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5
2970600000029

第29章 九月(2)

9月5日袁世凯公布国民会议议员复选日期。规定:国民会议议员复选举于中华民国四年11月20日举行。同日,又公布国民会议议员单选互选日期暨筹备期限令,命令规定:国民会议议员单选举于中华民国四年10月20日举行,国民会议议员互选于中华民国四年10月30日举行。

河南将军赵倜向袁世凯劝进。赵倜与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联名密电袁世凯称:中国国体宜改用君主,位定一尊,以正名定分之严,为长治久安之计。并恳请袁世凯俯顺舆情,独奋乾断,用以植丕基于磐石,杜桀黠之觊觎。

署绥远都统潘矩楹向袁世凯劝进。潘矩楹密电袁世凯说:现在国体一日不变更,即大局一日不确定,前途危险殆不忍言。并称颂袁世凯德播寰区,威加海内,久为中外所钦仰,恳请他当此对内对外危机一发之际……顺宇内之趋势,以救国为前提,毅然决然宣布君宪政体,庶使天下人心为之一震,国家命脉得以永绵,实为亿万世国基,四百兆人民之幸福。

广西邕宁筹30余县遭受水灾。灾民流离数十万人,房屋冲塌10余万间,田禾财产荡然无存。是日袁世凯令财政部发银五万元急赈广西水灾。

9月6日袁世凯派政事堂左丞杨士琦代其发表关于变更国体宣言。杨士琦向参政院宣读《大总统致参政院宣言书》:“本大总统受国民之付托,居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地位……即有救国救民之责,始终贯彻,无可诿卸,而维持共和国体,尤为本大总统当尽之职分。近见各省国民,纷纷向代行立法院请愿改革国体,于本大总统现居之地位,似难相容。然大总统现居之地位,本为国民所公举,自应仍听之国民,且代行立法院为独立机关,向不受外界之牵掣,本大总统固不当向国民有所主张,亦不当向立法机关有所表示。惟改革国体,于行政上有甚大之关系。本大总统为行政首领,亦何敢畏避嫌疑,缄默不言。以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时宜。至国民请愿,不外乎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

署湖北将军王占元向袁世凯劝进。王占元向袁世凯密呈说:我全国军心之赖以维系者,皆惟我大总统一人。然以我大总统一身系天下久远之安危,则吾民国无日不在喜惧之中,此筹安会所以亟研究者也。我大总统受四万万人民之托命,责无可辞,不能顾一己之谦德,而不为国家谋久远之基,即我军人忠事决心亦非徒为推戴之私,皆可大白于天下者,倘有怀私反对阻遏进行,是为有心破坏国家,即系国家之公敌。

全国三十六员镇守使联合向袁世凯劝进。天津商德全、上海郑汝成、汉口杜锡钧、广惠龙觐光、冀南王怀庆、蓟榆范书田、松江杨善德、江宁王廷桢、徐海张文生、通海管云臣、烟台聂宪藩、曹州方玉普、兖州施从滨、南阳吴庆桐、归德宝德全、豫北方有田、多伦萧良臣、川边刘锐恒、洮辽吴俊升、东边马龙潭、吉长裴其勋、延珲高凤城、宁阿兰徐世扬、晋南董祟仁、晋北孔庚、赣南吴鸿昌、赣西洪自成、赣北吴金彪、嘉湖吕公望、台州张载阳、皖北倪毓、襄郧黎天才、湘南汪学谦、陕南陈树藩、重庆周骏、淮扬刘洵等36员镇守使联名向袁世凯上劝进密呈。呈文说:今日世界只有强权,非励行军国主义不能立足……以军立国者,首在辨等威誓服从,军队若习于平等自由之说,在平日纪委已难整严,而临敌指挥更虞扦格,欲与列强竞争,必无幸理。中国幅员广袤,交通不便,民族复杂,即使实行开明****,犹且难于统驭,实行共和,更是亡无日矣。总之,共和制度之渐不适于今日,恳请袁世凯能立伸睿断,改易民主国体为君主立宪,以顺群情而奠邦本。

财政总长周学熙、政事堂左丞杨士琦等主张实行总统世袭制周学熙密呈袁世凯,称:自近日筹安会发起后,中外响应,固多出于爱国之忱,而我大总统洞观时势,不以变更国体为然,此诚以尧舜公天下之心为心,古今盛德,薄海同钦。学熙之愚,欣附末光,不胜鼓舞欢腾。但是,今虽国体不更,然总统继续问题仍在,上年修正约法,虽有金匮题名之规定,然此等方法,行之一人一家则可,若天下之大器也,举之而不定,适足以召乱。因此,周学熙主张在宪法起草中对国家根本问题,明白规定,务使天下晓然于今后之定于一尊,循其途而出之,可以长治久安,则人心从此大定,而后百事可以进步,此乃万世之福。此呈文实际上与黎元洪上月20日密呈一样,也是主张实行总统世袭制。袁批了“堂密”二字,便没有了下文。同日,政事堂左丞杨士琦、右丞钱能训、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朱启钤、司法总长章宗祥、农商总长周自齐、交通总长粱敦彦、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税务处督办梁士诒联名向袁世凯递交呈文,称:“当此举国皇皇,请求迫切,若不速筹解决,或恐别生事端。士琦等公同商酌,以为安人心固邦本之大计,于继承法最为重要,亟应于纂订宪法时,特别注意,俾法律昭垂著为宪典,自可上固邦本,下洽舆情,实为今日必不可缓之举。”也主总统世袭说。袁阅后,在呈文上批一“存”字,也无下落。可见此时,专注帝制的袁世凯对总统世袭一说根本就不感兴趣。

日本表明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之意向。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接见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称:“中国民主君主,本非日本所问,惟万勿因此致乱,有妨邻国商务。余深佩大总统实有统治之能力,但只望中国有实力之政府以图治,现正渐见治安,似不须于名义多所更换。”陆宗舆答称:“大总统决无为帝之意思及事实,舆可深信断言,请贵大臣勿信浮言。且大总统只求外睦内安,此次订结条约(按:指《民四条约》),即为亲日起见;惟改良空气,诚意亲善,大总统与政府切望贵大臣互相尽力,顷特面达。”大隈说:今有一言相赠,“现日本对中国并不欲政治上增加权力,只求经济协同两利之策,日本欲摆脱西方压迫,西人每深嫉妒。在中国者虽不乏佳士,而生事者亦多,英人亦然。德人多所煽动,尤日本所不许。大总统有经验之人,想不致轻为所动。”陆宗舆请求大隈重信放心,说:“大总统以本国为本位,既亲日亦为己国起见,决不致轻听人言,自妨国计。”10日,前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又密告陆宗舆说:“帝制尚非其时,即欲改制,亦以取法尧舜,示人无家天下之心为佳。至承继事,非法律所能奏效。”陆宗舆也答以大总统并无称帝之意。

教育部设立通俗教育研究会。该会于7月18日经袁世凯批准筹设,本日成立。研究会以“研究通俗教育事项、改良社会、普及教育”为宗旨,分小说、戏曲、讲演三股。

9月7日安徽将军倪嗣冲向袁世凯劝进。倪嗣冲密呈袁世凯,认为今日中国政治以共和而有碍进行,人民日在忧惶交并之中;社会以共和而无所维系,以致好人倡乱,伺机思逞,邻国生心,借端要索,推原其故,全在共和的元首选举制上。长此不改,国何以国?况中国历史四千年来均属君主国体,人民习惯以君主为全国托命之人,因此,恳请袁世凯毅然英断,早定大计,以固邦本而安人心。

满蒙汉八旗都统联名向袁世凯劝进。镶黄旗满洲都统那彦图,正黄旗满洲都统江朝宗,正白旗满洲都统贡桑诺尔布,正红旗满洲都统志钧,镶白旗满洲都统瑞丰,镶红旗满洲都统溥伦,正蓝旗满洲都统志奇,镶蓝旗满洲都统巴哈布,镶黄旗蒙古都统载功,正黄旗蒙古都统景丰,正白旗蒙古都统毓秀,正红旗蒙古都统继禄,镶白旗蒙古都统芬车,镶红旗蒙古都统治格,正蓝旗蒙古都统寿荫,镶蓝旗蒙古都统张德彝,镶黄旗汉军都统载瀛,正黄旗汉军都统载润,正白旗汉军都统成章,正红旗汉军都统色楞额,镶白旗汉军都统宝熙,镶红旗汉军都统奎芳,正蓝旗汉军都统奎顺,镶蓝旗汉军都统阿穆尔灵圭,以及满蒙汉八旗各副都统,圆明园、健锐营、内火器营、外火器营八旗翼长等共68人率领各旗全体官兵向蒙藏院递交请愿书,认为共和不如君主,中国而行共和,必召覆亡之祸,要求呈请政府宣告天下,以固国本而定民心。

北京《天民报》因反对帝制被查封。

9月9日肃政厅全体肃政史呈请袁世凯取消筹安会。呈文谓:杨度身为参政,孙毓筠曾任约法会议议长,唱此异说,无怪人民迟疑。应请迅予取消,以靖人心。袁批令内务部确切考查,明定范围,示以限制。

9月10日国民会议事务局密电各省解释《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运用要点。密电指示说:“(一)本法第一条所称国体请愿事件,以国民代表大会决定之等语……此次所谓以国民代表大会决定云者,不过取正式之赞同,更无研究之隙地,将来投票决定,必须使各地代表共同一致主张改为君宪国体,而非以共和、君主两种主义听国民选择自由。故于选举投票之前,应由贵监督暗中物色可以代表此种民意之人,先事预备并多方设法,使于投票时得以当选,庶将来决定投票不致参差。(二)本法第二条国民代表以记名单名投票法选举之,以得票比较多数者为当选等语……贵监督应于投票之先,将所有选举人就其所便分为若干部分,随将预拟之被选举人按各部分一一分配之,何部分选举何人,何人归何部分选举,均各于事前支配妥协,各专责成。更于投票时派员监视,更分别密列一单,密令照选,庶当选者不致出我范围。”

海军总长刘冠雄向袁世凯劝进。刘冠雄向袁世凯递交密呈,认为自辛亥迄今,将及四年,乱党横行,生灵荼毒,幸赖大总统威灵扫荡,海内粗安,其间所经历之事变,言之实足痛心。识者推其混乱之由,咸谓共和国体不适用于中国者也。并说海军总司令、各司令、各舰长都主张非君宪不足以策治安,因此,吁请袁世凯俯顺舆情,速定大计。

上海《亚细亚日报》创刊,以赞助帝制运动为宗旨,总理为薛大可。次日晚7时,民义社社员杨玉桥投掷炸弹于该报社门内,发生爆炸,死伤数人。杨为英国巡捕所执,旋被引渡上海护军使署,12月23日遇害。12月17日夜,该报编辑部再次被炸。

教育总长汤化龙不愿参与帝制活动,以生病为由请假,袁世凯任命章宗祥兼代教育总长。10月5日,批准汤化龙辞职,调曾婉言劝阻帝制的政事堂机要局长张一继任。

袁世凯令前据肃政史夏寿康等呈劾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劣迹昭著,贻害地方等情,经查多属传闻,准予从宽免议。

总检察厅检察长罗文干因欲查究筹安会叛逆责任未果,乃托母病请求辞职。是日,袁世凯批令准假两月,其职务派朱深暂行兼代。

《中华国货月报》在上海创刊,李卓民编辑。

9月11日云南商议讨袁。云南将军唐继尧召集团以上军官在警卫混成团本部开秘密会议,发动讨袁,议决三事:“一、积极提倡部下爱国精神;二、整理武装,准备作战;三、严守秘密。”

9月12日直隶将军主张变更国体应先争取外国支持朱家宝密电政事堂说:对于段芝贵等人的主张,他极表同情,但鉴于民国建设之始,外人赞成之难,变更国体自然不能不先办妥外交,否则,友邦一日不承认,国势一日不能定。他还认为袁世凯于本月6日派杨士琦向参政院发表的意见,已表明了袁世凯不急于改革国体,以维持时局、体察舆情之苦心,因此,应遵循袁的宣言,速筹巩固国基之上法,以适合乎多数公民之心理。

七十一名陆军将领联名劝进陆军上将衔中将张绍曾、蓝天蔚、马毓宝、张凤等4人,陆军中将韩凤楼、哈汉章等18人,陆军中将衔少将王建忠、吴介璋等9人,陆军少将杨开甲、姚以价等35人,陆军少将衔上校殷学潢、李飞鹏等5人,联名向袁世凯递交密呈,要求他以国家为务,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上以慰皇帝眷顾之怀,下以快普天仰望之心,宸衷毅断,速定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