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苏联那些事
2922600000048

第48章 魅力四射的小托

列宁很是高兴,这小托也算是自己的门生了,以后有什么大事小情的他可以帮忙了。可列宁万万没想到,这小托太有个性了、太有想法了,自己根本约束不了他。

的确,小托十分有想法,当时在他看来列宁的某些思想过于激进,不是救国救民的良策,而马尔托夫那种温和的改良思想才适合俄国。所以,在进入编辑社之后不久,小托转而支持马尔托夫了。以至于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小托公开支持了马尔托夫,继而成为了一名“孟什维克”。从此,列大爷每每半夜睡不着觉就在那骂小托解闷。

就这样,1903年小托成为了一名孟什维克,但在马尔托夫那里呆的时间长了他又开始觉得孟什维克的思想过于软弱,难当大任,于是他和马尔托夫的矛盾日益严重,最后在1904年脱离了孟什维克,成为了一名“非派别性”人士,而此时他的政治态度也是介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可谓是“中庸者”。此后小托便以个人身份从事各种革命活动。

1905年彼得格勒发生了大规模游行,就是上文我说的那几个妇女大闹面包店的事情。此时的小托奔走于慕尼黑的日内瓦,忙着开会,听说这事立刻撰写文章声援游行示威活动。可大家也知道了,这次游行遭到了镇压,小托也再次被捕入狱,并在1906年11月被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虽然是终身流放,但是小托也没绝望,他知道自己绝对会找机会逃跑的。

既然有了想法那就要付出行动,于是乎小托在1907年2月去往流放地途中谎称坐骨神经痛,需要停下来治疗,趁着这个机会逃了出来。这里我多说一句,为什么要装有坐骨神经痛呢?因为啊这种病用医学的手段是检查不出来的,到现在也是,所以别人就是知道你装病也拿你没办法。所以,天天苦于繁忙的工作而没有理由请假的同志们,你们应该领会我的意思了。

小托从西伯利亚逃了出来,留在国内肯定是不行了,从此他便穿梭于伦敦、柏林、维也纳、苏黎世、巴黎等欧洲各个城市,成为流浪的革命家。在这一段时期,他遇到了很多革命家和理论家,这也大大的丰富了他的见识。也正是在这段时期里,他的思想在不断的成熟、理论也在逐渐的完善,个人影响力也不断的提升,他那“孤胆英雄”的形象甚至开始被人们所神化,就算是在欧洲各国,也到处都有他的“粉丝”。

有这么一件事足可以说明小托的个人魅力。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小托还流亡在美国,那时候他的名气已经大得不得了了。俄国政府照会美国政府,对小托施以监视,怕他再惹出什么乱子。于是小托无论是散步还是购物都有人跟踪。可赶巧这个跟踪小托的特务也仰慕他的大名,见到小托本人,一看这小伙长的倍儿有范儿,瞬间成了他的粉丝。每天早上这特务早早的来到小托家门前“监视”,看到小托出来还笑呵呵的打个招呼,问问小托要去哪。小托也没把他当外人,去哪都告诉他,完了俩人有说有笑的就走了。大多时候小托去开秘密会议,这位特务就在外面守着,一看到有人来就给小托发信号——这所谓的特务完全成了小托的追随者,所以,小托很感激这位特务。有时候早上下雨了,这特务看到小托出门就大喊一声:“托兄,下雨了,你先回去取把伞吧!”所以,小托又很感激这位特务。又有一次,小托溜达回来在菜市场买点青菜,可那小老板一看小托是个外国人就开始糊弄他,跟小托多要了几毛钱,特务一看这事儿不乐意了,这不是赤裸裸地坑人吗,于是他走到那小老板面前把证件一亮,说是执行特殊任务,如果多要钱就说他妨碍公务。结果他不但帮小托比原价更低的价钱买了菜,临走的时候又从摊上拿走两颗。一来二去的,小托去买菜时老板就主动给他多放两颗菜在里面。此时小托已经感激这位特务到了五体投对的地步了。

后来小托回国了,这兄弟俩挥泪分别,小托承诺以后定会回来看他。从这件事情,小托的个人魅力可见一斑。

再后来就是十月革命了,小托回到了俄国,他也意识到了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组成的临时政府是多么的软弱无能,所以他开始支持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所以以往支持托洛茨基的人也转向支持列宁。一般在有关十月革命的史料中都很少提到托洛茨基,而是极力神话列宁,其实那都是不客观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小托实在最后时刻转而支持列宁,有点见风使舵的嫌疑,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绝不亚于列宁。

以上就是从小托出生到十月革命之前的一个简介,相信大家对小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现在咱书接前文,说说托洛茨基专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