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黄河北去
2897800000019

第19章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3)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以市场为导向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广度进军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一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与市场连结的桥梁,成为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通道。既可以及时向农产品生产者反馈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结构,又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龙头企业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媒体,可以向农户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农产品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农村技术人才,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紧密结合。三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利润率,农户从加工、销售环节增加收入,增强了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能力。龙头企业随着财力增强,还直接增加农业投入,用于农技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对农业结构具有提升作用。龙头企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可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农村各种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从单一部门、产业向多部门、多产业重组转变,形成农村各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目标的关键措施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一是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扩大产业群、延长产业链,可以促进农产品基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并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通过采取保护价收购、提供服务、部分利润返还等形式,使增加农业收益成为现实。三是可以节约经营成本。龙头企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可以产销直接见面,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赢利水平。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加速了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例如,河北省围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依靠发展马铃薯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1996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35万亩,发展马铃薯加工、储运、销售、服务企业数百家,马铃薯总产量达6亿公斤,总产值3.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县。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600元以上,使全县有4.4万特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措施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指出:“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灭。”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开辟了一条农业和工商业结合,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我国工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和巨大市场。尤其对农副产品加工业、流通企业的发展,对食品工业、农、林、牧、渔及其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仓储、包装、装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快的地方,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应地比较快。

(五)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就是促进农业科技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应用农业科技提供了组织基础。农业产业化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农产品基地进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联系紧密、利益相关的经济组织。这种一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经济组织,成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重要载体。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提供了动力机制。一体化经营下的龙头企业和农户都具有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积极性。龙头企业为了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积极发挥人才、资金等优势,尽力采用加工新技术。农户为了获得良好效益,按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要求,积极在生产各个环节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程度。最突出地表现为促进了劳力、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四、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根据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着眼我国农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迫切要求,顺应世界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早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保证。

(一)必须走出认识误区,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新理念

党的十五大为我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党的******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但是目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我国农业生产力社会化程度低,搞产业化经营为时尚早;认为搞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不必强调农户主体地位,应当由政府来操办;也有一些人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等同于农业主导产业,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主导产业就是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培育支柱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不需兼顾多种经营;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建设好了,产业化就自然形成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思想认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在思想上走出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摆脱计划经济、短缺经济、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跳出“产量农业”、“传统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牢固树立“向市场要收入、靠市场增效益”的观念,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选择主导产业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合理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化经营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解决产业、产品趋同问题,防止生产能力过剩。二是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的方向和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创名牌产品,增名牌效益。三是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要发展外向型的农业主导产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汇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是龙头企业所需原料和所销产品的集中产地,是农产品批量、均衡供给的保证。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要区域化布局。要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农产品基地,安排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二是优质化生产。农产品基地要大力选育优良品种,搞好品种结构调整。政府、企业要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引导、鼓励农户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三是集约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引导农民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四是系列化服务。加强农产品基地的服务组织和生产设施建设,从技术、资金、物质、运输、储藏、收购、信息等方面搞好农产品生产服务。

(三)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