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5
2894400000018

第18章 宗教哲学(2)

哈罗在美军人类资源分部任部长期满之后,回到了威斯康星,与他的妻子一道对母婴之爱与同伴之爱的关系作了广泛而大量的研究。他的最初发现是出乎意外的。为了安顿饲养一群刚生下不久的幼猿,把它们与它们的母亲分开,因为这些母猿从印度进来的时候染上了病菌,为使幼猿与病菌蔓延的环境相分开必须把它们与母猿分开。这些幼猿身体长大了,但情感上却极为迟钝与不合群。通过观察这些幼猿怎样像依恋安全毯一样依恋它们的尿布,哈罗推断尿布起到了替代妈妈的作用,据此,他提出了“布妈妈”与“线妈妈”的概念,作出了所谓接触安慰的发现。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中性物体刺激的价值是由于它们原初刺激减少的结果。然而哈罗实验的猿猴,当它们得到很好喂养与照料时,并不出现对于人工的妈妈的强烈依恋。即使这布妈妈多次变换使它成为喂食、取暖及运动的源泉,幼猿也不会导致对这些替代物的强烈依恋。

哈罗与他的同事们对猿猴中的五种类型的爱作了区分:对孩子的母爱;幼猿对母猿的爱;猿猴同伴之爱;成年的异性爱及对孩子的父爱。对于这些关系而言,这是明显的:即父子关系对稳定的猿猴同伴的关系的发展是极端重要的,而这两者需要成年异性爱与父爱的发展。当幼猿猴孤独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发育也受到阻碍,以致变得怪诞,行为举止象许多精神分裂症的人孩那样,发抖,缩成一团,也变得十分沮丧。哈罗发现,当把孤独的猿猴放到更为小的、更少侵略性的猿猴中去(这些猿猴正处于开始他或她自己同伴关系的年龄)时,同伴关系可能会合乎情理地活跃起来。

哈罗横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都在为理解猿猴与人类行为而竭尽不在的功能在于它是一切具体存在的创造性源泉。

哈茨霍恩认为这是基本的:上帝不仅仅使众生认识到它,而且上帝也拥有与保护它们,如其所是地存在于它自己的经验中。上帝因而是无所不包的,世界中的每一存在都同在上帝自己经验中的某物一样,都出于上帝的预言。世界是能动的,上帝不断地给其经验以新的成分,在此意义上它也是自我超越的,而它也总是其他一切的超越者。

哈茨霍恩所信奉的上帝的无所不知并不需要上帝对未来事件的知识。未来不是由现实性而是由可能性组成的,而这可能性本身当然是为上帝所知与所拥有的,因此,上帝知道未来是决定好了的,虽然遥远的未来因其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和或然性而为上帝所知甚少。

自然及其法则的最为一般的特性就是它的易变。而每一变化都使存在处于某种奇特的被决定中。虽然这样的决定不包含在先行的事态中,也不存在于支配现象的规律中,但产生的结果总是由因果条件引起的。因此这决不可能是毫无原因的偶然的X。哈茨霍恩的要点是这样的:在否定决定论的同时,肯定了每一事件都是由因果条件所给予的可能性的自我决定的结果。任何偶然性X决不是毫无缘由的,好象它们一直是存在着的。而每一瞬间的存在都有不存在的可能。对哈茨霍思来说,任何偶然的事情都是过去中的未来,即使自然的法则也是如此。否则,我们就没有任何解释那事物的原则了,面对的是十足的无法说明的事实。宇宙是由处于为神性与世界上先行的条件所给予的错综关系中的万物所组成的。

如哈茨霍恩所说,自然规律是由神来决定的。规律协调着世界,限制着众生的自由。过去所作的决定,无论它是由上帝还是众生作出的,紧接着就成了至少是某些存在的原因,这些存在被迫使这些决定成为自我决定的一个根据,并且为它们自己的自我决定创造了一个根据。同样地,那些自我决定也成为继它们自身之后的创造性的因果根据。

瞬间过程提供了各种形式:已稳固与已成必然的过去,被给定的现在,可能的未来和为所有可能性所共有且无条件地必需的神的存在。由因果条件而产生的每一具体事件都以其有限的但却是真正意义的创造而是一新的实在的存放。甚至事件的最为切近的可能性都不含有精确与确定的性质。那些性质的显现使事件成为现实。很明显,在哈茨霍恩看来,实在是形而上学的归宿,而其他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与从属的。例如,可能性并不悬搁于在时、空之外的半自主地区,它们归属于作为未来的实在,也归属于具有不完备与已决定的特点的现在的实在。

组成宇宙的现在的每一具体存在各自是个体或单个的,这不是因为它们缺乏部分或只是因为它们为其功能与组织所统一,而是因为它们是有感觉的整体。你一定不会把纯粹的聚集体混淆于具体的个别物,前者也许是(实际上也是)由有感觉的东西组成的,但本身缺乏感觉。哈茨霍姆所信奉的超自然主义(或泛心论)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下述论点为根据的:具体的单个存在物的缺乏感觉所意味的是纯粹消极的事实,而任何可能的积极的证据都是无法引证的。简言之,特定存在的感觉或意识的缺乏并不是为人熟知的事实。因此,把世界之物分成思想与非思想,这是专断的与毫无根据的。哈茨霍恩当然并不想把狭隘的人类超自然主义的范畴用于非人类的存在世界,他所坚持的只是单纯的或与人类无关系的、在所有的个体存在物之间的感觉的密切关系。没有什么东西象经验本身那样易变与多种多样。

一切存在的感受性有助于解释神的影响是怎样下及宇宙万物的。因为上帝不仅是宇宙的主体——对它而言一切存在皆是质料——而且也是宇宙的客体——一切存在物的质料。通过使自身构成适当的质料,上帝给一切存在以忠告。这种忠告并非是完全的、详尽无遗的控制事件,它更可被设想为存在物的可能的行为之理想条件环境,把倾轧不和及罪恶的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把一致和谐与善良升至最高限度。

众生的来自神的灵感也使它们为上帝提供了有趣与有价值的素材、而众生也许甚是谦卑,上帝不朽地接受与珍藏这些素材。正是那审美性的众生或许以次要的却是唯一的方式使上帝的生活丰裕起来。

哈茨霍恩是最为多产的哲学作家之一,他已退出了教授生涯(德克萨斯、恩摩里、芝加哥),现住在德克萨斯的奥斯汀。除哲学外,他对鸟类歌唱的兴趣也是经年不衰的。不仅美国,在欧洲与亚洲他都拥有追随者,他既喜欢哲学,也喜欢神学。

阿隆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1905年3月14日生于巴黎。曾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大学,193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与苏珊娜·高绚结婚;有2个孩子;1930~1931年,任科隆大学讲师,1931~1933年,为柏林法兰西研究所成员;1933~1934年,任勒阿弗尔中学哲学教授;1934~1939年,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社会情报中心秘书,1939年任图卢兹大学社会学教授,1940~1944年,任伦敦《自由法兰西报》编辑;1945~1955年,任巴黎政治研究学院政治学教授;1955~1968年,任巴黎大学文学系教授;1970年起,任纽约伊萨卡康乃尔大学自由授课教授;1946年,为《斗争》杂志编辑部成员;1947~1977年,为《费加罗报》定期撰稿人;1977年起,为《快报》撰稿人。曾荣获:1962年大使奖,1968年蒙田奖;1973年评论奖;1979年歌德奖;1979年托克维尔奖;1981年当代奖;1981年伯尔尼“自由与人权”奖。他是巴塞尔大学、布鲁塞尔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牛津大学、卢汶大学、汉城大学、布兰代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的名誉博士;1961年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1963年法兰西研究院道德科学和政治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和英国学会会员。1974年,获荣誉军团4级勋章。

著述

Ⅰ社会学、哲学和政治学

《当代德国社会学》(GermanSici0l0gy)巴黎,阿尔冈出版社1935年法文版;纽约,自由出版社1957年英文版。

《论当代德国历史理论:历史学的哲学批判》巴黎,弗林出版社1938年法文版;1950年再版易名为《历史学的哲学批判》。

《历史哲学导论》(Intr0ducti0nt0thePhil0s0phy0fHist0ry,AnEssay0ntheLimits0fHist0rical0bjectivity)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38年法文版;波土顿,矮脚鸡出版社1961年英文版。

《贩****的人》纽约,法兰西之家出版社1944年法文版。

《全国暴动的休战》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45年法文版。

《立宪前的法兰西》与F克莱昂合著,巴黎,法国国防部出版社1946年法文版。

《帝国时代与未来法国》巴黎,法国国防部出版社1946年法文版。

《解放以后的法兰西》巴黎,新世界出版社1948年法文版。

《大分裂》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48年法文版。

《总体战争的时代》(TheCentury0fT0talWar)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51年法文版;纽约,双日出版社,1954年英文版。

《知识分子的鸦片》(The0pium0ftheIntellectuals)巴黎,伽勒曼—李维出版社1955年法文版;纽约,双日出版社1957年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