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2891500000046

第46章 陇南古镇村落的历史文化(2)

境内山高坡陡,土壤类型多,森林覆盖面积大,头滩、二滩、三滩一带是一片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溪流飞瀑,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和“嘉陵江漂流”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八方游客探险旅游。田家河一带银杏种植广泛,是县内银杏树生长最集中的地区。宝成铁路经过该镇,并在境内设有客货停靠小站,谈家庄火车站至今仍是陇南铁路交通的重要进出口。

NO.6【沙湾“杀贼”】

沙湾镇位于宕昌县南部,地处白龙江中游河谷地带,南接武都角弓,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相传明朝以前,朝廷统治者为了镇压藏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趁白龙江大桥竣工集会的机会,捕杀了几名藏民首领,统治者称这些首领为“贼”,因而称此桥为杀贼桥,明代设杀贼桥驿,明清时称“杀贼桥”;民国时以地形特征改为“沙湾”。清顺治二年,复设杀贼驿;民国二十九年,设西固县沙湾乡;1949年12月设沙湾区;1950年1月设沙湾乡。沙湾交通方便,甘川公路纵贯乡境16个行政村20公里,沿江一带农作物一年二熟,沙坝、鹿川一带地势平旷,土壤肥沃,有宕昌‘小江南”之美称;主产小麦、玉米、洋芋,次产糜谷、高粱、青稞、蚕豆、黄豆、荞麦等,还产少量水稻;经济产品有当归、大黄、棉花、柿子、桃、苹果、花椒、蔬菜等。境内上堠子村的文昌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家庄有宕昌县唯一的古龙桥。

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使这里的村落民居、民风民俗形成了羌藏结合、氐汉相间独特的人文景观。

NO.7【“三蒜”泥阳】

泥阳镇位于徽县西北,距县城52公里,北邻江洛镇,西南连界成县,东接伏家镇,东北与游龙川乡毗壤,该镇地处徽成盆地腹地,镇境地形起伏和缓,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便利,镇政府所在地柳巷海拔1110米。该镇是徽县粮食主产区,亦是蔬菜的集中产地,尤以“三蒜”(蒜苗、蒜薹、蒜头)“两葱”(大葱、圆葱)久负盛名。1993年建起了陇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吸引了甘肃、陕西、青海、宁夏等省的蔬菜商贩来从事蔬菜长途贩运。该镇建有陇上闻名的徽县蚕种场和徽县丝绸厂,以及陇南地区仓容最大、设备最新、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陇南国家粮库。另外,泥阳泥塑亦闻名陇上。

NO.8【古镇兰皋】

兰皋今名大南峪,位于康县东北部,《康县要览》云:“兰皋故城,在县北七十五里之大南峪,汉、唐时置驿,明清时设兰皋书院,今废。”兰皋古镇历史上即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南宋吴玠吴磷抗金保蜀,出入散关的必经之道。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武州改名阶州迁兰皋镇。后唐长兴三年,阶州迁福津后并人阶州。由于地处陕甘川三省要冲,这里民俗风情巴蜀、秦陇间而有之。

NO.9【酒乡红川】

说起红川就闻到了醉人的酒香。红川原名横川,因地形得名,这里是成县农作物主产区。史载:镇东街有一“珍珠龙泉井”,井水清冽甘甜,以此井水造酒,每得佳酿。宋代“横川烧酒”已久负盛名。宋人赵洋赋《横川烧酒》诗云:“香闻十里春无价,醉饮三杯梦亦香。”故有“酒乡”之称,今之“成州”、“红川”系列优质白酒,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NO.10【永宁永宁】

永宁是徽县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元初为永宁县治所,元朝至元七年降县为镇。传说:永宁河古名汝泥河,唐太宗李世民征西时,大军途经此地,策马渡河,陷入泥沙之中,不能自拔,群臣们跪于淤泥中,祈祷上天保佑,后得脱险,唐太宗遂下令改汝泥河为永宁河,取永远吉祥安宁之意。至今,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唐王爷马烂汝泥河”的故事。

NO.11【纸出纸坊】

纸坊镇西距成县城35公里,原名纸坊沟,当地居民世以造纸为业,故名。清世宗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自礼县来属,置府城里,民国为府城乡。西境府城村为古镇,唐代诗人杜甫由秦州赴同谷县(今成县)时,写有《龙门镇》一诗(见本书第十章之《杜甫留给陇南的文化遗产》),诗中的龙门镇,即今纸坊之府城。纸坊的蚕桑业和传统造纸业历史悠久,历久弥新。

NO.12【坪垭藏族】

坪垭乡是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藏民族乡。位于县城西北部。东接石门,南连锦坪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铁坝、大年两乡,它的西面是舟曲县的八楞乡,北面是本县的角弓乡。乡政府驻地坪垭村,距武都县城38公里。全乡9个行政村,包括:哗咀、崇山子、风和、坪垭、旧墩、腰道、赵阳坪、鹿连、俄尔等,18个合作社。截至2004年初,共有1018户,5344人。村民们大多居住在平均海拔1800多米的山腰豁垭或山坡的台地上。全乡有小学4所,民办小学校5所,乡卫生院1所,大小宗教场所6处。

由于坪垭地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加之民族属性类同于舟曲藏民,因此,解放后,坪垭的属地多有变更。如:1950年建政为坪垭乡属武都县两水区管辖;1953年划归舟曲县八楞区管辖;1958年公社化时与八楞乡合并组建为八楞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时,又从八楞公社划出部分村社,成立了舟曲县坪垭公社;1963年坪垭公社划归武都县管辖;1980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坪垭公社改为坪垭藏族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沿用至今。

坪垭藏民笃信藏传佛教,其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婚丧礼仪、节日庆典等,都与喇嘛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NO.13【琵琶古寺】

琵琶乡今已改乡为镇,民间仍多称琵琶寺,位于武都县城东南部70公里处。据说三国时,姜维阻邓艾入川在此驻兵,在一把倒挂着的琵琶似的山头建一寺庙,故名。

琵琶寺是陇南最悠久的古刹之一,原寺已圮(pi),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后人在原址重建。寺庙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东西为厢房;前殿五间,东西分别为钟楼和鼓楼,正中为山门,前面有三间戏楼。从“琵琶头”部而上到半山还建有三处寺宇,其间一条山路似一根琵琶弦。正殿内塑三尊大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前殿内为四大天王像,造型逼真。寺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非凡。

寺内有一碑刻,记载了三国时蜀汉姜维从天水经武都率大军入蜀路过琵琶时,从军饷中拨款建寺的事宜。

琵琶是甘肃入蜀的捷径。琵琶寺的存在,打破了以前学界认为武都佛寺建筑始于宋代的观点,使之成为陇南阴平古道(今甘川公路)上的一大名胜。

在民俗风情里,琵琶人的服饰、语言、饮食习惯以及婚丧文化,明显渗透着巴蜀文化的影响。

NO.14【望关望子】

望关乡位于康县城西北部34公里处,为康县通往武都的重要关隘,古称“望贼关”。《通志》云:“望贼关,在州北一百七十里,道出秦州要路,为州境险隘,有官兵防守。”解放初属平洛区吊子峪乡,1951年设望子关乡,1958年属长坝公社望关管理区,1961年设望关公社,“****”中改为“长虹公社”,1972年恢复原名。当地人多以望子关称之。民间多有传说:杨大人征西时,在此守望儿子,故名。距望关不远武都境佛崖乡有汉代古城遗址,佛崖境尚有“候儿坝”,说是杨大人曾在此等候过儿子;在“歇马店”曾歇过马;在望关东今康县境“吊子峪”曾钓鱼等候儿子等等。这些充满亲情的民间传说显然早已超越了“望贼关”的军事防御性质。

望关“望贼”与望关“望子”,同一件事,民众与官府的理念竟相去如此之远。白云苍狗、山河依旧,关隘无言,望子望关!

NO.15【云台关隘】

云台镇古称白马关,为康县最早的县治,位于康县北部,距今县城20公里。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阶州直隶州在此设置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改置阶州直隶州白马关分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设白马关警察所;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始置康县,县治仍设白马关。民国十四年,因在云台山修建一座寺庙,香火极盛,后改白马关为云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县治迁往岸门口后,这里设镇。位于镇城东两公里半的大山岔,古称“散关”,后又称“七防关”,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曾下令整修散关道路,从而使散关成为甘肃入蜀要道上的重要关隘。

云台故城是光绪三年至七年(1877~1881年)修筑的。城墙全为石头垒砌,周长281丈,高1.9丈,宽1.2丈,炮台4座,城垛422个,东西各修门楼一座。东门为“建光门”,西门为“永安门”。北面,城墙依山就势攀梁而上,全城形似挂钟,后于山巅建造一座两层钟鼓楼,日夜报时,堪称一景。东门外马连坝河上民国九年(1920年)建有木质“中山桥”一座,雕梁画栋,色彩艳丽,为夏日游人乘凉和歇息之处。云台镇城周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旧县志所称“云台晚照、关山夜月、山寺辰钟、鹰峰叠翠、安山积雪”等景,皆在镇城和城周附近。城内自西门向东门,开掘一条石砌水渠,一股清流穿城而过,常年不息。

由于陇南古为白马氐羌居地,大清朝于此设置白马关州判,白马关之得名问题已引起当地史学界极大的探究兴趣。

附:【陇南区、县简要】

【武都区】武都区位于甘肃南部,毗邻川、陕两省。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辖1区、6镇、38乡,人口51.01万,是陇南市所在地,素有“陇上江南”之称。

【成县】成县地处陇南腹地,属秦岭山系和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现辖1区、6镇、16乡,有汉、回、满、蒙、藏、苗等民族成份,人口25.6万。

【西和县】西和县位于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辖24个乡镇,面积1861平方公里,人口36万。

【礼县】礼县位于陇南地区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上游。全县辖2镇、34乡,面积4299.92平方公里,总人口48.9万。

【文县】文县位于甘肃省与陇南市的最南端,在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现辖2区、25个乡(镇)。总面积4994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有耕地34万亩。

【康县】康县位于陇南东部,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县辖1区、8镇、20乡,人口20多万,面积2958.46平方公里。

【徽县】徽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嘉陵江上游、甘川交界处,既有北国之雄,又有南国之秀。全县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辖1区、6镇、12乡,总人口21.03万。

【两当县】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嘉陵江上游,北靠天水,西邻徽县,东部和南部与陕西凤县、略阳县、勉县相接。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辖1镇、13乡。

【宕昌县】宕昌县位于陇南市北部,辖1区、6镇、25个乡,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总人口28.05万人,有汉、藏、回、苗、满、蒙、东乡、保安8个民族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