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6
2894500000046

第46章 国运记事(13)

10月13日。考察政治大臣奏陈军政、教育改革方案。清廷改革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端方等奏陈军政、教育改革方案。军政方面,在“奏请以取法德国为主改革军政折”中,称德国陆军历代君主悉心经营,“世称雄国,而其陆军之制,亦几为天下所师法”,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整军经武,皆不能出其范围”。崛然兴起的日本,“军事无论之巨细,无不奉德国为师”。中国革新军政,宜“以德国为主,以各国为辅”。具体办法为以下十条:(一)军事大政,“请皇上亲御戎服以振士气”。(二)军事行政,“宜重加厘定机关”,合并兵部、练兵处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军令司抽出为参谋本部;增设陆军教育处,分置总监督、监督,另设陆军教育高等委员、陆军学生考试委员等职,主持军事教育,选拔人才。(三)海军制度,“大抵先以五年为期,造就军官若干人,兵舰若干只,军港若干处,工厂衙署若干所”,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广立军港,扩充船厂,皆得循序渐进,徐事细营”。(四)征兵之法,宜实行全国。“请明降谕旨,仿照各国征兵之法,颁定实行,使人人皆知当兵为国民义务,虽富者不许雇代,贵者不得避除,而兵制饷章,全仿德、日成法酌量厘定”。(五)军事教育,“宜明示方针”。请饬练兵处“厘定宗旨,撮举大纲,编为训诫军人之书,颁示天下,以为方针。上师勾贼式黾之风,近法威廉仇敌之意,十年教训,用之一战,或可与世界强国,互相抗衡”。(六)高等兵学,“宜速成修习”。“先于京师设速成陆军大学堂一所,取各省军队人员入堂学习,期以速成,期满即令归队,以所学程度,转相教授”;另外按照陆军学堂办法,“速开各学堂”;“按照德国办法专设大学堂以教士官学生,俾养成帅兵、参谋之资格”。(七)贵胄子弟宜出洋人伍。“派遣年望稍轻之王公、贝勒出洋入伍肄业,以迪前光而作士气,则天下之士必愈加感奋而不能自已,而外人之敬畏不待言矣”。(八)军火器械宜建厂自办。由练兵处“统筹全局,约计每年各省所练之兵,需用枪炮若干,子药若干,划为定数,更酌定地段,分设各厂,多造弹药,以备不虞”。(九)战时计划宜预先筹备。饬各省“照各国办法,凡已练之军,皆当妥筹战备,逐年计划,详著表说,呈由军司令查复”。(十)军人位置宜优定章程。由练兵处“查照各国章程,分别厘定,凡平时、战时卓有功绩,以及能发明新械新学有裨军政者,不论将士弁兵,或授予勋章,或加以恩给”,“其有学问深纯,才猷卓越者,并由朝廷广加擢用,使赞戎机,庶天下之士,皆晓然于文武两途,绝无畸轻畸重之见”。奏折强调,今日中国非整饬军政不足以复振,“故无论朝野上下,皆当注力于此”。教育方面在“考察各国学务择要上陈折”中提出:(一)请厘定教育行政机关,以资行政。学部及所属各司,自成系统,中央为学部,省提学司向学部负责,各府、厅、州、县教育机关向省提学司负责,不受地方长官节制;省视学官与提学司合并,不再增设。(二)请定学堂为模范办法以端始基。由学部速于京师设完全师范学堂,将其定为教育“模范”,并“通行各省一律仿办”,“以此立定根基”;其他如女学、手工实业诸科“并关急要,皆宜立定模范”。(三)请明定教育趋向,以维万法之本源。饬学部大臣“速延中外正士通才,依教育浅深之秩序纂辑伦理道德之教科,以我国圣经贤传为纲,而以中外儒先名言纬之”,使师生“猛然有革故从新,出死人生之趋向”。(四)核定学堂经费,预为普及之基础。饬学部“选派专员分往各省,将所有官款、公款办理之中学以上各学堂常支、活支,详晰查明呈报到部”,然后令各省提学使向学生收纳学费及膳舍各项费,“按所收入将原有之官款、公款逐次提存,专为义务小学之用”。(五)“请订定学堂冠服以壹民志”。学堂冠服必须“弃旧谋新”。(六)“请严定游学章程以培真才”。以后各省选派学生,“以普通卒业、国文完美,兼通外国语文者为主,不及格者,不得滥派”;自费生“亦一律考验合格,方予给咨”,“其无咨者,虽毕业不得有录用任事之权利”;选派班次“除师范为教育之本,法政为应用之才,酌予多派外,其余理、化、工、农、医学、文科每派一班,均按科目平均分给”;“旧有学生亦为之厘定科目,酌量增补,不胜学业者,即予撤回”。选定学科者,“不得中改,不得中辍”。肄业各生应按月将所学科目呈送本省提学使详加审订,记其分数呈报学部,并作为该生成绩,不得仅以外国学校毕业证为据;回国留学生,分由学部和各省提学使分门考核,“给予出身”。

学部举办第二次游学毕业生考验。包括上年举行的考试,至1911年,共举行7次,考验及格者1388人,其中留日1252人,留欧美136人,给予进士出身者16人。

10月14日。学部奏准设咨议官。一等8名,二等25名,部员中不足另向各省奏调及在京奏留。

10月15日。《云南》杂志在日本创刊。月刊,由滇籍同盟会员李根源、赵伸创办。主编为张耀曾、席上珍、孙志曾,协编发行的有刘九畴、张大义等。全部为云南籍学生,且绝大多数为同盟会员。每期60页,设有图画、论说、译述、记事、外文、传记、小说、文苑、杂纂、调查、大事月表等栏目。以“改良思想”,“开通风气、鼓舞国民精神”为宗旨。该刊主要篇幅是向读者报道西南边事,揭露英、法侵略者对中国云南的种种侵略活动;抨击云贵总督丁振铎等地方官吏贪污腐败、祸害云南,及清政府媚外残民的罪行。同时,积极宣传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国民的国家,详细报道革命党人在国内活动的情况。还鼓吹实行地方自治,争回路矿权利等。1911年武昌起义后停刊,共出23期。其间曾两度被迫停刊,出过一册《云南》创刊周年的纪念特刊,内容收集滇中明季遗事,取名《滇粹》。

10月16日。叶芾棠、贵秀等就官制改革上奏。御史叶芾棠奏官制不宜多所更张,声称官制改革“在精神不在形式,如果一切更张,每年须多数千万金,款岂易筹,若不切实仿行,只图敷衍外观,改易新名,或致启援引私人之弊,其害视不改而尤甚”。御史贵秀奏改订官制首宜破除新旧党界,新旧之界“各执一偏,势必至所谓守旧者顽固自封,易生阻力,自命维新者名词是好,竟蹈嚣张”,请饬京外臣工“务豁除成见,相勖以公忠,自宫无虚设,政有必举”。

户部、财政处议定在各省设立户部分银行。

10月18日。《洞庭波》创刊。《洞庭波》是湖南留日学生陈家鼎(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杨守仁、仇式匡、宁调云(以上三人皆华兴会会员)等创办的革命杂志。初定为月刊,于本日出版一期后即停,后改名《汉帜》在日本出版。以宣传民族革命为主旨,设有论著、学术、译丛、时评、文苑、谭苑和附录等栏目。鼓吹反满的色彩比《复报》更为突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海《竞业旬报》出版。该报为中国公学竞业学会创办。该报每10天发行一次,社址在庆祥里,傅君剑为编辑,主要撰稿人有谢肖庄、丁慧仙、胡适等。其宗旨为: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鼓吹革命。所发表的文章多为白话文。

日人《盛京时报》于奉天(今沈阳)创刊。《盛京时报》是日本帝国主义设在我国东北主要言论机关,由东亚同文会主办。内设论说、时评、专电、专件、命令、小说、东三省新闻、来件等栏目。

岑春煊电奏阻止革命党人购买军火。署云贵总督岑春煊电奏,孙文派党人向河内法商订购军火,并派邓子瑜回港潜谋起事,请饬外务部照会英法公使分致港督、越督设法禁阻。

10月19日。清廷勉赵尔巽力任盛京将军职。清廷以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奉省应办事宜为难,谕军机大臣等,奉省所用人员,准其奏咨调往,所需款项随时咨商户部设法协济,并勉赵尔巽力任该职,所有练兵、理财以及农工商业,务当认真筹办。

10月20日。《南昌教案纪略》一书被禁售。上海道瑞潋奉外务部电令分别致书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会审公堂,派员检查各书坊,以“毁坏法国传教士声誉”为由禁售《南昌教案纪略》。

清廷会议藏约大臣张荫棠在西藏拉萨被英兵围困。本年9月24日,驻藏英国军官往谒清留藏议约大臣张荫棠,声言必须开门迎接他。张荫棠以不合体制而拒绝。不久,英国人到,遂派印兵50人包围张荫棠馆舍,并禁止馆役外出购物,有外出的即遭殴伤。张一面致电英国印度总督,与之理论;一面电告外务部。遂由外务部照知驻京英使,转饬英国人将围兵撤去。同时,清廷电饬驻藏大臣查办。

10月22日至25日。新建陆军在河南彰德举行秋操大典。袁世凯、铁良担任秋操总校阅官,段祺瑞、张彪分任总统官。清军新、旧军将领及外国人士共487人前往观阅。参加秋操演习的军队以北洋六镇为主。由驻北京、直隶、山东的第一、四、六、五镇各抽精锐组成北军,段祺瑞为总统官;以湖北第八镇、河南混成协合组南军,张彪为总统官。两军将佐弁兵共33900余人,此外两军接济、架桥、卫生、军乐、电信等队,及炮械、车辆、服装,均配相等。于25日举行阅兵仪式。此次秋操大典历时四天。

10月23日。戴鸿慈、端方进呈《欧美政治要义》一书。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端方,就考察各国政体荟萃,编成该书,进呈朝廷,为预备立宪参考。

10月24日。陕西布政使樊增祥弹劾陕甘总督升允挟嫌诬陷奴视使司。清廷谕令锡良前去查办。

10月25日。御史联魁等奏陈改革官制意见。认为“变通旧章,宜昭慎重而规久远”,请求不要将各项官制统行拟改,宜“从缓办理,分别先后次第举行”。

10月26日。浙江铁路公司在杭州召开股东大会。此为第一次股东会,公举刘澄如为临时议长,会期三天,选出樊时勋等11人为董事,并对接筑杭嘉铁路,开办银行、煤矿、学校及设定股权等事,均有议决。

10月27日。戴鸿慈奏称各省应设图书馆。法部尚书戴鸿慈等奏陈,导民善政宜命各省兴办图书馆、博物院、动物园、公园等。

民政部在北京开办高等巡警学堂。以唐家桢为总理,聘请中外各科教习,授以高等警察、法律等学。

10月29日。清廷赐游学毕业生陈****等三十一人进士、举人有差。学部引见游学毕业生,对陈****等八人,分别赏给法政科、医科、工科进士,对田书年等23人,分别赏给法政、工科、医科、农科、商科举人。

10月30日。清政府要求俄国交还瑷珲属地。本年农历六月间,大批俄国人携带测绘器具,在瑷珲城外到处埋立木桩,将瑷珲城全部划界限,以为其租界商埠预占地。黑龙江副都统报告清政府,户部咨外务部,请照会俄公使转饬,迅将瑷珲属地全数交还。

10月31日。****喇嘛自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抵青海西宁塔尔寺。****于1904年英国进攻西藏时出亡蒙古,事平后启程回藏。

“汉口”轮发生火灾。载有1300多名乘客的太古洋行“汉口”轮由广州驶抵香港,当距码头尚有七八丈远时,突然全船起火。船上乘客大呼救命,岸上的人把扶梯抛到水中,使落水者攀援上岸,英国巡捕及印度巡捕也竭力援救,前后约救出410人。但捞起的溺水的尸体有100余具,没有捞起或被烧死者则很多。

本月。湖南省城长沙查获《革命军告白》、《革命军洪示》。后者有“军兴革命,挽回在天;复我汉祚,势所必然”语。

广州巡防营成立保亚会。该巡防营士兵谭馥(原为会党,后参加同盟会),以反清为号召,在营内成立“保亚会”,士兵多人参加。

商部电令广东详查鸦片输入数量。并令各省督抚将鸦片销数每三日报部一次。

秋瑾在上海开展革命活动。8月间,秋瑾由南浔至上海,与陈伯平等用“锐进学社”名义,通过敖嘉熊等分别联络长江一带及浙江会党,筹划起义。后陈伯平愿暗杀清朝官吏,秋瑾便将陈伯平举荐为上海中国公学教员,并居中联络。秋瑾、陈伯平等在上海虹口祥庆里赁屋,作为革命活动机关。本日,因制作炸药不慎爆炸,伯平伤目,秋瑾伤手。

11月

11月1日。《月月小说》在上海创刊。月刊,上海群乐书局发行,共出24期,至1908年底终刊。这是继《新小说》、《绣像小说》之后出版的又一种中国小说杂志。由吴趼人、许伏民等任主编。《发刊词》中说:“本社集语怪之家,文写花管;怀奇之客,语穿时珠,亦注意于改良社会开通民智而已矣,此则本志发刊之旨也”。

《国民报》在广州创刊。该报为日报,由卢谔生主办兼任主编,邓子彭、李孟哲等编撰,主旨为唤醒国民精神,发起爱国思想。分庄、谐两部分,庄部设论著、朝谕、粤事、时评、中国新闻、外国新闻、辕报、牌示、专件等栏目;谐部设落花梦、小说丛、新趣语、伟人迹、活剧曲、瀛海谈、实业谈、拍板歌、珠江籁等栏目。

江苏铁路公司在上海召开股东大会。下午,江苏铁路公司在上海愚园召开股东大会,400余人出席。会上首先议决扩招优先股100万。其次修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不得兼任总理,查账员由2名增为5名,严格公司的管理和财务制度。次日,公司继续会议,通过在苏州开设铁路学堂、组织木植公司等决议。3日,成立董事局,选举曾铸、狄葆贤、史量才、沈恩孚、徐芝生等18人为董事,杨斯盛等16人为候补董事。

11月2日。编纂大臣奏呈中央官制改革方案。编纂大臣奕、孙家鼐、瞿鸿奏呈重新厘定的中央官制改革方案。由《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缮单》、《内阁官制清单》、《各部官制通则清单》、《军咨府官制清单》、《阁部院官制节略》、《法部节略》、《资政院节略》、6个《各院官制清单》、12个《各部官制清单》共24个折件组成。奏折中说:“首分权以定限”,除立法当属议院难以实行之外,暂设资政院以为预备,行政专属内阁各部大臣,司法专属法部,以大理院任审判,以法部监督;“次分职以专任”,分为外务、吏部、民政等11个部,各部设尚书一人,设侍郎二人;“次正名以核实”,巡警改名为民政部,户部改名为度支部,兵部改名为陆军部,练兵处的军令司改名为军咨府,刑部改名为法部,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理藩院改名为理藩部,工部改名为邮传部等。奕勖等人称:这一方案经“悉心详核,反复商榷”,“次第更正”,“既为预备立宪之基”,又“与宪政相近为要义”,“而尤以清积弊,定责成,渐图宪政成立为指归”。现在议院遽难成立,监督行政尚未完全,故“改今日军机大臣为办理政务大臣,各部尚书均为参与政务大臣,大学士仍办内阁事务。虽名称略异,而规则则同,行政机关屹然已立,宪政官制确有始基矣”。

孙家鼐、史履晋奏陈先行“地方自治”。大学士孙家鼐奏称,改革官制当从州县起,地方自治为宪法初基,将欲责效于台司,莫若试行于州县。御史史履晋奏,改革官制宜先州县,后京师;先立议院,后立内阁。

11月3日。清廷肃亲王善耆奏陈经营蒙古政策。分屯垦、矿产、马政、泥碱、铁路、学校、银行、治盗八项,主张开放蒙古荒地以充实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