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藏民族关系史
2897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汉藏民族关系历来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研究汉藏民族关系史,是研究中华民族关系史、发展史的重要内容,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学术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汉藏民族关系史》(以下简称《关系史》),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把汉藏民族关系置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发展的历史大格局中,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为主线,以汉藏两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大量史料为主要内容,以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为宗旨,经过大量考察研究,运用较丰富的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藏传佛教史和汉藏民族口碑资料等,将前人在这方面的断代研究、专题研究成果,去伪存真、科学梳理、深入分析、努力探索,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理清了汉藏民族关系演变、发展的历史概况,使之更加系统,内容更加丰富,反映和揭示了汉藏民族关系的全貌和本质,用史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

《关系史》分9章,加结语与大事记,共11部分。第一章简介青藏高原的自然地貌与民族,运用翔实的考古成果和历史资料,突出了汉藏两民族在族源上的亲缘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各族先民与祖国内地的密切交往联系;第二章写唐蕃关系,唐朝与吐蕃王朝通过联姻发展甥舅友好,开通唐蕃古道,多次通使和盟,从经济贸易、文化艺术、语言文字、佛教关系、历算、医学、建筑、风俗等各方面密切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大大促进了汉藏两民族的兄弟情谊;第三章主要论述五代十国到宋代叶角厮罗叶政权建立前后的汉藏关系,重点剖析该政权与宋王朝关系的性质,突出了一些地区汉藏民族杂居格局的形成,汉藏两族人民共同开发河湟等地及茶马贸易等活动;第四章讲元代的汉藏关系,较详细地记述了西藏地方正式纳入元王朝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过程和实现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意义,详述元王朝对藏区的各种施政管理措施和藏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第五章讲明朝承袭元制,加强与藏区藏传佛教各教派的联系,多封众建、贡市羁縻,完善行政设置,开展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对藏区的治理,巩固和发展汉藏民族关系;第六章写清王朝通过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维护中央政府对包括西藏在内的整个藏区行使主权,改革藏区地方行政体制,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第七章写近代历史上,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帝爱国斗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坚持国家统一,在藏区推行新政、改土归流、兴办现代教育等,以促进汉藏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发展;第八章写西藏和平解放,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建立西藏自治区,整个藏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重点扶持西藏,全国各地大力支援西藏,党中央******召开四次西藏工作会议,西藏和整个藏区经济社会正在实现着跨越式发展;第九章横向反映汉藏两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广泛的民间经济文化交往和联系,这是汉藏两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联系的重要内容;最后结语统领全书,总结汉藏民族关系的性质和主流。

《关系史》按照历史轨迹,重点阐述了如下重要观点:

——汉藏两民族有着密切的亲情血缘关系。藏族族源具有多元性,羌藏同源、羌汉同源,因而汉藏亦同源。大量史料、生物遗传学研究、考古学成果、对语言的追根溯源、原始宗教考察等都证明汉藏两民族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有共存共融、共同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渊源和血缘关系。

——青藏高原各部族自古与祖国内地有着密切联系。吐蕃王朝建立青藏高原区域性统一政权之前,青藏高原的苏毗、党项、白兰、附国、象雄、吐谷浑等均为中华大地上生活繁衍和活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古老民族。他们之间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混杂渗透、互相联合融合,同时也有分散和消亡,成为汉藏等民族的先民,他们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血缘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复杂联系,最终融入多元一体的统一体之中。

——唐蕃关系的发展是奠定我国多元一体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基础之一。唐蕃联姻、甥舅友好,汉藏民族“和同为一家”;双方频繁遣使、多次和盟,有力促进了汉藏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和联系空前发展,为藏族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奠定了基础。

——叶角厮罗叶政权与宋王朝的领属关系为实现新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唐末以来,藏区群雄割据,地处汉藏交界地带的叶角厮罗叶藏族政权,与宋友好相处,开展茶马互市,共同开发河湟流域等地,是宋王朝统辖的地方性政权,叶角厮罗叶政权与宋王朝的关系,为实现元代大一统,藏族融入祖国大家庭创造了条件。

——西藏地方和整个藏区纳入元朝版图,对汉藏民族关系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元朝蒙古族中央政权建立后,大力推进全中国的统一。萨班顺应历史潮流,应请会蒙古王阔端于凉州,宣布西藏是蒙古汗国的属地,为整个藏区纳入元王朝版图,实现祖国大一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自此,藏区与祖国内地的关系、藏族与汉族的关系更加密切,汉藏民族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3世纪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以来,元、明、清、民国等历代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和整个藏区行使主权,由中央政府规定西藏地方的行政机构,决定和直接处理西藏地区的重大事务,根据藏区特点,基本保持藏区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统治机构,广泛任用当地僧俗上层管理地方事务,给西藏地方政府和官员较大的自主权,逐步使西藏地方管理走向制度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为促进祖国内地同整个藏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和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是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藏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带来了希望。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各民族团结互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等。1954年颁布实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西藏人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为西藏人民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和西藏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1984年到2001年,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四次西藏工作会议,全面实施中央政府重点扶持西藏,全国各地大力支援西藏的政策,西藏和整个藏区的发展,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和谐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汉藏民间经济文化交往是汉藏民族关系的重要纽带。自古以来,汉藏两族人民有着广泛的民间经济文化交往,相互间长期学习吸收生产、生活方式,经济上互通有无,在信仰、民俗文化和语言艺术等多方面互学互融、相互影响,形成许多文化共同点,成为连接汉藏两族人民的重要桥梁纽带。

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以往多从政治关系研究民族关系的方法,突出汉藏两族人民在长期接触交往中的经济、文化联系和民间交往,反映了民族关系的演进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繁荣、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人民群众是民族关系的主体、民族交往的主体,以有利于反映汉藏民族关系的主体内容和主流特征;突出了民族史特点和文献基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忠实历史,史论结合,突出主流,服务现实,剔除封建王朝边政史的偏见,结合田野调查,以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多角度、全方位考察研究汉藏民族多源合流、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注意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反映汉藏两民族始终紧密联系、密切交往、共同发展的历史事实。在资料取舍上,增大了藏文藏族史料、考古资料、实际调研和民间口碑资料的分量,从而增强了说服力,增加了民族关系的亲和力。

《关系史》所提供的丰富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可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的学习辅助材料,亦可作为大专院校、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关于民族宗教方面的参考教材。它将为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汉藏民族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抵制和反对民族分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均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际意义。

限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和知识能力,《关系史》难免缺点不足,诚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蒲文成王心岳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