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组团游三国
2923600000344

第344章 耿浩 同仇敌忾

部队在长社短暂休整后,便按计划开赴到此次北伐的集结地陈留。

新野刘备的部队是诸侯中,除曹操的队伍之外,第一支到达陈留的。

部队在陈留城外扎下营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没过几天,蔡鹏带来消息,江东的队伍也到了黄河南岸,依照曹操的统一部署,江东军队没有驻扎在陈留,而是留在东面定陶一带。

耿浩询问得知,江东军由周瑜任大都督,鲁肃为监军使者,统马步兵一万北上勤王。

周瑜鲁肃都是老朋友啊!

耿浩在新野军营里待得烦闷,琢磨着想去江东军营看看的念头。

耿浩找王队商量,王队这段正烦闷,也想出去散散心。而周瑜也算是王队的旧相识了。(参见0007章《大汉残歌》)

教授和五木忙着帮新野军改进军需装备,抽不开身,耿浩王队向诸葛亮蔡鹏打个招呼,便动身赶赴江东军驻扎地。

周瑜鲁肃听说耿浩来了,亲自到辕门迎接,周瑜见到王队,更是喜出望外。虽然多年不见,但周瑜对王队的印象颇深,一见面,周瑜便脱口而出从王队那里听到的辛弃疾的名句“气吞万里如虎”。

周瑜27岁了,不再是十几年前略显稚嫩狂傲的少年,而成为真正的统兵大将,当真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魄。

周瑜鲁肃对王队热情,也没冷落了耿浩。

周瑜的属下很多新人,耿浩并不认识。

“这便是当年名震江东,忠义仁孝的耿校尉。”周瑜这样向属下介绍着耿浩。

那些属下不知是真的听过耿浩的名头,还是为了给主帅周瑜面子,无不对耿浩客客气气,一脸十分敬仰的样子。

耿浩心里舒坦。

周瑜领着耿浩王队简单参观了一下江东军营。

令耿浩没想到的是,周瑜竟然安排了丰盛的酒席为耿浩和王队接风。

耿浩虽觉倍儿有面子,却不停摆手。“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咱江东队伍历来军律森严,营中禁酒。”

周瑜却笑着表示,禁酒只不过是严肃军纪的手段,不是目的。酒嘛,喝多了误事,用好了,却也可以融洽关系,提振士气。

方才参观军营时,耿浩就觉得现在的江东军营比以前自己所待的孙坚时期的军营多了活跃的气氛,而江东军队素来严明的军纪并未因气氛活活跃而减弱。耿浩觉得周瑜比孙坚孙策父子更加会带兵。

酒席上的气氛十分欢乐。不知不觉间,众人都已微微有了醉意。

周瑜凑到耿浩跟前,迷蒙着半醉的俊眼,使劲抓着耿浩的手,和耿浩说了很多话。

周瑜本就是文武全才的儒将,便喜欢文绉绉地说话,现在有了些醉意,说得话更加文了。间或,还想唱歌般感慨吟唱几句。

周瑜所说的大部分话,耿浩无法完全听懂,但大概的意思,能猜个差不多。周瑜无非是夸耀江东日益兴盛,夸赞少尊孙权英明神武,再感慨自己受孙氏父子三位英主的知遇之恩。

若按进入江东军营算,耿浩的资历要比周瑜还早些。

两人聊得投机,耿浩讲了许多周瑜不知道的军营趣事,当然少不了夸大其词,吹嘘一下自己“手刃”华雄的英雄事迹。

周瑜岂能不辨真伪,笑着一一指出耿浩吹牛的地方。

耿浩的牛皮被拆穿了,没感到有什么不好意思,相反,他觉得周瑜这样和自己说话,说明把自己当作了好朋友。耿浩有些感动。

两人说起往事,难免涉及到孙策。两个人都是孙策的好兄弟,孙策曽说自己和周瑜是“总角之好”。总角,是古代儿童的发髻,也就是说两人儿时就是好朋友,换作耿浩通俗的话说,孙策和周瑜是“撒尿和泥、放屁崩坑”的朋友。

往事是难以绕过去了,想到当年威震长江两岸的“小霸王”如今已被世人淡忘,两人不免唏嘘感叹一番。

尽管两人有意避开孙策的名字,但两人的表现还是引起了鲁肃的注意。

鲁肃虽然比周瑜大不了几岁,却显得比周瑜老成许多。如果用“意气风发”形容周瑜,那么“老成持重”说的就是鲁肃。

鲁肃担心周瑜耿浩两人酒后说出不该说的话,赶紧凑过来向两人敬酒,打断了两人的“私聊”。

鲁肃没话找话,自然将话题引到即将与辽东展开的较量中。

话题涉及了战斗,周瑜立刻来了精神。他笑着问耿浩,对与辽东作战有没有什么“高见”。

耿浩看着周瑜的笑脸,楞了一下。周瑜的笑让耿浩再次想起了孙策“孙小狼”。“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知道,周郎你也清楚得很。”在这种重大问题上,耿浩还是有分寸的。“哎,不过啊,要说到辽东,王先生一定会有‘高见’的。”

周瑜鲁肃一起看向王队。

“别听他开玩笑,说到行军打仗,大都督才最有发言权,王某人实在不敢胡言乱语。”王队赶紧解释。

“诶!”周瑜摆摆手,“王先生过谦了,学生仰慕先生已久,周瑜想请教王先生,您觉得此番河北之战,我盟军胜算几何?”

王队抬头看着周瑜,周瑜脸上全然没有酒意,很正经地看着王队。

既然周瑜如此发问,王队当然会如实回答。“依王某之见,胜负各半。”

“哦?”周瑜虽然是疑问的口气,但却缓缓点了点头。“愿闻详解。”

话已至此,王队也没必要谦虚客套。“大都督觉得,我盟军的战斗力,和半年前曹丞相声讨河北之时的战斗力相比,谁更强些?”

“这个……”周瑜没料到王队会有此一问,迟疑了一下,周瑜不得不承认,盟军是诸侯的队伍拼凑而成,即便单独的战斗力强于相同数量的曹军,但曹军毕竟是一个整体,命令更容易得到贯彻。

周瑜如此回答,众人心中不免一凉。

王队和周瑜的问答提醒了众人,之前,曹军以优势兵力进攻辽东军,尚且惨败,而今,诸侯盟军无有兵力优势,是典型的“多国部队”,那么,对阵辽东军的前景不免令人担忧。

耿浩见气氛有些压抑,忍不住说了句:“依我看,大家也没必要那么悲观。”

“哦?耿先生如何说?”鲁肃问道。

“依我的‘低见’,我倒觉得咱们这一次比上一次要强。为啥?上一次,是曹丞相打公孙度,在我看来,那是他们两人间的私人恩怨,说实话,当时耿某人内心里……嘿嘿……”耿浩坏笑了几声,他不说,众人也明白,年初,曹操兵发河北时,其实很多人都有耿浩一样的心思,

看热闹的心理,希望曹操战败。

耿浩嬉笑完了,严肃了起来。“但这一次不同,大家不会忘记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吧?那时,各路诸侯也是各怀心腹事,虽然结果不怎么理想,但毕竟把董卓打跑了。这就叫同仇敌忾!”

耿浩的话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驱散了周瑜及江东众人心头的阴霾。

周瑜目光坚毅地点点头。“只是,我江东将士对辽东军了解甚少,尤其是对辽东主将公孙霸不甚熟悉,难以做到知彼知己啊。”

“公孙霸啊……”耿浩一指王队,“周郎可以问我王哥啊,我王哥对那个家伙熟悉着呢。”

“哦?”周瑜望向王队。

王队点了点头。

周瑜在地上踱了几步,快步走到王队面前。“王先生,周瑜有个不情之请。”

“大都督请讲。”

“周瑜希望两位先生能留在我江东营中,以便周瑜随时请教。”周瑜见王队有些迟疑,又赶紧补充道:“周瑜知晓两位先生系从刘皇叔营中而来,周瑜这就差人赴新野军营,说明情况。方才耿先生讲了,同仇敌忾嘛,周瑜料想刘皇叔和孔明先生必能顾全大局。”

王队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