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2904200000014

第14章 电商营生当中的骄傲与自豪

我开了个淘宝店,有一搭没一搭地经营着,从来不把自己真的定位为电商。这事儿可能是我写专栏的心理阴影:我刚开设自己第一个时政评论专栏是在2003年底,在《南方都市报》上,给我的头衔是“知名网友”。要知道,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个职称大概属于“三流”的意思,完全不顾其实我本职是正经八百的记者这个事实。

这大概就是后来我做生意总是不太喜欢定位为电商的原因,淘宝店在我看来就是展示平台,几个月工夫不用刷信用也做到了两颗蓝钻,依然没觉得应该重视,毕竟比起线下的销售来,这部分的销售额微不足道。

这种状况随着一次茶叶的销售而改变了。

我有储存茶叶的习惯,当年存了一批铁观音,12年的时间已然是很少见的茶叶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我微博后面嘲笑说“铁观音都是新鲜的好喝”。当然,跟这帮人就没啥好说的了,我的东西往往不是卖给这些人的。

这批铁观音有700盒左右,我看了看市场行情,打算卖400块一盒。上线之后我在微博上宣传了一下,然后三个小时就全部卖光。中间当然也有波折,主要是我弄错了重量什么的,但销售速度之惊人,实在是挺可怕的。

您看,天猫店的销售要是达到某个数字就可以不收技术服务费,对我来说,这只是轻松可到的数字。直到这时候我才真的明白电商才是未来的方向,与传统商业相比,成本更低、销售更快、不产生货款回收问题,必须大力发展。

然后就是另外一次实验。我在四川养了一些生态猪,原本是给自己的餐馆供货、然后多出来的部分做成腊肉腊肠什么的送人,这次让他们全给做成了腊肉腊肠,直接弄到网上销售。其效果再次让我震惊:半天的工夫卖出了半吨多的腊肉香肠,没有抢到的人源源不绝地在后面追问“什么时候还有”。

目前,我已经把整个农产品公司的销售体系全部重建,开始以网络销售为主的营销模式,可能现在动手有点儿晚,但应该还不算是太晚,毕竟这是一个最为广阔的市场,食品安全又是全国性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客户,不是线下的集团销售能够比的。

最为重要的是,前两年开始,我才真的不在乎什么“知名网友”这种三流职称,而是把它作为一种骄傲,现在我从生意上也真的开始去掉这种心理阴影。网络走进生活已经这么多年,我们可以、也必须把自己当做这个社会的主流了。可能还有些人觉得网络是虚拟的,我想用不了两年,这些人不是被时代所抛弃,就是加入到我们当中。这个世界分成两种人:一种是上网的,一种是不上网的。后一种早晚会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