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3
2921500000032

第32章 国运纪事(8)

******传袁世凯训斥四督电袁世凯再就借款不得已之情陈述一番,然后引证程德全抄呈宋案全案证据中一封应夔丞致洪述祖信,作为对四督通电所谓宋案词连政府的反驳。应致洪信说:“裁成《时报》三月十三日嘱令登转之记载,并《民立》实记遁初在宁之说词。读之即知其近来之势力及趋向所在矣。近住在同孚路黄克强家,又为克强介绍,将私存公债60万由夔为之转抵义丰银行,计50万元,外有各种股票,时值40余万,为遁初之运动费,并不问其出入。夔处摊到10万,昨被拨去2万。”这就是说,应与黄、宋关系反倒密切。最后他对四督训斥道:“宋教仁被刺案,现方开审,检查证据,自有专司。非经法庭,无从判决。若以影射勾串之虚言,为牵连政府之确据,则政府为全国政令所自出,中外具瞻,岂可臆断是非,自污国体!该督等与政府谊同一体,休戚相关,如不候国会之制裁,与法官之判决,好为逆亿,预蓄成心,侵轶鼎立之三权,淆惑一时之耳目,似此上无道揆,下无法守,人心失,大命随之,该都督等亦难辞其责任!且都督为现役军官,有绝对服从命令之义务,民政长为行政长官,有服从中央命令之义务,万国通义,讵尚未闻。”袁的命令还对四都督采取分别对待策略,欲达分化的目的:“谭延素明大义,谅非本心。胡汉民僻处海疆,或有误会。至李烈钧、柏文蔚身处近省,岂于此事始末懵无所知。似此张皇宣告,荧感人心,国事更将何赖!殊非本大总统平日意料所及也。”

5月9日袁世凯通电各省答复上海岑春煊、伍廷芳本月4日电所陈四事关于宋案,袁认为就所呈证据而言,赵秉钧尚无犯罪嫌疑。政府已命外交部和山东都督向德人交涉引渡洪述祖,根据法律,凡案在预审期,报纸不得登载,而对宋案有人感情用事,诬指政府。关于借款,袁强调说去年12月27日参议院曾讨论通过,因而并不违法。对于制宪问题,袁世凯表示十九省都督虽电请设会起草,不过供研究,政府并无干涉之意。关于各党机关报纸造谣惑众,袁表示痛恨始作俑之人,造此恶因,扰乱全局。最后,袁建议岑春煊等人亲自来京调查,以便弄清事实真相。

黎元洪电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胡汉民、谭延,再就宋案、借款二事为袁世凯开脱,内称:“今日舍借款无救急之方,舍五国无现成之款……至于宋案,当然由法庭主持办理,政府有无犯罪,司法独立,自有特权”;并谓“项城为救时之英雄,决不逆潮流而犯名义”,劝黄兴等勿“市虎杯蛇,疑心暗鬼”,而应“委曲求全”,“各守秩序,静候法庭、议院之解决,以免举国纷扰”。

5月11日“血光团”事件宋案发生后,与汪精卫一起谋刺过前清摄政王的革命党人黄复生、参议员谢持、宋教仁秘书周予觉携带炸药由沪赴京,企图暗杀袁世凯。但周予觉在袁世凯侦探的追踪下叛变自首,由他的妹妹、天津女学生周予儆出面,编造伪供,本日至京畿军政执法处宪兵队自首。谎称黄兴组织“血光团”,令其携款四万元赴京实行暗杀。********对所谓“血光团”暗杀案作了大肆渲染,作为对宋案的抵制措施。谢持也与5月17日在北京住处被捕。但谢为议员,搜检他的住宅又未获证据,经国会抗议,不得不予以释放,谢随即逃离北京。5月29日袁世凯下令改组北京地方审检两厅,加强了对司法机关的控制。新组建的京检厅当即向上海发出传票,传居住租界的黄兴到案对质。黄兴于6月11日毅然赴租界会审公廨,表示愿意赴京对质,后因京厅证据不足,租界才未令黄兴到案。

湖北科学研究会成立,谢石钦为正会长,段树桢为副会长。该会分设7科:文学科、格致科、美术科、实业科、算学科、军事科、法制科。

5月12日北京《国风日报》被查禁北京《国风日报》刊载《忠告政府与军警同胞》一文。京师警察厅加该报以“煽惑军警,妨害治安”罪,于当日午后6时派军警宪兵百余名包围报馆,并将该报协理裴梓青、编辑郭究竟及社员二人逮捕,交检察厅审讯。次日,《国风日报》出白版四页以示抗议,并于头版以头号大字刊登广告一则,文曰;“本报昨因军警干涉,自昼达暮声势汹汹。拘去协理及编辑人。扰攘竟日,不获事事。空白三页,阅者谅之”。19日,该报再出白版二页,头版内载《本报暂行停刊痛启》,宣告自即日起被迫停刊。

5月13日黄兴复黎元洪本月9日主张法律解决电,黄兴表示:“兴对于宋案,纯主法律解决,借债要求交国会通过,终始如一,实与吾公所见相符。”但他认为政府不能认为民众对宋案和借款案的指责是借题发挥。他批评袁世凯政府“不处反省,与国民披诚相见,乃据外人无根之报纸,以为命令,以欺饰天下。幸国人皆顾全大局,否则逼之激之,至于此处前途何堪设想!”

陕西等十都督通电诬吓黄兴等陕西都督张凤翔、直隶都督冯国璋、奉天都督张锡銮、山东都督周自齐、河南都督张镇芳、山西都督阎锡山、甘肃护理都督张炳华等10人,由张凤翔领衔发出通电,诬指黄兴、李烈钧、胡汉民等“不惜名誉,不爱国家,始以宋案词连政府,继以借款冀逞阴谋……欲借此淆惑视听,演出亡国恶剧”。“自今以始,倘有不逞之徒,敢以讹言起难端,以阴谋大局者,则当戮力同心布告天下,愿与国民共弃之。”吉林都督陈昭常、贵州都督唐继尧、广西都督陆荣廷、新疆都督杨增新随后亦列名该电。

袁世凯据北京、汉口、上海、苏州等地商会电告,谓有鼓吹反对政府破坏大局,牵动商业情形,是日通令各省都督、民政长查禁谣言,严惩勒捐,晓谕商民,照常营业,并着“各该长官督饬军警竭力保护,如有匪徒借端扰乱,损害商人,惟该督、民政长是问。”

5月14日袁世凯令李纯加陆军上将衔。同日任命陈钰暂行护理山西民政长。

5月15日袁世凯令陆军部撤销黄兴陆军上将衔,并令“勿庸发给补官证书”。

中华实业银行在上海开业该行系国内资本家与南洋华商合资创办,资本总额为600万元,实收四成。总行设于上海,分行设新加坡。总理沈缦云,协理吴世荣,经理席缙华。

5月16日大借款案发生后,周学熙成了众矢之的,本日袁世凯令财政总长周学熙给假一月,该部部务由署财政次长梁士诒暂行代理,以此来缓冲革命党人的攻击。同时,北京政府为应付举国反对大借款之强烈舆论,本日由财政部颁发布告第二号,公布善后借款合同曾在上年12月27日经参议院通过情形。

袁世凯公布《步兵操典》,凡三编390条。

5月17日岑春煊等策动黎元洪反袁遭拒绝宋案、大借款案、江西民政长案激化了南北之间的矛盾。谭人凤为避免革命势力遭到摧残,加紧了调停活动。在他的策动下,沪上调人,分成两路,一路赴鄂争取黎元洪,由岑春煊、李经羲、章士钊三人前往;一路应袁世凯三次电邀,由谭人凤、王芝祥二人入京与袁晤谈。5月17日,岑春煊等自沪启程,前往武昌。他们在调停的名义下,对黎元洪进行了策反活动。当他们到达时,章炳麟已经先期至鄂。章于1912年底曾被袁任命为东三省筹边使,宋教仁被刺,使他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不久弃官南下,重新与孙中山、黄兴合作反袁。这时,他从上海来到武昌,策动他所最推崇的黎元洪出来竞选总统。适黎召北军南下,章与湖北诸将一起劝黎不要引狼人室,但黎不听,第一师师长黎本唐因此辞职,后以石星川继任。时岑、李、两章四人轮番劝黎以国家人民为重,与袁世凯竞选总统,以免袁任总统而使南北分裂,战争重起。然而,黎在宋教仁死后,害怕自己得到和宋同样的结果,他抱定“非袁则乱”的信念,不听任何劝说,而且,他还把来客的说词报告袁世凯,并示意来客“隔墙有耳”,敦促他们尽快离开。

总统府秘书厅奉袁世凯令,将各地赞成及否认大借款之来电逐一汇集,计自4月26日大借款签字之日起,到本日止,共收来电284件,其中赞成者105件,否认者179件。

5月18日众议院议员邹鲁、李肇甫、伍汉持等18人,以宋案主犯赵秉钧抗拒上海地方检察厅传票,久不到案,本日向赵提出书面质问。

谭人凤、王芝祥入京见袁世凯本日,谭、王二人应袁邀入京,企图调停南北之间的矛盾,但却毫无收获。袁世凯态度十分强硬,对王芝祥说:“并非南北有意见,乃地方不服中央,中央当然惩治,无调停之可言。”谭人凤见袁时,袁用一派官话来对付谭人凤,他说:“人谓我违法,我丝毫不违法。宋案候法庭裁决,借款听国会解决。国会议决要如何便如何,我何违法之有?宋案证据有黄克强盖印,黄克强既非行政官,又非司法官,何能盖印,即此已违法。尚责我乎?”谭委婉地向袁陈述了“南北宜融和,不宜决裂”的意见,袁就把北军南下的责任往黎元洪身上一推说:“兵为黎宋卿所请求,中央并无用武之意。”谭见话不投机,即离京往鄂,想劝黎元洪罢兵息战。但等他到了湖北,却发现黎已作好战争准备。

超然议员社成立由夏同为首的秦、晋、鄂、浙、赣、吉、滇、黔等省部分议员发起,1913年5月18日宣告成立。该社不置社长,全体社员俱为事务员,所推职员皆以一月为限,届期递推轮换。首期总务科主任为张汉、王鸿宾,文牍科主任为夏同、李增,交际科主任为黄懋鑫、汪哕鸾、俞炜、范樵。它标榜“以不偏不倚之精神调和党见,维持国是为宗旨”,但实际上是倒向袁世凯一边的。其参众两院议员曾发出通电反对江西李烈钧。

5月19日******令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解散省议会联合会。省议会联合会置之不理,并未因此令而解散。

北京政府为钳制舆论,特令各地报务员不许拍发有关宋案、借款及南方军队调动之电报。上海、广州、汕头等地报务员举行同盟罢工,反对政府禁发电报。

5月20日《中俄蒙事协议》六条达成自上年11月俄、蒙签订非法的《俄蒙协约》以来,中国表示不予承认,双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谈判,于本日达成协约草案六条。内容如下:“(一)俄国承认蒙古为中国领土完全之一部分。……(二)中国担任不更动外蒙古历来所有之地方自治制度……并许其有拒绝非蒙古籍人在其境内移民之权。(三)俄国一方面担任,除领署卫队外,不派兵至外蒙古,并担任不将外蒙古之土地举办殖民,又除条约所许之领事外,不在彼设置他项官员代表俄国。(四)中国愿用和平方法,施用主权于外蒙古……(五)中国政府因重视俄国的调处,故允在外蒙地方将下开商务之利益,给予俄民(依照1912年11月3日俄蒙通商章程)。(六)以后俄国如与外蒙古官吏协定关于该处制度之国际条约,必须经中俄两国直接商议,并经中国政府许可方得有效。”这一草案于5月28日提交国会讨论,众院在7月8日通过,而参院则于7月11日将其否决。后中俄又进行交涉,直到本年11月5日又达成《中俄声明文件》。

白朗在豫南西平、确山、桐柏、泌阳一带活动,舞阳、郾城、西平各地响应,旋又率五六百人进至确山一带。同日,豫南观察使吕调元条陈都督张镇芳,要求派兵往剿。

《国民》月刊在上海创刊这是国民党机关报,它的总发行所在南京路40号国民党上海交通部。戴季陶、王宠惠、邵元冲为持笔。本报的宗旨是发挥党纲,实行本党政策。内容分有政论、演说、国内大事记、世界大事记、本党大事记、文艺、小说等18个栏目。孙中山、黄兴分别为该刊撰写《出世辞》。孙中山在《出世辞》中,勉全体党员“以进步思想、乐观精神,准公理,据政纲,以达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之目的”。该刊仅出两期即停刊。

5月21日袁世凯威胁国民党袁世凯已经作好了军事和政治准备,不愿再同革命党人讲什么调和。本日,他对梁士诒、段芝贵、曾彝进等说:“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听人捣乱,自信政治军事经验、外交信用不下于人,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尝不愿。然今日诚未敢多让。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其语词狂妄蛮横,不留余地,前所未有。秘书长梁士诒觉得话说得太绝,嘱曾彝进“以个人资格往告国民党人”。袁不以为然,对曾说:“就说是袁慰亭说的,我当负责任。”

5月24日首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天坛举行。

徐宝山被炸死晨七时许,驻扬州第二军军长徐宝山于宅内被炸身死。30日,袁世凯依段棋瑞所请,准将该军改编为江苏陆军第四师,并任命徐宝山之弟徐宝珍为该师师长。徐宝山,原名徐怀礼,宇宝山,约出生于1865年。早年是在扬州一带活动的盐枭,率众万余人,拥有船只数百。1899年至1900年间,康有为、唐才常等人发动勤王起义,派人积极联络徐宝山。徐宝山旋即背叛自立军,归顺官方招抚,但仍与自立军保持联系,成为起义军的内奸。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徐帮助清政府捕拿自立军分子。此后,徐宝山以强有力的缉私活动而出名。他的私人武装改编为政府正规武装力量,称新胜营(水师)和虎字营(陆营)但仍带有浓厚的偏私性。辛亥革命爆发后,驻在镇江的徐宝山之虎字营是支持林述庆镇江独立之一个主要势力。1911年11月10日,徐宝山在扬州绅商的支持下,在扬州成立军政分府。徐把他所部军队改编为第二军。扬州独立后,徐宝山参与攻克南京的战斗。后来的北伐过程中,徐宝山部参加了北伐联军,在阻止盘踞徐州一带之张勋的南进,起了一定的作用。南京政府撤消后,徐不服从南京留守的领导,倾向北京袁世凯。甚至在1912年5月23日致函黄兴,公言他只受大总统之命。然而,他实际上在财政和军事上独占扬州。徐之“就北离南”是为了继续掌握扬州一带的势力圈。然而对将要强化反袁活动之南方国民党系势力而言,他定是一大眼中钉。他在1913年5月24日被炸身死,有人认为是这种情形所产生的一种必定结果。徐宝山死后,袁世凯追赠他为上将,并且优给治丧费。1915年12月21日袁世凯准备称帝的前十天,追封徐宝山为一等昭勇伯。

5月26日袁世凯任命驻德兼驻丹麦公使颜惠庆为全权代表,前往海牙出席万国禁烟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