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5
2970600000015

第15章 五月(2)

1970年经济学奖获得者诞生

萨缪尔逊(1915~)1970年获经济学奖,时年55岁。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格瑞(Cary)小镇。国籍:美国。教育: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4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双亲:父,弗兰克·萨缪尔逊(Frank Samuelson);母,爱娜(Ella Lipton Samuelson)。配偶:玛丽恩(Marion Crawford),1938年7月2日结婚;玛丽恩于1978年去世,萨缪尔逊又于1981年与莉莎(Risha Eckaus)结婚。后裔:二女四子,长女珍妮(JaneKendall),次女玛格丽特(Margaret Wray);长子威廉(William Frank),次子罗伯特(Roben James),三子克饶夫特(John Crowford),幼子保尔(Paul Reid)。经历:从1940年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44年任经济学副教授,1947年晋升为教授。在任教期间,他还兼职于美国财政部、预算局等政府经济部门。1960~1968年任职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1965年至今在联邦储备委员会任顾问;1961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5~1968年任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68年后任终身荣誉会长。其他获奖介绍:1947年获首届J.B.Clark奖章;1971年获久Einstein纪念奖;1971年获哈佛大学D.A.Wells奖;1974年获国际投资联合俱乐部卓越服务奖;1983年获芝加哥大学校友奖章。

主要著作:《经济分析基础》(Pbundations of Economic.Analysis),Cambridge,MA:ttarvard U.Press,1947(此书有汤慎之译的中译本,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经济学分析导论》(Economics:An Introductory Analysis),New York:Mc Graw-Hill,1948(此书有高鸿业译的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Linear Programming andEconomic Analysis),New York: McGraw-Hill,1958(withR.Dorfman and R.Solow)。《萨缪尔逊科学论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 ofPaul A.Samuelson),4 vo〗s.Cambridge,MA:Harvard Press,1980。《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评述:萨缪尔逊“因为以科学方法研究静态与动态经济理论,并对提高经济科学的分析水平有显著贡献”获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逊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二十世纪经济学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有:用严谨和科学方法重新改写了基本经济理论的大部分内容;将乘数与加速原理相结合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分析基础》这部数理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中,以对应原理精辟地阐述了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还以“显示性偏好”发展了效用的基数论及序数论,从而变革了消费理论的基础;建立了新福利经济学,和汉森一起推动了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对于国际贸易、资源最适度分配等方面也作出过贡献。萨缪尔逊是一位善于综合他人经济学说的大师,他将凯恩斯的宏观有效需求理论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微观均衡理论相融合,形成著名的“新古典综合”;80年代他又将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观点纳入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而构成大一统的“总供求模型”。他的名著《经济学》已出13版,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全世界最流行和经久不衰的经济学著作。

美国经济学家韦尔斯奖的获得者

萨缪尔森(1915~)美国经济学家。1915年5月15日生于印第安纳的加里。就学于芝加哥大学;1935年获理学士,后学于马萨诸塞坎布里奇哈佛大学,1936年获文学硕士。1941年获哲学博士(1941年获韦尔斯奖)。1938年与克劳福德结婚(死于1978年),有6个孩子。1940~1944年任马萨诸塞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44~1947年任副教授,1947年后提升为教授,1966年后任研究所教授;1961年任伦敦纪念斯达姆讲座讲席;1962年任斯德哥尔摩威克塞讲座讲席;1962年任底特律富兰克林讲座讲席;1962年任康涅狄格纽哈芬耶鲁大学卡尔霍尼学院霍伊特讲座客座研究员;1971年任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纽曼讲座讲席;1971年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柯蒙大学讲座讲席;1971年任达勒姆纽汉普雪大学戴维逊讲座讲席;1974年任纽约哥伦比亚法学院纪念苏泽巴赫讲座讲席;1976年任哈佛大学迪贝讲座讲席;1944~1945年任放射实验室实验员。曾做顾问:1941~1943年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1945年,战时生产委员会;1945~1952年和从1961年开始美国财政部;1949~1975年,兰德公司;1960~1968年,经济顾问委员会;1965年开始联邦储备委员会;波士顿罗蒙塞莱斯公司;伯登投资公司。1951年,任《计量经济学》编辑部编委,计量经济学学会主席;1961年为美国经济学学会会员;1965~1968年为国际经济学学会会员(终身名誉主席)。荣获:1947年,美国经济学学会克拉克奖章;1948年,古根海默研究基金;1958年,福特研究基金,1970年,诺贝尔经济奖;1971年,爱因斯坦纪念奖;1974年,全国投资俱乐部协会教育投资委员会功勋奖。名誉博士:1961年,芝加哥大学,1961年,俄亥俄奥柏林学院;1962年,威斯康星州里彭学院;1964年,波土顿学院;1966年,挪威奇东英吉利亚大学;1966年,布卢明顿的印第安那大学;1967年,安阿伯的密执安大学;1970年,加利福尼亚亚克莱蒙特研究生院;1971年,达姆纽汉普夏大学;1971年,东京大学;1971年,新泽西南奥里京塞东豪大学;1971年,马塞诸塞威廉镇威廉斯学院;1972年,阿姆斯特马萨诸塞大学;1972年,金斯顿的罗得岛大学;1972年,马萨诸塞坎布里裔哈佛大学;1974年,明尼苏达圣彼得的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学院;1975年,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1976年,罗彻斯特大学;1976年,卢汶天主教大学;1977年波士顿埃马努伊尔学院;1978年马萨诸塞比伊斯顿的斯通山学院;1980年,伦敦大学。此外,还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会员,全美科学院院士;英国学院通讯研究员。

东线战场的德奥联军从西线部队得到增援,对俄国第三军团发动大攻势。

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

英国估计自开战18个月以来,共耗费三十九亿五千万美元的战争费用。

美国提请英、法、俄共同干涉中日交涉,三国同时拒绝。

日本提出最后通牒,限袁世凯于48小时内答复是否接受二十一条要求。

第四十一届肯德基大赛马中,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一匹母马夺标。

东线战场上,德奥联军攻击克利布。

袁世凯向日本表示接受二十一条要求。本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

南非联盟总理博塔将军的部队攻占德属南非的首都温厚克。

美国国务卿威廉·布莱安要求德对露西塔尼亚事件负赔偿责任。

葡萄牙海军叛变,炮轰里斯本。

葡萄牙议会主席查加斯被杀。

意大利内阁被赋予处理战争事务的全权。

英国内阁改组,劳合·乔治任国防部长,贝尔福取代邱吉尔任海军大臣。

葡萄牙总统阿里亚哥辞职,布拉加继任。

博塔将军在西南非洲击溃德军。

东线:德奥军队在从西线来的援兵支持下,开始对南方的俄军第三军发动主要进攻。

德军以最为严重的挑衅姿态击沉美国“古尔夫莱特”号商船。

德军U-20型潜水艇用鱼雷击沉肯纳德客轮“露西塔尼亚”号,1198人死亡,其中124人是美国人。

威尔逊向费城宣告:“一个国家若是不需要打仗那是再正确不过的了。”

萄匍牙枢密大臣平海罗沙加斯被杀。

意大利内阁获得全部战时权力。

西线:英国第二次在伊普尔阻止德军前进,在一个月内,德军损失35 000人,英军损失60000人,法国损失10000人。

柏林:妇女示威游行,要求和平。

葡萄牙:阿里亚加总统辞职,特樊菲卢·布拉加接替其职位。

德国对美国露西塔尼亚的照会给于答复,但没有答应限制潜水艇的活动。

拉尔夫·德帕尔马在梅塞德斯举行的第五届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汽车大赛中以每小时89.8英里的成绩获胜。

生:

美国电影导演奥森·韦尔森(1995年10月10日卒)。

以色列军事领袖摩西·达扬(1981年10月16日卒)

北京政府向日本公使提交最后修正案

5月1日北京政府向日本公使提交最后修正案。日本政府于上月26日提出的最后修正案中,仍有一些条款与中国的国家主权、其他西方列强的条约权利以及机会均等主义均有抵触,袁世凯一时不愿接受。据此,北京政府又拟定修正案提交日置益公使,并说明无可再让之理由。日置益询问是否是中国政府的最后答复。中国代表回答说:“实系最后答复,此为让至极点之修正案。其为最后答复,自不待言。”

日置益当即向日本外务省作了汇报。次日,日本外务次官松井、政务局长小池张造齐集外相官邸,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4月26日日本最后修正案为基础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

广州商民为反对财政厅抽收品名捐,江苏扬州商民为反对征收落地税,分别于今日举行全体罢市,迫使当局允诺暂停缓办,才恢复开市。

日本政府任命陆军上将安东贞美接任台湾总督。

孙中山嘱咐谢持等解决党员救济问题。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的革命党人一直生活困顿。昨日,中华革命党党务部副部长谢持与财政部副部长廖仲恺商定:凡由本部直接负担的各项党员欠债(如裁缝费、医疗费、已经担负的馆赈等),必须清偿。至于接济党员的个人生活,“只得力尽而止。”本日,孙中山吩咐谢持要设法处理好党员救济问题。本月12日上午,刘大同、钟鼎、宋涤尘等20人聚集在东京讨论如何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众推宋涤尘向孙中山反映情况。下午孙中山、居正、谢持、邓铿、廖仲恺等与刘大同、宋涤尘商量此事,历时两个多小时。据称:孙文认为革命党员中许多下层党员住在东京太不经济,想让他们回国,而他们中有人希望前往南洋或美国。

5月2日领参谋总长事黎元洪、管理将军府事务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率领参谋陆海军三部职员等赴关岳庙举行宣誓大典,以示军人忠诚卫国。

日本决定对中国发出最后通牒。日本内阁于午前举行临时内阁会议,决定由外务省负责起草最后通牒。文书。午后,又在首相官邸召开元老内阁联席会议,会议气氛颇为紧张。先由加藤外相报告中日交涉经过和中国对日本最后修正案的反修正案内容,并表示:鉴于这种情况,日本“不得不用最后通牒请中国承认,倘不承认,即行诉诸最后手段。”加藤刚刚说完,山县有朋即用严厉语气发言道:“关于日置公使之做法,时人议论纷纷。据予所闻,则临事颇为周密,然办此重大事件,即难免惹人疑惑,故日本应使人发生一种感想,皆认日本之做法为正当,以示信于中外,对于世界列强无所惭愧。此时,加藤外相自为大使前往中国,向袁大总统说明宇内之大势,使知我有诚意,袁必醒悟。倘仍不认日本提案,那时再用最后手段乃不得已也。加藤外相自行携带最后通牒赴北京一行,不亦可乎?”松方侯爵也表示赞成山县的提议。但加藤声称:“今日已无一作此行之余地。”为了缓和会场空气,海军大臣八代说:“加藤外相或难前往北京,然则另择一人前往如何?”松方又质问道:“此举结果如中日断绝国交,则我经济上将受极大打击,此点不可不先觉悟。又事起时财政上之负担亦大,对此准备如何?”滞留兴津、没有出席会议的另一元老重臣井上馨从兴津打电话发表意见说:“予意帝国政府最初即行提出不必要之条件,已使谈判趋于复杂。南满治外法权、会审各项,于中国实属困难问题。又关于交还青岛而欲收税关管理权实质上之利益,此于中国亦为难问题。”井上馨还再三强调,“最后决定须先有细密之注意,万一有伤日本之威信,不得已而诉诸最后手段,须先疏通俄英美等国。”会议中,加藤一直受到元老派的诘责包围,愤激之余,说道:“然则请负全部责任而辞职。”会议开到黄昏,元老与阁员的意见仍不统一,山县友朋说:“予意见为供诸君参考而已,诸君宜评议,自行决定。”元老派便一齐退场,留下阁员继续商讨。文相一木提议说,在第五号上再作些让步。然后再发最后通牒。内相大浦也表示赞成。于是,决定第五号中的福建问题,日本仍要继续坚持,其余则“均俟日后协议。”翌日,大浦内相携带内阁的让步方案,逐一拜会各元老,请求同意。获得元老派的谅解后,5日午后,又召开内阁会议,先作政府内部决议。6日午前,在皇宫中召开御前会议,元老派和各阁员都出席了会议。与会诸人均无异议,遂决定即日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本日,驻日公使陆宗舆电告外交部称:日本元老派也已赞成最后通牒,为此,他向政府建议说:“我国内外局势,万不宜战,英美又无力干涉,若待其兵临占地索赔,所捐赠匪细,且恐横生意外,大局不堪设想。望速定方针,先发电示,庶通牒交到时,舆可先面告以和平解决,冀免有军事行动,多生枝节。”

5月5日日本政府宣布“南满洲戒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