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0
2894900000025

第25章 7月(3)

威尔逊1837年9月2日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肖尼城附近。1860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被派至测绘工兵部队任职。1861年9月被晋升为中尉,远征罗亚尔港(11月7日)和围攻普拉斯基堡(萨凡纳,1862年3月~4月11日)期间,任总测绘师。作为志愿人员参加了乔冶·B.麦克莱伦军团进行的南山战役(9月14日)和安蒂特姆战役(9月17日)。晋升志愿军中校,11月调至田纳西军团任乌利斯·辛·格兰特将军的总工程师。1863年5月任监察主任。参加了围攻维克斯堡的作战行动(1863年5月19日~7月4日)。10月晋升志愿军准将,查塔鲁加战役期间(11月25日),参加了米申里奇地区的作战行动。援救诺克斯维尔的行动中(12月初),任总工程师。1864年1月任陆军部骑兵局局长。他把斯宾塞卡宾枪作为骑兵部队的标准作战武器,并进行了其他几项必需的改革。4月任菲利普·亨·谢里敦骑兵军的第三师师长。率部队向荒原进军(4~5月)。耶洛塔夫恩战役中(5月11日)名声大噪。6月帮助实施围攻彼得斯堡,但在里姆车站(彼得斯堡附近,6月22日)受挫。随谢里敦将军进入谢南多厄峡谷,9月19日参加温彻斯特战役。10月晋升为志愿军名誉少将,任谢尔曼将军骑兵部队的司令官,派一个师支援谢尔曼强攻萨凡纳的作战行动,同时自己则率其他部队参加斯普林希尔战役(田纳西州,11月29日)和富兰克林战役(11月30日),以支援乔治·H托马斯将军抵御胡德和福雷斯特保卫田纳西的行动。纳什准尔战役中(12月15~16日),对重创胡德的军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晋升名誉准将,后晋升正规军名誉少将(1865年3月)。率14000人对亚拉巴马州和佐冶亚州实施了一次辉煌的袭击,战斗中俘虏了近7000名南部同盟军、近300门火炮和大量轻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4月1日在埃比尼泽教堂击败福雷斯特,4月2日强攻亚拉巴马的塞尔纳。4月12日占领蒙哥马利,16日攻占佐冶亚州的哥伦布和梅肯。5月晋升志愿军少将。5月10****指挥的部队在佐冶亚州的欧文维尔附近俘虏南部同盟总统杰弗逊·戴维斯。1866年1月辞去志愿军之职,7月被任命为第三十五步兵团中校。美西战争爆发时(1898年4月),要求服役志愿军,5月被任命为志愿军少将和第四军军长。因这个军从未组建,波多黎各战役中(7月),指挥纳尔逊·A迈尔斯将军第一军的第一师。后任第一军军长,就职于古巴侵略军,任马坦萨斯和圣克拉拉地区的指挥官。战后军衔降至志愿军准将(1899年4月)。侵略北京期间(1900年6~8月),任阿德纳·R查菲将军副手。因国会的特别法令,1901年2月晋升正规军准将,不久于3月退役。1915年3月晋升退役军官名册上的少将。1925年2月23日卒于位于特拉华威尔明顿的家中。

威尔逊是一位聪明、充满活力、富有才华的指挥官和行政官员。他不仅是位技术娴熟的工程师,也是一位极为出色的骑兵指挥官,还是一名著名的作家,其撰写的题为《在古老的旗帜下》的回忆录,当属有关内战的佳作之一。他视骑兵为机动的突击部队,他认为这支部队既可使用卡宾枪进行徒步作战,亦可实施机动攻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

齐柏林飞艇首次飞行

7月20日。由德国的弗迪南德·冯·齐柏林伯爵设计并制造的一架费迪南德·冯·齐柏林伯爵乘可操纵的

“LZ”1号飞艇进行历史性的飞行飞艇今天在腓特列港附近进行首次飞行。这架飞艇是在康斯坦斯湖上漂浮的1个飞机棚里制造的,飞艇上有1个用金属丝缠着的铝壳,铝壳外面裹着装有16个氢气囊的棉布。两台16马力的发动机使飞艇速度达到每小时14英里。美国内战期间,在联盟军队服役时,冯·齐柏林曾第一次乘气球升入空中,1891年以来他一直从事飞艇的研制工作。

岳美中著有《岳美中医案集》等书

岳美中(1900~1982)字钟秀。河北滦县人。26岁得肺病,久医无方,乃研读各种医书,从此踏上医学道路,1929年开始在冀、鲁一带行医。1949年后任唐山市卫生局顾问、中医研究院筹络处门诊部主任、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主任、西苑医院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学会副会长。毕生结合临床开展中医学术研究工作,重点是内科,兼涉妇科、儿科、皮肤科和临床药物等,对肾病、肝病和杂病的研究,成就显著。晚年研究老年病学,为发展中西医结合的老年病学做出了贡献。著有《岳美中医案集》、《中国麻风病学辑要》、《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等。

侯德封编有《中国矿业纪要》等书

侯德村(1900~1980)河北高阳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曾任四川地质调查所技正、所长兼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主任,中国 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 园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矿产地质研究,是我国地球化学和第四纪地 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核子地质学的创始人。编有 《中国矿业纪要》、《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 等。

科菲·伦诺尔美国电影女作家

科菲(1900~)美国电影女剧作家。生于旧金山。攻读于加利福尼亚州圣拉斐尔多米尼加学院。早在二十年代初无声片时期,她就开始在好莱坞从事电影剧本创作。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为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编写的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如《最后胜利》(1938)、《四千金》(1938)、《情谎记》(1941)、《三姊妹》(1942)、《落花流水》(1943)等,都很成功。其中与朱里叶斯·爱泼斯坦合作的《四千金》,曾获第十一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剧本金像奖的提名。她改编的《孽镜台》(1940)以及创作的《贞女恨》(1944)、《闺房乐》(1944)、《春闺泪痕》(1946)等也相当卖座。另外,她也擅长编写惊险样式的电影剧本,如《黑棋暗杀案》(1930)、《亚森鲁平》(1932)、《蛮荒双艳》(1934)、《惊惧骤起》(1952)、《雾中足迹》(1955)等。

科菲创作的其他电影剧本还有:《夏洛克·布朗》(1922)、《诱惑》(1923,写故事)、《流浪的女儿们》(1923,字幕说明)、《白昼夫妻》(1923,合写故事)、《面包》(1924,改编)、《巴黎玫瑰》(1924,合作改编)、《地狱之路》(1925)、《伊斯特·林恩》(1925)、《伏尔加船夫》(1926)、《霜雪幽兰》(1927)、《寂寞的太太们》(1927)、《百老汇天使》(1927)、《芝加哥》(1928)、《荒漠之夜》(1929)、《母亲们呼喊》(1930)、《泪海》(1931)、《藏娇记》(1931)《风流案》(1934)、《不检点的年代》(1935,故事)、《范尼萨恋史》(1935)、《苏姗恨史》(1936)、《咖啡西施》(1939,合作故事)、《肉体之道》(1940)、《心头恨》(1947,故事)、《事件的结束》(1955)、《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方》(1958,本人原著小说)等。

费普·丹尼尔·L.美国电影播影师

费普(1900~)美国电影摄影师。20年代加入派拉蒙影片公司,从一名洗印助理开始电影生涯。40年代升为照明摄影师,为派拉蒙和其他影片公司拍摄了多部优秀影片。他以粗线条黑白摄影与豪华的彩色摄影著称。1961年他摄影的《西区的故事》(又译《梦断城西》)获第24届奥斯卡最佳彩色摄影金像奖。并以《榆树下的****》(1958,黑白片)、《五仙女》(1959)、《一、二、三》(1961,黑白片)、《垮不了的莫利·布朗》(1964)、《冰国战云》(1968)和《被放逐的人》(1969),六次获得金像奖提名。

他拍摄的影片主要还有:《世界首演》(1941)、新生》(1944)、《风流贵妇》(1946)、《风流种子》(1946)、《金环记》(1947)、《财色兼收》(1949)、《万劫红莲》(1950)、《十面埋伏》(1950)、《跳娃娃》(1952)、《卡蒂》(1953)、《遥远的地平线》(1955)、《艺术家与模特儿》(1956)、《战地双雄》(1958)、《奇异天堂》(1959)、《在海滩上》(1959)、《所有小伙子》(1960)、《光棍儿套房》(1962)、《一种新式爱情》(1963)、《双妻艳史》(1963)、《大逃亡》(1963,又译《龙虎榜》)、《特务飞龙》(1966)、《勋爵爱上丑小鸭》(1966)、《深秋的回忆》(1968)等。

布鲁克鲍尔·格奥尔格德意志摄影师

布鲁克鲍尔(1900~)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摄影师。生于维也纳。他的第一部影片是1926年与维利·戈尔德贝格共同拍摄的《不会说“不”的妻子》。他在三十和四十年代拍摄了大量的娱乐片,如:《小果子》(1934)、《往日的阴影》(1936)、《对雅克琳的议论》(1937)、《火刑》(1945)、《一个平常的故事》(1945)等。他最出色的影片有:赫尔穆特·考特纳导演的《短调浪漫曲》(1943)、沃尔夫冈·施陶特导演的《精彩的杂技》(1943)和《笼嘴》(1958)。特别是《笼嘴》的摄影,居众片之冠。他的优秀的摄影,使人物复杂的情绪变化,通过银幕镜头得到自然的反映。他很少要求演员根据他的要求去做什么。

他担任摄影的影片为数很多,其中还有:《爱之曲》(1932)、《茜茜公主》(1938)、《我的女儿不会如此》(1940)、《外星来的先生》(1948)、《议会在娱乐》(1955)、《巴黎之狐》(1957)、《葛拉尔迪内并非天使吗?》(1963)等。

王力著有《诗经韵读》等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原名详瑛,字渭华。广西博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2年获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广西大学文史地专修科主任、中山大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系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声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音韵学》、《诗经韵读》、《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中国语言学史》等。为建立中国语言学史科学体系,具有开创性功绩。

张歆海著有《******》等书

张歆海(1900~)上海人。1919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2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起任新泽西州费尔利迪金森大学英文和社会科学教授,伦敦中国研究所所长,台湾清华大学理事会理事。专门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著有《******》、《四海之内》、《美国和中国:通到亚洲的一个新途径》。

油画向塞尚致敬

(法)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该图表明了德尼的艺术态度——将自然表现方法与一般美的概念谐调起来,追求秩序与平衡。1900年,纳比派濒临分裂,此画可以看作是纳比派的告别作品。它表现了一群人物画像。左起:雷东、维雅、梅里奥、伏德拉、德尼、塞律希埃、兰森、卢塞尔、波纳尔、德尼夫人。

普罗科菲耶夫,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苏联俄罗斯诗人

亚历山大(1900~1971)苏联俄罗斯诗人。1900午12月2日生于拉多加湖畔的科邦纳渔村,1971年9月18日病逝于列宁格勒。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幼年就开始了劳动生活,熟悉俄罗斯民歌民谣。1919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参加过国内战争。诗歌创作始于20年代中期。诗集《晌午》(1931)多以拉多加湖的景色和渔民生活为题材。诗集《红霞街》(1931)和《胜利》(1932)则以国内战争为背景,反映农村新旧势力的冲突,歌颂革命后的青年一代。卫国战争中任军报记者,写有大量的宣传鼓动诗、讽刺诗和歌词。1943~1944年,与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人一起战斗在岗位上,创作了反映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长诗《俄罗斯》(1944)。诗人以抒情的笔触塑造了英勇杀敌的俄罗斯勇士——迫击炮手索莫夫兄弟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对祖国无比深沉的

爱。这首长诗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战后出版的诗集《邀请旅行》(1960)以歌颂俄罗斯土地、俄罗斯人性格、俄罗斯文化与历史为主线,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体现出对涅克拉索夫诗歌传统的继承。这本诗集获1961年度列宁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诗集《通过桥梁的道路》(1933),《编年史》(1934)、《坦诚的诗》(1936)、《保护恋人》(1939)、《小河彼岸》(1955)、《海上的苹果树》(1958)等。普罗科菲耶夫晚年的诗集《途中诗钞》(1963)、《日晒雨淋》(1964)除了反映山对祖国、大自然、人民生活的赞美,还体现山对历史道路的回顾。他的诗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富有民歌味。1945~1948年,1955~1965年,普罗科菲耶夫两度担任苏联作协列宁格勒分会第一书记。从1959年起任苏联俄罗斯联邦作协书记处书记。1970年获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卡托尔是跳远世界纪录创造者

卡托尔(1900~)海地男子跳远运动员。世界纪录创造者。

X·卡托尔,海地人。1928年9月在法国创造了793米的世界纪录。同年,以758米的优异 成绩获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银牌。金牌被美国选手受·哈姆夺走,成绩为773米。据悉,卡 托尔是世界上第一个跳过8米大关的运动员,比欧文斯813米的世界纪录早6年。目前,海 地的田径历史学家们正在继续查阅有关史料,以进一步考证这一纪录。

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哈喇泡)原名盂家屯,是中国黑龙江省瑷珲县一个村庄,位于黑龙江和精奇里江汇合处,黑河镇对岸。1858年(咸丰八年),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将其强占,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俄国阿穆尔州的唯一城市,是该州的首府所在地。

海兰泡居民约有4万人,其中中国侨民1万多人,多是出卖劳动力的苦工和小商贩。1900年,沙俄准备入侵中国东北三省。从6月23日(五月二十六日)起,在阿穆尔军区实行军事动员。卑鄙的阿穆尔军政当局煽动俄国居民殴打、驱逐海兰泡的中国侨民,抢劫他们的财产。许多中国侨民不堪虐待,纷纷逃回瑷珲。

7月14日(六月十八日),俄国军舰“米哈依尔”号和“色楞格”号从海兰泡沿江下驶,支援陆上偷袭瑷珲的部队。15日,两船和陆路部队顺江而下,行至三道沟附近河面时,被我瑷珲守军阻截。俄军首先发难,向清军阵地轰击。清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还击,打死打伤俄军7人,俄军两只舰船也被击坏,狼狈逃回海兰泡。陆路俄军也被迫返回。当夜,清军奉命炮轰海兰泡。双方对轰,各有伤亡。

沙俄进犯瑷珲受阻,恼羞成怒,遂以此为借口,对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血腥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