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2869400000065

第65章 起于青萍,初露锋芒

三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挖出故事。

我们幼时喜欢把小人书上的武将剪下来和小伙伴吹着玩儿,打斗场面众多的《三国演义》是首选。渐渐地,我们开始在小圈子里争论三国武将哪一个最厉害,按照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三国最厉害的24员武将排位应该是这样: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这首打油诗基本罗列了有资格较量武艺的三国名将,比较客观。唯独“二张徐庞甘周魏”一句中的“二张”有些模糊,按理此二人应是张辽、张郃二将,他们都是曹魏名将,位列五子良将(其他三人为:徐晃、于禁、乐进),一生立功无数,若硬要排个座次,似乎不大现实。张郃前期表现一般,在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中有过出色发挥,但他比张辽多活了9年,在诸葛亮北伐阶段,曹魏老一辈的战将集体老迈或故去的情况下,他几乎以一人之力撑起了曹魏西线的军事防务,从这个角度说,张郃应排在张辽之前;不过张辽出道早于张郃,在曹操平定北方、赤壁之战以及合肥之战中表现出彩,“硬功劳”大过张郃。

不过,评价古今名武将者,非止武力一项,还需集中谋略、气质、政治原则,由此来看,排在“二张”之前的不少人都名不副实。就这个意义而言,“二张”都是被低估的对象。

张辽,忠义果敢,一身是胆,对其评价历来不错;张郃,受小说家言的影响,除了“大战张翼德人皆胆寒”和“木门道乱箭穿身”两则典故外,被人记住的其他事迹着实不多。事实上,至少从蜀汉立业益州起,张郃就是刘备、诸葛亮最忌惮的人,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张郃作传,评价他:“合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除此之外,这个表面略带些鲁莽的河北汉子还是一个很有情商的人,可以这样说,张郃,绝不是那个在小说中衬托张飞的喜剧角色。

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mao,去声)县人。儁,古通“俊”字,“儁乂”二字可以理解为才能出众的人,可见父母在张郃幼年时对他寄予的期望。

要成为“才能出众的人”,一则需要极好的天赋,二则需要自身的努力,三则需要一个机遇。张郃天赋如何?历史并无记载;张郃后天是否努力?他壮烈风光的一生可作出解答;但是,他的确是赶上了好时候——黄巾起义。三国有不少人物都是靠镇压黄巾军起家,乱世靠军功,一个亘古不破的真理。

《三国志》里面并未写明张郃的出生时间,他第次一亮相是应征入政府军征讨黄巾军。东汉采用的是募兵制,对年龄下限没有严格限制,汉乐府中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五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但汉末乱世,纲纪废弛,一些年轻人为求得兵饷瞒报年龄或政府方面为充数而对年龄问题视而不见,也是常事。如此,则张郃从军入伍时的年龄至少应该是15岁。黄巾起义爆发在184年,47年后张郃战死木门道,古人长寿者不多,65岁以上还能驰骋疆场者更是寥寥,《三国志?张郃传》记载木门道之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被乱箭射中膝盖而亡,什么情况?排除受伤落马摔坏头部这种意外,更有可能是年老血衰、体力不支,因此,张郃死亡的年龄不大可能高于65岁。以此推断,张郃从军时的确切年龄应该在15—17岁之间。

一个15岁左右的青涩少年能在与凶暴的反政府武装的拼杀中生存下来,除了有勇力和机遇外,头脑清晰、会来事儿也是必备素质。正因为如此,在平灭黄巾起义后,张郃才有资格在冀州牧韩馥帐下出任军司马。只是韩馥本身的资质较平庸,不具备开拓能力,张郃在他手下并无多大发挥。

数年后,董卓乘外戚、宦官为祸作乱入洛阳攫取大权,群雄起兵讨伐董卓,韩馥也是参与者之一。由于各有私心,这次军事行动无疾而终,但由此却勾起了各路诸侯分疆裂土的“狼子野心”。洛阳的烽烟尚未散尽,四处寻找根据地的袁绍就对冀州起了非分之想,反客为主使诈强占过去,韩馥被逼无奈投奔了兖州的张邈。不久,袁绍派遣使者见张邈,与之耳语议事,韩馥当时正在坐,见此情景疑心袁张二人要联手除掉自己,又惊又怕,自杀了。或许是对韩馥本不抱有多大希望,张郃在袁绍进冀州不久就主动依附他。

不久,袁绍与公孙瓒产生双边争端,张郃被任命为校尉,在战斗中击败公孙瓒。此后数年,袁绍与公孙瓒作战无数,最终将其消灭,一统冀、幽、青、并四州,张郃多立战功,被封为宁国中郎将。袁绍的势力处于巅峰,手下谋士众多,悍将如云,最著名的有“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按理这位“优质官二代”拥有绝对的资本以实现他当年向曹操吹嘘的“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但是袁绍本人实在是欠缺领袖气势,如此优秀的一把牌被他在官渡打了个乱七八糟。张郃也因此揭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