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4
2921800000018

第18章 六月(1)

奥地利****在萨拉热窝被刺

6月28日。今天欧洲到处感到冲击波的压力,因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暗杀了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大公弗朗西茨·斐迪南德和他的妻子霍恩伯格公爵夫人。当他们的汽车穿过波斯尼亚萨拉热窝的大街时,他们双双中弹身亡。查明行刺者是个19岁的波斯尼亚学生,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他从手枪里射出7粒手弹。一粒子弹击中公爵夫人的胃部;另一粒子弹;打中大公的脖子,几乎是立即身亡。公爵夫人在送往医院途中身亡。

大公和他的妻子在被刺杀之前警方报道普林西普对行刺毫无懊悔之意。暗杀者告诉一位法官他要替受压迫的塞尔维亚人报仇。有迹象表明这些暗杀活动是塞尔维亚组织的政治阴谋的一部分。

这天的早些时候,有一次暗杀大公的未遂企图。他和公爵夫人正驱车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参加一个招待会,突然一颗炸弹扔到他们的汽车上。一位目击者说:“由于大公反应迅速和沉着,炸弹没有达到目的。他从汽车座位上拾起炸弹,扔到大街上。我几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

炸弹爆炸时,8人受伤,包括大公的副官。警察逮捕了一个叫加布里诺维克斯的年轻人。他们说他是一个在黑塞哥维亚当排字工人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据说他也没有懊悔之意。

在第一次事件后,队伍继续前往市政大厅,大公在那里气愤地宣布:“诸位先生,真是令人不能容忍。我们来到萨拉热窝访问却有人向我们投炸弹。”开始,大厅里的群众不明白大公在谈些什么,后来,当他们得知有一个人试图用炸弹杀害他时,很多人欢呼起来。

有人告诫弗朗西茨·斐迪南德不要到波斯维亚去,但是他没有理睬。一位塞尔维亚部长说巴尔干半岛对奥匈帝国很有反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皇室家族中大公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倾向于在这紧张地区做些让步。他曾希望给予斯拉夫人更多的自主权,甚至可能在巴尔干半岛创立第三个君主国。

整个欧洲似乎对这些暗杀活动有一种不祥的反应。从罗马教廷发来的报道说,庇护教皇重病在身,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祈祷。他昏厥过去并不得不由他人护送他回房间。威廉二世中断了在波罗的海的一次赛马,匆忙回到柏林。弗朗兹·约瑟夫皇帝病倒了,他说,“可怕,太可怕了,我悲伤极了。”在伦敦,每日新闻写道:“这次暗杀对欧洲来说像一次雷鸣。”伦敦泰晤士报说它使世界的良心在发抖。

普林西普立即被塞尔维亚警察逮捕

维也纳报纸喀琅思——

蔡通的标题“萨拉热窝的灾难”

勒费弗尔获法学博士学位

(1914~1973)泰奥多尔·勒费弗尔,比利时首相,1961~1965年在任。1914年生于根特市。获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起任根特—伊克洛地区众议员。1950~1961年任基督教社会党主席。1958年获国务大臣荣誉称号并为欧洲议会议员。1961~1965年任首相。1968~1971年任负责科学政策的无任所大臣。任首相期间,组成了被人们称为勒费弗尔—斯巴克“勤政内阁”的政府,极力调解地区之间的歧见,并在1963年制定了语言区法,规定比利时划分为法语、荷兰语和布鲁塞尔荷、法双语等三个语言区。之后,又与当时闹罢工的医生协会经过—段冲突后签订了圣—让协议。

黄劭显中国铀矿事来创建人之一

(1914.6.30~1989.8.10)中国铀矿地质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于山东即墨。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9年后在西北地质局、地质部第二办公室、第二机械工业部地质局任只。历任二机部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剐总地质师、副所长、科技委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铀矿地质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曾发现和勘探宁夏贺兰山地区小松山路铁矿,对沙岩铀矿成矿理论提出了独特见解,对勘探找矿起了指导作用。在铀矿地质普查勘探、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做出了贡献,是中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创建人之一。1989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

米斯特拉尔·让·艾蒂

安·弗雷德里克获诺贝尔文学奖(1830~1914)用奥克语写作的法国作家。1830年出生于外省的马伊安纳,1914年在出生地去世。其父为一富裕农民。按照父母的愿望,米斯特拉尔从小接受的是一种资产阶级式的教育,先后在马伊安纳、圣·米歇尔·德·弗利戈拉,阿维尼翁,杜布依等地的学校求学,最后于1851年在埃克斯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早在杜布,依求学期间,米斯特拉尔就结识了后来著名的奥克语作家约瑟夫·卢马尼尔,从此决心致力于振兴奥克语民族,用他的天才来弘扬普罗旺斯的美丽,并使它的语言获得新生。他最早的奥克语创作是1848年写的一首农事诗《收获》。他自称要做“伟大荷马的谦卑学生”,1851年开始写作一部共有12章的史诗《米莱依》,后于1859年发表。这部史诗描写罗讷河流域普罗旺斯地区人民的热情和浪漫风俗。从1854年起,米斯特拉尔与卢马尼尔和奥巴耐尔一起成为菲列布里什运动七君子之一,他积极为《普罗旺斯年鉴》杂志撰稿,1866年又发表第二部乡村史诗《卡朗达尔》。这部作品将神奇的传说与秀丽的外省风光巧妙地揉和在一起,热情讴歌古老的普罗旺斯的水色山光。

米斯特拉尔毕生都在为旨在重振奥克语的菲列布里什运动摇旗呐喊,他甚至幻想过要成立“拉丁联盟”。1876年问世的抒情诗集《黄金岛屿》中运用了极为丰富的奥克语词汇,接着他于1878年干脆编写了一部包括各种近代奥克语方言的词典,题为《菲列布里什的财富》,意在帮助普罗旺斯人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语言。由于他在列布里什运动中的奔走活动,他在外省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再加上他在政治上与****来往密切,人们都指责他具有强烈的地方主义倾向。而他则丝毫出不想为自己作任何辩护,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奥克语创作活动。

继1884年取材于一个南方传说的“阿维尼翁之诗”《耐尔特》和1890年创作的历史悲剧《王后让娜》之后,米斯特拉尔于1897年发表了《罗讷河之诗》,诗中委婉地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寓意深长的普罗旺斯前景图,指小将罗旺斯应该在不丢弃历代传说和传统风俗的情况下有所发展。他的最后一部诗集《收获橄榄》(1912)显示出,他不仅是“拉丁思想”的代表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大作家,善于“运用神圣的诗歌的激情和冲动”来表现普罗旺斯那永恒的形象。

米斯特拉尔因“他的诗作的新颖的独创性和真正的灵感,忠实地反映了自然景色及其人民的乡土感情,此外,还有他作为普罗旺斯语言学家的重大成就”,荣获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

德米契利·杜里奥指导过《狂恋》等多部电影

(19t4~)阿根廷电影导演。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原名阿尔曼多。贝·德米契利,学习过电影专业,毕业后从事导演工作。他是一个高产的电影导演,并善于发现演员,如在阿根廷发现了蒂塔·迈莱约。由迈莱约主演的影片如《城郊女人》(1950)、《得过且过》(1952)颇受观众欢迎。他在墨西哥发现了席尔维娅·比那尔,使其成为墨西哥名演员。他在墨西哥执导的代表作有;《在楼梯上的陌生人》(1954)、《狂恋》(1955)、《脱衣吧,鲁克莱希娅》(1957)。1956年移居西班牙,那儿成了他的第二祖国。在那里他又启用了一批演员,因此他的作品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西班牙拍了数十部影片,其中有:《光荣的伤疤》(1956)、《伦达卡门》(1959)、《布鲁德上尉的儿子》(1961)、《八人帮》(1962)、《被选人》(1963),《堕落的女人》《1965)、《猎鹰和猎物》(1967)等。

卢西亚·路易斯是一个多产的导师演

(1914~1984)西班牙电影导演、编剧、总监制。生于瓦伦西亚。父亲是基督教民主党的重要人物。他曾在瓦伦西亚和马德里大学就读,获法律硕士学位。内战结束后,担任西班牙电影公司的法律顾问,后就任经理和总监制,并开始撰写电影剧本。他爱好美术,在杂志上发表幽默画。

1943年,他导演了第一部故事片《代号13~13》,至1973年,共导演了40余部影片,其中大多采用自己写的剧本。他拍摄的影片题材广泛,追求商业价值,内容多是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中聘用观众喜爱的名演员扮演主角。卢西亚知人善任,发现并起用了马里索尔、杜尔卡尔、安娜·贝伦等一批新秀。

他重视将西班牙文学名著搬上银幕,如:卡尔沃·索德罗的《城墙》(1958)、贝雷斯·卢吉的《古利托·德拉·克鲁斯》等。

他执导的影片还有:《商人》(1945),《给两个人讲的两个故事》(1947)、《乌尔西诺斯的公主》(1947)、《国王之夜》(1947)、《贝纳梅西的公爵夫人》(1949)、《女长矛手洛拉》(1951)、《城市附近》(1951)、《圣·苏尔比西奥修女》(1952)、《格罗利亚·迈雷娜》(1952)、《机场》(1953)、《赫罗明》(1953)、《一位安达鲁西亚先生》(1954)、《莫雷娜·克拉拉》(1954)、《阿莱克利娅修女》(1954),《放大镜》(1955)、《地雷的响声》(1955)、《在便条中度日》(1956)、《莫洛卡依》(1959)、《天使有责任》(1959)、《一道光》(1960)、《披枷戴锁的王子》(1960)、《天使来了》(1961)、《青春的歌》(1961)、《摸彩》(1962)、《夏日的航行》(1964)、《桑波和我》(1965)、《伟大的朋友》(1966)、《马利索尔的四次婚礼》(1967)、《只有两个人》(1968)、《贝巴·唐塞尔》(1969)、《岸》(1970)、《在二次爱情之中》(1973)等。

斯科特·马撒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14~)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密苏里州詹姆斯波特。攻读于密执安大学。曾在百货公司工作,后在纽约参加戏剧活动,1938年因在百老汇演出名剧《花好月圆》而成名。1940年该剧被搬上银幕,她仍扮演埃米兰一角,获得该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此后一直在好莱坞拍片。她主演的《空谷幽兰》(1941)、《一只脚在天堂》(1941)、《记忆犹新》(1947)、《危急时刻》(1955)等片,演技精湛。她还在一批著名影片中扮演重要配角。70年代后期,演出过电视剧《查尔斯顿》(1979)和电视连续剧《米德兰高地之秘密》(1980)等。

她主演或参加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自由战士》(1940)、《在古老的俄克拉荷马》(1943)、《十诫》(1956)、《樱花泪》(1957)、《宾虚》(1959)、《九霄惊魂》(1974)、《转折点》(1977)等。

斯特罗德·伍迪出演《人约黄昏后》

(1914~)美国黑人电影演员。生于洛杉矶。曾攻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前他是加拿大足球协会的球星,又当过职业摔跤手,1941年他曾在《人约黄昏后》一片中初登银幕。50年代便经常扮演好莱坞电影中的黑打手。他体形高大,健壮有力,一般被安排为龙套角色。1960年他终于得到机会,在约翰·福特导演的《小牛中士》(旧译《案中案》)中扮演一个犯凶杀强奸罪被送上法庭的黑人。后又在美国和欧洲的影片中演那些强壮有力的角色,直到他在意大利影片《黑基督》(1968)中,按照非洲首领帕特里斯·卢蒙巴的形象扮演了一位英雄,才声名大震。

他主演或参加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猎狮人》(1951)、《海底黄金城》(1953)、《十诫》(1956)、《泰山逃生记》(1958)、《猪排岭》(1959)、《惊险重重》(1960)、《斯巴达克斯》(1960)、《雷切尔·凯德的犯罪》(1961)、《马上双雄》(1961)、《双虎屠龙》(1962)、《成吉思汗》(1965,美、英、德、南合拍)、《七妇女》(1966)、《从前西部的故事》(1968)、《逃兵》(197l,意、南合拍)、《复仇者》(1972)、《冬天的雕》(1975)、《石油》(1977,意)、《蜘蛛屠城》(1977)、《劫掠者》(1979)、《美洲豹活着》(1979)、《灵驹再显神威》(1983)、《保安敢死队》(1983)等。

美国电影演员科里·杰弗

(191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纽约市。曾经是缝纫机推销员,三十年代中期从事表演事业。在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影片中,扮演了各种性格角色。时间离开银幕。在这十年中致力于建立并管理一所表演学校。六十年代重返影坛,扮演重要角色。他演出的主要影片有:《黄金魔》(1941)、《不愿死的人》(1942)、《绿野银驹》(1943)、《杀人者》(1946)、《血溅虎头门》(1947)、《贞德传》(1948)、《勇敢之家》(1949)、《鲜艳的叶子》(1950)、《14小时》(1951)、《雷德山》,(1952)、《阳台》(1963)、《狱中的女士》(1964)、《辛辛那提的小伙子》(1965)、《乙级品》(1966)、《残忍》(1967)、《波士顿的扼杀者》(1968)、《他们叫我提布斯先生》(1970)、《小大亨》(1970)、《抛出》(1971)、《纸老虎》(1975,英)、《前兆》(1976)、《噢,上帝》(1977)、《野鹅敢死队》(1978,英)、《詹妮弗》(1978)等。

油画预感中的尧姆·阿波里奈尔

(法)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此图前景是一个铜铸头像,右侧是一幅画着图案的竖条,背景是窗外的夜空,并隐约现出一个头像的影子。契里柯把这些成份组合在一起,作为现实社会的象征,造成一种怪诞、意外和震惊的艺术效果,预感到纪尧姆·阿波里奈尔诗篇中的内容降临,并产生某种令人不安的神秘感觉。

纪尧姆·阿波里奈尔(1880年~1918年)是法国诗人。他的诗表现出对残酷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反抗精神和对人道主义的渴慕。他的许多诗篇都具有探索的性质。诗人把战争视为一场悲剧。有些诗作还歌颂了巴黎。

第一艘货船通过运河

6月7日,一艘巨人的美国轮船“联盟号”,今天成为许多船只中的第一艘经过巴拿马运河开通运河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轮船。这条已完工的运河长50英里,宽100到300码,船只必须通过3道船闸以弥补高度上的变化。

曾在埃及建造苏伊士运河的法国人费迪南·德·莱塞普斯于1879年开始建造巴拿马运河。1903年,美国政府从一个法国公司那里买下了修建运河权。

发现关于洪水的圣经前史话

6月4日,牛津大学耶稣学院的一位教授声明他已找到关于挪亚的闪族前记载和在尼珀发掘的早期巴比伦碑上记载的人类的沉落。他把这些记载描绘为“《创世纪》书上保存的原文”。

这些碑匾来自尼珀的一家图书馆,而现在,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这位教授抄下了大约50块碑上的碑文。一块碑上叙述的是巴比伦人关于洪水的说法,像圣经上一样,说有个园林工,名为“纳林”,是他从洪水灾难里拯救了这个世界。碑文还叙述了人类沉落于洪水的故事。因为他吃了生命之树,他推动了永久的生命。与圣经的译文相反的是,在这个故事中,是挪亚,而不是亚当沉落于洪水。

外蒙古成独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