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4
2921800000031

第31章 十月(2)

(1914~)南斯拉夫作家。1914年10月7日出生于门的内哥罗安得里耶维查附近的特莱普奇村。拉里奇上中学读书时,因为家境贫寒,常常连教科书都买不起。后来,结识了一些爱国者,从事革命活动,被贝尔格莱德警察局逮捕,关进监狱。德国法西斯的魔爪践踏南斯拉夫土地之后,他加入游击队。不幸再次被捕,关进科拉申监狱。后来又被押送到索隆集中营,受尽痛苦与磨难。1944年逃出虎口,参加了希腊游击队下属的一个塞尔维亚游击营。全国解放后,曾任南斯拉夫通讯社驻门的内哥罗分社社长,当过《战斗报》和“新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创办过门的内哥罗的文学月刊《创作》。在繁忙的宣传和编辑工作之余,他孜孜不倦地从事文学创作。后来上了年岁,他主动放弃一切领导职务,到僻静的海滨城市海尔岑一诺维定居,专事长篇小说创作。

拉里奇自1948年到如今,先后发表了诗集《自由之路》(1948),短篇小说集《先锋者》(1948)、《初雪》(1951),《在月光下》(1955)、《最后一座山冈》(1967),长篇小说《婚礼》(1950)、《灾难的春天》(1953)、《决裂》(1955),《哭声回荡的山峦》(1957和1962年两种版本),《追捕》(1960),《战斗的幸福》(1973)。《保卫者》(1976)以及《山岭何时变葱绿》(1982)。

拉里奇的战争小说以反映革命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广泛性,叙事的热烈情绪和高昂的激情,以及对人物细腻人微的心理分析见长在短篇小说里,作家既热情地为智勇双全的英雄唱赞歌,也无情地嘲讽,鞭挞可耻的叛徒和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婚礼》是拉里奇的第一郎长篇。它塑造了以达蒂亚·切梅尔基奇为代表的门的内哥罗游击队员的形象。这些游击队员身陷敌人的监狱,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是,任何人也未丧失信心和力量。他们以坚强的斗争意志。高尚的道德力量和异乎寻常的革命本领战胜了一切苦难,逃出死亡的陷阱,重返游击队,等待起义的来临。起义就像盛大的婚礼那样令人感到神往。

《灾难的春天》把侵略战争给年轻的大学生拉道·达约维奇造成的爱情悲剧同人民的不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明个人的幸福绝对不能离开人民的命运单独存在。小说富有哲理性,情节曲折紧张,不落俗套,采用了许多新颖的表现手法。叙述与回忆相交叉,主线脉络上多支流。

在长篇小说《决裂》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跑遍了巴尔干半岛,被法西斯监狱吓破了胆的可怜虫,主人公让怀疑和恐惧主宰了灵魂,最后以叛变,逃跑身亡结束了可悲的一生,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

《哭声回荡的山峦》也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惟妙惟肖地描写了达约维奇,瓦西里和伊万这三个游击队员的复杂心理,展示了人与人由疏远到接近的详细过程。

《追捕》的思想比其它几部小说更为深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有生气。在这部小说里,拉里奇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既有光明磊落的革命者,凶残暴虐的占领军,又有浑浑噩噩的******仆从和作恶多端的切特尼克分子。小说反映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拉里奇的全部作品都与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受到文学界很高的评价。作家现在是塞尔维亚科学艺术院院土,曾获得涅果什文学奖,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奖、贝尔格莱德解放文学奖。

维克里获经济学奖

1996年获经济学奖,时年82岁。1914年出生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维多利亚,1996年10月11日(获奖后3天)去世,享年82岁。国籍:加拿大。教育:193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7年又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经历:自1945年起到逝世前一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其间在1964~196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1967年被聘为加利福尼亚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及经济计量学会会员;1971年出任澳大利亚莫纳施大学客座讲师;1973年出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1974年出任联合国发展规划预测和政策中心财政顾问,并成为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去世前为哥伦比亚大学克维卡讲座政治经济学教授。

主要著作:《累进税制备忘录》(Agenda for Progressive Taxation),RonaldPress,1949,1971。《纽约市快速交通费用结构的修正案》(TheRevisionof the Rapid Transit FarStructure of theCity of New York),Finance Project,Mayor"s Comnt Management Survey,1952。《微观静态学》(Microstatics),Harcourt Brace& Wodd,1964。《转移学和宏观经济学》(Metastatics and Macroeconomics),Harvourt Brace & Wodd,1964。《效用、策略和社会决策规则》(“Utility,Strategy,andSocialDecisionRules"),QJE,74,Nov.1960,后收入《福利经济学读本》(Readings in WeJfore Economic),RichardD.Irwin,1969(由K.J.Arrow 等编著)。《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Counterspeculation,Auctions,and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J.Fin,16,1961。《效用服务的反应性计价》(“Responsive Pricing of Utility Services”),BellJE.,2,1971。《作为厂商的城市》(“The City as A Finn”),载《公共劳务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PublicServices),Macmillan,1977(S.费尔德斯坦和R.P.英曼编)。《最优运输补贴政策》(“Optimal Transit Subsidy Policy”),Transportation,9,1980。《合理化的继承税》,1944。《利用风险反应度量边际效用》,1945。《拍卖和投标博弈》,1962。《城市和市郊交通定价》,1963。《拥挤理论和交通投资》,1969。

参考文献:“在诺贝尔奖光环中倒下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传记全书》,497~502。《世界重要经济学家辞典》,636~637。“威廉·维克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集(1969~1997)》,571~573。侯定丕:“信息不对称与激励的经济研究”,《科学》,49卷2期(1997),63~64。****欣:“介绍维克里的投标与喊价”,(台湾)《工商时报》,1996年10月21日(《参考消息》1996年11月10日转载:“今年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维克里的主要理论贡献——‘维克里投标法’”)。

评述:1996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维克里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尔利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作出的奠基性贡献。”

维克里教授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因为他的两项研究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一是他在40年代中期对所得税的研究;另一则是他在60年代初期对市场机制与社会选择的研究,其中以投标与喊价的研究贡献最为卓著。在收入税制的原理方面,不少学者的研究均以公平原理作为赋税制度结构的基础、支撑点,但什么是“公平”,却各有不同的认识。维克里在1945年发表的《利用风险反应度量边际效用》一文,讨论了设计所得税体制时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他指出,赋税体制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纳税个体的自我激励,这就将问题转化为激励与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他认为,用风险衡量的效用对于决定最优收入分配是一个合适的概念,并由此分析了公平与激励间的冲突,系统阐明了当个体产量是私人信息时的最优化问题,推导出一个欧拉方程用以计算最优税收函数的必要条件。这是他在赋税制度方面最富于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维克里另一重要研究成果是对拍卖等具体的市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中,维克里探讨了拍卖规则与公共要价的激励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有关拍卖的私人信息、策略报价等问题。此后,他还研究了不同类型拍卖活动的性质,以及如何设计拍卖方式以求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1976年,他又首次研究、分析了拍卖中的共谋现象,并对市场激励机制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拍卖与投标理论,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后来被仿效、推广,引导出对公用项目真实愿意支付所适用的原理。可以说,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拍卖理论十分重要,而且对那些旨在提供社会以理想激励的资源配置问题,也在机制方面起基本性见解的作用。近年来,维克里的研究有了许多应用,例如国库券、波段频谱许可证的拍卖等等。

另外,对公用事业与交通运输定价,维克里在理论上也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1952年他在《纽约市快速交通费用结构的修正》一文中,对纽约地铁费用的研究是这方面研究的早期尝试,其成果是改进了定价的基本原理(Ramsey定价)。后来,这方面的研究范围扩大到:边际成本定价、城市的拥挤状况收费、预订机票的模拟期货市场、通货膨胀对效用调节和计价收费方法的影响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在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直没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现在人们终于惊讶地发现了他的超前研究的重大价值。

令人十分痛心的是,82岁的维克里在获奖(1996年10月8日)后三天,逝世于开会途中。可以说,他为学术研究鞠躬尽瘁。

油画卢克索之晨

《卢克索之晨》是“埃及组画”中著名的一幅,描绘了埃及新王国时期修建的卢克索太阳神庙的风光。画家没有描绘神庙气势恢宏、气象森严的建筑废墟,而是描绘了神庙台阶伸向尼罗河的一角风光。构图非常随意,石砌的码头、黑衣的妇女、小船的竹篙、尼罗河中的小舟以及对岸的群山都描绘得轻松简洁,不苛求造形的严谨,着重研究的是在非洲强烈的阳光下,景物中明朗的色彩效果。虽然构图开阔,但画家却以洒脱多变的笔触、厚重钝拙的涂色以及丰富细腻的色调再现了尼罗河之晨的清新与爽朗。

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就胶济铁路事宜与日交涉。

10月1日。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就胶济铁路事宜与日交涉。是日,中国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奉外交部令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加藤高明,要求日军立即撤出胶济铁路。但日方坚持胶济路为德国财产,当与胶澳一并占领,反而要求中国军队从上述地区撤退。日本外相加藤高明更公然声称:“胶济铁路在德国注册,日本认为德路,当与胶澳一并占领。……且需直至济南车站”。并威胁说:“日军占领胶济铁路,与华无涉”,中国政府必须速将胶济铁路沿线军队撤去,免致误会。否则,“若有冲突,日本将认为助德敌日之举”。次日,日本驻京公使日置益复照外交部,依然强认胶济铁路为“山东铁路让与权,根据1898年中德签订条约中所许德国之让与权,纯属德国之公司,且有由德国政府直接管理之公共产业性质”,“不能因该路潍县以西一段在中立区域以内,而更改该路德人原有之地位”。并且蛮横地宣称:“此路为青岛租借地不能判分之一部分”,日本占领和管理“殊属正当”,日本本可“不必先照会中国政府而出此举”,仅因避免误会才照会中方,“请中国协定办法,俾令日本得早占领该路”。

《上海日日新新闻》创刊。是日,该刊在上海创刊。它是由日本人宫地贯道在上海创办出版的日文报纸。日刊。以中国政局内幕和经济动向为报道重点。每期12至16版,另附有晚刊。从1935年8月增出汉文版。目前所知最后发行时间为1937年8月。外交部致牒日德两国公使约束军队,不得占领电局,检查邮件,劫夺库银,逮捕华人胁其出兵。

广西南宁革命党人组织之“广西猛进会”遭破坏,会长李群、总指挥黄俊杰等五人被捕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