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7
2974900000036

第36章 十二月(1)

战争的******——飞机投入战斗

本年。战争初期,参战各国对飞机的使用仅限于侦察;最早的一批飞行员就是侦察员,遇到要在敌人的地方紧急陷落时,他们身上仅有一把手枪用来自卫。后来。一名德国飞行员向巴黎仍了两颗炸。但这一行动未引起德军高级军官的重视。少数几个想到空战的德国军官都把希望寄托到齐柏林飞艇上。英国在开始遭到数次飞艇空袭时束手无策,而后发明了防空火炮,大而慢的飞艇成了理想的靶子。

“福克”式战机上的射击同步装置可使机枪子弹穿越旋转中的螺旋桨。此后,德国开始发展用于作战的飞机。1915年底,德国已开始使用迅速发展装配起来的双引擎和四引擎、双翼超过三十米的重型轰炸机,代替原来八十马力的单行擎飞机。1916年,德国相继生产出“福克”式、“信天翁”和“哈耳伯施达将”式战斗机,装有飞机射击同步装置。

协约国在今年才拥有同等性能的飞机;而德国下一代的“哥达”远程轰炸机已投入战场使用,并对伦敦进行空袭。

战争的最后一年。德国把迄今为止发展最成功、时速200公里的福克D—VⅡ型战斗机开往前线。

艾伦比的部队攻克耶路撒冷

12月9日。劳合·乔治首相希望得到耶路撒冷来做为他的圣诞礼物。素有“公牛”之称的将军埃德蒙·艾伦比爵士使首相如愿以偿。今天上午,他指挥7个步兵师和5个骑兵师(骑兵师骑的是骆驼)攻占了这座城市。巴勒斯坦已经属于英国人了。

10月31日,艾伦比攻克贝特谢巴。休整之后,艾伦比和他的部队向北进军。法金汉将军于11月1日到达这个地区。但由于他的兵力不足。战线又一直拉到海边、只能做出微弱的反抗。

艾伦比的部队占有绝对优势。他拥有433门大炮,而土耳其军队只有258门,而且法金汉部队中开小差的日益增多。他派了一位名叫T·E·劳伦斯的阿拉伯学者领人袭击土耳其部队。劳伦斯炸毁了铁路和桥梁,在敌军中造成混乱。

葡萄牙共和政府垮台

12月9日。葡萄牙发生军事叛乱,现政府被迫下台。伯纳迪诺·马查多总统已被逮捕,原首相阿方索·科斯塔成立临时玫府。预计发动这次军事叛乱的原葡萄牙驻德国大使西多尼奥·佩斯将军将出任总统。

佩斯是军界中亲德派的成员。1915年1月,在葡萄牙国会投票通过与英国和法国结盟,并参加对德作战之后皮门塔·卡斯特罗将军曾领导亲德派建立起军事独裁政权。独裁政权1915年5月被民主派举行的起义所推翻,马查多当选为总统。1916年3月,德国向葡萄牙宣战。

叛乱中一家报馆被烧,它的门前仍余火未尽这次具有政治目的且推翻现政府的军事叛乱发生在里斯奉,但是在波尔图也出现了多起暴力事件,这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特别是面包和土豆等日常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而造成的。许多家面包店和食品店遭抢劫。骚乱发生时有2人丧生,60人被送进医院。波尔图地方长官已下令实行宵禁。

俄国签署停战协议

12月16日。俄国脱离三国协约,单独与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在白俄罗斯城市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举行谈判,并签署了停战协议。根据停战协议的规定,俄国和德国必须立即停止互相间的敌对行动,并着手进行谈判以便最终达成一项和平条约。

停战协议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署,至此俄国的死亡人数为370万这项停战协议结束了俄国历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俄国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加入了这场战争,结果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激进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1月发动的革命获得成功。

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把同德国的和平看做头等大事,这项停战协议对俄国无疑是一次胜利,但是俄国也要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德国很可能要求得到对那些在战争中被它占领的地区的控制权,其中包括波兰和乌克兰。三国协约中剩下的两个成员国法国和英国对失去他们的盟国而感到惊恐。

奥地利政府向人民发出呼吁

为了维持其公民的斗志,奥地利政府向人民发出呼吁:“想想你们在欧洲作战的海军吧!”

1917战争转折点

美国参战:

德国宣布全面使用潜水艇作战,并且袭击了中立国家的商船之后,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1917年夏季美军开到欧洲,大大提高了协约国的士气,同时美国在工业和财政上的援助使对德战局转为优势。

协约国军队的攻势:

德军最高指挥部预料到英法联军会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于是加固了齐格菲防线的工事。但是在11月底,英军坦克部队还是突破了康布雷附近的德军前沿阵地。不过英军的这次进攻显然是操之过急。在德军猛烈的反击下,英军很快就被打退,德军收复了几乎所有失去的阵地。协约国军队和同盟国军队也各自回到原来的阵地。到1917年底,他们一直都正面对面地进行着拼武器、拼装备的消耗战。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已是山穷水尽。

到年底的时候,它完全要靠德国的帮助才能抵挡住意大利军队不断的进攻。

俄国革命:

1917年对于俄国也是一个转折点。2月,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发生的武装起义迫使沙皇退化,之后临时政府成立。

临时政府坚持继续同德国作战,而由于工人委员会组成的布尔什维克党却主张结束战争。布尔什维克党曾在7月举行过一次起义,但遭失败,他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起义,在几乎没有低抗的情况下夺取了政权。布尔什维克于11月8日发布和平法,接着宣布与德国停战,并且举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平谈判。东线开始平静下来,现在战争的胜负将取决于西线的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宁承志诞生

宋承志(1917.12~)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安徽金寨古碑冲村。1931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部通信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到迪化(今鸟鲁木齐),任新兵营炮兵大队大队长。1940年到延安,后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副营长,军事学院炮兵大队副大队长,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兼大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3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第2师副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师师长,1951年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兼第5炮兵学校校长,东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1963年起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77~1982年任炮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黄玉昆诞生

黄玉昆(1917.12.8~1997.8.12)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生于江西兴车瑶岗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3军团任文书、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教导5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滨海军区第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3分民政治部主任。参加过樊坝战斗和鲁南、滨海地区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1纵队3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11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辽沈、平津、宜沙、衡宝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3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75年8月~1985年3月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屠守锷获国家科学进步奖特待奖

(1917.12.5~)火箭专家。生于浙江湖州。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1年赴美国留学,1943年获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工厂任工程师。194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航空学院教授。从1957年开始从事火箭总体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第一分院副院长。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邮第一研究院副院长。1982年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任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长期从事火箭总体研究与设计,领导并组织了近、中程火箭的研制,成功地主持了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和全程飞行试验。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航空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张沛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17.12.27~)中国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山西平定。194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冶金系。1945年赴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系研究院留学,1949年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中国利,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1963年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冶金总工程师,核工业部核燃料局总工程师,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材料学会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组织领导并完成大型军用生产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潜艇核动力堆、秦山核电站等多种类型反应堆材料、燃料元件的研制工作,解决了核材料的精炼和部件有关工艺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核燃料元件研制与核材料生产做出了贡献。198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各1项。

程华明获航空工业部航空金奖

(1917.12.10~)中国航空发动机专家。高级工程师。祖籍广东中山,生于湖北大冶。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48年后历任天津军管会军代表、总后勤部车管部工厂管理处副处长、沈阳新光发动机厂副厂长、黎明发动机厂总工程师、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总经理、科技委主任。曾任辽宁省科协副主席,辽宁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在他的主持下,首次研制出国产涡轮喷气发动机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并完成了5种型号发动机的修理,5种型号发动机的转产研制,2种型号发动机的改型,3种型号发动机的延寿,3种型号发动机的试制。组建冷热工艺、电子、工具等试验室,研制成功叶片电解工艺和加工机床等。研制成的精铸空心涡轮叶片属国内首创,使中国喷气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1991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金奖。

伯尔·海因利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1985)联邦德国小说家。1917年12月,21日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庭,1985年7月16日在科隆逝世。伯尔的父母都是具有反法西斯倾向的天主教徒。1937年伯尔中学毕业后进书店当学徒。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后来被征入伍,先后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1945年4月被俘,12月获释。战后在科隆大学继续学业,并在他哥哥的木匠铺里做工,在市统计局任助理员。1947年开始发表小说,同年应邀参加文华社团“四七社”活动。1951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1972年因“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的灵敏技巧和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1970~1974年先后任联邦德国笔会和国际际会主席。

伯尔早期作品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通过一个法西斯军队士兵的遭遇,揭示了战争的无聊和非人道性质;《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以对待法西斯战争的两种不同态度。批判了纳粹主义的“英雄”概。念;《流浪人,你若来斯巴……》(1950)揭示了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是使许多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

50年代以后,伯尔在小说创作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广阔深入得多,主要描写“小人物”在战后经济复苏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批判社会不平等现象和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活的倾向。中篇小说《一声不吭》里的主人公鲍格纳是一个教会机关的职员,由于不堪忍受同妻子儿女拥挤在一间屋子里的贫困生活,经常不进家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街头发现了妻子为家务忙碌的身影,觉得自己应该为伯尔(右)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言贝尔文学奖证书家庭尽义务,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家庭是唯一值得他信赖的。长篇小说《无主之家》(1954)以多层次结构和内心独白的手法,平行地描写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妇女和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妇女的命运。她们都在战争中失掉了丈夫,战后守着孤儿生活,她们的孩子得到一个有正义感、但衣食无着的知识分子的照料。作者在描写两个家庭不同遭遇的同时,批判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揭露了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的倾向,并寄希望于两家的儿童和正义的知识分子。《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围绕建筑师费麦尔一家三代人建造、破坏和重建圣安东修道院的故事,揭示了德国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提醒人们警惕它的复辟活动。小说结束时,从疯人院回来的老奶奶在阳台上开枪打死了向新法西斯游行队伍致敬的波恩政府部氏,这一举动象征性地表明,只要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就有可能遏止军国主义在德国复辟。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伯尔在50年代创作活动中形成的美学和伦理观,以及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