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独生子女的方法很多,道路也不止一条,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家长式、指令式、单向式的方法逐步落后了。新时期对孩子的教育涉及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甘露用自己的方法,将传统的教育转化为孩子快乐的自我教育,让孩子自由地飞翔。
甘露,广东中山市人,生长于肇庆市。1973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当知青,1987年北京邮电函授学院电信工程系载波专业本科毕业。在邮电部门工作20多年,她从机房机务员干起,曾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科长、处长等职务,现任广东省邮政局驻香港公司总经理。
晓琳,18岁时被著名的剑桥大学录取,攻读数学系。
塑造开朗的性格
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总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要成才,就应该有优良的个性。试想,一个意志薄弱、自私任性的人,会有好的发展吗?甘露认为,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塑造活泼开朗的性格。
甘露的女儿晓琳天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从小就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哪怕是自己需要的东西,都表达得很含蓄或间接。
晓琳2岁多时,有一次,甘露带她上街。她想吃雪糕,但又不直接说,拉着妈妈到卖雪糕的地方问:“妈妈,这是什么呀?能不能吃?我今天没咳嗽。”
因为那段时间晓琳经常咳嗽,医生不让她吃凉的东西,她说“我今天没咳嗽”,就是向妈妈表明她知道那是雪糕,她想吃。但是,她就是不直接说“我想吃雪糕”。
晓琳3岁进幼儿园之前,甘露为了使她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经常晚饭后带她到幼儿园里玩。可是,刚入幼儿园时,她还是不适应。整整一周时间,她都趴在桌子上小声抽泣。不像别的小朋友,即使不高兴,也会大声哭出来。老师发现这个情况,主动告诉了甘露。
为了使晓琳变得开朗,甘露经常带她去参加单位的晚会,并与她一起登台演出。除此之外,每个休息日甘露都带她到公园玩,带她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让美丽的大自然开阔她的心胸。
晓琳喜欢音乐,上幼儿园时,甘露鼓励晓琳学电子琴并让她参加演出。在甘露的启发之下,晓琳越来越喜欢音乐了,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CD机,播放喜爱的音乐。音乐让她思维活跃,使她灵感奇发,性格从内向逐步转向外向和优雅。
晓琳学习成绩很好,升中学时,凭她的成绩完全可以考上深圳任何一所中学。考试前,好几所学校向晓琳发出邀请,希望她能报考他们学校,有的提前发来了录取通知书。而作为母亲,甘露知道女儿一定能考上最好的学校,但是,甘露更希望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改变女儿内向的性格。
在对深圳的学校进行了一番了解,以及分析女儿的特点后,甘露觉得,深圳实验中学更合适她。实验中学的素质教育、多项活动、优雅的环境、人文氛围等等都可以帮助完善女儿的性格。
最后,晓琳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实验中学。进入实验学校不久,女儿回来说:“妈妈,我们班的同学很喜欢笑,经常是老师一句话或某个同学的一个小动作,就会引起大家哄堂大笑。”甘露说:“好呀!在笑声中可以轻松快乐地生活学习,你可以与同学一起多笑一笑。”同学们的笑声使晓琳开心地生活,快乐地学习,良好的同学关系使她心胸开阔。
第二年,晓琳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担任了该班的班长。在实验中学的初中学习生活中,晓琳参加了学校很多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她开心地学习和快乐地玩,收获很大,性格活泼了很多,坚强了很多。
晓琳的变化,甘露看在眼里,她由衷地为女儿的改变而高兴。初中毕业后晓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实验中学重点高中班。
由此可以看到,晓琳性格的变化和成长,充分证明了甘露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实际上,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通常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而且兴趣广泛。反之,一个情绪冷漠、忧郁、沉闷、拘谨的孩子,大多对什么都兴味索然、提不起精神,或者三心二意、虎头蛇尾。
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引导孩子喜欢自己,引导孩子做有利于身心和智力的健康发展的事情,培养他开朗、乐观的个性。
教子点睛:
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首先,父母要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优秀的个体;其次,就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给予孩子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再次,要学着分享他创造的快乐、并充满喜悦的肯定孩子,特别是对于内向、容易感到羞怯的孩子,要经常给他一些表扬。其实,拥抱或者亲吻他的额头、温柔的握握他的小手,都会让孩子感到充满自信和力量。
多读书孕育美好的心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从书中汲取的营养是任何媒体所取代不了的。人们如果不读书就变成“井底之蛙”,就不能放大自己的视野格局而错失了解未知世界的机会。除此之外,阅读能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开智,教人明理。
调查发现,有着浓厚读书兴趣的人,他的心胸一般比较开阔,并能正确理解生活,也能增强生活的信心,更会更加珍惜生活。
甘露则认为,读书可以培养孩子心灵的真善美。小时候,她为女儿精选了童话,晓琳从小特别喜欢童话,在她5岁生日时,外婆送了一本《世界童话名著故事365》给她,晓琳爱不释手。
一开始,甘露每天与她一起阅读两个故事,很快,她就可以自己阅读了。每看完一篇故事,她就在目录里做一个记号。甘露特地去新华书店购买了《格林童话精选》一书,晓琳精读了这本书后,在每一个故事里的精彩妙句下画了线,并在结尾处写下读后感。
看完《一只眼、两只眼和三只眼》后写下:
不一定要以牙还牙,用善良去感化罪恶吧!
看完《玛林姑娘》后写下:
为爱忍,忍得久而伟大。
看完《偷藏的两分钱币》后写下:
善事及早做,死后来不及。
晓琳不仅精读童话,对很多文章精读后也喜欢写下读后感。例如,她喜欢读《少男少女》杂志。读完该杂志中《自毁》的文章后写下:
对荣誉,也应敢于自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牌带回家后,便给小女儿当玩具。如果她整天沉浸在获奖的赞美中,必被荣誉遮蔽了理想,变得平庸……相反,有许多本该辉煌的人,因被一时的荣誉冲昏了头脑,而迷失了方向。到清醒后才发现,这些赞誉,原来只是一堆废品而已……总而言之,荣誉可以拥有,但过于看重它,让它代替了真正的自己,就没意思了。
读完《少男少女》杂志中一篇《征服》的文章后写下:
生命太美丽了,它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像一杯苦茶,因苦而甘甜。海伦·凯勒是不幸的,她又盲又聋,几乎与外界隔绝。但她仅靠双手的感觉成了语言学家!她的生命因此而变得壮丽。张海迪的故事家喻户晓,她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是因为她的生命在不幸中闪光。
海伦·凯勒太遥远了,在我校高二(2)班,就有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同学。我虽然不了解她,但每次上学路上看见她,我就会放慢车速,静静地看看她。她总是很平静地面对一切,在接受采访时也如此(很多人此时会大吹大擂)。
正是这种平静,打动了千万人的心;正是这种平静,使她的生命放射出美丽的光彩。多少伟人,像夜空中的启明星,让人瞩目。其原因不仅是他们做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贡献,而更在于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这种勇气,人们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而这更显出他们的伟大。我所遇到的那么一点儿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太渺小了。
从以上的读后感可读出,晓琳在精读文章之后,在汲取养分之余,渐渐地学会思考。并且,把看到的文章与自己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用学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指导了自己的生活。
书籍是人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位引路人,在任何时候都闪耀着不朽的光芒,照亮着前行的路。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同高尚的人谈话。”法国作家伏尔泰也说:“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