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2891300000034

第34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乡镇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李福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摆在各级地方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面前的新问题,需要引起党委一班人的高度重视,需要在理论上作深入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基于这些认识,我就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抓好宏观决策,抓好全局工作,建好班子,用好干部,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实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这一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一、高举旗帜,把好方向

旗帜是指引方向、凝聚人心、组织队伍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五大正式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列主义、******思想一道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进了党章。“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共同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就我们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城市化进程尚须大力推进的中西部内陆乡镇来说,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紧紧围绕转换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开放水平来挖掘内部潜力,促使经济工作再上新水平,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在继续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切实增加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加大对城乡集体企业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集体企业的步伐,促其成为城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强对企业职工及广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常谋群众利益之策,常兴群众利益之举。

二、统揽全局。抓好决策

决策是党委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这里讲的决策是指对本乡镇区域内经济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和基本思路、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方案、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一)决策前要吃透“三情”。所谓“三情”即上情、下情和外情。吃透上情就是要把握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决定、决议的内容和精神,特别是政策、决议的空间和时效。吃透下情,就是熟悉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了解资源状况,特别是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熟悉下情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吃透外情,即了解和熟悉外乡镇、外地区执行政策和发展经济的情况,从中借鉴经验、汲取营养,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要多搞横向联合和协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互补,共存共荣。

(二)决策中要统揽全局。.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统揽全局就是妻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本地区的整体利益出发,兼顾各个方面的局部利益,对经济工作中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就是说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学会“弹钢琴”,更重要的是能牵住“牛鼻子”,做到既善于总揽经济工作的全局而又不包揽经济工作的具体事务,既善于指向领路又不事必躬亲。

决策中统揽全局,首先要把握好正确的工作取向,确定好明确的奋斗目标,取向正确,目标明确,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次,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经济工作的决策,一定要建立在科学论证、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必须广开言路,充分酝酿,利用集体智慧,体现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性。第三,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既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市的大政方针,又要结合本乡镇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四,注意决策的可操作性,凡是经济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必须紧紧依照本乡镇人才、资源、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来进行,并设想可能会发生的结果,做出及时补救的措施,增强预见性、可操作性。

(三)决策后要注重信息反馈。自古就有“言必行、行必果”的说法,作为一级地方党委,一旦做出某一决策,必须求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为了保证预期效果的实现,要做好决策后的信息跟踪和实施中的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检查决策的实施效应,形成“决策——实施——反馈”的良性循环,使决策更准确、更完善、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从而不断提高乡镇党委决策的水平。

三、建好班子,用好干部

古语说得好:“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同志也曾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同志也多次强调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建好班子,用好干部是乡镇党委抓好经济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发挥党委一班人的作用,形成整体优势。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具体工作更是千头万绪,仅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两个人来抓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调动班子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把经济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过问,拿在手上,只有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其他班子成员齐参与的经济工作领导机制,才能产生党委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强大合力。

(二)抓好协调,形成合力。党委抓经济工作主要是从宏观上抓决策,用干部。对本乡镇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方案、重点建设项目等大事进行研究、拍板定案,以掌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经济管理的具体职能和经济工作的具体事务应由政府承担,但是党委必须抓好协调工作。一是要协调好领导班子之间的关系,使党委、人大、政府等各班子互相协调配合,使党政之间,主要领导成员之间,团结一致,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密切协作。但在整个协作工作过程中,不能把经济工作的责任全部推给政府。就是说,凡政府为贯彻落实党委决策而制定的各项方针,对政府提请党委研究决定的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党委应及时研究解决,不能推卸责任,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好各自的工作。二是要协调乡镇各站(所)、市、县延伸到本乡镇的各单位以及各群众团体之间的关系,使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三是协调理顺上下、左右、内外等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形成合力,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三)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村级组织建设以及财政、农经等站(所)的班子和重点骨干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要树立大开放的人才观,注重把懂经济、善管理、勇开拓、识大体、顾大局、有远见卓识的干部培养和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在选拔使用干部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标准,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法,在优秀工人、农民中挖掘人才,在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引进人才,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及时为经济建设选送精兵强将,组织最佳阵容。要注重实绩,看主流、顾大节、求实质,大胆使用有政绩也有争议的干部。对于工作中有开拓创新精神、有政绩的干部,要破除论资排辈、数台阶、讲身份的用人观念,千方百计予以重用;对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只有“唱功”而无“做功”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要让他们让路;对于在改革中出现了过失的干部,只要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不谋求个人私利的,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决不能一棍子打死,以正确引导他们继续为经济建设建功立业。

与此同时,还要在实践中着力培养多方面合格的跨世纪后备干部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牢固树立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能力,把他们选派到生产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到县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实行横向和纵向交流、岗位轮换等;到乡镇企业帮扶挂职,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其成为有才干的领导干部,能担当起跨世纪的重任。

四、转变作风,抓好落实

抓落实,必须强调转变作风。针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当前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实行科学的领导,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改进工作方法。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以及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经验;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树立抓落实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牢固确立指导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凡涉及经济方面的事均应快办,重点办,优先办,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刁难。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花力气。召开会议,搞突击性工作和开展活动等要“少而精、新而实”,以保证党委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抓经济,切实形成强有力的核心领导作用。坚决克服思想滑坡、工作疲软、见难而退、安贫乐道的不良作风和松劲、自私、麻木、懒惰的思想情绪,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决定了的事,不见成效不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3)善于抓住重点。对需要落实的问题和工作要进行统筹考虑,区分主次和轻重缓急,集中力量抓好制约全局进展的重大工作事项。把工作搞得好,搞得活,步子迈得才能大。对事关全局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组织力量重点攻克。要学会抓典型,应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对条件差、问题多、工作弱的单位和企业,作为重要联系点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特别要针对弱单位生产经营中的诸多环节,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摸准实情;及时帮助“出点子、探路子”,排忧解难;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供销等系列化服务。(4)制定行之有效的落实措施。如建立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包抓项目等,特别要建立健全“党建、经济目标责任书”,把党建、经济目标任务统一下达,统一实施,统一检查,统一考核,通过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做到谁的责任谁负,谁的帐谁交,谁的板子谁挨。(5)加大督查力度,狠抓督促落实。督查,是各级地方党委抓落实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级地方党委,督查工作就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有大的突破。一方面,领导亲自督促,随时抽查,解决工作中的“肠梗阻”问题;另一方面认真督查各级领导干部。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督查,要置于具体的有目标任务的包干项目之中,也就是把本乡镇的经济建设重点作为督查的重点,通过实行“月报”、“通报”、发督查通知书、派督查工作组等多种督查方法,实行定期督查、专项督查、集中督查、反复督查。以此增强领导的责任意识,解决落而不实的问题。通过督查抓落实,真正形成“说了的就算、定了的就干、定了不干靠边站”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环境,使党委的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新任务,在实践中乡镇党委领导,思想要进一步解放,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努力探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思维,新方法,就一定能够掌握经济发展的命脉,驾驭经济工作的全局,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作者单位:永昌县委宣传部

省委党校97级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