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5
2894400000024

第24章 绘画艺术(1)

法国巴黎秋季沙龙展示野兽主义派艺术作品

一批色彩明亮的画作正在法国巴黎的“秋季沙龙”中展出,画家包括亨利·马蒂斯、安德烈·德兰等。

这群画家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他们拒绝模仿自然、以强烈、纯粹的色彩在精心设计的空间中表现作品本身。由于他们的作品往往呈现出动人的色彩,暗示关在牢笼中的野生动物,因而被艺术评论家称为野兽主义或野兽派。如今在法国野兽派已取代了印象派。而成为现代艺术的主流。属于此派的画家还有乔治·布拉格、拉奥·杜飞等。野兽主义画家在法国沙龙举办画展

10月1日。在巴黎秋季艺术节上展出了画家亨利·马蒂斯,安德烈·德兰和莫里斯·弗拉曼克的绚丽多采、光怪陆离的油画新作。

他们充满活力的新颖风格摒弃了对自然的模仿,而是在清晰的空白处涂上强烈的纯色来表现自然本身。这几位画家的作品以野兽主义而闻名。所以称野兽主义绘画,是因为一个房间里充满他们鲜明的色彩,使得一位艺术评论家想起一个关满野兽的笼子。野兽主义已经作为一个法国最现代的绘画倾向取代了印象主义。这一流派的其他画家有乔治·布拉克·拉乌尔·杜飞以及乔治鲁奥。

在艺术家团体“桥社”的画家中,生活风格和艺术创作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所创立的德国表现主义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

1905年6月7日,四个年轻的建筑学学生在德累斯顿柏林大街的一家酒馆里成立了一个艺术家团体。几个星期后,他们为团体起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桥”。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是创建者中唯一学习过两个学期艺术的人,他成了这个运动的推动力量和首脑。与基希纳一样,共同创立者弗里茨·布莱尔、埃里希·海格尔和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从1905年起也都完全献身于绘画和版画创作。成立后不久,该团体面向大众开放。基希纳这样描述他们的纲领:“怀着对未来发展及新一代创作者以及享受者的信任,我们把所有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作为将担负起未来的年轻人,我们要面对根深蒂固的旧势力,争取我们的行动自由和生活自由。每个把迫使他进行创作的感受直接或真实地描述出来的人都属于我们。”

埃米乐·诺尔德是1906年加入桥社的第一人,然而在一年半后就退出了。在1906年成为其成员的还有马克斯·佩希施泰因和瑞士人库诺·阿米特。最后一位成员是1910年加入的奥托·弥勒。他的画颜色较谈且带泥土色,比其他人更富有诗意。

桥社画家们所受的最大影响来自保罗·高更、凡·高、爱德华·蒙克以及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野兽派画家。德累斯顿人类文化博物馆中的非洲艺术与太平洋艺术对他们也产生很大影响。桥社艺术家的绘画与版画是用热烈而象征性的、富于表现力的色彩显示出的极其简洁又充满力量的风格。不久前刚刚接纳了印象派艺术的德国公众不能接受这种情绪化的古朴风格的艺术。尽管如此,这些画家们还是有了一个支持圈。团体的成员得到了一个内有蚀刻画、石版画和木刻的公事包,一张成员卡和一份带有原版版画作品的年度报告。

画家们举行了团体作品展览。在开始的几年中,他们亲密无间地共同生活和工作:合用工作室及绘画材料与模特;一起来到德累斯顿旁边的莫里茨堡湖畔,****着身子在湖里洗澡。这样的生活风格是他们生活哲学的一部分,他们用这样的哲学来反抗德意志帝国僵化且矫揉造作的社会风气。

虽然表现派从1910年起经历了他们的高潮期,然而桥社内部渐渐出现了冲突。他们中的一些积极分子去了柏林。1913年,团体宣布解散。

桥社的重要代表人物

1867~1956年。埃米尔·诺尔德。诺尔德应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的邀请加入桥社,该社对他色彩热烈而自由的作品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诺尔德因他的花卉及风景画而著名,这些画中的大部分是在塞布尔所作。

1880~1938年。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1911年,基希纳从德累斯顿到柏林。受大都市紧张生活的吸引,1913年在他的街道即景画中形成一种用神经质的影线和尖锐的形式表现的特殊风格。1917年,基希纳在瑞士的达沃斯定居。

恩斯特·路维希·路维希·基希纳《桥社画家》

1881~1955年。马克斯·佩希施泰因。佩希施泰因是1910年柏林新脱离派的创始人。20年代,他主要借助他的风景画及人物画推动表现主义作品的大众化进程。

1883~1970年。埃里希·赫克尔。赫克尔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桌边的两个男人》。在两个男人痛苦扭曲的脸上表现出赫克尔对痛苦与不幸的同情。在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斑现出画家的同情心。赫克尔在战争爆发后自愿报名参加救护队,并被派往佛兰德。

1884~1976年。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自然在施密特-罗特鲁夫的风景画中成为超世俗的象征,他用发光的、经常是很深的颜色进行创作。1911年夏季在挪威逗留期间,他作品中的辉煌色彩更加显著。施密特-罗特鲁夫使用强烈的蓝、黄、橙和绿色调对比,并用红色加以强调。到20年代,他画中的颜色和形象都较为平静、温和。

戴帽女人

此图是马蒂斯夫人的画像。她侧头坐着,面向观众、凝视着什么。这幅画的色彩斑杂暗淡,但结构分明、笔触非常有力。在橘黄色背景上涂抹了两块灰色块,塑造出轮廓清晰的头部,浓重色调的帽子与浅淡的面部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面部表情十分醒目。画家巧妙地运用浓淡对比强烈的艳丽色彩描绘出帽子和服装,造成画面极强的装饰效果。

野兽派是20世纪初出现在巴黎的艺术流派,形成于1905年,其风格特点是画风粗犷,色彩强烈,笔触狂放,带有较强的装饰因素。该派的领袖是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年)出生于诺尔省一个粮商家庭。中学毕业后在一家法律公证处工作。后迁居巴黎,跟象征主义画家莫罗学画。他的作品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形体概括,色彩平涂,画风讲究和谐宁静,并富于装饰效果。

1905年和1906年间,马蒂斯把丰富的色彩和质感强烈的笔触发展到最高境界。此图就是这个时候创作的肖像画。

开着的窗户

敞开的窗户露出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红色的船帆与窗框的红色互相呼应,融成一体,形成一种红色调和的美感。

马蒂斯想从束缚他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便又回到了高更、修拉和凡·高所提出的色彩组合原理上去。虽然他仍然还是不停地刻画客观世界,如风景、静物和人物,然而却把这些主题抽象化了,他直接使用未加调和的色彩作画。只有在1905年和1906年间,马蒂斯才真正把丰富的色彩和笔触的质地感,发展到最高极限。此图就是如此。

擦脚的浴女

《擦脚的浴女》可能就是雷诺言阿想像中最自由、单纯而又生动的色彩形象,其实他这个时期的裸女画色彩已远不如前期那样更接近生活。

早在陶瓷厂画瓷器时,雷诺阿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罗浮宫博物馆画古代雕像的速写,到相识的雕塑家画室里去临摹作品。他渐渐对佛兰德斯的画家以及18世纪的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等人的作品非常感兴趣。这些罗可可时期的画家极善于以华美娇丽的色彩画女人体,雷诺阿常为之倾倒。因此他后来画裸女画时,非常注重强调女群众观点体的感官色彩,使基调明快起来,使它富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