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硅谷禁书3(下)
2888400000014

第14章 科学法则(1)

1.科学不是理想主义,不是精神主义,也不是物质主义,而仅仅是对自然的尊重科学的意义在于寻找出所有的事实,发现它们的逻辑规律,而无须提前向这样那样的系统部门鞠躬敬礼。格罗夫说道,科学,不应该夹带任何的私欲或者偏见,真相将是它惟一的目标。

2.生物学家赫胥黎说,现代科学已经成功地潜入我们最优秀的诗人的作品中,即便是作家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科学精髓的感染,受科学的启迪写出出类拔萃的作品,受益匪浅。我相信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人类知识的变革在科学的推动之下正在悄悄地酝酿着。

3.科学告诉这个世界,检验真理最终的途径是观察和实验,而非依靠权威。她提醒人们要正确估量证据的价值。科学建立了一套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仰,坚信经久不衰的道德与物理规律的存在,并且惟所谓的高级生物追求的最高目标马首是瞻。

4.瑞迪并未对推测性质的思考感到忧心忡忡,这对他来说不足以构成烦扰,他反而对一些特殊的案例进行了攻击,这些案例所涉及的便是实验性的“自生的一代”。

5.他提到,有一些动物尸体和几块肉,在炎热的天气里自然存放它们,不过几天,这些尸体和肉上会爬满蛆虫。你告诉我这些蛆是从没有生命的肉里生出来的。但如果我把活生生的肉体装在罐子里,罐子盖用纹路细腻的纱布蒙上密封,结果一只蛆也未出现。但是如果密封在罐子里的是死尸或没有生命的肉,它们照旧会溃烂长蛆。

6.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导致长蛆的不是腐败的肉,它们的成因必然是被纱布隔绝在罐子之外的东西。但是纱布不能隔绝空气和液体,所以这个东西应该是大的固体颗粒,大到不足以穿越纱布。这些固体颗粒究竟是什么?不久之后谜底就解开了。原来是苍蝇受到肉发出的臭味的吸引,蜂拥至容器周围,由于受到自身强大的本能的误导,在纱布上产下了卵,不久之后蛆便孵化出来。蛆并不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产下它们的实际是苍蝇。

7.这些实验看来是那么地幼稚简单,但有人就疑惑了,之前怎么就没人想到呢?实验尽管简单,却十分值得认真地玩味推敲。关于这个课题的每一项实验工作都是以一位意大利哲学家塑造的试验模型为模板的。

8.由于不管这位哲学家采用本质如何大相径庭的实验材料,其实验结果都千篇一律,难怪会在瑞迪的脑中造成一个假象所有在死肉里长出生命物质的这些案例,能给出的有效解释是:死肉里从无到有自然生出了这些生命。因此,生命的出现都是通过先于生命而存在的灵魂附身而成这个假说得以成立。当然,在其他个例中,如果不能提出对生命的出现更加具有说服力、能令谨慎的学者心服口服的解释,这个假说有理由让人们为其思考,同时也容许质疑反驳。

9.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不是这个或那个关于生命形式的联想推测,而是宇宙衍生万物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来说,各式各样的推测联想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10.在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里,最具特色的自然过程之一是生存之战,一个生物与全体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也就是说,那些生存斗争中的幸存者,总的来说,是最适应当时环境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限于当时情况)是最强的适应者。对于丘陵的植被,这个自然过程中登峰造极地表现在长着杂草和荆豆的草坪上。在某种境况之下,它们在自然竞争中脱颖而出,生存下来就意味着它们是最适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11.尽管思想的形成过程具有多样性,归根结底,思想肯定会有绝对统一的特征。纵观全宇宙,思想的规律同样未能免俗。

12.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器官的物理发展向大众展示从低级动物到高级人类的不间断的生理上渐变升级的过程,类似地,我们一样可以在人身上看到每一个发展前进阶段的心灵和精神特性的提升。

13.不是形态学或者化学,亦非微观学或宏观学可以区分出人类和动物大脑的根本的差异,尽管它们之间可能天差地别。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即便是进步到我们的年代,如此多的科学家尝试探索出这个特性或本质的差别却屡试屡败,努力想要在自然史上给人类划出格外的空间和不同于动物的鉴定却无功而返。

14.哈佛大学心理学知名教授威廉·麦克杜格尔在多伦多的英国科学进步协会授课期间,发表了以下意义重大的演讲:

三四十年前,我开始步入科学研究领域。在科研工作中力排众议,坚信自己的主张需要莫大的道德勇气。那个时候,科学物质主义的热潮稍有消退,但依旧盛行。那时科学界是斯宾塞和赫胥黎他们的天下,克利福德和特纳尔、兰格和魏斯曼、威尔沃和贝恩同样各分一杯羹。这个世界和它的芸芸众生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无上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就如一个强大的机械决策系统,选择不再只有一个,取而代之的是两种针锋相对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科学、宇宙机械论;另一方面是人性、宗教、通灵主义和迷信。

15.但是由永恒坚固的原子、广袤无形的苍天、纯粹的技工组成的物理世界变得杂乱无章,沦为混沌的一体,变成无章可循并且随时可能像万花筒里的图案那样莫名消失的活动。原子消失了,物质转化为了能量,无人能道出何为能量,只能望洋兴叹,勉强将其解释为变化的可能性,进化的可能性。

16.在心理学上,随着人们对生物有机体复杂性的深入了解,有机体更多的特性,诸如自我补给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繁衍和修复能力的被发现,19世纪对机械论的盲从追捧现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7.谈到大众生物学,我们会面临关于进化、变异和突变的缘起,大脑在之后人类进化过程的各阶段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有目的地奋斗却找不到丝毫的头绪,寻找某种执著得令人诧异的复合物(它不定的可塑性可以蔓延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只有在孜孜不倦地为塑造一个坚毅果断的人格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它惟一的影子)……这一类的问题,这个时候机械式的新达尔文主义便英雄气短、束手无策了。

18.奥列弗·洛奇先生说过,研究天空的是物理学家而非所有的科学工作人员。天空被化学家所忽视,更别说生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他们思维中可能压根就没天空这个概念。然而,如果天空是宇宙中的一个实存体,就如它在物理学上发挥的突出功能,它在化学和生物学上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照样可以发挥出其化学和生物学上的功能。在光、电、磁现象中我们对它如数家珍,我们也十分确定地着手将它和弹性、粘力以及地心引力联系在一起。

19.我们渐渐了解到宇宙中大部分的能量(当然包括所有的势能)都存在于空中,而非具体的某种物质上。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一回事,天空又是另一回事。它们之间的维系物是电。但如果可以把它们统一为一体,把它们当做是一种东西的不同表现形式,毫无疑问两者之中谁是更加根本的了。而形成物质的电荷很可能是由天空的变体构成的。

20.科学家们没有意识到,生物学家大都对此抱有敌意并且也清楚地明白自己对事实的憎恶之情。里查特教授令人心存敬意的是,尽管他对此也心无好感,但他却能够实事求是地欣然接受事实。不过在我看来,里查特教授坚持物质的惟一性也给对事实的研究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他永远无法把天空跟“物质”这个名词联系到一块儿,他认为这简直是不可理解的。

21.严格地说,我们无法用物质单一地把每种东西都理解透彻。当我们把焦点集中在物质上时,就像把思维套上了框框,宇宙中大部分的奥秘便都被我们排出在外了。宇宙中蕴含着许多非物质的东西,除了光、电、磁、天空之外,还有生命、想法、思想、意识、记忆、人品和性格等等。十分神奇的是,这些非物质的东西通过令人好奇的化身于生物的过程,它们都和物质产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

22.艾伯特·爱德华·维根有这样的言论:今日此刻,在原子内的电子以及生物原生质内的细胞中,我们最终在上帝的工作室碰见了上帝。机械主义者打量着工作室,大声宣布:这是全机械化的。精神主义者厉声说道,在这背后是上帝的鼻息。一方面,人看到的是一个如大机器般运转着的宇宙,另一方面,人关注的却是宇宙的内涵意义一方面,人找到的是打造万物的工具,另一方面,人找到的却是工作的人。但不论是一个机械师还是一个信仰生命者,一个物质主义者还是精神主义者,他们不约而同的观点是跟自然规律(也就是上帝的旨意)同舟共济是惟一的正道。这是有组织的道德,也是进步的思想。

23.我不知道何为正确的哲学,我可以肯定的是惟有无拘无束、不受外在约束的哲学思想才能把我们引向真理。在此我恳请大家关注真理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这个年代我们可以将对真理的了解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是留给全人类的丰功伟绩。

24.尽管如此,如果我相信约翰·戴维教授极端与众不同的见解的话,科学,以及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尖锐的思考又给哲学带来了两个新趋势,无论是哪种,我认为对天下之道和天下之理的意义都是举足轻重的。

25.首先,哲学的知识理论,即思想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本性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此生物学功不可没。旧有的观念是,知识的建立基于独立的感知。也就是说知觉是通向知识的门径。生物学给这种观念带来的新的变化是,知识是生物作用于环境的行为,以及得到的反应和回馈。知识由此变为了有机体发掘利用事物内在结构的积极的操作经验。避开晦涩难懂的行话,所有以理性主义者的理性和经验主义者的经验之谈为基本理论模式的旧式哲学已经分崩离析,谁也不知道现在的哲学变成了什么模样。

26.其次,关于知识属性的变化导致我们对真理属性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关于孰是孰非的概念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发现真理与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往往不谋而合。以往的观点是真理位于自然界某个地方,是固定不变的。如今观点转变了,我们开始把真理当做是不断运转的有机生命体。所以由来已久的介于真实与理性、客观与主观、经验或理论、现象与非现象之间的争论得以告一段落,因为这种争论永远也不会有实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