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7
2974900000037

第37章 十二月(2)

伯尔在60年代以后的小说中,表现了联邦德国的“小人物”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所受到的迫害。伯尔二改前期作品低沉,压抑的情调,对社会的罪恶表示强烈的愤懑和激进的批判。《小丑的看法》(1963)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描写滑稽演员汉斯·施尼尔在教会迫害下,爱情和事业都遭到失败的故事。这部小说在结构上类似《九点半钟的台球》,把时间局限在一天里,只是在情节上没有那样丰富。作品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蛮横,因而招致教会人士的攻击。《一次山差的骗局》(1966)甚至提出了“小人物”如何保持并在必要时捍卫自己处境的问题。小说采取新闻报道手法,描写西德某一个城镇的木匠格鲁尔父子,由于捐税苛重而破产,进而奋起对社会采取报复行动的故事。作品中“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已经大大不同于50年代的作品,它标志着伯尔创作有了新的转机,作品也更强调事件的客观真实性。1971年出版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同《九点半钟的台球》一起,构成伯尔小说创作的两个顶点。作品描写一个善良、正直的劳动妇女,由于不愿意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处世哲学生活而接连不断遭到迫害的故事。故事情节的核心带有某种政治色彩,小说的女主人公在二次大战末期曾同一个苏联战俘有过一段爱情经历,后来又留一个土耳其工人在家里住宿。除此之外,她的其他活动也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作品围绕这个人物,描绘了德国自1936年到60年代末期将近40年生活的风俗画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从经济、政治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对联邦德国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女主人公的经历是由许多不连贯的证言、关于她的回忆和文献被一位“作者”联缀在一起的,因此女主人公的生活和行为,总是带着提供材料者的判断和评价。这部小说从艺术上来说,人物众多、情节纷繁,时空概念大幅度变换,小说的语言也随着人物身份、职务的不同而变化。这部作品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在阶级社会的人生经验,被誉为伯尔小说创作的皇冠。《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鲁姆》(1974)和《监护》(1979),就其题材来说,是两部互相关联的小说,是作者遭到新闻界攻击和警察当局的迫害之后而写的,是对联邦德国的“法制”和“民主”的尖锐批判。前者描写一个勤劳诚实、不入社会流俗的年轻女佣人,遭到新闻界的徘滂、侮辱后忍无可忍开枪杀人的故事。后者描写一个软弱而善良的报界富翁,陷入政敌与警察当局的圈套而被迫成为叛逆者的故事。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沿河区的女人们》(1985)以联邦德国首都波恩政治家聚居地沿河区为背景,描写了一系列政治家的内幕,年老的多与纳粹有瓜葛,年轻的则是些见利忘义之徒。他们的妻子或者“女友”,本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龙套”角色,但在这部小说的故事中却个个都是主角,充当那些争权夺利的政治家手里的牺牲品,她们有的被逼自杀,有的被关入疯人院,有的被丈夫逼着向别的政治家出卖色相作者称这是一部“对话和独白式的小说”,以描写事件为主,而着力刻划人物。它是作者晚年在艺术上所做的新探索。

伯尔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真实地反映了西德战后发展各阶段的重要现象.在艺术上他广泛吸收20世纪以来现代小说的许多新手法,如内心独白,蒙太奇、象征、怪诞的联想等等,60年代以来,又强调小说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和新闻纪实手法。他一生还创作了大量杂文。随笔和广播剧,还翻译外国作品。

湖北将领宣布独立与西南取一致行动

12月1日。湖北将领宣布独立与西南取一致行动。湖北第一师师长石星川在荆州(今江陵)宣告独立,组织靖国军,声明在召集旧国会、惩办段祺瑞等未实现之前,与北京政府及武昌脱离关系,并电请襄阳镇守使黎天才取一致行动。4日,前湖北第三师师长王安澜率旧部于鄂、豫边境宣布独立,加入讨逆,进据随县、枣阳一带,与西。南各省一致进行。6日,湖北第一师团长谢超在黄州(今黄冈)宣布自主。10日,湖北党人蔡济民率民军攻克广济,11日占黄梅,自称鄂军总司令。12日,民军在武穴(今属广济)为防营挫败,广、黄复失。16日,黎天才通电宣告自主,就任“湖北靖国联军总司令”。20日,黎天才攻豫,与豫军在南阳接战,23日黎部占新野,数日后豫军复将新野包围,黎部退回襄阳。22日,四川查办使吴光新率部自重庆退至湖北宜昌,先遣队与荆州石星川靖国军接战,31日石部击败吴光新部,乘胜占领宜昌。

华商纱厂联合会在上海开成立会。3月,全国纱厂代表于上海集会,以“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名义致电北京政府,反对日本提出“棉花出口、棉纱进口概行免税”的无理要求。是日,正式召开成立会,15家纱厂代表参加,宗旨为反对日商要求废止棉花出口税,选举聂云台、刘伯森等五人为议董。4日,推聂云台为总董。1918年3月,选举张謇为会长,后由荣敬宗接任。该会陆续刊行《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纺织时报》及《中国棉产统计》等。具体活动包括联合各厂采取停工减产办法,抬高市场纱布价格;出面干涉纱厂工人罢工斗争;支持抵制日货运动;共同反对外商对花纱市场垄断操纵;抗议政府捐税和派款等。1943年12月解散。

12月2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南下后,商请广东省长朱庆澜调拨警卫军20营,后因朱被排挤未成。平塘会议陆荣廷允准将20营军队交陈炯明,11月21日,莫荣新就任代理粤督后,即将20营军队交陈炯明,以不得在广东驻屯为条件。孙中山将其改编为“援闽粤军”,是日任命陈炯明为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许崇智为支队司令,先编成10营担任讨伐闽督李厚基任务,进军福建。该军人数不足5000人,每月饷银六万元,派中华革命党骨干成员担任各种军职,以民主主义为中华民国建国主义,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讨伐叛逆兴兵。这是护法战争中孙中山可支配的主要军事力量。

12月3日。督军团天津会议一致主战。由直隶督军曹锟、山东督军张怀芝邀集,山西、奉天、福建、安徽、浙江、陕西、黑龙江、上海、察哈尔、绥远、热河七省三区督军、都统、护军使代表在天津开督军团会议,商讨对西南和战问题,结果与会代表一致主战,要求冯国璋明令讨伐湘、粤,并初步制定两路进攻湖南之计划:第一路推曹锟为主帅,率军由京汉路南下,经湖北进攻湘北;第二路推张怀芝为主帅,率军由津浦路南下,经江西进攻湘东。会议还确定各省出兵数目:直隶、山东、安徽、奉天各出一万人;山西、陕西各出5000人;军费由各省自行负担。6日,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阎锡山、陈树藩、赵倜、杨善德、卢永祥、张敬尧联衔电请北京政府颁令讨伐西南。15日,继续开会,适值北京政府电派曹、张出师令到达,作战计划遂定。18日,会议结束。

徐树铮称日本支持段祺瑞主政。徐树铮密电奉、皖、陕、甘、闽、浙、川等省督军,谓北军权势消长,与日本寺内内阁利害相通,并谓段祺瑞虽暂时去职,日本此后对华方针,仍认定东海(徐世昌)、合肥(段祺瑞)为政局之中心,遇事力尽友谊援助。6日,日本陆军参谋次长田中义一与在日访问的梁士诒晤谈,主张以武力统一中国,望梁与段祺瑞任其事。8日,徐树铮再发密电给奉、黑、陕、晋、豫、甘、闽、浙、沪各省督军、护军使,并吴光新、龙济光,谋倒王士珍内阁,逼苏督李纯下台,称欲求国事进步,非先更易阁王、苏李,万无着手之地,迫冯国璋按武力统一政策行事,否则组织国会,立即选举大总统。

12月4日。黔滇川联军攻占重庆。三省联军分三路袭重庆,吴光新军苦战经旬,力尽无援,3日吴率师离重庆,四川督军周道刚乘夜逃遁。是日,联军攻占重庆。商会请熊克武出面暂行维持秩序。联军指挥官王文华、石青阳、顾品珍等率部相继人城。6日,冯国璋特任刘存厚为崇威将军仍留四川会办军务。10日,唐继尧任命黄复生、卢师谛为四川靖国联军总、副司令。12日,黄复生、卢师谛联电孙中山,告以经与唐继尧、章太炎商议,将“四川国民军”更名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四川靖国军”,与“滇、黔、荆、襄各军联为一气”。同日,孙中山任命石青阳为川北招讨使。13日,滇黔军在重庆与川军熊克武会合,熊克武通电孙中山、陆荣廷、唐继尧等,宣布拥护护法,与西南一致行动。黄复生、卢师谛联电孙中山,告经与唐继尧、章太炎商议,将“四川国民军”更名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四川靖国军”,与滇、黔、荆、襄各军联为一气。同日,川军占领西昌,张煦率靖国第七军退会理。14日,陈风石以“四川靖国招讨司令”名义在大竹宣告独立,旋通电护法。熊克武致电周道刚、刘存厚等,劝川军参加护法。16日,滇军再次攻占纳溪,旋攻永川。18日,川军第一师第二混成旅旅长王琦在合川通电宣布护法。19日,滇黔联军攻占泸县,21日复占永川,川军退荣昌。21日,熊克武通电宣布加入滇黔联军,推举唐继尧、刘显世为滇黔川靖国联军总、副司令,熊自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同日,孙中山致电熊克武,勖与唐继尧通力合作,会师东下。24日,滇黔川护法军组织联军司令部。29日,孙中山致电唐继尧、刘显世赞同为滇川黔三省总、副司令,并望早日就职。

南北主和派继续停战努力。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电请冯国璋宣布停战。5日,旅沪商帮协会致电冯国璋,再请速颁停战命令。7日,汉口各团联合会致电黎元洪及陆荣廷等,以川湘战事延及鄂境,要求将武汉划为战线之外。9日,陆荣廷与冯国璋暗中洽和,致电军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等,称迭接冯代总统来电,主张调和,直苏鄂赣亦于前均提议停战条件。海军出发可否少缓日期,暂候解决,以免别生冲突。9日,冯国璋通电以俄、德媾和,日本出兵西伯利亚,英、法政府深望我国与日本同一进行,主张息争,助日攻俄。10日,冯国璋征求各省和平意见。14日,陆荣廷通电卸两广巡阅使职,15日致电冯国璋等,要求罢兵息民,一致对外,化除畛见,同护共和。

12月5日。列强驻华公使致电外交部促出兵哈尔滨。英驻华公使朱尔典据哈埠英领电称,俄共将派兵接收哈尔滨及中东铁路,特面告外交部,促中国出兵维持哈埠秩序。并称日驻华公使意见相同。6日,美驻华公使芮恩施劝告中国接管中东路,以免他国捷足先登。

12月6日。程潜主张以武力解决岳阳问题。湘南护法军总司令程潜致电陆荣廷,“请以武力解决岳阳问题”。谭浩明于同日复电冯国璋,重申湘省停战须以北方撒出岳阳为条件。7日,非常国会致电程潜,称北军阳托调和,阴则厚增援兵,望联合粤桂援军速攻岳阳。冯国璋特任湖南省长谭延兼署督军。8日,谭复电提出北京政府所派军队撤离湘境及募足两师省防军等五项条件,称如中央不表同意,决不就职。谭延闾致电北京政府请撤退北军。10日,湘鄂军停战。同日,程潜通电西南各省,指出北军陆续增兵岳阳,切勿轻与议和,致中诡计。12日,程潜自长沙率队开赴平江,指挥南军各部进攻岳阳。16日,程潜等通电公推谭延为湘省议和代表,旋推举岑春煊为西南议和总代表,态度有所改变。17日,程潜辞湖南省长职。18日,谭浩明通电宣布暂以“湘粤桂联军总司令”兼领湖南军民两政事宜。因北军发兵南下,24日,谭浩明、程潜等通电宣布北京政府罪状,誓告讨诛****,以保障共和,称段罢职仅去其名,冯言和难行其实,倘有战事发生,当必有尸其咎者,并表示我辈为家为国,自不得不捐弃顶踵以图保障共和。25日,刘建藩率湘南护法军自长沙拔师往攻岳阳,27日抵平江。26日,湘西护国军总司令张学济应石星川所请派队援鄂抵湖北监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