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3月12日。本月3日(俄历2月18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发生工人罢工,迅即发展为全俄总政治罢工。10日(俄历2月25日),沙皇下令军队镇压罢工,士兵拒绝执行命令,并与工人共同在市区游行。11日(俄历2月2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号召下,工人起义,上兵随即参加。推翻了沙皇政权,立即得到全国的响应,结束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实际政权落入资产阶级议会手中。
面对起义,俄国沙皇退位
3月16日。下午3点,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他在普斯科夫陆军司令部的军官们面前签署了让权文件,他说“愿上帝帮助俄国”。
退位使俄国结束了数月的混乱。俄国在德国前线的进攻招致了巨大伤亡。仅在1915年就损失了200万人。沙皇对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置之不理,几个月前他亲自担任军队指挥,表明他赞同这场战争。饥饿折磨着这个国家,官僚的无能和贪婪使所剩无几的一点粮食也难以到饥饿者口中。这年冬天当工人举行罢工要求“面包和自由”时,沙皇军队开枪打死数百人。
成千上万的公民涌上莫斯科街头庆祝沙皇统治的结束3月12日,沙皇命令解散由温和的自由党人及沙皇统治支持者们组成的杜马(议会),遭到议会拒绝。沙皇召来禁卫军强行实施其法令,可是卫兵们却起义了。
就在同一天,两个集团都准备统治俄国:杜马****进步集团,及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代人组成的苏维埃。后者还包括厂厂车间的领导,起义部队的代表及社会主义者团体的领袖。沙皇推荐了比他更具有自由思想,当大公的弟弟接替皇位,但他不大可能接受这个荣誉。前王室现在要么面对革命者,要么就得出逃。
官方发表的沙皇及其全家的照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史进前诞生
史进前(1917.3.1~)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薄恒温。生于山西定襄芳兰镇。1935年在上海参加中国社会科学者联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到北平(今北京)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曾任****北平镜湖中学支部书记,“民先”第5区队区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北平西郊,参与创建平西游击队的斗争,1938年起任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政治部科长、第1团政治处主任、第3区队政治委员、第2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察冀边区1938年反“围攻”和百团大战以及晋察冀边区1940年以后的多次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华北军区第2兵团独立2旅政治委员,第19兵团65军195师、19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扶郡、兰州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回国。1952年起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处长、副部长、部长。1980年1月~1985年12月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飞艇之父齐柏林去世
3月8日齐柏林今日以78岁的高龄在柏林逝世。他的名字同飞艇的历史是分不开的。1874年起,他便致力于建造飞艇。他用自己的资金,在腓特烈港建造了一般飞艇。1900年7月2日,这艘飞艇从康斯坦茨湖出发,进行首次试飞。它有一个由框架和蒙皮构成的雪茄形船身,由内部气囊支撑,时速达22公里。这艘飞艇的很多特点都成为后来者的范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齐柏林式飞艇执行巡逻及轰炸任务。本月中,正在建造中的巨型飞艇LZ70号船身长225米。最高可飞行至5000米。美国对德实战后,LZ20号计划攻击纽约,但计划未及实行便在一次攻击英国的任务中坠毁。
飞艇的创始人齐柏林。第一次大战期间,
飞艇被用来执行轰炸任务。
康福思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7~)英国化学家
生于澳大利亚悉尼。1937年毕业于悉尼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38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后到牛津大学深造,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1962年在伦敦医学研究会从事研究工作。1962年任肯特壳牌有限研究公司酶化学研究室主任。1965年后任沃里克大学分子化学副教授、教授。1953牵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英国化学会、英国生物化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化学会、美国生物化学会会员。
康福思进行甾族化合物和其他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甾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青霉素化学、杂环化合物化学、酶化学等。
康福患因研究有机分子成就显著,与瑞士化学家普雷洛格同获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康福思还曾获英国化学会和生物学会奖章。
肯德鲁获英国皇家骑士团统领奖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1917年3月24日生于牛津。受教于牛津德拉贡学校、布里斯托尔克利夫顿学院、剑桥三一学院,1939年获文学学士,1939年获文学硕士,1949年获哲学博士。1940~1945年在航空工业部工作。1947~1975年任剑桥彼得豪斯研究员。1947~1975年任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医学研究会系主任。1954~1968年任伦敦皇家学院戴维·法拉第实验室高级讲师。1975~1982年任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总主任。自1982年以后任牛津圣约翰学院院长。1965年主持牛津大学赫尔伯特·斯宾塞讲座。1967年主持放射学者学会克洛克萨克讲座。1969年主持国际皮革化学家协会普罗克特讲座。1971年主持伦敦盖伊医院费森纪念讲座。1979年主持戈尔韦大学玛格·德·布伦讲座。1980年主持加尔各答大学萨哈纪念讲座。自1959年以后任《分子生物学》杂志主编。1965~1972年任科学政策委员会委员(1970~1972年任主席)。1969~1972年任国际理论与应用生物物理学联合会主席。1970~1974年任欧洲分子生物学会议秘书长。1974~1979年任大英博物馆董事。1975~1978年任国际科学基金会董事。荣获:1962年,(与马克斯·佩鲁兹共获)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伦敦皇家学会皇家奖章,1980年,保加利亚玛达拉骑士团一级勋章。名誉博士:1962年,剑桥大学,1968年,瑞丁大学,1968年,凯勒大学。曾任皇家学会研究员,海德堡科学院名誉院士,美国文理学院名誉院士,利奥波尔迪纳学院名誉院士。1966年为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为魏兹曼研究所研究员,1975年剑桥彼得豪斯研究员。1963年获C、B、E(英国皇家骑士团统领)奖。1974年被封为骑士。
著作
Ⅰ分子生物学
《生命之线》(TheThreadOfLife),伦敦,英国广播公司出版社1963年版,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
Ⅱ其他
《血红蛋白》(Haemoglobin),(编著),伦敦,巴特沃思出版社和纽约,交叉科学出版社1949年版。
约翰·肯德鲁的研究强烈地受马克斯·佩鲁兹的研究。影响,后者于1946年参加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工作,他们俩人都从事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的分析。这些巨大而复杂的大分子的性质取决于两个突出的特征;即氨基酸结合组成分子的形式与产生形成的氨基酸的多肽链的三元的几何形式。这些因素中首要的是所谓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它惯用传统的化学方法分析。特定的酶有助于在若干特殊的点上切裂开多肽链。这些酶在谨慎地控制着非常复杂的一连串的反应中重复使用而最终决定在链中的氨基酸的次序。该过程是如此艰难以致至今只有一小部分相对简单的蛋白质能够分析得出来。
一个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本身并不足以描述其行为。如果蛋白质要适当地发挥功能的话,更高等级的结构,包括多肽链的环绕、折叠或扭转也是必要的,变性的类似过程说明了这个情况。在变性过程中,尽管基本结构仍毫无变化地保留着,这些更高层次的组织也许被毁灭。变性使蛋白质不能实现其正常的功能,这点显然是更高层次(第二,三、四)结构本质作用的证据。
佩鲁兹和肯德鲁在40年代后期着手的是确定蛋白质分子的几何形状的工作。这任务的确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任务。它所需要的是显示出在任何特定的蛋白质中多肽链呈现出什么形状的分子“照片”。然而,没有任何非常有效的方式能“拍摄”下象蛋,白质那样巨大而复杂的分子。早在30多年前,布拉格就已提出X射线可以用于生产简单分子的衍射模型(影像照片)。布拉格的技术对确定晶体结构和其他简单结构是有用的。但是,当用于更大有机分子时,所产生的模型是如此复杂,在物理上如此不清晰以致人们不能解释它们。
1953年,佩鲁兹表明一个重金属原子诸如金的置换物在蛋白质的分子中会大大地改进了从那个蛋白质里获取的X射线的衍射模型(影像照片)。该分子的某些部分更为清晰地显现了出来,而其他部分则转变成为背景。该方法以同形态的置换物而闻名。
肯德鲁立刻把这项技术应用于抹香鲸提取的血红蛋白的研究上。他经过成千上万次探索才获取了一幅清晰的分子照片。到1958年为止,肯德鲁已认识到血红蛋白分子组成的多肽链以一种名为阿尔法螺旋线的螺旋形状绕自身扭转。而在1951年时,波林、考利和布兰森已预言到这种结构。
安德鲁·赫胥黎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17~)英国生理学家
生于伦敦。193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41年获文学硕土学位。1964年获设菲尔德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沙尔大学医学博土学位。1940~1942年在英国防空司令部从事研究工作。1941~1960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60年后任伦敦大学生理学教授。1955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英国生物学会,英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1950~1957年任《生理学杂志》编辑。
赫胥黎主要研究神经和肌肉生理学。曾研制成干涉显微镜和超薄切片机,为生理学研究带来很大方便。与艾伦·霍奇金共同分析神经传导现象,设计出描述神经冲动的数学方程系。赫胥黎因对神经系统功能研究的贡献,与艾伦·霍奇金,埃克尔斯共获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洛威尔·罗伯特荣获国家文学奖章
(1917~1977)美国诗人。1917年3月1日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名门世家,1977年9月12日逝世于纽约。1935年进哈佛大学读书,1938年转入俄亥俄州肯庸学院。读书期间深受文学评论家约翰·克罗·兰森。罗伯特·佩思·沃伦和克莱思·布鲁克斯等人的影响,开始致力于形式工整而内容艰深”的诗歌创作。1940年皈依天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拒绝服兵役而被判刑,身陷囹圄达两年之久。从50年代初期起在衣阿华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卷入美国60年代的政治运动,跟其他美国作家一起反对美国介入越南战争;1967年跟诺曼·梅勒一起加入了向五角大楼进军的行列。他担任过美国国会图书馆诗学顾问。他的诗作曾获将利策奖,全国图书奖等多项奖。1977年他荣获国家文学奖章。
洛威尔是19世纪美国诗人詹姆断·拉塞尔·洛威尔的后裔。是意象派女诗人艾米·洛威尔的近亲,家庭环境对他从事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做评论家称作“一位不稳定的诗人”。他的写作题材和风格都在不断地急遽变化着,使评论家们感到不可思议,直到今天对他的评价还有争议。
洛威尔早期的诗受天主教思想影响比较,明显:主要作品有《面目全非的土地》(1944)。《威利助爵的城堡》(1946)和《卡瓦纳家族的磨坊》(1951)。诗集《威利勋爵的城堡》收入42首诗,虽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但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写神话寓言,从宗教的角度解剖现代社会会问题,揶榆美国社会中金钱至上和崇尚武力的现象。它跟《荒原》有些相似,是多种变化融介在一起的产物,1947年获普利策诗歌奖。诗集《卡瓦纳家族的磨坊》中不少诗涉及对战争的见解、表达了诗人的恐惧和忧虑,其中一首长约600行的叙事诗,以独白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军官寡妇的梦想,回忆和病态心理。他早期的诗歌恪守传统。但用典太多,令读者难以理解。
洛威尔中期的作品多写个人思想的崩溃和政治问题。他在1950年摈弃天主教信仰,思想上一度有些彷徨,后来受垮掉诗人金斯堡等人影响,转向效法惠特曼等人,写自由体诗集《人生的探索》被人称作“家庭纪念册”,它是用自由诗体或松散的韵体写成的,包括多箱长诗和散文,写他的家庭的变化,写40年代和50年代住医院、坐牢和结婚后的生活,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诗集,评论界称他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诗歌形式,即“自白诗”。诗集《献给联邦死难者》(1964)标志着作者已从个人痛苦和不幸中跳出来,愈来愈关心社会问题、关心宗教、文学、历史和人们的生活现实,另外在诗体形式上也有了新发展。诗集《大洋附近》(1967)中收了许多译作,但也有一批优秀诗作,是为遭受越战之苦和原子毁灭威胁的一代人写的哀歌,其中《星期一清晨醒来》一诗写的就是这类主题。
洛威尔晚年的诗歌写作题材向多样化发展,偏重写自由体诗和哀歌。诗集《札记,1967~1968》(1969)表达了作者对60年代忧心忡忡的心情、认为有一种侵略势力威胁着人们,但他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后来又将这部诗集进行修订,补充,改名《历史》,于1973年出版,《献给莉奇和哈里特》(1973)和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海豚》(1973)写爱情和婚姻主题,是两颇受欢迎的诗集,后者的写作风格是对他早期和中期创作风格的有机综合,同时还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寓意显得更加深邃。《随着时光的消逝》(1977)标志着洛威尔义回到了自由涛体。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悔恨,特别是对旧时的友谊和处理欠妥的爱情颇为伤感。该诗集表明他的写作艺术已是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