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5
2894400000025

第25章 绘画艺术(2)

然而雷诺阿也认识到了印象派的局限,他说:“我总是在苦苦探索,总感到不满意,总是画了又涂掉,画了又涂掉……我在罗马看到了拉斐尔的画,真是奇妙极了!我早该看到它们。这些画显示了真正的艺术技巧和智慧。……我喜欢安格尔的油画,又朴实又宏伟,真了不起。他此时对印象派已产生厌倦,说:“我随印象派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不论油画还是素描皆已技尽。总之,对于我来说,印象主义是一条死胡同。”

老家妇

画面上,老农妇眼神发呆,嘴唇紧闭,双手交叉放在胸上,仿佛正在向上帝祈祷,表现出十分虔诚的样子。这一形象揭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而是一代人的困境和痛苦。施色非常沉着、洗练,色彩对比强列,远笔细腻、概括,充分表达出老农妇诚恳朴实的性格。

爱德华·伯拉

(1905~1976)英国画家和舞台设计师。曾在皇家艺术院学习,并为芭蕾舞设计布影和服装。1936年在伦敦同超现实主义画家一起展出作品。伯拉通常是在细致的素上画水彩。20、30年代作品以强有力的模型化人物和某种粗犷的表现力,讽刺性地处理城市风俗画主题,如《纽约黑人区》(1934)。晚期作品由于受西班牙内战和随之而来的事件的影响,象征主义取代了幻想。然而仍有一种强烈的怪异的感觉,如《士兵》一画(1942)。

保尔·波

(1905~1960)加拿大画家。主要活动在蒙特利尔,也在巴黎和纽约生活过。曾在巴黎接受过教学装饰的训练。20世纪40年代早期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开始画自发绘画。和让保罗·奥佩一起创立了激进的自发绘画团体。后期的绘声绘色画启发了波洛克·等人的创作。被认为是战后加拿大最优秀的抽象画家之一。

在菲斯克贝克斯基尔岩石上

该画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夏日黄昏,老人们静静地坐在海边的小山之上,沉默无所声、若有所思地凝视远方,也许是在欣赏落日的余晖,也许在等待远航的归帆。人物专注的神情予人一种斯待感与悬念感、使人忍不住想探究画中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手法上,画家将他学到的各种风格、各种手法融会贵通,并使之与民族生活、民族审美传统相结合。画家在用色方法上参考了印象海豹的外光效果以及新印象的点彩画法,但柔和清雅的色调仍具有鲜明的瑞典特色,虽然画家对各风格、各种手法兼收并蓄,但是经过画家的改造,融合与创新,它们逐渐形成了朴素、深刻的北欧风格,这对于该地区绘画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卡尔·威廉林(1866~1928)是瑞典19世纪晚期著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家。生于瑞典布胡斯伦的一个渔村。早年当过印刷徒工,后进入当地绘画学校学习,1890年留学巴黎。1895年回国后,其画风从擅长室内风俗画展为偏重室外影致的描绘声绘色,在他的作品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境颇为深远。《在菲斯克贝克斯基尔岩石上》是其代表作,显示画家个人风格的全面成熟。晚年的威廉森主要从事壁画创作,这些壁画仍沿用其一贯的题材,多描绘捕鱼、耕作、采石等画家深有感触的题材。

人生三阶段

这幅画采用多元变形的手法和富有寓意的人物形象,展示出人生旅程的不同阶段。在画面的方形构图内,以装饰化的方法,绘出婴儿、母亲和老妇人三个形象,与背景合成丁字形的构图,母亲与婴儿的亮色块与老妇人的灰色块背景形成了分割的空间,以象征青春年少时的快乐愉悦和人老珠黄时的灰暗寂寞。同时,克里姆特又用色调和图案的间置转换,使母亲的头发和老妇人的背景装饰融为一体,造成一种自然的过渡和内在联系,达到统一和谐,优美感人的画面效果。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在北欧和西欧流行一种新艺术,这种艺术把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结合在一起,注重装饰格调商雅,形象优美巧妙,继承了象征主义的风格,有些形象暗寓人生虚无的颓废情调和宣泄女性性感。

这种象征主义思潮在奥地利便演变成一种追求东方装饰风格的倾向。它是欧洲在世纪末普遍开花的新艺水运动往工艺美术方向发展的一种平面装饰艺术。以克里姆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分离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

居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的一个金银雕刻师家庭,1876年入奥地利工艺美术馆附属的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专攻油画和壁画,1883年毕业后组建了壁画创作工作室,1897年创立维也纳分离派并任第一任主席,所谓“维也纳分离派”,是指1897年4月,克里姆特等画家退出“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奥地利造型艺术家协会”。5月,内部又发生分歧,克里姆特等人又退出该协会,组成“维也纳分离派”。

早期克里姆特采用中世纪拜占庭风格的镶嵌效果,后受日本浮世绘版画和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转而采用富于东方装饰风格的画风,提出“装饰即内容”的艺术主张,形成了他那富丽辉煌、优美绚丽、夸张变形和追求平面感的艺术风格。

期待

这幅《期待》,表现的是一个婀娜多姿、神态安详的少女。她身姿呈金字塔形,亭亭玉立,服饰上饰满山脉和河川图案,显得繁缛华丽。

1905年,分离派艺术家霍夫曼为布鲁塞尔市郊的托克莱特设计了一座别墅。克里姆特为新颖别致的建筑物创作了餐厅中的两幅镶嵌画以及一幅镶嵌装饰图案,壁画名为《期待》和《满足》这两幅壁画安置在相对的两面墙壁上,周围衬托着白色大理石墙面、画面是用金、银、铜、珊瑚,螺钿等贵重材料镶嵌成的。现在看到的两幅画是绘在纸板上的画稿,所使用的材料为蛋彩、金银箔。两幅构图互相对称,都是由一棵生命树的枝杈绘满背景,在漩涡形枝干中点缀花鸟及其他饰物,在《满足》中表现的是一对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情侣,他们享受着人生爱情的满足。

伊丽莎白女皇在皇村

兰赛列的版画作品主要表现18世纪彼得堡建都时期的风貌和时代特征,以讲究构思和装饰性见长。《伊丽莎白女皇在皇村》是独幅版画,有着宏大的气魄。

叶夫根尼·叶夫根尼耶维奇·兰赛列(EEлaHcepe,1875~194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回国后,积极参与“艺术世界”的活动,除版画外,他还活跃于装饰壁画、书籍装帧及文学作品插品等领域。他为托尔斯泰小说《哈芝—摩拉特》作的插图对苏联的插图艺术有一定的影响。

戴眼镜的人

《戴眼镜的人》反映的是1905年前后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消沉压抑,有明显的象征意味。

马特维·瓦列里昂诺维奇·多布任斯基(MBд0óyжиHcKий,1875~1957年)在德国接受美术教育,回俄国后成为“艺术世界”的一名追随者。他对18世纪彼得堡的建筑及外省小城镇的景色很有兴趣,画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水彩,并被广泛采用在明信片及记事本的封面上。他的才华还体现在美术编辑上,曾担任《艺术世界》、《金羊毛》、《阿波罗》等艺术杂志的美术编辑,创造了一种精致、细腻的书籍装帧风格,在当时很受人们的关注。

有帆船的风景

弗拉芒克的野兽派绘画,借鉴了凡·高的短促而不连贯的笔触,以便取得色彩的动势。并经常使用未加调和的橘黄、朱红、钴蓝、绿色等作画,产生色彩对比强烈的效果。此图便是如此,利用上述几种颜色描绘天空、树木、房屋、帆船和水的视觉幻觉,并在画面的纵深和横向,细致而和谐地加以安排,使色彩只是以酷似自然的样子在画面上存在着。

摩里斯·德·弗拉芒克(1876~1958年)是法国野兽派画家之一。出生于法国一个佛兰德斯血统的家庭。1899年他与德兰同在一个画室学画,并开始狂热地爱上了色彩,1901年,弗拉芒克在伯恩海姆-约思美术馆看到凡·高的作品,得到启示,从而确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1905年,他在蒙马特尔前卫艺术家聚集的咖啡馆与毕加索、马蒂斯相识,并参加当年秋季沙龙展览会。

驴子

伊万·雅科夫列维奇·彼里宾(ИяБилибиH,1876~1942年)是一位在插图艺术、风景画、舞台设计方面有较深造诣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