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对美国人魏德迈将军说:“如果我去世时仍是个独裁者,我必将和所有的独裁者一起为后人遗忘。”
“美丽岛事件”引致国际压力,******内外交困。用一句俗语,******里外不是人,他一定痛切地意识,“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他意识到,在时代洪流面前,嚣张、腐败的国民党只有顺应变革,才能在历史中留下一席之地。
******和******都是熟知中国文化的人,一定对自己的作为将有什么样的果报有过深思。******的高明已经为很多人看到,******的心思还未被更多的人所注意。******曾想过火化,******也不会不知入土为安的道理,但他更希望归灵大陆,大概也有对子孙如何完成平民化有过考虑。
大陆读者对于蒋氏家族,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多从特定时代的政治角度来看问题居多。尤其是对于******的个人人格、晚年的转变及其后代家世子孙命途的情况了解的并不多。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就自己所知,把它写出来,与读者共享。
一
由于我们对******的政治军事生涯关注较多,因此对******的人生描述多半浮光掠影。在有关其人生的众多传记中,中国人仍习惯了将其分类、贴标签的做法——功或过、流氓痞子或圣贤等等,很少人能同情地理解他,并从他的人生、人格中获得对现代人极宝贵的启示。
******有传统的东西,也有现代创新。这种形式或制度创新,有两个面向,一个即是我们说的爱国,现代国民应有情感理性;一个即是愚忠,比如总理纪念周、领袖训话等等,登峰造极至20世纪的60年代,台湾一地给他建无数的塑像,人们游行时举着他的画像,乃至与大陆忠字舞几无二致的崇拜,******都算是先行者。
孝的方面,******对母亲的态度,以及******的儿孙们对他的态度,都可令我辈唏嘘感叹。******在苏联生活多年,加入共产党,写过批他骂他的声明,但回到他身边,见到他,即“长跪不起”,这是中国文化的力量,也是******个人的力量。无论欧风美雨如何吹打,现代气息如何影响,蒋家在骨肉亲情方面有着我们传统而有效的美德。这是今天我们在全社会道德滑坡之际可骄傲可珍惜学习的遗产。
******还有从传统那里继承的修身习惯,他记日记,在日记中充分反省自己,比如“见艳心动”一类的如实记载,可知他心地坦荡、真诚,对世界有敬畏之心。“目前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写日记,这样真诚而且这么持续。”作为一个领袖人物有这样的习惯、人格、精神,真是值得钦佩。
******英雄一时,不幸遇到了一生最大的对手******。我曾经说,******和******一如历史上的禅门宗匠,神秀大师和惠能大师,******是渐修渐悟的神秀大师,******是顿悟的惠能大师。
其实,渐修和顿悟都有其偏好、合情理的基础,只要我们把握好,都能有所收获。而且,在极致处,他们都会向自己的对方致意,都会成为对方。这才是人生宇宙的圆满。******和******晚年都曾关注过对方,就是一个例证。******虽然是天马行空的大师,但多次强调要实事求是。而从历史来看,我们民族最缺乏的还是脚踏实地的精神。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直探心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顿悟法门,在现实中多被歪曲,多聚骗子和痴妄的愚夫愚妇。
在个体生命的完善中,顿悟派们也非渐修派所能相比,只要看看******能够随心所欲地跟世界对话,有极为健全的世界眼光就知道了。1945年8月15日,“文胆”陈布雷生病,******自己写下宣布抗战胜利的演说文稿。这位在耶儒之间出入自如的领袖说,要感谢忠勇牺牲的军民先烈,感谢盟友,感谢国父,“而全世界的基督徒更要一致感谢公正而仁慈的上帝”。******自承,基督宝训上说的“待人如己”与“要爱敌人”两句话,令他发生无限的感想。
******留学日本,可说流利的日语。他后来意识到英语的重要,只是因为公务繁忙,只好放弃,但他鼓励身边的人和自己的孩子学习,他对唐纵说出的名言即是:当今之世,不善英文,不能立足。1922年,他给******写信:“你校下学期既有英文课,你须用心学习。现在时世,不懂英文,正如哑子一样,将来什么地方都走不通,什么事业都赶不上。”二十年后,当******三十五六岁时,******还写信要求他每周花六小时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与阅读。
二
人们注意到,******的晚年在相貌上都发生了变化,那种慈祥的神态是装不了,假不了的。相由心生,他一生东征西讨,威风八面,在反省和渐修中走向了平实。基督徒说他活出了基督徒的生命,儒教徒说他活出了圣贤气象。
自己追求的人生高地,也让自己的孩子获得,让自己的身边人获得。******一生证实了这种人格。在危急关头,******的人格气象给人感受尤深。在失去大陆前夕,他更是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瞻望的目标;失去大陆后,他虽然承受着失败者的羞辱,但仍努力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家王鼎钧先生回忆说,人们虽然对******的感情复杂,甚至有人仇恨,但花果飘零,在台湾小岛生存,人人都知需要追随******。
至于中国文化的守望者们,则超越了这种现实的利害,从更高层面评价******。钱穆先生说他“诚吾国历史人物中最具贞德之一人”。今天许多人都承认,台湾地区是中国文化没有断裂的地区,其现代化是传统与西方较好的结合,这多少要归功于******。
至于对个人生活真善美的追求,更使得******能够逾越极为自足的阳明心学,能够进入基督的世界。他跟宋美龄的爱情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涉外事件。年龄差异、文化差异、信仰差异……可以说,他娶宋美龄,跟娶美国长青藤学校的白种女人相差无几。虽然初期磕磕碰碰,但他跟宋的夫妻生涯堪称美好。也正是在宋家人的要求和影响下,他人到中年,仍从头学习人的信仰,并真正皈依了基督。
但这个刚强的、开放的人有足够的意志和毅力打通中西文化的任督二脉。阳明心学一度流于自负,阳明先生本人也说过,我心光明,夫复何言;阳明信徒多被认为跟人格神势不两立,更不能一体。但******通过阳明学的内省和基督世界的忏悔,接通了二者。这也实证中国文化的和合能力、再生能力。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人创造的奇迹,也是我中国国民在明清以来的实践结果。
历史学家、文化史家乃至新儒家都注意到,我国人在近现代都经历了一个坎陷的历史,我们对西方列强或说发达国家有嫉羡心理。从普通国民到国家元首,多在迷惑、自卑之中。但幸运的是,中国现代的国父孙中山及其追随者******,都破除了这种心理,而极为坚定、自信。孙文不论,即以******的对日态度而言,称得上大体健康。******不讳言日本的强盛,他的治国、治军理念中多有向日本学习的元素,但他抗日也足够坚定,他有名的《庐山谈话》中说:“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而抗战胜利时******的广播讲话则说:“我中国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成他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我们只有对他们为他的纳粹军阀所愚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能自拔于错误与罪恶。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绝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
******的气度至今仍是论者做文章的题目,有人称其“以德报怨”,表现了中国民族的宽大为怀精神;有人称其别有目的。无论如何,******自身是希望和解的。他的对日态度为后来的******所继承,******在对日清算、索赔上也一笔勾销。这种态度仍会成为议论的焦点,但他们的自信都是显然的,较之“宁愿中国不长草,也要赶走美国佬”、“宁愿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十亿青年十亿兵,国耻岂待儿孙平,愿提十万虎狼将,越马扬刀入东京”……我们可能真的需要重新温习一下历史。
三
公正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产物,内圣外王也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好,他做得不算差,甚至是王阳明、曾国藩都难望其项背。尽管因为******的存在,******直到临死,他都未能“反攻”大陆,带领他的千军万马“光复”大陆。但他在文化世界、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开疆拓土,出色地解答了今天仍困惑、纠缠我们的安身立命的一系列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八十二岁高龄遇到一次严重车祸,他可能更为长寿。有人说,这次车祸让他至少少活十年。他自己则认为,“永福车祸,减我阳寿二十年。”那么,他至少能坐九秩望百寿,跟夫人宋美龄相当了。即使如此,他仍活到了1975年的清明节。
事实上,******不仅有车祸问题,更有文明史上罕见的失败者问题,从1949年丢掉大陆,他就是众人眼里的“失败者”。即使他以高压手段镇住台湾小岛,并许诺国民政府及其人民他会“反攻大陆”,但就在外人眼里,那也只是“20世纪政治史上不朽的幻想”。含羞忍诟,长达近三十年,这对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无异于炼狱般的生活。
项羽承受不了这种羞惭,他宁愿自杀,也不愿苟活。后来的诗人感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承受了这种羞耻,却也没有苟活。他用另外的方式“卷土重来”,那就是他个人的魅力,他和他局隅台湾一地的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担当。
谈论******的历史地位非本文任务。我们只想说明,******也是一个多能的政治家,跟******一样,他的文章、思想都可圈点,在帝王与政治领袖书法队列里,他和******的书法都名列前茅。假如******的成绩真的来自顿悟,“殆天授也”,那么******的成绩却是来自他不断地学习、修行。
******的名字来自中国最为古老的经典《易经》: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这是豫卦中的辞句。豫卦是讲求准备的,准备得近乎呆,命卦为豫卦的曾国藩自称“结硬寨,打呆仗”,敬佩曾国藩的******打仗似乎也是如此。这跟游击天才的******也是恰好相反。
******还在大陆统治的时候,就有人批评他,以己心或想当然的正确来要求他,比如说他“民主无量、独裁无胆”,比如说他写日记爱检查自己,等等。公正地说,这是不了解******的性格或生命底色的缘故。我曾经说,******的人生跟艮卦和谦卦的时空偏好相关。艮卦人意志坚定,他也坚持自己认定的原则,宁愿下野也不迁就时局;艮卦人善反省,这可解释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记日记、反省自我。
谦卦时空的偏好有“谦卑”、“利涉大川”,******一生东求西寻,或学或盟,卑以自牧,而自性不失。谦卦“勤俭”,******勤于事业,生活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只喝白开水,提倡“新生活运动”。谦卦偏好还有“韬晦”,******多次主动下野,而能担一时一国之重,******的晚年可谓善终。
因此,******在反攻大陆无望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超越命运的安排,他自觉地改命或承担命运,在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用得上中国文化的自家语,“花果飘零”,他为文化保存了这一点花果,一线血脉。
从一个意志刚强的人到一个圆通无碍的人,他一定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心理过程,只是我们难以知晓了,他去世前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发自内心的话。因此,他能超越一时一地的得失,从历史长周期来看待人生社会。在晚年,他还对外国人吟诵德国谚语:一、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二、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三、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四、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四
1925年,******前往苏联留学,年仅15岁。这个童年压抑的少年走上社会居然适得其所,成为风云际会的热血男儿。他跟父亲聚少离多,此前,父亲将他托给陈果夫照料。在上海生活学习的******接受了激进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当时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刚入中学的******就带领着同学参加了游行示威。当时的******是黄埔军校校长,在国民党中前途无限,面对有可能“失教”、“坑爹”的儿子,******决定把经国送到北京,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来代为管教。
但是,激进思潮、共产主义的信念深契于这个近乎“官二代”的少年心中。******在北京认识了邵力子,并通过邵力子认识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国共两党都有解决中国问题的意志和能力,只是都越来越倾向“毕其功于一役”的手段,走得最远的最刺激。激进主义与青少年一拍即合。没多久,******向吴稚晖提出留学苏联的想法,虽然内心里极端反共,但吴稚晖仍宽厚地表示:“你去试试也好。”
******通过“上海姆妈”陈洁如告诉了父亲,******直斥其“朽木不可雕也”。******曾到苏联考察过,受到过极好的招待,但他的结论是,共产学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过,******最终还是允许******留学了。******在日记中写道:“我决定允许儿子前往俄国。”这其中有多重原因,******的自信、宽容应是其中之一,他相信儿子走得再远仍会归来。
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学,******成为了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同志,虽然******力图影响儿子,甚至在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架起桥梁,******告诉儿子:“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就涵盖了共产主义。”但******走得很远了,他甚至是苏共左翼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坚定支持者,他还和******同班,两人交情不错。
国共合作同床异梦,数年不到,即分道扬镳,共产党人被大肆捕杀。由******发动的“四一二大屠杀”在清共方面开了先河,各地的军阀都对共产党人挥起了屠刀,****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被绞杀。以至于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斯大林公开表示,要把******和国民党****“像柠檬一样挤干、丢弃”。17岁的******也公开表态,宣称“不是以******儿子身份发言,而是以共青团之子的身份讲话”,谴责******是“叛徒、杀人凶手”。新闻报纸则发表了******的******,直称父亲为“介石”:“现在我要说,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务,今后我不再认你为父。”
******受到的打击非同小可,但他绝口不提此事。对他和他的事业而言,他不仅失去了儿子,也失去北方强国的支持。而对我们这样一个伦理立国的国家而言,这样的父子反目,于儿子是大逆不道,于父亲是奇耻大辱。
在苏共内部,斯大林的独裁专制也到了关键地步。列宁的战友被一个个清理,斯大林的个人意志开始凌驾于党组织和共产国际之上。在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之前,共产国际的代表就找******谈话。结果,******“突然放弃了托洛茨基运动”。
也就是说,在1927年一年之中,年轻的******经受了两次重大考验,亲情与信念、理想与现实,他见识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也见识了“********”的残酷无情。******的选择,跟他的同学******一样,表现出了实用主义的一面。美国传记作家陶涵为此写道:“这是他一生之中,直觉务实、克服情感和智性理想的第一个实例。这个经验让他体会到生命的复杂和无常。此后一生,经验判断左右他对直觉目标的追求。行动必须以坚实的理智为基础,不能全凭情感或政治承诺作定夺。”
在苏联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非“官二代”留学那样轻松,而是极为艰苦、坎坷的。他做过苦工,从做粗工开始,做翻砂工,用铁锤把铁板锤平;耕过地;做过卫生管理员,专门负责扫厕所;在乌拉尔地方做矿工,工作强度大,但是却吃不到足够的面包,如果工作没有做好,还会挨皮鞭。“我在乌拉山重机械厂多年,唯一对我友善的就是方良。”“她是个孤女。我们在1933年认识。她当时刚从工人技术学校毕业,在那家工厂中还算是我的部属”,“1935年3月,我们终于结婚。”
但作为******的儿子,落难的******注定要做一个“棋子”。******不会忘记他,斯大林不会忘记这个“人质”,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会忘记他。即使在国共分裂的时候,******也曾数次与******见面,******甚至鼓励******给******写信。而在1935年至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前,******的处境已经得到改变,他数次被斯大林召见,共进晚餐,“喝浓汤,吃荞麦面包”。1936年11月16日,25岁的******申请加入苏联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再次合作。1937年4月,******和他的苏联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长子孝文,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祖国。当时的回国之旅是漫长的,共产党人康生一路陪伴着他们。在海参崴,******与康生共同署名给党组织:“党派我回国,这是一件重大任务……”
******的心情难为外人道,国事在身的他一时难见儿子。******先是拜访陈立夫和吴稚晖,以为父子相见铺路。此时在国共斗争中经历惨痛的吴稚晖仍表现出长者的宽厚,他问******:“你尝试的经历怎么样?”
父子终于见面。据说,当时的******扑通跪下,向父亲三叩首。浪子回头,******一定稍感宽慰,但在他看来,儿子的中文荒废多时,对中国传统和民族精神缺乏认知。此后相当长时间,******听从父亲的教诲,在浙江溪口老家闭门读书,从《论语》、《孟子》到《孙文学说》,“补课”。这既是浪子向理性低头,也是共产理想回到中国传统中寻找认同。
有论者说,共产主义理想、留苏十二年的经历、父亲的教诲,对******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跟******相比,******更亲民、务实,他的个性随和,终日满面笑容,以至于******告诫他要“矜持自恃”。******也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教导,一生节俭,清廉,不置家产。
这个蒋家的“异数”仍为******包容、接纳、培养。******刚回国时,******派人每个月找******聊天,做思想工作,试图消除共产党的影响。当时的******经常用“大资产阶级”来称呼他的亲戚宋子文等人,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是困难的,但******不厌其烦地跟共产党人争夺儿子的心灵。事实上,******确实是一个愿意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如前说,不仅英语如此,就是中国传统学问,******也学得有模有样。跟******一样,他的书法也可足可称道。
学习只是余事。革命是第一位的。但******从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开始,与共产党人渐行渐远,逐步成长为父亲的得力助手。他内心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已经难为外人所知。据说******一生几乎未信任过什么人,夫人宋美龄和儿子******是例外。也许******厌恶过共产党人对儿子的影响,但他一定欣慰共产党人把儿子锻炼成为一个干才。在看到******的治理能力之后,******更是决心安排儿子的前途,像大禹培养儿子夏启一样,私心自用,有意无意中实行了“家天下”。
******是中国革命的“失败者”。以普通人论,这种失败者甚至难以面对亲人、朋友、部属,更不用说民众,但******挺过来了,而且把军政训政宪政一步步落实下来。个人方面,他到晚年化戾气为慈祥,希圣希贤。以今天的话语,晚年的******夫妇大概是一百年来少有的生活幸福指数最高者之一。更难得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发挥到极致,在革命者势若冰炭的关系中,******在面对******时,终于把******变成了自己的作品,这甚至是比他的实践更大的成就。
五
迁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为了自保,成立了一个政治行动委员会,******担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这一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情报与秘密警察活动,主要任务是镇压台湾岛内的本土异见分子、调查搜捕“乘乱混进台湾的****间谍”。像王朝统治的“东厂”、“西厂”一样,“辣手摧花”,******以恐怖高压手段维持政权的稳定,台湾的“白色恐怖”一言难尽。据说,从1949年至1987年解除戒严这38年之间,近3万人作为******被捕入狱,其中约有4500人遭到枪决。经历过苏联肃反的******一定对此得心应手。
******的罪责写进了历史。噤若寒蝉的台湾人民不会原谅他的罪行,曾被他关押过的李敖就说:“******辣手摧花四十年,最后死前几个月才来了一点怜香惜玉的噱头,我岂可轻予认定?”
但无论如何,******最后一刻放弃了“蒋家王朝”,跟反对派互动,开创了台湾民主化不流血的宁静革命。今天的中国人多把******的这一转变看做是大的环境因素,即在享受台湾经济腾飞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国民党面临着台湾本土人士参政的压力,以及异见人士要求自由化、民主化的压力,这些压力在美国等国际环境的催化之下更为巨大。因此蒋经国会顺应时代而变化。
在1966年,“国防部长”******在“国民大会”上推动一项临时条款修订案,允许台湾本土人士在民意机关里有一席之地。这一小小让步意义重大,三年以后,党外人士郭国基和黄信介当选“立法委员”,“立法院”内第一次出了两位真正的反对派人士。由此可见,台湾的压力固然大,******也是民主化的先行者之一。
实际上,时代潮流也好、环境的变化也好,都只是外部因素,最主要的,仍是******作为一个革命者的理想,跟中国人的修身齐家传统、圣贤传统相统一了。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灯续命者都明白杀生的因果道理,如白起、蒙恬等人不为自己的横死叫屈;中国传统的担当者都明白“其命维新”的道理,如赵武灵王、魏孝文帝、王安石等人要变法维新;中国传统的道统在于为生民万世开太平……因此,******一生杀生伤生无数,上干天和,下招人怨,到晚年放弃权力,躲进小楼成一统,而终得正果,正是回头是岸、修忏积善的表现。这一切都为******看见了。因此,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赠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正是******变革的动机,也是他的胸怀,从这点上看,他绝非是在玩一点“怜香惜玉的噱头”。
1972年******出任“行政院长”,******已然走进个人的顺生日子中,颐养天年而不问世事,党、政、军大权实际上已经掌握在******手中。跟“儿皇帝”的谨小慎微比,******自此一开始就展露个性,他从开会做起,“别人一啰嗦,他就扳弄手指头或合掌抚脸表示不耐烦”。他把改革的板斧指向官僚,比**********更早,他提出了“公开化”,决定除了国防经费、外交经费之外,国家政府预算一概公开。
1979年12月10日,黄信介担任发行人的《美丽岛》杂志集会游行,黄信介等主事者演说,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等口号。形势危急之下,******仍表示,如果出现民众骚乱,警察必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指示,派到现场的宪兵不携带武器。双方有备而来,冲突难以避免。在集会结束后,主事者以三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强行阻拦,并用催泪弹驱赶游行队伍,民众则以木棍、火把、酒瓶还击,近200人受伤。
被激怒的国民党开始还击,******也被指责软弱。在第二天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中,许多主张改革的国民党人被解职。******也受到巨大压力,不得已大举镇压。152名党外人士以“涉嫌叛乱罪”被抓扣,聚集在《美丽岛》杂志周围的党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
“美丽岛事件”引致国际压力,******内外交困。用一句俗语,******里外不是人,他一定痛切地意识,“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他意识到,在时代洪流面前,嚣张、腐败的国民党只有顺应变革,才能在历史中留下一席之地。
1984年10月,刚刚写完《******传》的作家江南在美国旧金山住宅中遭到枪杀。“江南命案”案发后,美国国家安全局展开调查,实施暗杀计划虽为台湾的黑社会竹联帮,但******的次子、与台湾情治系统过往密切的蒋孝武涉嫌其中。蒋经国有苦难言,他亲手缔造的情治系统长成如此怪物。但是,******仍坚定地说,只要他在,绝不允许台湾岛再流血。******为此改组情报部门,削弱其权力,不允许再把优秀学生派去情报部门工作。
******还对部下说,决心在今后一两年内推动全面民主改革。当时,******所要执行的改革计划主要包括三部分:改革国会,结束资深中央民意代表长期不改选现象;允许反对党合法化;解除戒严。1986年3月,76岁的******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986年9月,一百多名反对派人士齐聚被视为蒋家王朝象征的圆山饭店,成立“民主进步党”。据说全程监控的******说,“此时此地,不能以愤怒态度轻率采取激烈行动,引起社会不安;应采取温和态度,以人民国家安定为念处理事情。对组党问题,在不违反国策、宪法规定内,可研究组党的可能性,暂以秘密进行”。******对国民党要员们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过去的国民党太骄傲、太自负了,现在起,不能再跟从前一样。”
丢掉一网打尽的机会,听任反对党成立,******再度受到国民党党内保守势力的压力,但他这次不再为之所动。国策顾问沈昌焕说:“这样可能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平静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他还说:“解严后当然应该更宽,不能更严,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历史从事后看是必然的,在当时却是选择的。******维新面临守旧派的强大压力,证实了个人选择的可能性。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的话,在******这里做到了,******顺势而行。1987年8月23日,立法院通过新的“**********”,在台湾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令宣告取消;1988年1月1日,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党禁报禁;1月12日,国会改革专案小组通过了旨在结束外省人掌控台湾政治时代的草案。
在逝世前半个月,******不顾劝阻参加“行宪纪念大会”。似乎天意安排,这位台湾的革命家在这里跟人民做最后的告别,他没想到的是要经受民主化的洗礼。他坐着轮椅被推上台,尽管有如往常般的欢迎,但反对派人士高举“老贼下台”的布条、持续的抗议口号格外刺目。作为个人,他心里极为恼怒,在他看来,“我一辈子为他们如此付出,等到我油尽灯枯时,还要给我这种羞辱,真是于心何忍”。但是,他仍是革命家,是政治家,即使面对反对派的激烈言辞而痛苦,直到回家的路上,******依然面带微笑。
******并非一位天生的民主人士。但是,“他个性温和,追求共识,关心百姓疾苦,生活简朴廉洁,这些都是民主人士该具备的典型个性特征”。******的传记作家陶涵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之时,******在20世纪60年代末已经意识到,外省人对台湾的独裁统治最多不会再存续超过一个世代,唯有允许一个稳定的、追求和平的反对派存在,建设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才可能保住蒋氏政权的遗产,即稳定和发展以及一个中国的原则”。
陶涵认为,儒家相信,要使社会和谐、井然有序且欣欣向荣,在位者除了要有强大魄力,还须心智开明、泽被四方。******最后的华丽转变,正是应和了这一逻辑。在这个意义上,******承续了共产主义革命、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多重资源,而超越了单一的强人政治或传统“克里斯玛型”的权威政治,成就自己为圣王合一贤明通达的历史转折人物。
六
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七海新村寓所中辞世。与他的父亲******逝世后的情形相比,这位“中华民国”第三位“总统”的离世显得相当低调、朴素。他甚至没有留下“治国遗嘱”,他确实已经不需要遗嘱。
到今天,尽管中国大陆眼中的******仍显得陌生异己、一言难尽,甚至难以定位,尽管******仍被不少台湾人诟詈,但******的功绩和愿心已经昭于日月,他为台岛内外的人长久地怀念。随着时间的流逝,******的历史地位会越来越清晰。用政治学术语,他是开明****者、“正确独裁者”,他的治理从威到恩,从仁慈到开放,已经超越了“克里斯玛型”政治人物的宿命。
今天的中国人对蒋氏父子、蒋家王朝有了更平实的态度。如同******生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大陆对于国共之间恩怨纠葛的那段历史如今已经有了全新的评价。这既涉及人们的信心,也涉及人们的眼光和政治智慧。
当然,由于******、******父子在大陆影响的不同,人们对二人的评价有所不同。对“老蒋”(******),人们更着眼于大历史,将其与孙中山、******等相比较;对小蒋,人们更多地从技术角度去关心,这位“集中国宫廷、俄罗斯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四种文化于一身的谜一样的人物”(胡忠信语),如何“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应对变局,进而开创新局”(马英九语)。
******的事功局限于台湾一岛,这也妨碍了人们客观地看待他的历史地位。未来的人们会论及他跟**********的比较,我们今天只能从个人家国的角度看待他的品性,他对我们普通人的意义。这个历史人物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非幸致,而是辛苦、汗水、血泪换来的。他从父亲或说他们蒋家那里继承的家风家教,至少有,意志坚定、善于学习、心胸开放。但他仍从父亲的阴影里走出来,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的人生跟兑卦偏好相关。兑卦是快乐的、劳动的、好色的、毁折的。据说兑卦人一生会有两个重要的女人,******跟蒋方良那样患难,仍拜倒在章亚若女士裙下,并生下两个儿子,可见命运无端,而天行有常。兑卦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这种亲民运动也几乎贯穿了******的一生,只是他早年整顿金融,打大老虎时,没能给民众实惠反而殃及民众。直到晚年,他开放党禁,亲手毁掉“蒋家王朝”,埋葬一党专制,还权还政于民,才算顺乎天应乎人。
有意思的是,如果说宋美龄尚有西方文化的做派,那么******的夫人蒋方良则相当东方了。蒋方良的人生跟大畜卦相关。大畜卦辞: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蒋方良确实离开了苏俄家乡,远涉重洋,自20世纪30年代随******来到中国以后,蒋方良再也没回过她出生的国家。她融进了中国家庭,很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妇德。这应该是蒋家家风的影响。她为人低调,跟公众保持距离,被公认为总统夫人中“最没有声音的一位”。
七
蒋氏父子几乎是特定的称谓,******和******。而******的另一儿子蒋纬国没能得享这一荣誉,他对现当代史的影响几乎微不足道,远不及父兄。但他的人生也相当传奇。
虽然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蒋纬国是******的养子,实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儿子,但******对他并没有见外,而是视若己出。蒋纬国后来称******为“父亲”,称戴季陶为“亲爸”,这也反证******的人情味。
在幼年时代,蒋纬国甚至比******更为亲近******。“经儿可教,纬儿可爱。”******日记中,多次记下他喜爱“纬儿”、关心“纬儿”身体和学业的心情。“吾游此山之第一次即我祖父领我前往,跳跃放浪,无异今日之纬儿。”“近日甚想纬儿,恨不能与其同行耳。”“下午在家课纬儿,出外十日,纬儿品学皆有长进,心甚喜也。”
虽然经纬之名取自孙中山,但******对两个儿子“经天纬地”、一文一武的设计算得上成功。经国言行有板有眼;纬国性格活泼,在某种程度上有公子哥儿或贵族气了。二人都是“高富帅”,但二人的成长也都吃过苦,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幸也有不幸。******在苏联学习,造就了坚忍的政治性格和刻苦奉行的作风,见过斯大林;蒋纬国少年立志从军,在德国留学时曾在德军服役,也见过希特勒。
纬国跟经国的性格不同,二人仕途也大为不同。在经国回国成为父亲着意培养的接班人后,纬国的政治前途几乎是可有可无的。虽有传言******不栽培他,但在父兄执掌最高权力的情况下,蒋纬国的权力心淡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跟父亲的关系一直不错。抗战开始,蒋纬国回到国内,焦头烂额的******心情大好,问他对国事有何感想。蒋纬国回答:“父亲,我知道我不应该离开。你看我一走开,你们就搞得乱七八糟。”******听后开怀一笑,这也是难得的父子天性交流。
蒋纬国后来说他们父子关系:“不只是父子的感情,也有长官部下的感情,到后来变成好朋友,他一有烦恼就会找我去陪伴他。”如果说******跟******之间多是军国大事,他跟蒋纬国则是家事居多了。有意思的是,蒋纬国的情感生活之丰富不比父兄逊色,且一波三折。最早他跟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有缘,蒋英后来成为钱学森夫人,使他只能“终身仰慕”。后来他跟石静宜相恋结婚,不幸石静宜因心脏病早死。在苦闷中,他认识了中德混血儿邱爱伦,虽然邱父不看好偏安台湾的蒋氏政权,但蒋纬国追求四年修成正果,婚后四年收获爱子——******最小的孙子蒋孝刚。从蒋氏父子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可以看出他们开放包容的胸怀。当我们还在为“胡同里的洋媳妇”津津乐道时,中西汇通早就是蒋家的生活内容了。
但蒋家同时也是古今包容的。蒋纬国回忆说,父亲不仅会看面相、风水,还懂得经营。一次到慈湖的小煤矿,虽然矿坑脏乱,******看出这是一块好地。第二次去慈湖时,******带了一个罗盘,对第一次见到罗盘的蒋纬国说:“你们光晓得有三百六十度,其实中国罗盘有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每天有一度。”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外加六小时,其实这六小时是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罗盘里面有六十四卦的卦位,六十四卦里面每一卦有一百分刻,蒋纬国联想到军事除了三百六十五度之外,还要有六千四百个定位,如此才能定得精确。******一面教儿子使用中国罗盘,一面寻找他心中的方位,确定下来后,他让蒋纬国打听:“你打听打听,这个地方他们卖不卖的,如果要卖,我们就买下来。”蒋家把那块地买下来后盖了一个四合院,完全按照溪口乡下的老四合院的样子盖。据说,******看中的这块地在风水上极有讲究。
因为莫须有的“湖口兵变”事件,蒋纬国失去了军权,他在父兄的天下里“投闲置散”,只能做一些军事教育、战略研究。在父兄的视线中,蒋纬国除了继续公职外,还走上了另外一条路,他跟三教九流打交道,活跃于民间社团,认识了不少江湖能人异士,以至于他后来一度给******用气功治病。以留德的理性而能接受中国底层的神秘玄学,这再一次说明蒋家人的包容性。
在蒋纬国的心目中,父亲******的哲学艺术就是包容,“化敌为友”,比孙子兵法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还要高明。很多人批评******不够心狠手辣,没有消灭与他敌对的人。蒋纬国认为,如果父亲要用这种手段,他自己老早就被消灭了。他从来没有处于顺境,一天到晚四面楚歌,不论在政府里或是党里面都是如此。他不过是高阶的军人,还在一大群军阀里面求生存,他所交往的人都是敌对的,可是他能够与他们和平相处,最后是化敌为友,即或是不与他成为朋友的人,也不再与他敌对。
蒋纬国对父亲是尊崇的,敬爱的,他自承爱讲笑话,但******过世后,有三年多时间他没有说过笑话。对性格、作风差异的兄长,他也做到了相忍相让。父子三人,虽然禀性各异,为人为家为国,都有成绩,尤其为人,父慈子孝。他们也都寿终正寝。这可能是两千年来中国****制度最高权力家庭中极为难得的一家人了。到1997年弥留之际,蒋纬国一再表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其父兄能归灵大陆。
八
到蒋家第三代,其变化之大令人唏嘘。******与蒋方良生四个子女:孝文、孝章(女)、孝武和孝勇,蒋纬国与邱爱伦生一子蒋孝刚。至于******和章亚若所生的一对双胞胎兄弟,章孝严和章孝慈,则多年不曾入蒋门,在舆论眼里,跟蒋家香火承传关系不大。
孝文是孝字辈当中,最得宠的一位,却也最让蒋氏父子失望,给家人惹下不少麻烦。结婚后因家庭纠纷走上酗酒之路,结果因宿醉忘记服药导致脑部细胞严重受损,智力仅与四五岁孩童相当。五十四岁时辞世,离父亲******去世不到一年。
孝武一度让人怀抱信心,但他情绪之不稳定、冲动等性格让蒋家蒙羞。“江南命案”掀起轩然大波,外界盛传蒋孝武是幕后指使人,使他彻底失去父亲的政治信任。他四十六岁时即告去世。
孝勇主动选择了弃政从商,后来又入加拿大籍,不幸四十八岁时病逝。
只有蒋纬国的儿子孝刚幸存下来,他在美国从事律师行业。
到了蒋家第四代,则有六个男丁,分别是蒋孝章之子俞祖声,蒋孝武之子蒋友松,蒋孝勇之子蒋友柏、友常、友青,以及蒋孝刚之子蒋友捷。第四代无一人涉足政治。他们大都投身于商界、艺术和教育界,长期以来行事低调。
俞祖声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供职于美国一家天文机构。
蒋友松毕业后在旧金山湾区租了个简陋的房子,每天挤公交车去离湾区几十公里的电报山下一家公司打工。打工期间,他学会了如何做期货生意。后来,他开了自己的公司。
最引人注目的是外貌英俊、能力出众的蒋友柏。在台湾某民意调查“谁是职场上最具代表的型男”中,蒋友柏曾以绝对优势,压倒公认的帅哥马英九,而当选冠军。蒋友柏遵从父训不碰政治,十九岁进军商界,现为台湾橙果设计公司老板。蒋友柏结婚后,生下一女一子,长女蒋得曦,幼子蒋得勇。蒋得勇则成为蒋家第五代的第一个男丁。
蒋友常与哥哥蒋友柏合作开设橙果设计公司。他的爱好则是美食:“我早睡早起、喜欢泡老人茶、下厨做菜,每次进厨房耗掉一整个下午,就为了想变出一道新菜色。”
蒋友青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对台湾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了。
……
总之,蒋家到第三代,就似乎遭受天刑地斩。蒋家第四代则要么是“学习当个平凡人”,要么已经是平凡状态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蒋家百年,由灿烂归入平淡,也算是造化本色。
按照传统中国说法儿,死者入土为安。如果不能安葬,那么死者的灵魂难以荫庇子孙。******、******的尸骨几十年不能入土,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有人说,因为二蒋的棺木不能入土为安,蒋家的第三代的男丁们都早早地死光光了,而且这样一个风光的家族第三代中有出息的很少,有出息的(指章孝严)还不是姓蒋。台湾《联合报》报道,蒋家也认为,目前安厝地点风水不好,且两蒋都没有入土,导致家运并不好,尤其对男丁更伤。甚至到台湾慈湖去参观的人也会听到导游们说,******的遗体一直不能入土为安,可能是蒋家后代几乎死光的一个风水原因。
据说后来台湾政府因为政治原因,也愿意将蒋氏父子安葬,因此“蒋家第四代很旺,第五代也来到了这个世界报到了”。这种先人与子孙祸福相关的说法即使难以为科学证实,也应为我们现代人尊重,如此才能敬畏,才能慎终追远。因为蒋氏后人日渐平凡,涉及太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命题。
有论者指出,蒋氏父子在大陆、在台湾杀伐过重,也是祸及子孙的一个原因。蒋家的后代状况确实令国人感慨无限。好在******遵循母亲传给他的家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顽强的意志把良善、寻常生活传递给了子孙。
******和******都是熟知中国文化的人,一定对自己的作为将有什么样的果报有过深思。******的高明已经为很多人看到,******的高明还未被更多的人所注意。******曾想过火化,******也不会不知入土为安的道理,但他更希望归灵大陆,大概也有对子孙如何完成平民化有过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