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7
2974900000008

第8章 三月(3)

3月9日。孙中山及各界人士相继通电反对参战及加入协约国。当对德绝交议论初起时,就有反对意见。2月7日,谭人凤、章太炎自上海致电黎元洪、******、参众两院,反对参战,谓:“欧人交战各有利害,我无与焉”,要求勿以国家为孤注。外交商榷会亦在国会内外活动,反对绝交参战。2月,孙中山以朱执信名义发表《中国存亡问题》,称中国为救亡图存不应对德宣战,认为加入协约国条件可由外交斗争取得,不必参战;中国欲求友邦,不可求之于美日之外,主张三国友好亲善;核心是中国保持中立立场。3月4日,上海总商会等10团体致电北京政府及各省,认为加入协约国有百害而无一利,请始终保持中立。5日,谭人风、章太炎再致电黎元洪,不要加入协约,以保国家资格、国民舆论。是日,孙中山电参众两院,反对加入协约国,望“勿以中国投之不测之渊”,加入必然“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并电英首相劳合·乔治,盼勿怂恿中国加入协约国。10日,上海总商会邀请各团体代表,公决电请******对欧战保守中立。各地商会随即纷电响应。同日,唐绍仪、温宗尧、章太炎等电参众两院,反对加入协约。13日,康有为通电反对与德绝交。22日,广州、武汉总商会分别致电北京政府,反对加入协约国,以免贻害商业。29日,章太炎、谭人凤致电北京政府,驳斥梁启超参战主张,以为中国作为弱国,只应修德保邻,不可寻忿启衅,而且奥国于中国只有邦交,并无宿怨,要求政府明令拒斥,与奥国和好如故。同日,直隶公民协会致电大总统、******,反对对德宣战,主张“对德问题以绝交为止”,并通电各省省长、督军等通电力争,共救危亡。31日,康有为致书黎元洪、段祺瑞,反对对德宣战。

4月5日,旅沪各省公民张人杰等致电北京政府,请勿对德宣战。日人在济南贩卖制钱制造纠纷。日人私自在济南贩卖制钱,警察查验运钱车辆车捐时,遭日人开枪击伤,并捕去巡长,当由交涉员向日领署交涉,旋允将截获之制钱交还日人,并定两个月后禁止收买。21日,日人在山东贩卖制钱再引起交涉。

上海钱业公会成立。是日订立会章,推举朱五楼为会长,魏静庵、秦润卿为副会长,会所设立于上海总商会内。

3月10日。国会通过对德绝交案。段祺瑞回京后,加快推动国会通过对德绝交案。8日,******宴请国会政团领袖及反对加入战团之议员交换意见,百余名议员出席,段祺瑞报告对德交涉经过及政府主张,允诺“尊重”国会意见,决定将此案提请国会议决。9日,段复于迎宾馆宴请国会两院议员,疏通意见,汤化龙要求议员支持政府方针。是日午后2时,参众两院各开秘密会,段祺瑞率数位阁员到会说明,称对德绝交之不得已,请两院表示赞助,众议院以33l票对87票表决通过对德绝交。同日,德驻华公使辛慈向外交部递交德政府复牒,拒绝中国政府2月9日抗议通牒,称“碍难取消其封锁战略”。11日,参议院亦以159票对35票表决通过对德绝交。12日,外交部致电驻德公使颜惠庆,中德绝交后,所有驻德、驻比馆务及侨民、学生等事务,托丹麦国照料保护。14日,北京政府以抗议无效,发布大总统布告,宣布对德断绝外交关系;外交部即照会辛慈,令其出境,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国租界,解除中国境内德国武装;外交总长伍廷芳亦即与协约国驻华公使谈判对德绝交后之条件,但各使意极冷淡。财政部通告各省及各地税务处停付德国赔款及欠款,暂存中国银行,随后又电告各省不得挪用。宣布绝交当天厦门交涉员罗昌便接收德国商船“姜维”号,驻沪海军接管德国泊沪商轮。15日,陆军部将中德断交后对德人临时检查办法及德国在华财产有关军用者处理办法电知各省区。同日,荷兰驻华公使贝拉斯照会外交总长,中德绝交后,愿代理德国在华事务。15、16日,湖北、直隶两省奉命收回汉口、天津德租界,更名为特别区,设置临时管理局,将旧有巡捕改编为警察。上海、厦门等通商口岸的德国商船均被中国收管。17日,德炮舰“青岛”号在广州黄埔由德人自行炸毁。20日,内务部拟定《德国在中国财产处理办法》,通电各省查照办理,并咨外交部。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公布《保护德侨办法》,对在沪德侨居住、财产、职业以及出入境等均作规定。22日,交通部拟定与德国往来邮袋办法。25日,辛慈离京南下,27日抵吴淞,乘荷兰邮船“莱姆白兰特”号回国。应贝拉斯所请,外交部曾于16日致电各省交涉员,称德国领事出境要求展限时,可通融办理,24日,外交部照会贝拉斯,准德领事馆下级官员留华协助处理在华事务。28日,国务会议议决德国领事裁判权由荷领代理。内务部公布管理天津、汉口德租界暂行章程。29日,陆军部致函外交部,称已择定安置德国在京军人于海淀附近之朗润园收容所,于4月2日午前在中华门内集合,听候中国军官点收后引导前往。31日,外交部照会贝拉斯,抄送《审理德人刑事诉讼暂行章程》。4月9日,驻汉口、济南、天津、厦门德国总领事等由沪乘荷兰邮船回国,22日,驻川德总领事由沪启程回国。

3月12日。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是日为俄历2月27日,俄国推翻沙皇政府,15日建立临时政府。19日起,李大钊在《甲寅》周刊上连续发表《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介绍俄国二月革命。中旬,孙中山致电圣彼得堡,祝贺俄国二月革命胜利。29日,外交部照会俄驻华公使,正式承认俄国新政府,并令驻俄公使刘镜人向俄政府递送承认公文。国会亦电俄国会致贺。

广东省政府向日本台湾银行订定借款合同广东省政府前向荷兰商人借款,但未经履行付款,复向日本台湾银行借款300万日元,以该省士敏土厂作抵。4月2日,广东省政府以前项借款仍不敷用,续与日本台湾银行签订300万日元借款合同,两年为期,年息八厘,按九五折实交,以士敏土厂全部财产为担保,同时广东省政府负偿还债务连带保证责任,以广州旧藩台衙门、广州府衙门一切土地、房屋及东堤海官有堤地做抵押。

教育部酌定中学增设第二部办法。规定中学自第三学年起,得设第二部,志愿于中学毕业后从事职业者可入该部学习。第二部应节减普通学科,视地方情形,加习农业或工业、商业。

唐文治、****揆、吴稚晖等在沪发起组织“扶持民德社”,发表简章,声称:以发达国民道德心为目的。

3月13日。******成立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以段祺瑞为会长,伍廷芳副之,另聘王士珍、陆征祥、熊希龄、曹汝霖、汪精卫、汪大燮等10余人为评议员,以研究对德绝交后之外交事项为目的,内容涉及处置国内德侨、对于协约国应提条件、华工招募、物料供给、关税改正、巴黎经济同盟条文、议和大会中各问题等。是日,开首次评议会。

3月14日。上海工商界要求保护工商业。上海总商会致电北京政府请保护工商业,勿使日本之进出口免税。15日,荣宗敬、祝大椿、刘伯森发起组织之华商纱厂联合会在沪成立,会议致电北京政府,请坚拒日本之棉花免税。

3月15日。海军部将海军编为巡洋、长江、练习三舰队。海军部因海防重要,特将海军编为巡洋舰队、长江舰队、练习舰队,每队各设司令一员。巡洋舰队系海军第一舰队,以林葆怿为司令,驻上海,管辖军舰为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四巡洋舰,及南琛运船等。长江舰队系海军第二舰队,以饶怀文为司令,驻南京,分防长江上下游,管辖军舰为江元、江亨、江利、江贞及楚谦、楚豫、楚观、楚同、楚有、楚泰,并江昆、江犀、永丰、永翔等炮舰14艘,及辰宿列张四字并湖鹏、湖鹗、湖鹰、湖隼,及同安、建康等鱼雷艇11艘,又联鲸坐船一艘。练习舰队以曾兆麟为司令,驻福建,所辖舰为肇和、应瑞、飞鹰、通济等四练习舰,并福安、利川二运船。

《新国民杂志》在上海创刊。

3月16日。四川万县开为商埠。3月17日。驻沪法国代总领事那齐解散同济医工学堂。该学堂系德人所创设,位于上海法租界内。中德绝交后,教育部本拟收回自办,法领事那齐以“防范德人”为名,是日派巡捕将学校封闭,学生及教职员被迫离开学校。24日,那齐又颁布布告,令沪法租界德侨“恪遵取缔章程”。旋经该校华人董事会及学生吁请,教育部派领事沈彭年到沪商洽。28日,议定学校迁至吴淞中国公学旧址,直隶教育部,更名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校务仍由原华人董事会主持,聘阮介藩为校长。此为同济大学前身。

中东铁路出现新式工人组织哈尔滨机械总工厂俄国工人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23日,中东铁路工会在哈尔滨成立,亦称“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以维护中东铁路员工利益、启发工人觉悟为目的,在沿路各地均设分会。5月1日,哈尔滨中东铁路机械总工厂中俄工人联合附近货栈、商店、作坊工人,聚集于秦家岗(今南岗)教堂前,隆重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会后整队游行,高举红旗及“工党万岁”、“民主大同”等标语。并曾多次联合货栈、商场、作坊工人举行罢工。6月9日,联合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

3月18日。升允在青岛进行复辟活动。前清陕甘总督升允访晤驻青岛日守备军司令官大谷,探询日本对复辟之态度,要求给予支持。26日,日陆军大臣大岛训令大谷转达升允,谓清室复辟“目下尚非其时”。5月21日,升允自南京到上海,晤郑孝胥等商议复辟事。

3月19日。英、法、日、俄、意、比、葡七国驻华公使致外交部觉书,劝告中国加入协约国。21日,协约国驻华各公使照会外交部,谓中国加入协约国后,各国将以善意与中国商量所提条件。

奉天第五十三旅汤玉麟部在新民屯哗变。汤部有两营突然哗变,抢掠商民。张作霖撤销汤玉麟旅长、刘景双营长职务,派第五十四旅旅长孙烈臣率兵包围新民,监视汤、刘交卸。结果汤率所部偕“老二哥”、“钻天燕子”等股匪千余人奔广宁投冯德麟。

3月23日。湖南公民龙璋、刘重等人致电国会,请准将湘省公矿仍归地方公有,反对中央接收。

3月25日。交通部与日本订立《胶州湾租借地及胶济铁路间邮电事务之处理办法》规定:日本承认中国在青岛继续开设邮务局、电报局各一所,中国承认日本在济南和潍县胶济车站区域内继续开设邮便局各一所;中国允诺在济南商埠、周村、博山、潍县、青州、胶州、城阳、青岛各处自行延长中国电报局电线,与胶济铁路电线相连接,首先在济南胶济车站区域内实行接线;所有胶州湾租借地及胶济铁路间有关中日两国邮电事务,均暂沿用中国与德国政府暨铁路公司以前已有的办法,并依青岛中国电报局原有惯例办理,上海至青岛及青岛至烟台的海底电线,依照关于山东省中日新条约一律办理。5月4日,依照《处理办法》换文。

陕西蓝田驻军哗变,抢劫官署商店,旋即窜散。

北京各专门学校校长组织民国教育会,主旨为:研究教育促进全国文化之发展。

3月27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工人举行罢工。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共有工人1500余名。是日,因资方勒令解散工人组织“集成同志社”和辞退华文排字部工人领袖,激起反抗。华文排字部、西书装订部约500名工人举行罢工,并向资方提出三项要求:不得无故解雇工人;工人休假不得减除工资;雇主不得干涉工人团体。但遭到拒绝。两日内罢工又波及到铅印部、外文排字部及中华书局、文明书局的排字工人,罢工人数增至700名。由于罢工缺乏坚强领导和严密组织,资方又紧急招募新工顶替,罢工于31日归于失败。

外交部致函瑞典驻华公使,请该国政府代为保护照料中国在比国利益。31日,瑞使复照外交部,表示本国政府极愿照办。4月2日,驻比利时馆员及华侨40余人撤往瑞士。

中和俱乐部成立。靳云鹏、李国筠等联合平社、澄社、宪政会、新民社、衡社、静庐、正社、友仁社、宪法协议会、苏园、尚友会等11个国会政团,组织中和俱乐部,以交换政见、联络情谊为宗旨,各政团各推代表六人为交际员,每星期开会一次,讨论重大问题。(《中华新报》,1917年4月1日)

蔡元培呼吁留学生不要被西方同化。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发表演说,指出:“吾国学生留学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所谓特性即地理、历史、家庭、社会所影响于人之特性者是也。”“能保我性,则所得于外国之思想、言论、学术,吸收而消化之,尽为我之一部,而不为其所同化”。认为往者学生赴外国留学,“其志行稍微薄弱者,即捐弃其‘我’而同化于外人,所望后之留学者,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所同化。”(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6—29页)

3月30日。李大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战争与人口问题》。文章分析马尔萨斯人口论有四点不能成立之处:与各国人口发展的实际不相符合;抹煞人类有向生产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巨大可能性;生活资料的增长低于人口的增长,以土地报酬递减律为立论依据,土地报酬递减律又以一定的技术水平为前提,并不是“绝对不可抗者”。因此,马尔萨斯认为人口过多必然导致战争的结论是错误的。

本月。上海钱业公会成立。沪北钱业公会接收南市划汇庄入会后,改名上海钱业公会。1946年,又改组为上海钱商业同业公会。1949年,与银行业合组为金融业同业公会。

《矿业杂志》季刊在长沙创刊。以研究矿学,输人知识,调查富源,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由梁惠直等主编,设有图画、论说、学术、译述、矿产时价等栏目,提倡发展中国矿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