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2904200000026

第26章 从被打者道歉看权力的嚣张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被传到了网上,视频中一位延安的城管跳起来双脚踩在某人脸上,然后这位城管被处理的时候就成了“临时工”。关于这事儿我写了个专栏发表在这里,论证了一下我们活得是多么“临时”。

本周此事的最新进展有几个:当地威武高耸的“城管大楼”被曝光,然后一夜之间,那四个大字就从这个大楼上消失了。联想到其打人的高效,这种效率也说不上特别奇特。另外就是几张城管局长到被打者病床前鞠躬道歉的图,但好像没什么人对此表示满意。

对此表示不满的自然都是网友,当事人则出了一个声明,看来对此倒是挺满意的。其声明当中说到自己也有对城管失礼的同时强调,“网络上存在部分不切实际的传言,引起了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希望广大网友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个事件,不要因此让延安革命圣地蒙黑”。

著名主持人孟非先生质疑此声明的原因,是这种语气太过于熟悉,基本算是公文的格式了。我看了之后也觉得行文流畅、官气十足,不是很像一个体制外人员的手笔。从常理来推测,这么流畅的公文样本,大概是出自老刀笔吏之手。但这种东西抛出来,其中必然也是有当事人的意思在其中,不会不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就随便写的,因为此事已经得到太多关注,造假得不偿失。因此,大多数网友质疑,这位当事人是不是真的脑袋被踩坏了?

这位当事人的脑袋并非被踩坏,应该说算是被踩通了。

我相信在这个冲突发生的时候,该当事人也有些冲动的举动,这是他脑袋被踩之前,对这个社会还没有一个正确认识的缘故。当他被踩了之后,相信他就明白了这个社会真实运转的真相所在:你就是个随时可能被踩的货。

您想想看,作为这样一个在延安做开门生意的小商人,此事追究下去能怎么样?新闻与民众的关注是短暂的,几天之后大家不关注了,开始关注另外一个事件之后,这位当事人还要在延安生活、做生意,而只要他在街面上开门做生意,城管还是会过来随时找他的麻烦,闹大了完全没有好处。一旦他在此事上做了这种表态,无论是不是他执笔,也算是给公众舆论一个交代:连当事人都觉得可以和解了,你们这帮千里外的家伙还有什么可闹的?

在这个交代之后,该当事人可能获得一些赔偿,以及对他今后生意上宽松的政策性好处。在一个理性的人看来,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式。应该说经过这一下,当事人的脑袋不是被踩坏了,而是被踩通了。他明白自己是没有选择的,就当是付出代价、进而得到好处吧。

其实反过头我们要是问自己,遇到这种状态自己会怎么做呢?我也是个生意人,事件发生时可能有豁出去的想法,但只要冷静下来就会告诉自己,追究到底不能止损,只能给自己的前途埋地雷,除非有杀父夺妻之恨,大概最终也是会妥协的吧。

应该说是我们这种态度以及制度上没有合理申诉、制衡的机制,导致了权力会如此嚣张。作为个体,我们都是无辜的,但作为一个社会的整体,我们怕是也并不那么无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