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0
2894900000005

第5章 2月(2)

马奇1864年12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伊斯顿,1884~1888年在西点军校学习,毕业后在炮兵部队任职,1888~1898年在加利福利亚州和东海岸担任多种职务。1898年6~8月在占领菲律宾的陆军中任上尉炮兵指挥官。后又曾返回菲律宾任志愿役部队少校,协助镇压埃米利奥·阿奎纳多领导的起义。指挥美军部队在提拉特隘口的“云端之战”(1899年12月2日)及其后不久捕获阿奎纳多的参谋长贝南西奥·孔塞普西翁的行动。1900年6月晋升为志愿役中校,1900~1901年任阿瑟·麦克阿瑟将军的副官。1901年6月从志愿役部队退役,1903~1907年在总参谋部任职,并任日俄战争(1904~1905年)的观察员。1907年1月任驻堪萨斯州赖利堡的第六野战炮兵团少校军官,1911~1916年在军队文职部门任职,1916年8月晋升为上校,任墨西哥边界第八野战炮兵团的指挥官。1917年6月晋升为准将,赴法国任美国远征军的炮兵司令。9月晋升为少将,在法国建立炮兵学校。1918年3月奉命回国任代理参谋长,协助塔斯克·H布利斯将军工作,5月正式接替布利斯,衔至上将。负责美军部队的征集、训练及运往法国。重建总参谋部,要求各局局长直接向他报告情况,在乔冶·w戈瑟尔斯将军的帮助下提高后勤兵种的战斗力,戈瑟尔斯将军当时担任代理军需主任。战后监察军队的遣散。1921年1月以正规军少将衔退休。1930年在退役表上名列上将。1955年4月13日卒子华盛顿特区。

马奇是一位有才能、讲效率的管理者,他为美国陆军的现代化以及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贡献颇多。

诺贝尔奖开始颁发

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上最高荣誉之一,它始于1901年。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和发明家。他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因心脏病在意大利圣莫雷逝世。诺贝尔毕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发明了硝化甘油、雷管、固体炸药、胶制炸药和无烟炸药等,共获得250余项发明专利权,同时他也投资于火药制造业和其它工业生产,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巨额财富。1895年11月27日。他在逝世前一年,诺贝尔在巴黎立下遗嘱,用2,800万克朗(瑞典货币)设立基金,把每年出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这个遗嘱,瑞典政府于1900年设立了诺贝尔基金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诺贝尔遗愿设立了物理、化学、生理学及医学、文学、和平五项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定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颁奖仪式。授予获奖者每人一份获奖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和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每份约3万~4万美元)。首次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化学奖授予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德国的贝林;文学奖授予法国的普吕多姆;******授予瑞士社会活动家杜南。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1940、1941、1942年没有颁发诺贝尔奖。到1988年止,世界上共有578名个人及团体荣获诺贝尔奖。

费鸿年著有《海洋纲要》

费鸿年(1900~)浙江海宁人。1916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进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武昌大学等校,并创建广东和广西大学生物系。1949年以后,历任农业部参事,水产部副总工程师,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水产学会,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等。主要从事海洋水产研究,著有《海洋学纲要》、《动物生态学》及论文多篇。1966年主持南海北部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梅贻宝曾获文艺创作传记文学奖

梅贻宝(1900~)天津人。早年就读天津南开中学,卒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先后兼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等。抗日战争时期,任代理校长。1949年去美国,教授中国哲学宗教课程,就任爱渥华州立大学中日语文中心主任。自爱渥华大学退休后,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长,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人文学科教授。1982年出版《大学教育五十年:八十自传》,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董事会颁赠文艺创作传记文学奖。

杨森被授予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杨森(1900~)前联邦德国体育活动家,体育知名人士,奥林匹克银质勋章获得者,西德奥委会创始人之一。

赫尔曼·杨森是联邦德国银行家,并投身于国家体育事业中。1953年起任西德国家奥委会司库长达二十二年之久,后任名誉委员,他还是西德奥委会创始人之一。在国家体育管理、体育运动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杨森在1972年积极参予在慕尼黑举行的第二十届奥运会组委会的工作。由于他与组委会全体成员的努力,使本届奥运会取得重大成功。他是体育活动家。他不仅在西德使奥林匹克精神大放光彩,而且对世界的体育活动也做出了贡献。国际奥委会为表彰他,于1985年授予他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盖哈甘·海伦美国电影女演员

盖哈甘(1900~)美国电影女演员、歌唱家、政治活动家。生于新泽西州布鲁顿。曾就读于巴纳德学院。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她一度是百老汇的戏剧女主角和歌剧演员。这一时期,她只主演过一部影片《神仙世界》(1935,根据哈格德小说改编),在影片中,她饰演的角色年龄跨度很大,从年轻美貌的姑娘一直演到500岁的长寿老妇。以后,她开始政治活动,曾两次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1945~1949年,当选为代表加利福尼亚第14区的国会女议员。1950年,在竞选参议院议员时,被理查德·尼克松击败。

她是《我们怀念埃莉诺·罗斯福》(1963)一书的作者。1931年与电影演员茂文·道格拉斯结婚后改名为海伦·盖哈甘·道格拉斯。

巴罗哈,皮奥西班牙小说家

巴罗哈(1972~1956)西班牙小说家。1872年12月28日生于圣塞马斯蒂尔,1956年10 月30日逝世于马德里。出生于工程师家庭,青年时期在瓦伦西亚大学攻读医学,后进马德里 大学,毕业时获博士学位。之后去乡村行医两年,后又同其兄在马德里开了六年面包店。

巴罗哈1900年开始文学活动。他研读了巴尔扎克、雨果、左拉、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 高尔基的作品,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出版第一本小说集《阴郁 的生活》。国家政治危机的存在为文艺界带来了不景气局面。巴罗哈在这种情况下同“九八 年一代”的作家建立了联系,共同创作了大量各类文学作品,为振兴西班牙文学做出了贡献 。

巴罗哈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仅各种小说就有65卷。其中最重要的有赞美马斯克地方的美丽风 光和英雄业绩的三部曲《巴斯克土地》,包括《艾斯戈里之家》(1900)、《拉布拉斯的长子 继承权》(1908)和《冒险家萨拉卡因》(1909);有表现马德里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三部曲 《为生活而斗争》,包括《寻找》(1904)、《莠草》和《红色曙光》;有反映西班牙朝代更 替历史的三部曲《种族》、包括《闺秀出逃》(1908),《雾都》(1909)和《知善恶树》(191 1);以及描写马德里上流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布恩列蒂罗之夜》(1934)。此外,还有22卷 小说体历史故事《一个活动家的回忆》和多部短篇小说集、诗歌、剧本、回忆录等等。

作为“九八年一代”中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言风格。其作品往 往由许多故事串连而成,缺乏主线。人物众多,随时出现和消失,缺乏前后照应。倾向上兼 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主题思想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影响,具有悲观主义和无政府 主义倾向。在语言运用上,巴罗哈有两句名言:“使用语言,最重要的是准确和清晰,其次 才是文雅”,“只有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印象的作家才是优秀的。”

由于文学上的成就,1935年他被选为西班牙皇家语言科学院院士。

金东仁朝鲜小说家

金东仁(1900~1951)朝鲜小说家,1900年出生于平壤,1951年卒于汉城。号琴童。15岁时赴日留学,先后在明治学院中学部、青山学院学习,因喜爱绘画,还在川端美术学校学习过。1919年末,与朱耀翰、田荣泽和金焕等人在东京创办朝鲜第一份文学杂志《创造》,从此作为创造派的一员步入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