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传承又出三支,第一支系首传玛·却吉喜饶,他十岁时患病,由帕丹巴治愈,后给他授大手印等法,他曾在错宗等地修行九年。之后逐次传香噶丹巴、库贡觉噶、加哇官却杰、若喜饶沃等,称为”玛宗”。第二支系首传索琼巴·格敦拜,因他长得矮小,故称索琼巴(索是他的姓,琼巴意为小)。索琼巴传夏木关巴·莫兰拜,《青史》中载有素琼巴给莫兰拜传法的故事。莫兰拜做索琼巴的仆从多年,一直未得到证悟。一次索琼巴从外边回来,见莫兰拜走过来,索琼巴向旁边的一个人低声说道:”莫兰拜他来了,他是来偷东西的,赶紧把东西藏起来。”③莫兰拜听后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做仆从,没料到上师却说这样的话。他怒火万丈,控制不住自己,拔刀就要砍索琼巴。索琼巴逃进一座房子,关上了门,当莫兰拜怒气冲天地追来时,索琼巴说:”莫兰拜,你的忿恨达到了极点,请你观心吧。”莫兰拜当下回观自己的心,赤裸裸彻见心性,获得清净证悟。遂心生欢喜,手舞足蹈,并赞颂上师说:”你是大悲师,你是善巧匠,你是通达师。”④这则故事显示出了希解派的顿悟色彩。之后依次传曲巴达尊、曲巴尊珠僧格、若·喜饶沃等。第三支系为岗·益西坚赞,他从帕丹巴获得般若教法后,苦修八年,使自身疾病不治而愈。他的弟子又形成上下两个传承系统。
后传始于绛散贡噶,他是帕丹巴桑杰在定日的弟子之一,跟随帕丹巴达十八年,深得上师赞赏,将师徒二人喻为”日月”,帕丹巴称赞贡噶的证悟与他无二。贡噶之后传巴操贡巴、嘉哇敦勒等人,敦勒传若·喜饶沃。喜饶沃是希解派中的著名大师,广泛修学各种密法,获得希解派中期玛、索、岗三支传承和后期传承,一身汇集众传承,成集大成者。他曾长期苦修,实行辟谷,亲见本尊,深悟佛理。从他起,希解派教法得到弘扬。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如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派重视希解派教法,如第二世****喇嘛格敦嘉措拥有希解派的前、中、后三种教法传承,尤其是后传承中的灌顶、秘诀等无不具备。
希解派僧人按帕丹巴所传宗风,往往住于山间旷野等寂静处,奉行出世主义的原则,淡泊名利,避世修行。与世无争,与地方政治势力没有紧密的联系,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寺院领导中心。希解派的发展缓慢,作为统一的教派其特征并不明显。到公元十五世纪,希解派的教法被其他各派吸收,希解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教派逐渐消失。
三、女密宗大师玛久兰卓与觉宇派
玛久兰卓是帕丹巴杰出的弟子之一,她的传承,形成帕丹巴所传教法中的第二大系统——觉宇派。从字面上讲觉宇是”能断境”之意,指以菩提心断除吝惜自身的贪恋心,以空性见从根断除”我见”和一切实有的见解。境即心理活动的对象,一切的烦恼均源自于对境的错误认识,应以慈悲心、空性见来断除对境的错误认识和引发出的烦恼,故谓”能断境”。觉宇派教法是般若义理与密宗道相结合的法门,主要依据《喜金刚二品》等。觉宇法从帕丹巴传出男系和女系二支,其中女系教法从玛久一直传到后世,其修行次第为:前行有四步法;正行首为厌离、发菩提心、无上瑜伽,中间行素斋布施、血肉布施等,结尾回向;之后修各种成就,出现神变,证悟空性。论典有玛久的《教集》等。
玛久兰卓(1103—1201)是卫地埃兰地方人,她的父亲是当地的首领。《玛久兰卓传》中说她的长相奇特,说她出生时额头上有一只眼⑤,《青史》则无此说。住在她家的一位尼姑给她起名为”喜饶卓美”(意译为”慧灯”),当地的一位统治者(《玛久兰卓传》中称其为国王)又给她起名为”兰卓”(意译为”兰地之灯”),玛久是对她的尊称。玛久十六岁时,在神通僧座前学习《般若经》广中略三种,能够正确理解经义。后又在角·索南喇嘛座前学习,这位上师说她只是领会了般若义理,但般若的实义并未在自己的心中生起,必须在心性中生起教法实义才能通达无碍。玛久如教修习,破除了实执心,生起了无我的证悟。《传》中说她此前喜欢穿着美丽的衣服,此后则着脏乱的衣服,断除了对衣物的贪爱和追求;以前喜欢生活在朋友、上师、僧人之间,此后与麻风病人、乞丐为伍,断除了对朋友的贪爱;以前喜听赞誉之词,现今对己之辱骂心无嗔恨。对苦乐、善恶一切对立诸法皆能平等待之,如此断除了对住处、家乡、美味等的贪爱。
玛久在扎塘与帕丹巴相会时,请求授予能使一切众生解脱的教诀,帕丹巴遂向她传授了”能断六散法秘诀”、”能断错乱之秘诀”等。此后她与印度来藏的班智达成就师妥巴跋扎结为夫妻,生二子一女(《青史》说有三子一女),其中两个儿子是其教法的主要继承人。
玖久年三十五岁时,又从索南喇嘛受金刚亥母灌顶,起密号为”金刚自在”。后赴定日,从帕丹巴受听了一些殊胜的教法,获得随意控制气的秘诀。之后,她到桑日等地,从事修炼和传法活动,她的名声逐渐传开。一些学者、译师不服气,前来与玛久辩论,但被玛久辩败。三位印度的学者也前来问难,玛久与他们展开舌战。当印度学者要玛久讲其自身的教法来历时,玛久讲说了她所著《教语大集》中的教法,自己内心验证生起的教法,从上师求得的法、度母等本尊讲说的法。后来,三位印度学者心服口服,向玛久行礼。据她的传记讲,她所著的《能断教语大集》、《分支大集》、《又分支集》、《辩驳》等著作送往印度,译成梵文在印度流传。
玛久兰卓在藏传佛教史上还被称为著名的预言家,她在弟子的请求下,对后世西藏的政治、佛法等方面做了预言,《玛久兰卓传》有较为详细的记述。玛久的预言在后世的一些高僧传中也有引用,对她的预言藏传佛教界比较重视。
玛久的后半生以修行和教授弟子为主,桑日卡尔玛寺是她最主要的道场。玛久享年九十九岁。现在的桑日卡玛寺内供奉有玛久兰卓像,寺旁有玛久兰卓的修行洞,玛久兰卓一直受到藏传佛教信徒的尊敬和崇拜。
玛久有多位弟子,各有传承。其中玛久之子珠伽,形成家族传承系统,其后嗣中较著名的有泽旺、脱柳桑珠等人。但觉宇派的发展历程与希解派近似,没有发展壮大成教派势力,觉宇派的教法逐渐被各派所吸收,融入了各派的教法之中,而无单独的教派存在。
四、布敦·仁钦珠与夏鲁派
布敦·仁钦珠(1290—1364)⑥,后藏地方人,其祖父、父亲均信奉宁玛派,布敦幼年时就学习了大圆满等宁玛派法。1307年,他十八岁时,到绰普寺,拜该寺的住持桑格贝、大善知识索南贡为师,学习般若、因明、戒律等。布敦废寝忘食地学习,着破烂的僧衣而无暇缝补。对般若之学烂熟于胸,经常辩败一些极有名气的学者。1312年,二十三岁时,布敦受比丘戒。之后,赴塔巴岭寺,拜著名的大译师尼玛坚赞为师,四年时间内学习了声明学、修辞学、戏剧等,通达了梵文等,掌握了翻译技巧。尼玛坚赞还给他传授了无上瑜伽部时轮密法灌顶,以及其他的密法。后布敦在时轮密法的权威恩波·多杰坚赞处详细学习时轮金刚方面的所有法类,决疑问难,还遵师命翻译了《时轮灌顶略释三百六十颂》。
1320年,布敦受夏鲁地方封建领主扎巴坚赞的邀请,担任夏鲁寺住持。他以此寺为中心,开始弘法利众的事业。布敦在夏鲁寺建立讲经院,亲自讲授显密经论。一时间僧侣云集夏鲁寺,有来自卫藏康等藏区的,也有来自印度、内地、尼泊尔、不丹、回鹘和蒙古等地的僧人,最多时达三千八百多名(或云有七千四百余僧人),成为当时的藏传佛教中心寺院之一。布敦及其弟子的传承,自成一派,被称为夏鲁派或布派。
布敦的名声一时传到元大都,1344年,皇帝派使者来迎请,但他不追求世俗的名利,没有前往。布敦关心西藏社会的安宁,六十岁时曾调解雅桑万户和帕竹万户间的纷争。绛曲坚赞等帕竹的权贵亦十分敬重布敦大师,他也多次应邀赴萨迦寺传法。其时在西藏佛教界以修学之精湛、知识之广博、德行之高洁而言,无人能与布敦大师相比,僧俗一律尊称他为布敦仁波且。布敦担任夏鲁寺住持长达三十七年,退位后驻锡于离夏鲁寺不远处的仁普寺(此寺是布敦在担任夏鲁寺住持期间所建),继续从事译经、著述和传法的事业。在仁普寺建可容千僧之大殿,在此传法达九年许。
布敦大师对藏传佛教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而言之,则首先是他对时轮密法的整理、传播方面功绩尤著,他不仅广泛学习各派传承的时轮密法,还改译、校正时轮密法的旧译本。经过长期的钻研实修,布敦完成了《最胜初佛所出密续王时轮摄略续笺注易解》等时轮密法方面的系列著作,解答了诸多疑难问题。觉囊派的笃补巴和布敦,在藏传佛教被视为是时轮密法方面的权威。宗喀巴从布敦弟子受学时轮密法,格鲁派继承了布敦派的时轮学说而广弘之。其次,他对藏文大藏经的编纂整理耗费了巨大的心血。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佛语部)和《丹珠尔》(论说部)两大部分,布敦对纳塘寺的《丹珠尔》重新审订,搜集了新译和原来未收进去的论著近千种。他对西藏所传的密宗经典进行了分析鉴别、归类整理,使密宗经典有了一个系统的分类,编写完成了《丹珠尔目录如意摩尼自在王鬘》,夏鲁万户长贡噶敦珠担任施主,提供编纂大藏经《丹珠尔》的费用,并请来一批优秀的缮写员抄写。布敦大师最后审定的《丹珠尔》共三千三百九十二部,删去重复者,新增一千余部,大大超过了旧本。在校勘、审订时,布敦夜以继日地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另外,布敦大师所著《佛教史·大宝藏论》(又称《布敦佛教源流》)中概要讲述印藏佛教史,并收有完整的藏文《大藏经》目录。该目录对旧目中的失误之处,予以考订改正,详细注明了每部经论的原本、译者、卷数,令人一目了然。其三,布敦著作等身,其《文集》由弟子扎泽巴搜集编撰,共辑为二十七函,于1364年抄写完毕,并经布敦本人亲自审校。1917年,十三世****喇嘛命布达拉宫印经院刻印《布敦文集》,木刻本有二十六函。布敦的著作涉及中观学、般若学、律学、因明学、语言学、医学、星算学、四续部密法、目录学、历史学等众多领域,探讨和总结了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堪称藏传佛教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著作是藏传佛教界的宝贵遗产。
布敦有扎泽巴·仁钦朗杰、贡松巴·却吉贝、穹波勒巴等著名弟子,再传弟子中亦多俊彦。夏鲁寺以弘扬布敦显密教法为主,至今依然。但自布敦大师之后,夏鲁派渐趋衰微,夏鲁派之名几乎不为人知。
夏鲁寺离日喀则市仅三十多公里,因交通便利,去该寺朝拜、旅游的人不少。夏鲁寺的周围是民居,寺与村落连成一片。夏鲁寺的建筑较为独特,主殿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上面覆盖有琉璃瓦。主殿一层为经堂,中央供奉有布敦师徒三尊,寺内尚有布敦大师的遗物。夏鲁寺的壁画因年代久远,风格鲜明,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夏鲁寺每年举行三次时轮金刚****,仍保持着布敦大师开创的宗风。
除以上小派外,藏传佛教史上还有不少小教派,如著名学者博多·乔勒南杰(生平著作有数百部,甚至被认为是藏传佛教界著述最多的一个人)开创的博多派等,但均是一时之盛,开创的大师去世后又湮没无闻,未得广传。
注 释:
①阿旺洛追扎巴著,许得存译:《觉囊派教法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页。
②确吉坚赞:《帕丹巴桑杰传》(藏文),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111页。
③④廓诺·迅鲁伯:《青史》(藏文),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030、1031页。
⑤《玛久兰卓传》(藏文),与《帕丹巴桑杰传》合印,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年。本书有关玛久的事迹主要参考了此书。
⑥有关布敦的事迹参见《青史》(汉译本)第520—521页。布敦弟子扎泽巴所著《布敦传》附于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布敦佛教史》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