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5
2970600000005

第5章 二月(1)

法国在香槟地区发起进攻

2日12日。法军在香槟地区大举进攻,第一天就俘虏2万名未受伤的德兵。同时,英军在拉巴瑟运河两岸拉开了一个5英里的战线向北进攻,一直推进到距里尔12英里处。

法军防御空袭法军在进攻之前先进行非常猛烈的炮击。进攻的步兵占领了20英里长的战壕,在有些地方攻入敌方2.5英里。

德国人去年在马恩河战役中被打败了以后,便在这里构筑工事;从那时到现在,这是他们所遭受的第一次猛烈攻击。

法军也收复了苏什镇和阿拉斯防区几英里范围内的德国战壕。同时,法军左侧的英军俘虏2600名德国人,缴获9门野战炮。德国公报今天晚上承认自己失利。

英国海军炮轰加利波利堡垒

2月19日。英法两国军舰猛烈炮击加利波利半岛上守卫马穆拉海入口处和君士坦丁堡入口处的土耳其堡垒。

最后夺取土耳其首都,是协约国的出击目标。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占尔和其他内阁成员确信,进攻这个地区将会使德国减轻对守卫高加索前线的饿军造成的压力。

皇家海军军舰“康沃尔”号回击加利波利土耳其的炮火俄国人尽管两次要求协约国在这一地区采取行动,但却怀疑协约国对君士坦丁堡采取的任何作战行动。他们将这座城市看做自己的军事目标之协约国的炮击起了作用。

半岛上几乎所有高级堡垒都被严重摧毁,土耳其炮兵撤退。据皇家海军报道,土耳其的炮火力量远不及敌方。英国舰队的炮击是由海军飞机上的航空观察员指挥的。据说“伊莉莎白女王”号的重射炮很有杀伤力。

皇家海军扫雷艇报告说他们已经将土耳其人在德国指挥下布置的鱼雷全部扫清。还有报道说,一艘土耳其船在原雷区以外的地点又布下一排新的鱼雷。英国海军在半岛的尖端登岸,以摧毁土耳其炮兵撤走后留在保垒里的大炮。

德国命令全面展开潜艇战

2日23日。美国“加勒比”和“伊夫林”号在德国附近海域内被击沉,挪威“雷金”号船遭到鱼雷的袭击,说明德国对不列颠群岛海域中立国船只的袭击已逐步升级。

2月2日德国宣布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周围水域在2月18日以后成为作战区,预示了这次袭击中立国船只事件的发生。柏林声明说,在这个区域的每一艘商船都将被摧毁,而且不可能避免危及船员和旅客的安全。德国人还说,对敌国船只的进攻可能会危及中立国船只。德国政府宣称有必要发布上述命令,因为英国海军部已经命令英国商船挂中立国的旗帜。

早些时候,英国曾命令说,装有谷物和面粉的货船如被皇家海军截获,应当作违禁品处理。并应予扣留以防落入德国人手中。在一份外交照会中,美国曾警告德国,不要在战区攻击美国船只。

德国声称,对于中立国船只可能发生的一切概不负责,并警告说在不列颠及爱尔兰周围水域可能布雷。柏林将这个步骤称为“仅为针对英国的封锁而采取的自卫措施”。纽约的一位律师弗雷德里克·C·库德特称之为“野蛮的一着”。

中国核化工专家曹丁熹诞生

曹本熹(1915.2.22~1983.12.25)中国核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于上海。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3年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化工系研究院留学,1946年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北京石油学院教务长,副院长;1963年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生产技术局总工程师、副局长,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60~70年代,组织领导并参加解决了铀化工转化过程、热核聚变材料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领导了核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等领域中的重大研究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第一套核燃料生产厂的投产和核燃料化工生产做出了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3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

缅甸民族独立运动领袖诞生

昂山(1915.2.13~1947.7.19)缅甸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将军。生于马圭县。1937年毕业于仰光大学。在校期间参加反英政治活动。1938年加入我缅人党(德饮党),次年任总书记。1939年参与创建缅甸共产党并任总书记。1941年建立缅甸独立军。1942年1月日军入侵缅甸后,曾一度率部配合日军与英军作战,试图借助日本争取民族独立。缅甸独立军改编为国防军(后称国民军)后任司令。1943年任巴莫亲日政府国防部长,晋少将。其间,利用合法身份支持缅共开展抗日游击战,同时加强国民军的训练,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创造条件。1944年8月创立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并任主席,开展地下抗日活动。1945年3月领导国民军起义,5月在英军配合下收复仰光,7月向盘踞在锡当河一带的日军发动进攻。日本投降后,继续从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46年任英国总督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国防与外交顾问。1947年1月赴伦敦签订缅甸独立协定,出任临时政府总理。7月遭暗杀。

日本小说家小岛信夫诞生

小岛信夫(1915~)日本小说家。1915年2月28日生于岐阜市。在日本当代作家中,他可说是大器晚成。虽然从年龄上看,他与野间宏一样,同生于1915年,但由于命运的阴错阳差,他的成名较野间宏却晚了整整八年。

他的文学见习期其实并不短。中学时他开始对文学产生兴趣,并向杂志《思维方式》投过稿,被评为该刊佳作。在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求学期间,他又担任过校文艺部委员,发表了《裸木》、《风筝》、《铁道事务所》等习作。1938年他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开始迷恋上果戈理、塞万提斯、萨克雷等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并以《幽默作家萨克雷》为题写出毕业论文。

离开大学校门后,他先在一家私立中学任英语教师;翌年应征入伍,来到中国,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此间他的文学活动显著减少而生活积累却在渐渐增多。1946年他复员回国,此时野间宏已写出成名作《阴暗的图画》,而他却仍在为谋得一份安定的职业辗转奔波。1948年,他参与创办同人杂志《同时代》,并在该刊发表了《火车上》(1948)、《燕京大学部队》(1952)等数篇小说。

不过,就总体倾向而言,他的创作缺少一种直露的撼人心魄的力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他虽起步并不算迟却成名较晚。他初次为文坛瞩目是在写出《步枪》(1952)之后。这篇小说以一杆步枪为贯穿全文的主线,描写了主人公在战争时期经历的种种辛酸苦涩,读来颇有韵味。此后,他又连续写山《口吃矫正学校》(1953)、《星》(1954)、《神》(1954)等,并多次被推举为芥川奖候选作家。几经波折,他终于以1954年9月发表于《文学界》上的《美国学校》,摘取芥川奖桂冠。这部作品是他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小说刻画了一群参观美国学校的日本教师形象,展示了战后日本人的自卑心理。内中的幽默情调与悲凉意趣,是《步枪》的继续深化。

社会心理重心的迁移,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关注起《美国学校》中所描写的那群普通日本人形象来。也正是由于这种对贫弱者的表现,人们把小岛信夫列入“第三新人”之中。在获芥川奖后的时日里,他继续以不倦的精神进行发掘与探索。1955年他发表了一部晦涩难懂的小说《岛》,次年又将这种风格推向高峰,写出《爱的终结》。这两部作品被认为是他由初期的寓意、象征、讽刺走向抽象、晦涩的标志,是与岛尾敏雄、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具有同样宝贵价值的实验之作。1965年,他以现代家庭的不安定为主题写出长篇小说《拥抱家族》。内中描写一个中产阶层的家庭,虽梦想得到幸福美满,却脆弱得禁不住一点生活波澜,终于以妻子患病去世为契机而土崩瓦解。评论家认为,小说触及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力作。

近年来,他又写出长篇《分别的理由》(1968~1981)和《静温的日子》(1987),与《拥抱家族》构成三部曲。

拉姆普雷希特德国历史学家

拉姆普雷希特(1856~1915)德国历史学家。1856年2月25日出生于普鲁士耶森,1915年5月10日卒于德国莱比锡。他是新教牧师的儿子,毕业于波恩大学。1890年担任马尔堡大学教授。1891年担任莱比锡大学教授,直至逝世。拉姆普雷希特青年时就出版几部书。如1878年出版的《十一世纪法国经济生活史论文》;1882年出版的《八世纪到十三世纪的初期装饰术》。接着于1885~1886年出版研究中世纪德国经济生活的四卷本巨著《中世纪的德国经济生活》,这是他广泛进行独创性研究的成果。1891年~1909年出版另一巨著即十二卷本的《德国史》,后来在1901年至1904年又出版了三卷本的《德意志近代史》作为补充。这部书扩大了一般历史编纂法的范围,越出了专门或主要从政治上阐述过去的界限,对民族、经济、文化和外交关系均作了全面叙述。其他著作还有:1896年出版的《历史学的新旧趋向》,1905年出版的《近代历史学》,1912年出版的《历史思想概论》。1909年,他还在莱比锡成立了世界文化史学会,在他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伯林内创办《犹太历史文学杂志》

伯林内(1833~1915)

犹太历史学家。出生于普鲁士波兹南,受过系统的犹太教训练。1865年移居柏林,1873年担任新成立的犹太教神学院讲师,不久晋升为该校的犹太历史和文学教授,并兼任图书馆长。1874年,创办《犹太历史文学杂志》。他主要研究犹太的历史和文学,其中对中世纪的犹太社会史进行了深入探索。

土耳其攻击苏伊士运河的英军,虽然损失了二千人,却成功阻挡了从加利波利半岛来此增援的美军。

中日召开第一次对华二十一条要求的交涉会议。

德国宣布环绕英伦三岛的水域为交战区,任何进入该水域的船只将不加警告便予以击沉。

孙中山派邓铿等赴南洋,宣传中华革命党改组意旨。

美国总统威尔逊谴责英国商船悬挂美国国旗欺骗德军,并警告德皇要为任何危及美国人生命财产的行动负责。

德军在尼罗河附近包围俄军俘虏十万人。

中国留日学生二千人在东京示威,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塞塞尔维亚部队在阿尔巴尼亚军队攻击下溃退。

《芝加哥邮报》揭露日本对华二十一条秘密要求。

奥军第十军团在加利里西亚会战中俘虏六万俄军,但未能解除普热米斯之围。

卢森堡发生饥荒,向协约国求援。

预定1916年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因战争而取消。

协约国舰队对加利波利半岛上的土耳其炮台展开炮轰。

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行的巴命马太平洋博览会在威尔逊总统主持下于旧金山开幕。

第二次马苏里恩湖区战役结束。

上海成立国民对日同志会,各地掀起拒买日货。

协约国再次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土耳其军进行炮轰。

东线:兴登堡率军向马苏里亚恩的俄军第10军推进。

D·W·格里非思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的克卢思礼堂开始上演,票价十分昂贵,高达2美元1张。

东线:德国人在尼曼河附近围围攻俄军。俘虏10万人。

柏林:德皇邀请美国大使热拉尔进行有关战争的会谈。

巴尔干:塞尔维亚军队由于可尔巴尼亚的入侵而撤退。

东线:马苏里亚恩湖第2次战役结束,两星期内20万俄军死亡,9万人被俘。

德国水雷击毁美国轮船“伊夫林”号。

法国:撒拉·贝因哈特在波尔多将右腿截掉。

美国出版家西蒙·布伦坦诺。

中俄蒙继续讨论税则问题

2月1日中俄蒙继续讨论税则问题。恰克图第28次会议上,中国代表仍然坚持中国内地商民在外蒙古应该享受免税待遇,外蒙古代表坚决反对。俄国代表于是提出折衷修正案:中国商民运入外蒙货物,应照中国内地捐交纳,该内地捐的具体价单,由外蒙古官府规定,但须征求中国驻库大员同意,货捐值百抽2.5。外蒙古代表又称:制定货捐数目是外蒙古自治官府的特权,因此反对由中俄代表商定数目。会议无果而散。

段祺瑞、冯国璋领衔十九省将军致电反对“二十一条”。电文称:“日款发生,亡国预兆。国家既处如此危险之地位……国璋等分属军人,必尽其军人救国之天职,凡欲破坏吾国领土之完全者,吾辈军人,必以死力拒之。中国虽弱,但其国民尚能投袂奋起,以身殉国,所望大总统与政府,群起严词峻拒,勿稍畏葸,我军民等当始终为后盾也。”

财政、陆军二部会呈缉私办法。该办法由财政部盐务署起草,并会同陆军部办理,是日呈袁世凯批准通行。批令称:缉私盐营是仿照陆军章制而设立的,准予在缉私营统领本部内附设执法处,并设置执法官一名,其余一概裁撤。鉴于“大伙枭徒,小之为盐务之大患,大之为地方之忧”,要求财政、陆军两部通饬各缉私营统领,在枭风猖獗的地方带队巡缉时,如遇有大伙枭徒持械拒捕,准其格杀勿论;如当场拿获著名凶悍枭匪,准其就地惩办。

山东省峰县中兴煤矿发生矿井起火爆炸事故。中兴煤矿是中国重要矿业之一。本日因旧井积水下陷,突然起火,正在作业的670余名矿工全部被困在井下,到5日,共有200余名矿工获救,其余499名矿工不幸遇难。

2月2日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举行第一次会议。下午3时,中日双方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大楼举行第一次会议。中方代表为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秘书施履本,日方代表为驻华公使日置益、一等书记官小幡酉吉、通译官高尾亨。日本公使首先致词,大意为此次所提条件,为两国永久彼此亲善起见,希望双方能从速议定等。陆征祥致答词称,“中日两国真似唇齿相依,自应互相亲善,本席一向主张两国亲善”,并以他在总理任内,曾聘阪谷芳郎男爵为财政顾问,聘平井博士为交通顾问,聘有贺博士为法律顾问为证。随后,日置益就迫不及待地首先提议每周开会五次,每次从下午二时开始。陆征祥以自己“身体衰弱,且部中每周须接见公使团一次”为由,要求改为每周举行三次,日方表示同意。中方又提议,每次会议记录,由双方签字,以昭慎重,并可备将来参考使用,但为日本公使拒绝。日置益坚持要陆征祥对“二十一条”全案先表明态度,并对各号发表意见,企图使陆先囫囵吞下。中国代表希望会谈能迁延时日,以便有时间在会外寻找转机。因此,陆征祥主张就日方五号条款逐条讨论,“否则,一条未了,又提一条,或因次条意见不合牵及前条,反于进行有碍”。再三争辩,日方才同意“先行发表对于全案之意见,再行逐条讨论之手续”。即,“逐条讨论,彼此修正,以图进行,为会议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