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7
2974900000005

第5章 二月(3)

(一)予德国外交代表及领事等以回国护照;(二)所有德国之权益均交还中国;(三)没收在中国港口的德国舰只,交给同盟国;(四)没收德国在华商业房产,被夺德国在华各地租界。本野随即以公文对法国政府的友谊精神表示谢意,并允诺使中国对德绝交。5日,日俄换文,俄允;在和会中赞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之权利及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属岛屿。日本还在罗马与意大利进行了同样的交涉,意大利外交部长对日驻意大使保证意对此事决不反对。“五国谅解”遂告完成。

2月17日。云南省兰坪县一带朱天王。以反对禁止种烟聚众数千,号称“天主皇帝”,占据县城。是日,唐继尧电告中央,经大理驻军剿办,业已平息。

上海商团筹备处决定发起组织外交后援团。

湖北武昌发生火灾,望山门外被焚民户680余家,死三人。

2月18日。国会部分议员在北京发起成立外交商榷会。是日下午在宪法起草委员会开成立会,由吴宗慈担任临时主席,议决以研究外交利害、调查外交事实、匡助政府、指导、舆论为宗旨,由参众两院议员及院外人士组成,分总务、文牍、会计、调查、交际五科。主张反对中国参战,并推举马君武、叶夏声、黄玫素、唐宝锷、钱崇垲、萧晋荣为代表,负责与政府接洽一切事务。28日,马君武等联络国会议员等300余人通电全国,反对对德绝交,加入战团,并列举种种祸害:(一)列强借题干涉内政,侵害国权;(二)增加财政负担,加重危机;(三)内地土匪乘机而兴,全国糜烂;(四)与土耳其同种的西北回民势必分裂,边防空虚;

(五)若协约国战败,中国则成战后赔偿品;(六)若协约国战胜,因中国衰弱,反任人处分;(七)转移全国人心,无暇注意内政,以致破坏宪政,无以立国。吁请全国人士,“速电政府,合力阻止,以救危亡”。

驻粤滇军第三师第三十一团第二营。在南雄哗变,抢劫商店数十家,伤毙警兵商民10余人,旋被第三师师长南韶连、镇守使张开儒派军镇压,并将为首者捕获枪毙。

蔡元培、梁启超、严修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1916年8月,为适应社会普及白话文,改良初等小学国文教学,教育界中人在北京发起国语研究会。是日,在宣武门外学界俱乐部开成立会,讨论进行办法,莅会者均是研究教育的社会有名人士。议定简章九条:定名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以研究本国语言,选定标准,以备教育界之采用为宗旨;会务内容为:(甲)调查各省区方言,(乙)选定标准语,(丙)编辑语法辞典等书,(丁)用标准语编辑国民学校教科书,(戊)编辑国语杂志。

2月19日。******外交委员会成立。为筹商对德绝交及参战事宜而成立,参加者包括******全体阁员及各部所派中立办事处办事员,并邀请梁启超、陆征祥、夏诒霆、曹汝霖、汪大燮等人与会。

宗社党人在“北满”组织黑风会,黑龙江省当局严令查禁。

2月21日。孙中山在沪写成《民权初步》。该书原名《会议通则》,共分五卷,1916年开始撰写。自序指出:中华民族至大至优,中华土地至广至富,至今未至富强,原因为满清****统治造成的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现满清****业经推翻,帝制复辟已告失败,“今后民国前途之安危若何,则全视民权之发达如何耳”。解释民国即民有、民治、民享;民权即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感叹由于数百年禁止集会的束缚,中国人合群之天性殆失,有关集会的原则、条理、习惯、经验,均阙然无有,以致成为民国主人后,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撰书的目的,就是要“教国民行民权之第一步”。4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即《社会建设》。

2月22日。内务部呈准合并广西向武、都康、上映三土州,改设向都县(今天等县)。

黎元洪令准内务部创设警官高等学校。章程规定学校设于京师,直辖内务部,以培养高等警官为目的。凡具备法政学校一年半以上、警察学校一年以上学历,或毕业于陆军中学及陆军预备学校的学生均可报考,学制二年,课程设有法学通论、宪法、行政法、国际法,刑法、诉讼法、法院编制法、违警罚法、警察学、刑事警察、卫生学、消防学、勤务要则、统计学、舆地学、算学、外国文、体操、武术、马术等。

2月23日。冯国璋抵北京主张对德绝交。冯国璋先不以对德抗议为然,12日致电******,主张仍守中立。14日,汪精卫、王宠惠自北京往南京,谒冯商讨对德绝交事。16日,日驻南京领事高尾亨访晤冯国璋,谈中国对德绝交事,冯主慎重从事。其时,黎元洪、段祺瑞在加入协约国问题上发生冲突,段祺瑞力主加入,黎元洪表示反对。20日,冯国璋为外交问题北上,并约同安徽省长倪嗣冲到徐州与张勋会谈。是日,冯国璋到达北京,随即会晤黎元洪、徐世昌。当晚,段祺瑞设宴款待,席间段向冯详谈对德绝交内情。24日,北京使馆区德奥驻军被解除武装。25日,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王士珍在五条胡同徐世昌宅会议,一致同意对德绝交并加入协约国。随后及26日,冯国璋两次会晤黎元洪,进言加人协约国,黎均持维持中立主张,并表示:即使辞去总统,亦不能承认。3月11日,冯离京回宁。

2月24日。各国允考虑中国对德绝交参战之条件。在日本政府的劝诱和催促下,22日,陆征祥以总理代表名义与驻华协约国英、法、俄、日、比、意、葡各公使商谈对德绝交条件,提出停付德、奥两国赔款,延付协约国赔款;逐步提高关税;废止《辛丑条约》关于中国不得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军以及各国得在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京奉铁路沿线驻兵等条款。关于中国参战义务,据日本意见,提出中国不派兵到欧洲直接参战,只负责向协约国提供原料及劳工。是日,法驻华公使康悌代表协约国各使通知外交部,如对德正式绝交,允考虑中国所提改订关税、延付庚子赔款之条件,具体办法另行研究,但中国应先行对德宣战。

农商部公布《实业协进会章程》该会“联合全国有实业上之学识经验者共同尽力促进实业之发达为目的”,由农商总长兼该会会长。

农商部公布《工商同业公会规则》规定工商业者于同业中成立同业公会时,须由同一区域3/4以上的同业议决,订立规章,载明公会名称及所在地、目的及办法、职员选举方法及权限、会议章程、出会人会规程、费用征收及负担方法、违背规章者处分方法等,送由该处总商会或商会核明,报由地方长官请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批准,并咨报农商部备案。

黎元洪令准内务部申明县知事回避本籍定章。略谓:县知事分发省份,依知事任用条例,有不得在原籍民政长官所辖区域以内之限制。近来各省,仍多参用籍隶本省人员,内务部为统一行政杜防流弊起见,特呈请申明知事回避本籍定章,通行各省区。

2月25日。国会部分议员发起成立国民外交后援会。12日,国会各政团召开联合会议,议决成立国民外交后援会,以研究对德通牒后外交之进行。15日,宪法讨论会、益友社、潜园、平社、民彝社、国教维持会、尚友会、苏园、静庐、宪法研究会、政学会、正社、丙辰俱乐部、宪政会等团体各推一名代表,在众议院召开外交后援会筹备会,讨论发起方法和组织,就是否与外交商榷会接洽,意见不一。20日,再开第二次筹备会。是日,在北京江西会馆举行发起会,与会者270余人,绝大部分为两院议员。推吴景濂为主席,通过简章,规定“以研究外交,匡助政府为宗旨”。3月3日,在江西会馆开第一次会,各界要人400余人出席,推汤化龙为主席,刘彦、梁启超、蔡元培等先后演说,主张对德绝交和参战。

2月26日。冯国璋致函众议院,请将优待清室条件列入宪法。

英国招募华工出洋英在山东济南、周村、坊子、青岛等处招募的华工9000余人由青岛运往威海卫,即乘英船赴欧。以后英国在上海招募的华工共400名分三批先后出洋。5月27日,英国在沪招募华工第四批200名放洋。6月12日,英国在沪招募华工第五批190余人乘轮赴英。7月11日,英国在汉口等地招募华工两批共530名,由上海放洋。15日,又一批英国在汉口等地招募之华工150名由上海放洋。23日,英在湘、鄂等地招募之华工200名在沪放洋。8月22日,威海卫英公司在沪招募华工46名,乘奉天轮船开往威埠转轮放洋。9月9日,英国在山东招募之华工1700人于青岛放洋。至此,自1917年1月2日始,英在山东招募华工共10批4.5万人。

2月27日。府院及国会之间就对德参战问题尖锐对立。黎元洪在答记者问时称:“不可以冒险投机之精神加入战争”,“对于此事之真正决断,必出之于人民”。28日,******全体阁员谒黎元洪说明对德应由绝交而宣战,再加入协约。黎主先征国会同意,认为绝交宣战尚非其时。国会议员马君武等300余人则通电全国,反对对德绝交,加入战团。

日本于热河特别行政区赤峰设立领事馆。

2月28日。******以湘省迭报搜查出宗社党与沪上往来密函多件,命令淞沪护军使卢永祥严密侦察,据实呈报。

四川打箭炉城是日夜晚11时发生严重火灾,3月1日晨始灭,全城焚毁过半。

本月。美国国际通用电气公司在上海开办安迪生中国电料公司,资本65万美元,主要生产灯泡及器械。

上海创设恒昌源纺织有限公司由祝大椿创设,是月开始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