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4
2921800000037

第37章 十二月(1)

德国国会通过战争贷款

12月2日。德意志帝国议会举行会议,就一项新的五十亿马克战争贷款案作出表决。9月间,工业界和企业界代表共同向帝国首相霍尔维格递交了一份兼并计划,内容包括吞并比利时和法国布莱一龙威周围的领土,要求帝国对东方各非俄民族实施保护性统治,建立一个中非殖民帝国。而德国社会民主党要求霍尔维洛澄清战争的目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在战争属于防御性的前提下,他们才同意战争贷款。

中央党议员施帕恩博士宣读了一项声明,表达了议会内所有资产阶级党派的一致协议。该声明并没有抛弃兼并的要求,而社会民主党人最终批准了贷款议案,以使战争能继续下去,保卫国家。

诺贝尔奖颁奖

12月10日。德国的马克斯·芳·劳厄受业于马克斯·普朗克,是法兰克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12年,他发现X光射线的干扰现象,并创造了一套有关的理论。他以此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也纳大学的耳科助教罗伯特·巴拉尼因为对内耳前庭器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医学奖。美国的威廉·理查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战争爆发故未颁发******。

空战:一种新的战争形式

12月25日。当濒海的绍森德的英国居民准备坐下来进圣诞节之餐时,突如其来的飞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机声将他们吸引到大街上呆呆地观望。数千人向天空中望去,只见两架德机被两架英国飞机追赶着向泰晤士河上游飞去。一阵枪炮射击,但没有一架飞机被击落。不过,还是英国飞行员胜利了,因为他们在9000英尺的高空以惊人的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同敌机展开空战,解除了德国飞机将要造成的危险。

为了对付这种威胁,伦敦人今晚奉命将灯弄暗,以便在德军再次袭击时,使德军飞行员不易看清目标。

战争不断扩大伤亡人数上升

12月31日。当我们合上这血腥的一年的日历时,我们领悟到战争带来的巨大的伤亡、毁灭和恐怖。这场战争始于8月的三伏天,当时只是德国、俄国和奥地利之间的一个地区性冲突,尔今却发展成为世界规模的战争,成千上万的人处于恐慌之中。

死亡人数在上升,从而搅乱了人们的头脑和感情。在每天每次的战役中,或某一国家的武装部中,报道伤亡人数的消息源源而来。报道的伤亡人数,比如,在上个月末,大不列颠报道了皇家海军的伤亡人数:4 327人死亡,473人受伤,968人失踪,1 573人被俘。据估计,塞尔维亚在5个月的战争中已有17万人阵亡。奥地利报道说有22.7万人死亡。这些数字很难确实。但是多数消息表明战争中的每一方都已经令人吃惊地损失了100万的兵力,而且据估计协约国的57.7万多名士兵巳成俘虏。德国在开始时认为她的训练有素的军队会很快将防守的敌军赶跑,但是,协约国的顽强奋战,证明他们错了。战争的扩大,将远东、中东、南太平洋和非洲也卷了进来。人们一定会问:对于这种疯狂,我们还要忍受多久?

卡斯腾斯获法学博士学位

(1914~1992)卡尔·卡斯腾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1979~1984年在任。1914年12月14日生于不来梅一教师家庭。早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法国的第戒大学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攻读法律和政治学。1936年成为候补法官,1937年在汉堡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39年任陪审官。同年应征入伍,在纳粹高射炮部队服役,任中尉教官。1945年战争结束后在不来梅经营律师事务所。

1949~1954年任不来梅市驻联邦政府的全权代表。1950~1973年在科隆大学任教,1960年起为该校国家法和国际法教授。1954~1960年任西欧司副司长,1960年任司长。1960年任外交部国务秘书,同时获得了科隆大学正教授荣誉,深得当时的外交部长施罗德的赏识。当施罗德1966年调任国防部长后,又随施到国防部,1966~1967年任国防部国务秘书。1968~1969年任联邦总理国务办公室主任。1969~1973年任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1972年当选为联邦议员。1973年起任联邦议院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议会党团主席,直至1976年。1976~1979年任联邦议院议长。1979年退出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1979年5月23日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战后联邦德国第五任总统。1984年5月任职期满后退休。以“谈判能手”著称,为知名的欧洲问题专家。1958年西欧六国起草罗马条约时,由于他的积极斡旋,解决了与法国的矛盾,从而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创建扫清了道路。1963年德法签订友好条约从而引起美国疑虑时,受联邦德国政府委派亲赴美国,向肯尼迪总统等人进行解释。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又作为第一位联邦德国高级官员去莫斯科,试探共同发表放弃使用武力声明的可能性。担任总统期间,共访问过17个国家,积极为联邦德国争取国际地位和影响。他主张加强北大西洋联盟,密切与美国的关系;积极支持建立西欧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认为欧洲国家只有实现政治联合才能最终维护自己的权益。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为联邦德国较早主张与中国建交的政治家之一。

1966年任外交部国务秘书时,曾提出与中国建交的设想;并主持起草了《德中建交谈判问题的内部谅解方案》。曾于1982年10月访问中国。夫人薇罗妮卡·卡斯腾斯为德国著名的内科医生,以生物医学和顺势疗法见长。卡斯腾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读文学作品和抒情诗,爱好骑马。著有《美国宪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实施》、《漫游德国》、《在联邦政府任职期间的政治领导经验》、《第五任联邦总统的政治道路》,同时还选编了《德国诗歌》等。1992年5月29日在波恩逝世。

查希尔推行税制和社会改革

(1914~)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阿富汗国王,1933~1973年在位。1914年10月15日生于喀布尔,普什图族,信仰******教,属逊尼派。1924年随父赴法国求学,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1930年回国,在喀布尔学习******教义,并按王室传统,在喀布尔皇家步兵军官学校受训,1931年毕业。1932年任国防部副大臣,代理国防大臣。1933年任代理教育大臣。同年11月,其父穆罕默德·纳迪尔·沙阿被刺身亡,他于11月8日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对内主张发展民族经济,鼓励私人投资,促进民族工业和出口;对外奉行和平、中立和不参加军事政治联盟的政策,反对殖民主义,欢迎各国不附带政治条件的援助。1959年推行了一些税制和社会改革(如允许妇女不戴面纱并参加社会活动和国家机关工作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1964年两次宣布在国内开放民主。1973年7月赴意大利治病时,因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而被废黜,同年8月24日在罗马宣布引退,此后留居意大利。目前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重返阿富汗,调解各派分歧,进行和平谈判,停止内战,组建联合政府,实现和平,童建家园。1964年曾访问中国。

库什曼·罗伯特·埃弗顿曾指挥南越北部作战

(1914~198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将。参加主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年)、越南战争(1965~1973年);参加主要战役(战斗):珍珠港之战(1941年)、布干维尔之战(1943年)、关岛之战(1944年)、硫磺岛战役(1945年)。

库什曼1914年12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1935年6月,从海军学院毕业后任海军陆战队少尉。1936年2月~1938年3月在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中服役。1938年8月晋升中尉。1941年3月晋升上尉。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到进攻时,在“宾夕法尼亚”号战舰上服役。1942年5月晋升少校,任第九陆战团营主任参谋。1943年1月任第九陆战团营长。后任中校营长,率部在布干维尔(1943年11月)、关岛(1944年7月21日~8月10日)和硫磺岛(1945年2月19日~3月24日)等地作战。1945年5月~1948年驻扎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海军陆战队学校。1948年6月~1949年任海军科研处两栖作战科科长。1949年10月~1951年加人中央情报局。1950年5月在中央情报局晋升为上校。1951年6月~1953年任东大西洋和地中海舰队主管两栖作战计划的参谋军官。1953年6月到武装部队参谋学院任教。1954年7月~1956年任该院计划与作战系主任;1956年7月~1957年任驻北卡罗来纳州兵营的第二海军陆战团团长。1957年2月~1961年担任了四年的尼克松副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58年7月晋升准将。1961年8月晋升少将。同年3~9月任驻冲绳的第三海军陆战师副师长。1961年9月~1962年任第三海军陆战师师长。1962年7月~1964年1月任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主管情报的副参谋长。1964年1~6月任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主管计划与作战的副参谋长。1964年6月~1967年任加利福尼亚潘德尔顿兵营海军陆战队基地司令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主力部队第四陆战师师长。1966年6~11月组建第五陆战师,兼任师长。1967年4~6月任驻南越的第三两栖作战队副司令。同年6月晋升中将。1967年6月~1969年,任第三两栖作战队司令,指挥该军在南越北部作战。这支部队有16万人,是海军陆战队军官所指挥过的规模最大的联合作战部队。1969年4月被尼克松总统召回,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直至1971年年底。1972年1月任海军陆战队司令,衔至上将。1975年6月退役。卒子1985年1月2日。

多产女演员布鲁克·希拉里

(1914~)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纽约州长岛。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演过戏。1937年进入电影界,四、五十年代在高成本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低成本影片中任主角,也是电视系列片《小玛琪》的主要角色。

她参加演出的影片有:《1937年的新面貌》(1937)、《福尔摩斯历险记》(1939)、《新月》(1940)、《旧欢新宠》(1940)、《化身博士》(1941)、《威克岛》(1942)、《福尔摩斯面对死亡》(1943)、《嫦娥幻梦》(1944)、《简娘》(1944,即《简爱》)、《落难公子》(1944)、《金屋藏娇》(1945),《雪里红》(1946)、《理发师万岁》(1946)、《绝代佳人》(1947),《复仇者》(1950)、《保险公司调查员》(1951)、《失去的大陆》(1951)、《亚博和考斯坦罗遇上海盗船长》(1952)、《从火星来的侵入者》(1953)、《迷宫》(1953)、《热波》(1954)、《森林掠夺者》(1957)。

柯根·杰基获美国空军勋章

(1914~198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洛杉矶。原名杰克·莱斯利·柯根。父母都是杂耍戏演员。他十八个月时便参加了《骗子的婴儿》一片的拍摄,四岁时显露出戏剧天赋,在洛杉矶安内特·凯勒曼的轻歌舞中演出,得到查里·卓别林的赏识。卓别林让杰基在短片《一天的欢乐》(1919)中扮演角色,继又让他在自己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寻子遇仙记》(1921)里搭档演出,周薪七十五元,影片公映后,又给他五千美元的红利。在这部影片里这个目光炯炯的小流浪儿戴了一顶破旧帽子,穿上肥大不合体的裤子,一开始便抓住观众的心。他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位有名望的儿童明星,他的一举一动在各国报刊上都加以报道。

柯根接着主演了儿童片《佩克家的坏孩子》(1921)、《我的孩子》(1922)和《奥利弗尔·妥斯特》(1922)等,《奥利弗尔·妥斯特》卖座最好,被选为《每日电影》1922年十大佳片之一。1923年,他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转到米屈罗电影公司,他签订的两年合同可得薪金一百万美元,外加红利分成。但他主演的《皇上万岁》(1923)、《小小鲁滨逊漂流记》(1924)、《佛兰德人的小孩》(1924)、《旧衣服》(1925)、《收买破旧货的人》(1925)等片,都未能有很大号召力。1925年为他举行的剪发仪式作了宣传,因为他那头蓬乱的短发颇有名气,老板抓住这个机会拍了一部影片《约翰尼,剪去你的头发吧》,叙述杰基剪发这件事的前前后后。1927年他拍最后一部儿童片《童仆》,次年在伦敦的帕拉迪姆剧院登台演戏。1930年曾在《汤姆·索亚历险记》,1931年在《顽童流浪记》中露面,以后不再拍片,到三十年代中期便渐渐被人遗忘。1935年他二十一岁,准备接受作为童星时代所得拍片报酬四百万美元时,一次他乘汽车去墨西哥,不幸发生车祸,父亲去世,他受了重伤。由于继父及母亲的阻挠,他的经济收入发生危机,引起了家庭诉讼,并导致加利福尼亚杰基·柯根(左1)《苏基》,1931州通过一项名为摩根法例的议案,以保护儿童演员的利益。1937年,他成为舞台演员。到1966年为止,他大约在35部无声片,100部有声片和850套电视节目中演出,包括六十年代中期他那长达65集的电视剧《亚当斯一家》,他在这个片集中扮演秃顶、古怪的费斯特舅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陆军服役,任飞行教官。他是当年盟军在缅甸战场日军后方空降的第一批飞行员之一,以此获得美国空军勋章。

他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苏基》(1931)、《牧场的家》(1935),《天空巡逻队》(1939)、《基尔罗伊曾在此》.(1947)、《逍遥法外的女人们》(1952);《高傲的人们》(1956)、《艺海奇人》(1957)、《勃斯特·基顿的故事》(1957)、《孤寂的心》(1958)、《垮掉的一代》(1959)、《约翰·戈德法布,请回家吧》(1964)、《马罗》(1969)、《人类的经验》(1979)《逃亡的演员》(1981)等。

特雷比奇·居拉制作《夜影》等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