心,即做人求虚荣,做事求成功,等种种贪婪欲望。

“怵怵”,音chùchù,害怕。

“浑其心”,淡其心。“浑”,浑沌,即清静无为的自然状态。

“注其耳目”,关注自身感受,指身陷小我,不能自拔。

“孩之”,把他当小孩。孩,动词,以之为孩。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圣人与常人之间是个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圣人引导常人,回归自然,投身大道。圣人想获得引导常人的资格,就要包容。常人有心(有私心)、常人不善、常人不信(不讲信用)、常人只管自个,这些人性不好的一面圣人统统包容。

不是改正他,而是包容他。

好比江河不会把地面清洗干净再流过去,而是什么地方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