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2995300000010

第10章 赫伯特·斯宾塞:快乐教育法(1)

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了科学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对西方科学教育理论的开展奠定了里程碑。

绪篇:认识赫伯特·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19世纪后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1820年出生于英格兰德化郡的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里,他的父亲、叔父、祖父都是教师。

斯宾塞的少年时代在家庭接受了父亲对他的教育。他自幼对动植物就非常感兴趣。13岁时被送到叔父家接受更严格的科学训练,经过3年的努力学习,他掌握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三角学、拉丁文、希腊文、机械学、化学等课程的知识。他别喜欢数学和机械学,最感兴趣的是独立观察、分析、探讨问题。

1837年,17岁的斯宾塞因其优异的数学成绩而被父亲的好友邀去参加筑路工程。一直到1846年的近十年时间,他一边担任筑路工程技术员,一边继续钻研力学、机械学、测量学、地质学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

1848年,斯宾塞开始担任《经济学家》杂志编辑。随后的十几年里,他凭着自己自学以及喜爱独立思考的个性,他写出的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颇深。

斯宾塞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他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他的快乐教育理念来自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揭示了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成为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

斯宾塞因为他的科学教育思想,曾获英、美、法、丹麦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学术荣誉称号。1871年,他担任圣安得鲁斯大学校长;1874年担任爱丁堡大学校长,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5年成为罗马皇家林琴科学院的院士;1882年成为那不勒斯皇家学会会员;1883年成为法兰西研究员的通讯院士;1885年成为巴黎生理心理学学会通讯会员;1889年成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1891年成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的院士;1897年成为剑桥大学的科学博士;1903年伦敦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斯宾塞被很多人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他一生都在倡导一种快乐的教育方法。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孩子小斯宾塞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教育方法已成为欧美大多数家庭培养社会英才的指南。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曾经这样评价斯宾塞:“很少有人像斯宾塞一样,对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民有那样大的吸引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国,他的思想统治着美国大学达30年之久。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

斯宾塞的教育著作自问世以来,成为西方家庭和学校的教科书,成功培养了无数卓越的孩子。其《教育论》是教育史上的经典。他著名的家庭教育观念主要体现《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

斯宾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古典主义教育;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强迫式教育。他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父母要为抚育孩子做准备;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和自助学习;关爱和欣赏孩子;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尊重孩子的权利;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因为斯宾塞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他被认为是对欧美国家的父母和老师影响最大的、培养最多优秀人才的教育家。直到今天,斯宾塞仍然被公认为近代科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杰出代表。斯宾塞的教育内容博大丰富,对今天和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

引导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父母在类似这种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让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让他学会求知的方法。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一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群蜜蜂或者是一条小虫,都会吸引孩子长时间的观察。他可能会花上一个下午去观察一群蚂蚁的活动,而且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即使太阳把背晒脱皮也不在乎。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然而,很多父母“理智”地、毫不怀疑地认为,即使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去这样与蚂蚁玩,他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实际上,这时的关键就在于父母的引导,引导孩子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

小斯宾塞正是从“蚂蚁的课堂”开始了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知识之旅。

当斯宾塞发现小斯宾塞开始在花园里对蚂蚁产生兴趣时,于是也加入了他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仅仅是看,是玩。看它们怎样把一粒面包屑搬回来,怎样跑回去报信,带来更多的蚂蚁……第二天,斯宾塞拟出了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在“自然笔记”里开设蚂蚁的专页;从书本上更多地了解蚂蚁,并作上笔记;蚂蚁的生理特点:吃什么?用什么走路?用什么工作?蚂蚁群的生存特点:蚂蚁群有没有王?怎样分工?怎样培育小蚂蚁?

有了目标,小斯宾塞的兴趣更浓了。如果说开始他只是觉得好玩,那么现在他还觉得有意义了。这项研究几乎持续了一个夏天。实际上,在这份计划里,已融入了系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孩子专注达到目标的意志。

类似这样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必然地”发生在小斯宾塞的身上。蚂蚁之后是鱼,鱼之后是鸟类,鸟类之后是蜜蜂。有意思的是,小斯宾塞不仅仅学习这些动物的一般知识,而且开始发现它们的一些“群类特点”。

斯宾塞认为,父母在类似这种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让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让他学会求知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而引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

遗憾的是,虽然很多父母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愿望,但常常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他们会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并企图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企图把一些“有用”的兴趣保留,一些“没用”的则删除掉。

实际上,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有价值,而那些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能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

斯宾塞认为,所有的父母都应当知道,每一个孩子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会引导孩子培养某种特长。所有的父母也应该知道,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教育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所以,父母就应该利用孩子的兴趣,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对此,斯宾塞给父母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不能简单地因为自己认为“没用”而指责或否定他;

利用这种兴趣可能给他带来的快乐专注,从而使他获得与这一兴趣相关的知识;

引导孩子通过自己查阅和请教别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

记录是使知识存留下来,并训练使用文字、图画、书籍的好办法;

对于还不具备文字记录能力的孩子,父母也要给他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题目写下来,让他口述;

尽量不使用“任务”、“作业”这类词,而代之以有趣的开头。

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好奇心,就不用担心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很多孩子都非常敌视学习,因为他们认为,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和吃零食的时间。他们宁愿在沙地上打滚玩闹,也不愿意安静地坐下来学习。因为他们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

有一段时间,小斯宾塞只爱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老斯宾塞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正好是3分钟。小斯宾塞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老斯宾塞说,以沙漏为计时器,听爸爸讲故事书,每次以3分钟为限。小斯宾塞很高兴地答应了。

果然,小斯宾塞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听,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3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

老斯宾塞没有气馁,他决定多尝试几次。这样几次之后,小斯宾塞的注意力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上了。虽说约定3分钟,但3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小斯宾塞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老斯宾塞坚持“3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小斯宾塞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开始的时候,老斯宾塞在一旁陪伴孩子读书。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小斯宾塞也懂得询问了。不久,老斯宾塞教孩子学习查字典。他在以后的短短半年中,所学习的生字超过了很多大孩子。

当然,故事书也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阅读兴趣了,小斯宾塞开始广泛地阅读有用的书籍,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他的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对大家觉得平常的问题,这种人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促使他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探个究竟,小的时候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孩子因为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惊奇,常常会向父母问这问那,但久而久之却会让父母感到麻烦。实际上,父母往往忽视重要的一点,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学习、成长的良机。

斯宾塞认为,孩子的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学习的内容很平淡,没有任何悬念,就像一壶白开水,那孩子也不会对此产生兴趣,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有一位很会教育孩子的母亲,她不是把孩子看的书放在书桌上,而是把书藏起来,孩子觉得母亲既然把它藏起来,那肯定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于是就“偷”来仔细阅读。

所以说,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好奇心,就不用担心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只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他才会认为学习有意思,学习才会变得其乐无穷。由此可知,父母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乖乖地学习,而且还会以此为乐。

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斯宾塞认为,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对此,斯宾塞建议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平时应该注重孩子的爱好,为他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他必要的引导,他的爱好越广泛,自然就越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要明白一点,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他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的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要让他知道,生活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让他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所以,父母一定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他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

和睦的家庭也是促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要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一定要让他坚信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他注重调整心理状态,使其迅速恢复快乐的心情。

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应该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帮助他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来。

每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好胜心理,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健康的“好胜”和“竞争”的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

小斯宾塞一直被铁匠的儿子强尼视为竞争对象,因为小斯宾塞的成绩都在班里遥遥领先。小斯宾塞对这件事向来都不在意。直到有一次他在体育课上长跑输给了强尼,并且被强尼和其他孩子奚落,小斯宾塞才愤怒了,冲上去扑打强尼,但是强尼个子比他高,力气也比较大,小斯宾塞反而被推倒在地。

当斯宾塞了解了整件事后,说:“孩子,你输给强尼是很自然的,”他安慰孩子说,“但是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我没有加强你平时的体育锻炼……现在弥补还来得及,你愿意吗?你还想赢他吗?”

“想!”小斯宾塞擦干脸上的泪痕,精神马上就足了。于是,从第二天,小斯宾塞就开始锻炼——为了超越自己,在跑步上胜过强尼。

在第二个学期的长跑比赛中,强尼和小斯宾塞并列第一。小斯宾塞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足。

斯宾塞认为,这就是好胜心带给孩子的动力。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应该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帮助他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来。

其实,孩子的好胜心是可以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比如,早上起床,可以让孩子与父母比一比,看谁能按时起床。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并有意识地运用比赛的形式让他们比高低、赛胜负。如比比谁跑得快、谁跳得高等。在这些简单、轻松的小竞赛中逐渐激励孩子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斯宾塞建议,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好胜的对象应该是超越自我

孩子要提高自己,就得向别人学习,要进行横向比较,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但是无论怎样比较,最终还要改变自我才能有成效。要知道,连自我都不能超越的人是无法超越别人的,超越自我是超越别人的前提,超越别人只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自然结果。很多父母把超越自我和超越别人的关系颠倒了,他们总是搞横向比较,忽视了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是否有进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总盯着别人,就会很容易滑向嫉妒的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