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3
2921500000043

第43章 国运纪事(19)

12月15日政治会议开幕到会委员69人。上午9时,委员们赴总统府觐见,在居仁堂静坐等候到11时,袁世凯才出来,各委员起立向袁氏行三鞠躬礼,然后像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聆听训话。袁致辟说:“共和政治为宪政之极轨,本人总统固欣然慕之。然初何敢谓招牌一改,国力即随之充足。即以日今之内政而论,紊乱何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而犹欲侈谈共和者,真不啻痴人说梦也”。他把“内政紊乱”的原因,归咎于一是国民“误认平等二字”,二是国民“误认自由二字”,三是国民“误认共和二字”。总之,在他看来,内政紊乱的原因全在国民受乱党的煽惑,而他则是不惜以“一身支撑危局,时而身命财产陷于危险之地,则不妨牺牲北京庆祝中华民国开国两周年和一己之身命财产,以保护全国人民之生命财产;时而名誉陷于危险之地,亦不惜从而牺牲之,以付身后公论,以期巩固政府,整饬内政而伸张国力”。最后,他要求各委员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务以国情社习为准,勿徒谈学理”,“切实负起责任,凡利之当兴,害之当除,群策群力,一致进行,生命财产及一身之名誉概可牺牲,则转危为安,即唯诸君是望”。下午,政治会议在北海团城承光殿开幕,李经羲致辞说:“本日大总统训辞,兢兢以共同救国为言,而救国之道,则以扶植强有力政府为归。”要求全体委员“无负大总统召集本会之盛意”。政治会议只是袁世凯的御用工具。

12月16日袁世凯令免江苏都督张勋职,改任张为长江巡阅使。任冯国璋署江苏都督,赵秉钧署直隶都督,江朝宗署步军统领。

黎元洪领衔各省军政长官致电袁世凯主张解散国会黎元洪领衔,22省都督、民政长、护军使联署致电袁世凯,迎合袁世凯解散国会增修约法之意,主张解散国会,由政治会议操制宪权。电中指责国会“开会七阅月,縻帑数百万,而于立法一事寂然无闻”,建议袁世凯将议员给资回籍,另候召集。黎等还把政治会议与美建国时的制宪会议相比,“现在政治会议已经召集,与美国往事由各州推举之例正同。请大总统饬下******谘询各员以救国大计。

12月18日袁世凯以12月16日黎元洪等22省电请,“洵为救国起见”,本日向政治会议咨“救国大计”,请各员工迅速讨论办法,详细具复。

袁世凯下令将9月间攻入重庆的黔军旅长黄毓成与川军支队长王陵基交陆军部严议惩处。两军在攻陷重庆后,互相火并,致使重庆商民备受其祸。袁世凯迫于情势下此命令,并令川督胡景伊对受灾商民妥为抚慰。

江苏查封民国法政大学淞沪警察厅局长穆湘瑶奉江苏民政长韩国钧密令,上午11时率暗探、巡长、巡士数十名,至西门外打铁滨,包围民国法政大学,将设于该校之新同盟会机关部破坏,并搜得《新同盟会会章》,该会机关部旗帜及传单等件。当将该会成员李桢、姚文华、刘文瑞三人逮捕,后并逮捕该会负责人校长龚荫槐及李时戡,均解交镇守使郑汝成讯办。韩国钧旋将此事呈报袁世凯及******,并令将该校取消,校舍发封。教育部据此,决定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18所私立法政大学及专门学校概行停办改组,并派出临时视学员前往江苏等七省,专事检察私立法政学校,以资“整顿”。

12月19日袁世凯准黎元洪辞兼领湖北都督事职,任周自齐暂兼代理陆军总长。

12月19日教育部因财政困难,呈请袁世凯拟暂行停派留日学生。

12月20日意大利公使斯弗尔扎向袁世凯递交国书。

12月21日袁世凯任命张謇为全国水利局总裁。

云南发生地震深夜,云南昆明、宜良、昆阳、晋宁、姚安、通海、江川、河西、新兴(今玉溪)、峨山、个旧等地均有地震。峨山受灾最重,公署、局所、学校、城垣、桥梁、寺观概行倾覆,民居被毁者十之八九,总计城乡死亡共942人,伤112人。河西城乡因房屋倒塌压毙344人,伤156人,新兴压毙16人,伤1人,通海县署、军械局均倒,九街下甲汤家营、沈家营民房共倒千余所,压毙9人,西区董家营压毙5人,个旧倒屋无算,电局衙署亦均倒塌。

12月22日袁世凯再次以本月16日黎元洪等电请为由,借口“增修约法为当务之急”,而国会现状一时断难召集,特向政治会议咨询“增修约法程序”,令与前次咨询之“救国大计”并案讨论办法,分别具复。

袁世凯公布《修正各部官制通则》并外交、内务、财政、司法、教育、农商、交通等部官制暨******秘书厅官制。

12月23日熊希龄驳复众议员质问书国务总理熊希龄驳复众议院议员邓毓怡等194人及参议院议员张其密等61人先后就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及取消国民党议员问题提出之质问书。声称依《临时约法》第十九条和《国会组织法》第四十条,质问权力为议院职权之一,而非议员个人所有职权。必须由议员半数以上出席,由议长于开会期间方能向政府提出质问书。而邓、张等人提出之质问书依据的是《议院法》第四十条,关于议员质问政府时,得以20人以上连署提出质问,由各院转咨政府的规定。而《临时约法》和《国会组织法》是根本法,《议院法》是普通法。应以根本法为主。这样,参、众两院议员的质问书为不合法。何况两院议长已在11月13日发表谈话宣布国会于11月14日停止议事。这样议院已停止,何能提出质问书。因此,政府对于非法质问书,从法律上无答复之义务。但对议员所提问题仍须略为说明。政府对国民党和处置“系变出非常”,不但《议院法》无明文规定,即各国也无此先例,“何能执常例以相绳”。这样的答复只能是将袁世凯破坏国会的用心进一步暴露无遗。

袁世凯令各省民政长会同国税厅整顿财政,所有各地丁漕粮租税课等项田赋,应由国税厅委令各县知事认真征收,民政长切实督催,解交国税分别支配。

12月24日袁世凯公布《盐税条例》,共13条。

袁世凯任命张謇为农商总长。27日农商总长张謇就职,将农林、工商两部解散,改组农商部。

袁世凯任命田文烈为山东民政长。

袁世凯批准《政治会议规则》规则共23条。规定“政治会议以议决关于民国建设之政治问题为范围。凡行政上应兴革事件经政府之咨询得议决之”。

12月25日袁世凯任命黄开文充同成铁路(大同至成都)督办,并派施肇基兼会办。

12月26日袁世凯任命夏偕复为驻美利坚合众国特任全权公使兼驻古巴特任全权公使。

袁世凯令准云南都督蔡锷辞职。

12月27日袁世凯令全国水利局总裁:“督饬有司,测量高下,分别疏导,先浚海港入水之处,以畅其流。大川巨工,以国家之力治之。其支流湖泊宜组合水利团体多开沟渠,务令旱潦无虞,农产日富,野少旷土,国无游民,商埠海口关乎航路之交通,商业盛衰视为转移,尤应切实考核,认真筹办。”

袁世凯下令各省民政长、国税厅长“于颁布各项税法以外,应各就地方情形,将何种税项尚可增加,何项收款另行改革,限一月内分别拟议详复,以凭采择施行”。

12月28日袁世凯下令整顿司法,强调“司法独立之大义,始终必当坚持,法曹现在之弊端,尤顷刻不容坐视”。

袁世凯令:“自今以后,凡简任各官除特免觐见者外,非觐见后不得领任命状,毋许就职,此外简任、荐任各官一切授职赴任等亦宜明定规条,各符体制。”

袁世凯下令各边将军、都统及各镇守使、各司令、师长等设法招徕蒙民,凡来归蒙民,原有耕牧之地,均令照旧管业。困苦者优给抚恤,毁坏者酌为修复。该汉蒙各官经理着效者,应优予奖励;所有军事以前该蒙古官民涉有嫌疑,曾受胁迫者,勿得复问。

12月29日袁世凯通令各省都督民政长及各地方官转饬所属,严拿二次革命时赞助讨袁之湖南人士周震麟、龙璋等43人。

12月30日袁世凯据兼代领福建都督刘冠雄电称,福建财政困难,请裁去都督一职以节经费。下令裁撤福建都督缺,交镇守使接管。原福建都督孙道仁留京任用。

12月31日袁世凯公布《知事奖励条例》和《知事惩治戒条例》。

袁世凯任命戴陈霖为驻西班牙兼葡萄牙公使。陈策驻墨西哥公使。刘式训为驻巴西兼驻秘鲁公使。

1913年港英政府统一货币港英政府公布《禁止通用外国钞券条例》,阻止中国发行的纸币在香港流通。10月,又公布并施行《禁止通用外国纸币、货币条例》,禁止墨西哥银币、中国银圆、银毫、铜仙等在香港流通。当禁止使用外国银币、镍币、钱币时,电车公司首先实行,该公司通知员工,即日起拒收中国银币。一时市民哗然。认为民国刚刚成立,中国发行的银毫,竟被歧视。于是发起抵制电车运动,坚持数月,港英政府只好宣布,将该条例利延迟到1914年3月1日施行。风潮遂告平息。此后,香港货币逐渐划一。

沈家本逝世沈家本,字子,号寄,浙江归安(今吴兴)人,1840年生。光绪进士。历任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兼大理院正卿和法部右侍郎等职。1910年(宣统二年)任资政院副总裁。专治法学,精心整理和修订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他奉命主修大清现行刑律,废止《大清律例》中凌迟、枭首、戮尸、连坐、刺字、笞杖等一系列酷刑,并参照日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刑律,制订了适合君主立宪政体的《大清新刑律》,他还主持了民法和商法的编纂。著作有《沈寄籍先生遗书》甲编22种、乙编13种,《沈碧楼丛书》1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