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2891300000033

第33章 浅谈乡镇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2)

科学文化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有工具方面的如哲学、数学等;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如教育学、历史学;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还有思维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等。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有的是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有的则是一般的文化知识。从微观来说,乡镇干部应当根据本“站、所”或从事具体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结构。就宏观而言,每个乡镇干部必须具备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其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论各级干部或者任何人,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人,核心也是人,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是有其心理规律的。要想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应掌握心理学知识,即所谓“通人性”。其二要有一定的逻辑知识,逻辑知识能提高乡镇干部分析、掌握客观情况的准确性,有利于乡镇干部“深其谋”。其三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包括世界史、中国史、党史、地方史等。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利于乡镇干部“远其虑”。

乡镇干部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是“秀才”、是老师,遇到疑难问题或不知道的事,农民群众总爱请示求教于乡镇干部。因此乡镇干部只有对各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三、能力素质

乡镇工作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能力素质体现在许多方面,如:逻辑思维能力;预测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抑制能力;选才用人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请示表达能力等。作为乡镇干部,我以为以下四种能力是首先应当具备的。

(一)要具备宏观经济决策能力。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农村最大的政治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最终目标是有效地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农民能否得到实惠,决定着广大农民的取舍,决定着其积极性的高低,作为领导一方经济的乡镇干部,就应该把全部心思和注意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要认真调查分析本地的客观实情,综合利弊,经常研究预测国内外市场方面的变化信息,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抓住重点,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做好乡镇的宏观经济决策,确定基本战略路子,求得一方富裕。在指导全局的同时,也要兼顾个别,特别是针对较为落后的贫困户,要帮他们出谋划策,搜集信息,设计方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乡镇干部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实现工作目标的基本技能。在通常情况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就口头语言来讲,它是乡镇干部与农村群众进行意见沟通的主要方式。乡镇干部依靠口头语言才能有效地沟通上下左右关系,使整个管理系统运转起来。乡镇干部要表达特定的思想,说明特定的任务,则要求口头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以使人们认识共同的目标。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多元化的当代,农民群众对乡镇干部的口头语言素质提出“四个要求”:一要求乡镇干部的口头语言是文明新鲜而有生命力的语言;二要求乡镇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群众语言,大众语言,通俗语言;三要求乡镇干部虚心学习农民群众的语言,掌握农民群众说话的特点,保持与农民群众语言的畅通;四要求乡镇干部采取启发引导,循循善诱,艺术加工的方法,从理性认识的高度,经常探索、研究、挖掘和积累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以丰富农民群众口头语言的内涵,使农民群众与乡镇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社会交往活动中关系更亲,距离更近,感情更深。

就书面语言能力来讲,娴熟精炼的文字表达,一定的文字写作水平,是乡镇干部必备的条件。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面符号,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际手段和文化工具。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运用文字沟通乡镇干部与农民群众意见的能力,通常指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

现在的乡镇干部和过去五、六十年代的乡镇干部不同,他们工作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应当经常注意研究工作,总结工作,并把发现的问题,实践的经验以文字的形式归纳总结起来,以便查阅、完善,向上级报告,与同级交流,这就要求乡镇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书面语言基本功。

(三)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农民是我国现阶段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群体,由于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在为人处事方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交际环境等方面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定交际方式。这就要求乡镇干部要做到学会和农民相处、交往、沟通。只要和农民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真诚相见,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研究致富办法,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许多困难都能克服,农民对此觉得自己被尊重了,被善待了,情绪就会稳定,生产积极性就会高涨,抗逆心理就会减弱。与此同时,乡镇干部还要和上级、同级、下级打交道,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才能够得到上级的支持,同级的帮助,下级的拥护,群众的爱戴。

(四)要有创新能力。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对农村形势的变化和农民的要求与情绪变化感受最快、最深。因此,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随时更新观念,调整对策,决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和传统,决不受旧习惯和老经验的束缚和约束,要以“三个有利于”为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为目的。应着力做好两个创新:

1.体制创新。如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国各族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乡镇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努力探索在新时期实现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体制方式,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科技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将更加依赖科技进步,乡镇干部特别是农村科技干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把已有的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乡镇干部不仅要强化自己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还应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努力增强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四、心理素质

从个性心理品质的角度来看,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气质、性格、意志等几个方面。乡镇干部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敢于决断的气质。任何决策都有时效性的要求,乡镇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应在对客观事物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应有不失时机地、勇敢地处置问题的热情和气魄;第二,竞争开放型的性格。乡镇干部应有敢为天下先,善于争先的品格,应以开放的心态,宽阔的胸襟,公道正派的作风,团结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一起去不懈地竞争;第三,坚韧不拔的意志。乡镇干部面对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比较特殊,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非议,不理解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乡镇干部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五、身体素质

乡镇干部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一线指挥者,经常奔波于田野,穿梭于乡村,出差下乡不是骑车就是步行,难免冷暖无度,加之多数乡镇干部的家庭是“一头沉”(即自己是干部,而老婆、孩子的户口在农村,靠责任田吃饭),生活负担较重,这就要求乡镇干部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要把“年富力强”作为选配乡镇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否则适应不了农村工作的需要。

充满巨大希望,面临巨大挑战的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新世纪的农村工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给我们乡镇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时变我变,与时俱进,自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改造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乡镇干部,为农村繁荣,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做出一定贡献。

作者单位:正宁县罗川乡政府

省委党校99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