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9
2975100000028

第28章 其它(1)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研制和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者

陈彬(1919.9.26~)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陈大哮。生于四川通江麻石坊区陈家道角里村。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过川陕苏区反“围攻”。1935年5月参加长征,同年12月入军委通信学校学习。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编入西路军。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随余部到迪化(今乌鲁木齐)。1938年初回到延安,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电台报务员、电台分队长,山东军区司令部电台区队长,渤海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陆房突围、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和渤海地区反“扫荡”。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渤海军区第1分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分区参谋长,浙江军区第4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济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部队列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军务部兵员补充处处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组织处处长、副部长。1970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1985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参与了中国洲际运载火箭、潜艇运载火箭、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共产党员

贺进恒(1919.2.13~)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生于山东蓬莱北沟区北林院村。1938年8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9月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军区胶东军政干校剧社政治委员,胶东军区福山县大队政治委员、县独立营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福山地区反“扫荡”等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胶东军区炮兵营政治教导员,山东兵团炮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5军炮兵团团长等职。参加了山东1946年讨逆战役、胶济路反击战和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7师参谋长,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1953年回国入高级炮兵学校学习,后留校任战术系主任。1956年起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军训处处长、炮兵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郑州炮兵学校校长,第二炮兵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二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82年11月~1985年8月任第二炮兵司令员。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有将领

(1919.3.22~1989.1.28)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巴元先。生于江西莲花段山乡文路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赣边独立3团青年干事,少共攸县四区区委书记、湘赣省委委员,参加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副主任、第5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师15团政治委员,淮南军区津浦路东盱(眙)嘉(山)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路东分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组织指挥奇袭盱眙城之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副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副旅长、旅长,第三野战军29军8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福州诸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8军参谋长,空军陆战师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8年10月~1987年11月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80~1982年兼任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9年1月28日于北京病逝。

伊朗巴列维王朝第二任国王

巴列维自称是“由列人牵线的傀儡”(1919~1980)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巴列维王朝第二位国王,1941年9月16日~1979年1月16日在位。礼萨国王之长子,6岁时被立为****,有4个姐妹和6个弟弟。深受礼萨国王宠爱,少年时代在王宫里专门设立的军事学校学习军事。1931年到瑞士洛桑上中学,1936年回国人伊朗军事学院继续受训。1938年毕业时获少尉军衔并到伊朗陆军服役,任皇家卫队监察官,后到政府部门工作。性格孤僻、优柔寡断,爱好运动,驾驶汽车、飞机游玩是特殊爱好。会说法语和英语。1941年9月16日其父逊位后继承王位,称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盟国制约,自称是“由别人牵线的傀儡”。50年代初,在石油国有化运动中,与摩萨台首相发生矛盾。1953年8月16日,在支持扎赫迪将军发动反摩萨台政府的政变失败后,逃到伊拉克和意大利。同月19日第二次政变成功后重登王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主要依靠美国支持,先后八次访美。1954年10月,与英、美、法、荷等国的石油公司组成的“国际石油财团”签订协议,把20万平方公里产油区租给该财团开采石油。1963年初开始实行以土改为中心内容的“白色革命”,后来增加“工人入股分红”、“给妇女选举权”、“森林草原国有化”、“水源国有化”、“教育革命”和“行政革命”等,成为具有19项内容的所谓“国王和人民革命”。1973年宣布石油资源国有化。靠石油收入搞大规模经济发展计划,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和混乱。1975年3月宣布取缔一切政党,实行御用政党“伊朗民族复兴党”一党专政,曾多次遇刺和驾机失事,但都幸免于难,自称得到真主保佑,将长命百岁。可是,在霍梅尼教长领导的******革命的冲击下,不得不于1979年1月12日把权力交给以巴赫蒂亚尔首相为首的摄政委员会,16日带着法拉赫王后和子女流亡国外,先后流亡摩洛哥、美国、巴拿马和埃及等地。1980年7月27日因癌症死于开罗。主要著作有:《我对祖国的职责》、《白色革命》、《走向伟大的文明》和《对历史的回答》等。

主张“利用外交最大限

度地保卫国家利益的”宫泽喜一宫泽喜一(1919~)宫泽喜一,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91年11月~1993年7月在任。小渊内阁大藏大臣,是日本战后第一位担任过首相后又重入内阁的政治家。1919年10月8日生于福山市,广岛县人。其父宫泽裕为二战前政友会众议员。1941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后曾赴美留学。翌年人大藏省,历任税务署长、大藏省事务官等职。曾作为战后日本首脑的翻译和秘书多次参加日美间重要谈判。1953年后两次当选参议员。1967年作为自民党候选人参加众议院选举,此后连续11次当选。他曾5次担任经济企划厅长官,3次担任大藏大臣,另外还曾历任通产大臣、外务大臣、官房长官等要职。1987年11月曾与同被称作“新领袖”的竹下登、****晋太郎角逐首相宝座,经中曾根裁决由竹下登出面组织内阁后,任该内阁副首相兼大藏大臣,1988年12月因涉嫌“里库路特”受贿案而辞职。1991年11月在党内最大派系竹下登派的支持下再度角逐自民党总裁和内阁总理大臣,获得成功并于同月15日就任内阁总理大臣。1993年因金丸信涉嫌政治贿赂案引起自民党分裂,政治改革法宗难产,导致内阁垮台,大选中惨败又使执政38年的自民党下野。党内派系属“宏池会”。曾长期担任前首相池田勇人的秘书。1986年7月众参两院同日选举之后,替代铃木善幸担任“宏池会”(现亦称“宫泽派”)会长。宫泽任大藏相后于1998年12月22日将该派会长之职让位于加藤一,该派为自民党内第三大派系。在1992年6月的通常国会上,借助公明和民社两党的支持一举通过了旨在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是自民党内屈指可数的“财政经济通”、“国际通”和“外交通”,受到财界主流派的支持,拥有著名财界人士参加的诸如“未广会”、“十三日会”、“末会”、“俯仰会”、“五月会”、“八月会”等后援团体,宫泽属自民党****,治国之道是以日美安保体制为基础,推行“富国、轻军备”路线。主张日美建立“成熟的同盟关系”,认为“日本对世界负有重大责任”,“日本应该具有全球性的视野”,美国的军事存在对亚洲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在发展日本经济问题上,倾向于经济政策上的高增长政策,认为政府应不惜以发放“赤字国债”来扩大公共投资,为日本“泡沫经济”埋下祸根。为处理不良债权,防止银行倒闭引起金融混乱,提出模仿美国建立国有“过渡银行”。他曾经“反对修改宪法”,“反对向海外派兵”,主张“利用外交最大限度地保卫国家利益”,1991年8月在其施政设想中却又提出“应该研究将来组建常设的联合国部队事宜,日本人将来作为国际公务员参加联合国部队是有意义的”。“为使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有必要修改自卫队法”。重视亚洲,强调亚洲是日本发迹的基础,日本应为推动亚洲联合作出贡献。认为东亚地区将成为同欧洲、北美不相上下的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态度转变较快,80年代以来对华态度友好,曾多次访华。在任首相期间曾提出,日中关系与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两大车轮。1984年访华时称赞中国现行政策符合世界各国利益。1990年7月率领宫泽派国会议员来华访问时,同中国领导人就日元贷款问题进行了会谈。1992年4月在同应邀访日的江****总书记会谈时表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对此感到高兴。著有《东京~华盛顿密谈》、《与社会党对话》、《未来经济的构想》、《我的英语体验》《对美丽日本的挑战》等。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汉学诗词有一定修养。喜欢欣赏音乐、打高尔夫球。

主持参加入国联军的参谋

寺内正毅(1852~1919)寺内正毅,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16年10月~1918年9月在任。1852年2月5日出生于长州藩(今山口县)武士家庭。字田多正辅之子,后为寺内勘右卫门的养子。1868年戊辰战争时参军,后进入大阪兵学寮学习。1891年任陆军少尉后,任陆军大臣大山岩秘书长。1877年在西南战争中负伤。1882年任驻法国公使馆武官。1886年起历任陆军士官学校校长、第一师团参谋长。1892年任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负责运输和通讯。1898年为首任教育总监,调整军队教育体系。1900年任参谋本部次长,主持参加八国联军,策划派兵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翌年任职于陆军大学校。1902年任第一次桂太郎内阁的陆军大臣,发动日俄战争。1906年晋升为陆军大将。同年创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任委员长。后历任第一次西园寺公望内阁和第二次桂太郎内阁的陆军大臣。同时与军阀田中正一发起“在乡同志会”,组织、收罗退伍军人,扩大军阀势力。1910年威逼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后,任首任朝鲜总督,建立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1911年被封为伯爵。1916年升为陆军元帅。同年10月组成军阀占多数的内阁,任首相。扩军备战,制定军需工业动员法。1917年支持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段祺瑞,提供“西原借款”,通过财政援助,扶植傀儡政权,扩大日本在华利益。迫使北洋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使中国在军事上从属于日本。同年9月禁止出口金。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同年镇压日本国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同时因扩充军备而增税,引起国民生活的贫困及米价暴涨,导致“米骚动”,出动军队镇压,受到谴责下台。1919年1月13日去世。

韩国前总统

崔圭夏(1919~)崔圭夏,大韩民国代总统,1979年10~12月在任;大韩民国总统,1979年12月~1980年8月在任。1919年7月,16日生于江原道原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32年原州小学毕业,到汉城上中学。1941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43年满洲大同学院毕业。1945年任汉城大学师范学院教授。1946年任中央粮食行政处企划课长。1947年任中央粮食行政厅行政室室长。1948年任农林部粮政课课长。1951年任外务部通商局局长。1952年任驻日代表部总领事,1957年任驻日代表部参赞,1959年升为公使。1959年9月~1960年5月任外务部次官。1963年任国家复兴最高委员会主席、代总统朴正熙的顾问。1964年驻马来西亚大使,1967年7月~1971年6月任外务部长官。1971年任总统外交事务特别助理。1975年12月~1976年3月任代总理,1976年任韩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名誉委员长,同年3月~1979年12月任大韩民国国务总理。1979年10~12月任代总统、统一主体国民会议代议长。同年12月任大韩民国总统、统一主体国民会议议长。1980年5月任国家保卫非常对策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辞去总统等一切职务。1981—1988年任国政咨询委员会委员长。1991年任纠正民族史国民会议议长。曾获名誉文学博士、名誉法学博士等称号,还获建国勋章、无穷花大勋章等。

英国陆军元帅

伍德·亨利·伊夫林爵士(1838~1919年)英国陆军元帅。参加主要战争: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镇压印度士兵起义(1857~1858年)、第二次阿散蒂战争(1873~1874年),第九次卡弗战争(1877~1878年)、祖鲁战争(1879年)和镇压埃及人民起义(1882年);参加主要战役(战斗):英克曼之战(1854年)、坎布拉和乌伦迪之战(1879年)和泰勒凯比尔之战(18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