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8
2975000000034

第34章 十月(3)

芳泽谦吉要求日本政府从速决定西原借款善后处理方针。日驻华代理公使芳泽致电日外务大臣内田康哉,以西原龟三经手所商订各项对华借款,有侵及他国在华既得权利乃至特殊利益之处,遭各国反对甚烈,物议颇多,要求从速决定西原借款善后处理方针。19日,内田康哉非正式声明对华政策停止西原借款,表示今后对华不采秘密外交,不偏南北。23日、24日,芳泽又电催政府速作西原借款善后处理决定。29日,日本内阁以前任寺内内阁支持段祺瑞政府,招致各国疑虑,决定:中止对华各项借款;尊重四国银行团对华借款规约。30日,内田康哉将决议电示芳泽谦吉,但指出“参战借款”除外。同日,日本政府任命小幡酋吉为驻华公使,以代林权助。

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四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到会会员33名,代表18省区及荷属中华教育总会,至25日闭会。议决推广体育计划、速办全国联合运动会及省区运动会、推广中华新武术、各省区每年派员考察国外教育、维持被灾各省区教育、中等以上各校学生于假期内实行调查、提倡青年团、改进理化教授等15件议案。另有推广职业教育意见书和研究言文接近方法意见书刊人会议纪要。还议决电促黎元洪、冯国璋并转南北当局牺牲各自之政见,抛弃极端之主张,以至诚维持危局。

10月12日。钱能训内阁开第一次国务会议。段芝贵病假,其余国务员均出席。钱能训请诸阁员在代理期内设法维持,待新内阁组成,一同辞职。会上讨论日人要求在满洲里架设无线电台案,因有《中日军事协定》规定,遂照案通过。

章士钊欲在日本谋求加强与日本新政府联系。是日,军政府代表章士钊抵日本东京。13日,章与日外务大臣内田康哉会谈南北议和事,14日与外务次官币原喜重郎会谈。11月5日,章士钊在东京招待日本报界代表,陈述南北无条件召开和平会议,以定统一中国之根本方针问题。

威尔逊电贺徐世昌就任总统。美国总统威尔逊电称“值此文明变化最关紧之时”,中国“若不早息争端,殊难协同友邦”,劝徐速谋中国统一。13日,徐世昌复电谓“本大总统被选之日,即以国家统一为怀,现正力求治理,以达此原定之目的”。

10月13日。江西督军陈光远偕湖南督军张敬尧代表张金山、湖北督军王占元代表方日中启程进京,17日抵达,18日面见徐世昌,要求从速解决时局,南北早告统一,并请延期选举副总统。

10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集全国中学校校长会议。5月7日,教育部通知各省区拟于本年10月召集中学校校长会议,讨论中学教育。11日,教育部训令各省教育厅长等派员参加中学校校长会议。10月5日,教育部制定公布《中学校校长会议细则》。是日正式开会,到会者59人,由韩振华任主席,议决:确定中学教育宗旨、划一科学名词、请全国中学校一律添习武术、各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校变通招考新生办法、审定中学教科书应特别审慎、延长中学修业年限、女子中学校课程宜详定标准、充实和补充女子中小学校教育、奖励女科学研究者、中学校习外国语不规定以英语为主、组织中学校联合会、规定体育成绩考查规程等23项议案。会议11月2日闭会。1919年1月29日,教育部咨文各省区,要求对全国中学校长会议决定增进中学国文、数学、外国语等程度办法,遵照办理。

教育部制定公布《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细则》。11月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专门学校校长会议。12月19日,教育部核准《全国专门以上学校联合会章程》。规定联合会以联络感情、讨论教育上共同事业为宗旨,以经教育部认可的京内外各专门以上学校组织,设事务主任一人,由北京大学校长担任。1919年4月11日,教育部通令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注意提倡中国固有武术。

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成立。推校长蔡元培为会长,徐宝璜教授为副会长,会员以北京大学文、史、哲、法等系师生和职员为主,包括高君宇、谭平山、罗章龙、******等。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采取听讲、讨论、参观等方法学习新闻学,徐宝璜和名记者邵飘萍担任主讲。办有《新闻周刊》为会员学习园地。每周活动三次,每次一小时。1919年2月更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20年12月,因主要会员离校而停止活动。

10月15日。徐世昌明令各省整顿吏治。以近年兵祸频仍,吏治一端末遑修举,明令整顿。以县知事职在亲民,要求各省长严其甄选,各省长身任监督,务当悉心督理。11月3日,徐世昌又通令整肃仕途,称自古以来为官崇廉耻,为吏讲清白,以为近顷国纪凌夷,腐败浮华益甚,要求凡有贪劣众著经察觉或纠劾者,悉予按法从严惩治,各该长官殉情容隐或纠察不力者,并予究惩不稍宽贷。12月18日,徐世昌再通令各省行政长官整饬官吏,“慎选良吏,勤求治理,为地择人,勿为人择地,贤能者不吝优擢,庸劣者立予纠惩,各秉官箴,用崇民治”。

徐世昌令各省防剿盗匪。称“比年盗匪潜滋,四方不靖”,“且杂有散卒溃军”,责成各军民长官,凡有大帮土匪结队焚掠者,勒限剿平,勿稍姑息,即在军务省份,亦应分拨军队,兼管防剿,并会商邻近省区协力兜剿,克期扑灭。25日,徐世昌颁令剿办山东盗匪,责成代鲁督张树元详筹布置,切实剿办,限期肃清,其剿办不力或有意纵容者,均按法严惩,并由河南及江苏徐州接壤各处派得力队伍,合力兜剿。12月31日,徐世昌令山东会同直隶、江苏、安徽各省,于津浦沿线剿除“匪患”,认真防护交通。

靖国军鄂军王安澜师于10日自陕西镇平出发,分三路进兵平利县,14日同北军在八里关激战,北军不敌,是日王师占平利县。21日,分三路进攻并占领女娲山。22日,攻占枸杞关。23日,攻占兴安。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与《Bolshevism的胜利》。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热情赞扬俄国十月革命,认为“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19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指出一战“对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不是联合国的胜利,更不是我国徒事内争托名参战的军人,和那投机取巧卖乖弄俏的政客的胜利,而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廿世纪新潮流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新青年》刊出《戏剧改良号》。刊载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傅斯年的《戏剧改良各面观》、欧阳予倩的《予之戏剧学务、实业等问题,蔡元培与铎尔孟在成立会上致开会词,法驻华公使柏卜及梁士诒等到会演说,李石曾报告发起中法学务联合会经过。至11月3日闭会。

10月21日。徐世昌在居仁堂宴请外交使团表明政府正急谋南北统一。宴会由国务员陪席,英、西、葡、俄、巴、意、荷、丹、美、比、法、日等国公使出席,徐于席间对各国之忠告表示感谢。各公使分别发言,转达本国政府意旨,希望中国早日回复统一。26日,徐世昌宴请中外要人宣布对内和平,对外亲善,输入外资,改善交通,普及教育,信教自由,注重农工,开采林矿,学校尚武,巩固国体以法治为归,改良法律收回治外法权等11条政纲。

总统府召开军事会议。17日,参谋、陆军部通电各省区巡阅使、督军,除专案外,一律不准增募军队。是日,总统府军事会议议决:(一)以后各省不得随意招募新兵,否则立即命其遣散;(二)前敌司令各严守现驻地,不得随意变更,如南军来袭即击退之,北军不得随意追击。23日,******通电北方各省明修戒备,妥慎布置,勿借口息争,致涉松懈。11月3日,******通电各省限制增募军队,以节饷源。

10月22日。岑春煊致函张謇提出建立久远和平。称目前法律问题尤当求一归宿,使西南不负护法之宣言,北方不与违法相终始,才能为和平求得一劳永逸之计。同日,奉派赴粤总统特使赵炳麟电徐世昌报告接洽情形,称关于南北妥协问题,岑春煊、陆荣廷皆有诚意,自不难解决,应请主持南北停战。新国会众议院议长王揖唐赴津邀议员回京开会,往访梁启超叩询政见,梁就和战问题献先礼后兵之策,称目前解决时局之方法惟有出于和平,万一南方不就范,再行挞伐,则师出有名。宪政讨论会在北京本部开全体大会,发表和平宣言,吁请国人速捐成见,共济时艰。

上海求新厂自制之安华商轮下水,载重3500吨。

10月23日。钱能训对西南发表和平通电。兼代国务总理钱能训公开向西南方面表明和平态度,提出先就事实设法解纷,而法律问题俟之公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