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黄河北去
2897800000026

第26章 关于循环经济问题的学习与思考(3)

从白银实际出发,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构建循环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区域内资源能源高效利用,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效果,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做的和可以做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

(一)以资源充分利用为目标,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

一方面,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循环发展体系,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一是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白银公司电铅冶炼回收率89.1%,精锌冶炼回收率88.6%。通过实施铅锌冶炼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电铅冶炼回收率可达92%,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QSL一步直接炼铅这种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可使铅冶炼回收率达到97.01%,提高7.91个百分点;精锌回收率可达94%,提高5.4个百分点。我们正在积极实施这一技改项目。靖煤公司原来井巷之间主煤柱宽达30一50米,资源开采利用率只有50%左右,通过实施新的矿井技术改造项目,现在主煤柱宽度仅为3~5米,资源开采利用率提高了25%。二是进行深度加工。延伸主导产品产业链。有色金属可在初级产品金属锭的基础上,向板、管、条等型材延伸,并向更深层次的线、丝、零部件直至纳米技术产品延伸,实现多次加工升值。煤炭产业可建设高效节能洗煤厂,减少煤炭的含硫量、含灰量和含矸量,提高发热量,发展多品种洁净煤;争取实施水煤浆项目,代替原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使煤炭资源大幅度增值和增加用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TDI作为化工原料,可向生产海绵、模塑、油漆、涂料及各类精细化工制品方向延伸。三是优化内部结构,形成良性循环体系。目前,白银市部分企业内部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简单的生态循环模式。如白银公司在有色金属冶炼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硫酸,作为氟化盐的生产原料,生产的氟化盐再用于电解铝的生产,形成了“金属冶炼→硫酸→氟化盐→金属冶炼”的内部循环体系。靖煤公司煤矿中的瓦斯,既是主要的安全隐患,又是污染源,现在已建成投产2 x 2000千瓦瓦斯电站,正在建设的瓦斯发电附带2×2000千瓦余热利用项目,将有害气体变成了资源,形成了“煤炭开采→瓦斯→发电→煤炭开采”的良性循环。今后,我们将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继续探索和创造各类企业内部循环发展的良性运行模式。

(二)以产业生态链为主要形式,建立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

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体系。目前,部分企业之间已经初步建立了主副产品互用的产业生态链。如稀土公司主要副产品****大量用于银光公司TDI生产线,而TDI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盐酸又作为稀土公司冶炼分解稀土金属的原料;白银公司生产的液态铝直接用于长通集团生产电缆,长通集团的电缆又用于白银公司生产过程。从白银工业的发展看,企业之间形成循环链大有文章可做,一是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生态性循环潜力很大。如银光公司可与卡森集团合作建设新企业,用银光公司TDI生产出模塑,与卡森集团加工的皮革相结合,大规模生产汽车座垫,形成“银光公司·TDI+卡森集团·皮革→新企业·汽车座垫”的企业共生关系。稀土公司主导产品是稀土,分离稀土需要用大量的盐酸。因此稀土公司与银光公司拟合建10万吨烧碱厂,烧碱厂生产出的****和烧碱,作为银光公司TDI的主要原料,TDI生产过程中产生出的大量副产品盐酸,又用于稀土公司的稀土分离。为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着想,尤其要以循环经济的新思路探讨和实施煤电冶联营,这是在白银形成主要产业之间生态链的根本大计。我们将积极争取实施靖煤公司2×30万千瓦坑口电厂项目,协调和争取建设区域电网,为高耗能的冶炼企业提供较廉价和更充足的电力,形成“靖煤公司煤炭→坑口发电(低成本)→高耗电冶炼企业”的主导产业链,整体提高区域内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据测算,2004年白银市用电量可达80亿度,其中工业用电可达68亿度,如果实现煤电冶联营,工业有一半用区域网电,按每度电节省0.06元计算,则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亿多元。二是产业园企业之间的生态型循环潜力很大。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已经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园区的二期开发和今后的发展将以生态工业园区为方向,建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围绕精细化工生产,发展有色金属化工企业群;利用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群;以银河电子为主,发展电子企业群;引进新医药企业,发展医药企业群。园区将逐步推行污染零排放、建立循环体系、加强生态化管理等措施,尽快构建生态工业园的运行框架。例如,以产业园生产的电池极氧化钴和碳酸锂(锂电池原料)为基础,利用白银公司铅锌厂、三冶炼厂生产的金属锌(普通电池原料)和稀土公司生产的储氢合金粉(镍氢电池原料),可以形成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与循环链条,发展电池产业。

(三)以生态农业为中心,发展循环型农业经济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如利用种植作物果实和秸秆配制饲料发展养殖业,利用畜禽粪便发展沼气,用沼气照明、做饭,最后用沼气池中沤过的熟肥改善土壤,发展种植业,形成了“种植→养殖→清洁能源→肥料→种植”的生态农业循环链。今后我们要重点建立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自给性农业、水土保持性林业及商品性畜牧业和林果业,形成以林护农、以草兴牧、以牧促农,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一是推广立体种植生态模式,逐步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食物链。二是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三是种草养畜,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农牧复合的生态良性循环。同时,要积极发展“阳光农业”,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立体栽培等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现代农业模式;积极发展高效农业,重点引进和推广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综合配套养殖技术、农机化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和综合利用技术,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我们将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研究,继续探索循环发展的新形式,并建成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基地,推动循环农业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普及化方向发展。

(四)以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

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综合治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两大根本目标,也是相互密切关联的两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必须围绕两大根本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做好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据测算,白银历年积累的工业废渣达到9585万吨,其中冶炼废渣、尾矿等达到5984万吨,煤矸石、粉煤灰达到1068万吨,其它固体废物达到2532万吨,可利用总量为4457万吨。每天新产生的废渣有9080吨,废气有4500万标立方米,废水有9万吨,其中废渣可继续利用的占93%。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就能收到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的效果。白银公司冶炼废渣中含有18种金属元素,废渣回炉只回收了5种,对这些废渣需通过技术攻关,进行多次冶炼,提取有用金属后,再用于建材生产。对废水,各企业都可配备处理设施,既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又使处理过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如,白银公司的生产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回收有用金属,可以部分回用或作为生态建设用水。稀土公司的高氨氮废水,可以从中回收氨氮,用于硫酸铵、碳酸铵等化肥生产。废气也可综合利用,白银公司冶炼废气可以转化提取硫酸,靖远电厂烟气脱硫可以产生硫酸钙。二是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白银作为有色金属基地,具备较好的有色金属冶炼和一定的环保配套设施,可以把废旧电器、汽车、机械等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个大产业,争取立项发展。要发展城市垃圾处理项目,重视垃圾清理分类,逐步实现有用资源的二次利用。三是生产并推广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稀土公司的储氢合金粉和高性能荧光粉等,都是具有环保节能价值的新产品,使用这些产品,可以发展电池、灯具等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在全社会培育节能环保意识,普遍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灯具、节水开关、无氟冰箱等涉及日常生活的节能环保产品,逐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严禁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毒有害物品。四是着手矿区生态恢复。白银作为资源型城市,矿区生态恢复对于区域生态平衡、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靖煤公司正在争取生态环境恢复项目,计划把部分采矿破坏区改造为自然风景区。白银公司也计划着手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各种措施,逐步减少固体废弃物占地面积,加快开采区植被恢复和绿化。我们将在全市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工厂”、“绿色社区”活动,把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来,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对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一)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

循环经济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模式,兼顾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持续增长,能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能够改变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高能耗、高物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产业链条短、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状况,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进行资源的多次利用,构筑新的经济优势。发展循环经济更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它能够改变传统工业对资源环境造成的浪费和污染,控制和解决环境、生态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认识循环经济理念对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

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统计报表制度。支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三)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应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并组织编制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当前重点应尽快制定促进节能、节水的鼓励政策,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机制,提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的政策等。充分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研究提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框架和立法建议,同时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当前应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以及废旧家电及电子废弃物、废旧轮胎、废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应制定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生利用品标识制度,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五)加大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根据资源条件,区域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强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加大利用国债资金或财政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力度。

(六)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制定和发布相关技术政策,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七)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应该选择冶金、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废纸、废包装物回收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铝和垃圾资源化等重点领域;工业园区、资源短缺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通过试点,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典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园区以及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树立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为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八)广泛进行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应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收入2004年10月《甘肃省委党校报告选》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