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4
2921800000021

第21章 七月(1)

欧洲处于战争前夕

7月25日,行刺斐迪南大公事件打破了欧洲勉强得以维持的和平。欧洲各国在过去两年里都参加了对国家财政具有破坏性的军备竞赛。德国首当其冲,军费开支从1913年的十四亿马克一下增加到二十四亿四千万马克;俄国居后,军费为十八亿马克;再后是英国和法国,分别为十六亿和十二亿马克。按计划俄国降于1916年武装完毕,德国耽心俄会发兴高采烈的法国后备军人在巴黎市区游行。动进攻,因此德皇及帝国首相霍尔维格打算先发制人。然而,俄国和英法都是盟国,而且法国一直想夺回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至于俄国,则和奥地利一样对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深感兴趣。斐迪南大公被刺后,如果奥地利乘机进攻塞尔维亚而在南欧取得支配地位的话;这对俄国人将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情。因此俄国今日在法国总统庞加莱访问后几小时,便保证给予塞尔维亚人支持。

德国则鼓励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措施。德国计划在万不得巳时对俄国和法国同时两线作战,但英国的立场令德国忧虑。

奥地利虽然原则上准备对塞尔维亚开战,但又担心德国的反应。事情一直拖到斐迪南大公遇刺后四个星期,维也纳宫廷才于本月23日对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谍,要求暗杀事件的调查须有奥地利官员的参与。塞尔维亚作出让步,但坚持自己的主权不受侵犯。此答复未能使奥地利满意。

英国人则希望避免战争。英国要求德国对奥地利加以节制。德国表面上同意出面调解,实际上仍纵容奥地利。

奥地利决定采取行动。28日,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第二天下令总动员。德皇威廉二世在本月31日批准向俄国和法国发出最后通谍。限俄国十二小时内答复总动员的原因,限法国十八小时内答复是否保持中立,均遭拒绝。当天的德国报纸纷纷报导:德国进入“全国战争状态”。

一股战争热潮几乎席卷全欧洲。

欧洲列强摩拳擦掌

7月31日。一个月前,一名年轻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开枪时,从他的手枪里射出的子弹可能是一场欧洲战争的第一枪。暗杀大公弗朗西斯·弗迪南德夫妇事件破坏了欧洲本来就难以保持的平静。这块大陆是个炸药桶。各国迅速武装起来,耗竭他们的国力并使全世界震惊。

德国已跃上军费开支的首位。它决定大幅度扩军,德国军费预算增加了50%。它去年花费了14亿马克,今年预算猛增到22.4亿马克。而且并不只是德国一个国家,俄国花费了18亿卢布,英国和法国也并不落后许多。

欧洲联盟将受到塞奥争端的严峻考验

过去在俄德之间存在的友谊已完全消失,而奥地利和俄国之间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愈演愈烈,两国都想在这一地区扩大他们的势力。俄国担心奥国将通过进攻塞尔维亚和加强它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对暗杀大公事件进行报复。沙皇尼古拉二世上星期很显然和法国总统普安克雷讨论了他所关心的问题。会谈后几小时沙皇就宣布他支持赛尔维亚,尽管有迹象表明暗杀大公正塞尔维亚是有计划的。

德国也向奥地利施加压力,证明它在巴尔于半岛是难以对付的。这个月的早些时候,戚廉二世收到德国驻维也纳大使捎来的一封信。

德皇在页边的空白处写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永远把塞尔维亚消灭掉。”对于在巴尔干半岛使用武力的问题,奥地利一直在犹豫。但是这次暗杀和德国的压力结束了这种举棋不定的状况。上星期,维也纳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奥地利要求准许它援助塞尔维亚警察调查暗杀事件。塞尔维亚表示抗议,但是最后同意了。

很明显德国扭心一日。俄国人完成了重新武装自己的任务之后,将在1916年向德国进攻。为此,德皇和他的政府可能正在筹划向俄国发起先发制人的进攻。那样德国在其西侧将会发生麻烦。俄国和法国结成盟国20多年,毫无疑问法国想从德国手中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不列颠是否将参战还不太清楚。

斯多夫曾访问中国

(1914~)维利·斯多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1973年8月~1976年10月在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9月~1973年10月、1976年10月~1989年11月在任。1914年7月9日生于柏林一个工人家庭。小学毕业。早年当过瓦工和建筑技工。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德国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兵役,同时从事反法斯地下活动。1945年被苏军俘虏,同年恢复党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1947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筑材料工业和建筑经济处处长。1947~1948年任中央工业管理局基础材料工业处处长。1948~1950年任德国统一社会党理事会经济政策部部长。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国初期,为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1950年7月,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50~1953年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书记。1951~1952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经济问题办公室主任。1952~1955年任内务部长。1953年起一直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1956年1月~1960年任国防部长。1956年晋升为大将。1960年7月由国防部长调任新职,负责协调、监督国家机构执行党和政府决议的工作;1962~1964年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4年9月~1973年10月任部长会议主席兼国务委员会副主席。1973年10月~1976年10月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76年10月~1989年11月再次出任部长会议主席兼国务委员会副主席。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发生动荡后,在1989年10月17日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力主昂纳克辞职。1989年11月7日,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同年12月3日,因“严重违反党的章程”被开除了**********,同时被开除出德国统一社会党。1991年7月20日被柏林司法当局逮捕,后获释。1999年4月13日病逝。曾于1957年9月访问中国。

曹祥仁获三等红星奖章

(1914.7~1975.8.2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生于湖北大冶大箕铺乡演公村。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4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科员。1931年夏入无线电训练班学习,后任红3军团无线电训练班主任,红军总司令部谍报科科员。1933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2局4科科长,从事密码研究工作获得成功,获三等红星奖章。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第2局1科科长。到陕北后,参加东征、西征等战役。1936年11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第2科科长,次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起任军委情报部第2局局长。1943年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气象局局长、情报处处长,东北军区第2分局局长,东北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司令部2局局长,参加了辽沈等战役。1949年3月任军委机要工程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保加利亚大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黑龙江********处书记,****浙江********处书记。1975年8月24日在北京病逝。

卡尔切夫·卡门获季米特洛奖

(1914~1988)保加利亚作家。1914年7月31日生于加布罗沃州克雷卡村,1988年1月14日卒于索非亚。他出身于贫农家庭。在索非亚念完中学后,即投入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曾被捕入狱。出狱后进索非亚大学财经系深造,并参加秘密革命文学团体“赫·斯米尔宁斯墓”。

早在中学时代,卡尔切夫就开始写诗。1935年起转向小说创作,描写农村的贫困和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境遇。早期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山中游客》(1938),短篇小说集《强人》(1940)和《正在消逝的年代》(1941)。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忠于生活,努力避免公式化,概念化。

1944年解放后,卡尔切夫将全部精力投入新文化建设,先后担任保加利亚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和社长,外国文学出版社总编辑、《九月》杂志主编、作家协会主席和副主席等职。与此同时,他奋笔耕耘,出版了30余部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传记小说《工人阶级的儿子》(1949)真实地记述了季米特洛夫伟大的一生;《柳芭》(1980)通过介绍季米特洛夫的夫人柳芭·伊沃舍维奇,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季米特洛夫及其家人的生活和斗争。长篇小说《生者的回忆》(1950)广泛展示了30年代中期至1944年保加利亚的社会生活和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

从60年代起,卡尔切夫进一步显示出独特的创作面貌和风格。中篇小说《相思鸟》(1962)描写索非亚郊区的日常生活,表现生活中的变化和当代人的心态。长篇小说《新城奇缘》(1964)是当代保加利亚文学中的名篇,评沦界认为它揭开了反映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小说的序幕。小说主人公马林·马斯拉尔斯基,原是县委的政工干部,1951年农业合作化时,因不同意县委的冒进做法而被开除出党,下放到汽车修配厂劳动。祸不单行,该厂发生了一起火灾,马斯拉尔斯受到诬陷,被捕入狱,妻子也跟他离了婚。1956年他的错案得到平反,恢复了党籍,他自愿放弃原先的权力,去到他曾参与建设的新城,当了一名司机。在这里,他又同离了婚的妻子相遇。小说正是以两人之间新的瓜葛为背景,展现了当代保加利亚人的生活画面,鞭挞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赞扬了普通劳动者的高尚情操。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颇有新意,含蓄、细腻中不乏诙谐之笔,许多地方读来令人感奋,扣人心弦。他还著有自传体小说《在生活的源泉里》(1964),反映小市民的精神局限性的小说《索非亚的故事》(1967),描写1923年9月起义的小说《火热的夏天》(1973)等。他曾荣获功勋文化活动家,人民文化活动家,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曾获季米特洛夫奖。

缅甸作家吴登佩敏

(1914~1978)缅甸作家,文艺评论家、政治家。1914年生于布德林,1978年病逝。原名登佩,早在仰光大学念书时就参加学生运动,加入德钦党。二次大战前赴印度加尔各答大学深造。大战期间滞留印度,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以反法四斯人民自由同盟代表名义进行活动。吴登佩敏自称是民族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他因任缅甸共产党总书记(1945~1946)期间,执行白劳德主义“和平发展”路线,于1948年被开除出党。1948~1949年被捕入狱。1956~1958年间当选为议会议员。曾任缅甸作家协会主席。1958年创办《先锋报》并任总编辑至1964年。

吴登佩敏在学生时代开始写作,作品别具一格,被誉为30年代缅甸探世文学的创始人之一。1937年,缅甸进步团体红龙书社的负责人吴努为他收集出版了第一部短篇集小说集,并写了序言,其中的一篇则《国会议员》(1935)通过描写只会在议会大厅举手表决,其他时间则寻花问柳的议员,严厉谴责政客们是一群民族败类。1952年出版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时,已当总理的吴努再次为他写序言。吴登佩敏在1966年出版的第三部短小说集自序中说,他的短篇小说反映“民族思想,农民对地主的无比仇恨,石油工人的第一次觉醒,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和国家获得独立后人民的喜悦”。吴登佩敏是缅甸少有的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他的一些短篇小说已翻译成英、德、俄、法、南斯拉夫、印地语。

哭登佩敏的成名作是1936年发表的《摩登和尚》。小说描写一群披着袈裟的和尚,利用群众对宗教的虔诚,到处招摇撞骗,勾引妇女,跟尼姑通奸,揭露寺院的腐败,要求进行宗教改革。《摩登和尚》的问世引起极大轰动,发行量创历史记录,作者因而得了摩登和尚登佩的诨名,此后他也以此作为笔名。但小说遭到僧侣和宗教界的强烈反对,引起一场笔战和纠纷。

吴登佩敏的代表作是1958年发表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旭日冉冉》(获缅甸文学宫奖)。他这部小说以一个青年大学生自述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30~40年代缅甸城乡的变迁、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学生运动、农民起义,工人罢工以及正在酝酿中的武装抗日斗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风云人物的风貌。

1975年,吴登佩敏发表的《摩登时代摩登人摩登和尚登佩》一书,总结自己的创作,评论缅甸文学革命,探世文学和一些当代缅甸著名的文学家。

他较著名的作品还有:提醒人们警惕严重社会问题——性病的小说《时代妖魔》,人物传记《德钦哥都迈传》,访华随笔《别了,旧时代》,问忆录《战时游客》、《世界之我见》,《登佩敏短篇小说集》等。

洪戈·蒂托获卡罗维发利最佳男主角奖

(1914~1983)墨西哥电影演员。生于维拉克鲁斯。原名奥古斯托·洪戈·达希纳里。30年代做舞台剧演员。1940年步入影坛,处女作为《墨西哥女王》在40多年的时间里他拍了几百部影片,其中《首领的影子》(1960)一片使他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他的代表作有:《称霸四方》(1949),《罪孽的牺牲品》(1950),《当雾散之时》(1952)、《我们二人》(1954)、《白马孩子历险记》(1973)等。

油画蓝衣演员

《蓝衣演员》表现的是五名芭蕾舞演员。她们身着敞胸的天蓝色紧身连体服,正在做着不同的动作。由于头部的转动,身姿和手势的差异,形成一幅匀称、和谐而优美的构图。用鸟瞰式表现手法隐约描绘出的在两旁坐着的观众,更加烘托出热烈的演出气氛,构成一种静中有动的场面。这幅画不仅以蓝宝石般纯净色彩为主的冷色调取胜,而且以富于诗意的节奏感见长。

油画无聊

表面上看来该画构图极其随意,场景平实无奇,人物神色漫不经心,色彩也较为深沉,其实画家在环境的塑造,人物的刻画、布局的安排乃至色调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考虑,从画面所传达出的整体气氛看,西克特不愧是歌咏平凡与静止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