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苏联那些事
2922600000049

第49章 苏联红军横空出世

苏联红军诞生于车厢里——拯救了苏联的托洛茨基专列

我个人认为托洛茨基是同时期唯一能同列宁相提并论的人,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列宁。早在1905年,他仅二十六岁的时候就被推举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而那时候列宁还在欧洲各地流亡呢。列宁极力想拉拢托洛茨基,想让他站到自己一边。小托这人为人正直、刚毅,他凭借着激情四溢的演讲获得了无数的支持者和追随者。1917,在列宁逃亡芬兰的时候托洛茨基再次成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十月革命之前,托洛茨基在最关键的时候站到了列宁一方,同列宁一起共同完成了十月。一次一次的成功没有让他骄傲自满,他依然我行我素。当列宁提议让他担当全国苏维埃主席时他拒绝了,提出让他当外交部长,他又拒绝了。而当列宁让他去东线抵挡白军并组建红军时,他却毅然决然的答应了——这就是托洛茨基,一心为革命,一心为苏俄的强大而鞠躬尽瘁的人。

看到上面的评论大家可能很不适应,因为一向很嘴臭的我从来没这么夸奖过谁。的确,包括列宁在内我都没有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从我个人而言,我的确很佩服托洛茨基,而接下来的叙述中我们也将更多的提到他。但是此时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小托的身世。

托洛茨基1879年出生在波尔塔瓦省的一个犹太小镇,他本身就是个犹太人,后来举家搬到南方行照幸福生活。他父母是很殷实的农民,到了南方凭借着勤劳的双手硬是从贫农变成了富农,因此托洛茨基小时候基本上实在一种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顺便提一下,托洛茨基不是他原名,他本名叫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托洛茨基这个名字和列宁、斯大林不一样,不是笔名,而是他逃亡的时候一个假护照的名字。

和绝大多数伟人一样(斯大林除外),他们小时候一定都是品学兼优、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以致于当所有校长、老师、同学回忆起他们都是眼含热泪、赞不绝口。托洛茨基小时候基本也是这样,至于是真是假也无所谓。我总认为小时了了大时未必了了,不信你看看童星们有几个长大以后也火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小时候不见得就多么优秀,但伟人嘛,当然就要从小一直伟大的死。

话说这个品学兼优的小托1896年就开始参加工人运动了,第二年又参加建立了南俄工人协会,积极组织参加反对沙皇的活动,他属于较早的革命者。但早期的那些工人协会规模都很小,没啥实力,也没有什么指导思想,一天就瞎闹腾,所以这个工人协会在成立第二年,也就是1898年就被沙俄政府给拿下了,小托连同这个协会200多人被捕入狱。而正是在监狱中,小托第一次阅读到列宁的作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马克思以及列宁的思想深深刻在他的心中。

监狱做了几个月他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了,在流放地他与其他革命者们创办报纸、写文章、读书、讨论等等,在这一时期小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在苏联历史之中,早期的那些猛人都有共同的经历,不是坐监狱就是流放,可不论是在狭小黑暗的监狱之中还是在杳无人烟的旷野中,他们都能充分的利用这段空白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增加自己的学识,提出自己的理论。说实话,他们一流放就好几年,在那想钓鱼都没有鱼钩的偏僻山村中,不学习还能干嘛,所以这些人也是活生生被逼成大理论家、大思想家的。如果沙俄政府就让他们在彼得格勒得瑟,让他们阻止那些毫无目的的游行,不给这些人充实自己大脑、丰富自己理论的机会,他们还不见得就能怎么样。

反正小托在流放期间是没闲着,通过四年的努力他已经成为了资深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上他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提出了新的革命理论。

1902年春天,在流放地阅读了一份用复写纸印的《火星报》和列宁的《怎么办》,看完之后他久久伫立。小托突然觉得他的那些手抄文章、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和为西伯利亚同盟草拟的宣言等等在新的巨大任务面前显得太渺小和太落后了。于是小托一激动,决定逃出这个生活了四年的不毛之地。

春天临近了,道路又将泥泞不堪,想逃出这个地方十分不易。一位农民朋友同意把他和一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女译者E。T。送出维尔霍伦斯克。夜晚,在田野里过夜的时候,他将逃小托和那女的干草和蒲席盖起来,伪装成他车上的货物。这时,为了赢得两天的时间,小托家里也用被子做成一个假人躺在床上,装成生病的样子,那些来沙俄政府的特务没事来看看他们有没有闹事,结果来到小托家一看,“他”老老实实的躺在炕上,一趟就是两天。特务心想:小托这几天表现的还不错。

话说车夫实在很厉害,特别是西伯利亚人的车夫。这老伙计既然驾着马上在冰天雪地里用每小时20俄里速度狂奔。车子颠得厉害,小托觉得自己一会飞起来了,一会又落下来了,而那位女伴刚开始还大喊大叫,后来那女的干脆不叫唤了。据说这一路上光马就累死了两匹,小托没比那马好多少,基本上也半死不活的了。

无论如何小托的马车是到了火车站,小托被人抬着上了火车,车夫挥手道别,小托连头都没回,心想:你是沙皇派来折磨我的吧。

上了火车,同志们给托洛茨基准备了新的衣服,还准备了出国的全部手续。小托看着那伪造的护照上面写着小托,心想这个名字也太难听了。哪只从那以后,这个名字一直伴随他。

历尽千辛万苦小托终于来到了德国找到了《火星报》总部,找到了列宁,要求进入《火星报》的编辑部。话说啊,当时小托的确小有名气,列宁对他也是略知一二,可这点优势不足以能进入大名鼎鼎的《火星报》。那小托到底是花钱了还是找人了呢?

其实小托没花钱找人,只是他赶上了好时候。当时列宁和普罗汉诺夫还有马尔托夫存在分歧,但是出版社总部没人支持他,所以这个时候他急需找到一个人站在自己一方,为他摇旗呐喊。正好这时候小托来了,列宁二话没说就把小托推荐给老普了。列宁对老普说小托如何如何有文化,如何如何有想法,如何如何听话等等,反正就是往好里夸呗。但是老普对小托很不满意,一来是他知道列宁的那点花花肠子,二是老普看过小托写的东西,觉得他的那些文章华而不实、理论空洞。可列宁就是咬定青山不放过,说别的不好使,就非得让小托进入编辑部不可。最后老普没办法终于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