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2869400000034

第34章 庸臣顾雍的从龙密匙(下)

严格来说,顾雍这个人,治国安邦的才能较平庸,却拥有不凡的政治智慧(“雍”有和谐的意思),品行和为人更是没得说。

一般说来,道德高尚的人都不轻易说话(口沫四溅的人一向被视为轻浮),做事也趋稳重。《三国志》说“(雍)寡言语,举动时当”,这一点连孙权都佩服不已。因此每逢国家大事,顾雍总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发言;饮酒欢宴这样的欢乐场合,只要有顾雍在场,席桌上的其他人都自觉收敛,怕酒后放纵被顾雍见怪。孙权曾说:“顾公在座,人不敢乐。”

严肃归严肃,顾雍也有温柔的时候,比如给孙权提建议。与之相反的东吴另一重臣张昭,此公是老小孩,不太在乎说话的方式,常让老板下不来台。本来,整个江东自孙权往下都特爱酗酒,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张昭看不惯,时常声色俱厉的犯颜直谏,孙权根本听不进去。顾雍也不赞同老板带头酗酒,但他从不发脾气,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每逢进谏,张昭总是青筋暴露、面红耳赤,看样子孙权不答应他就会死在面前;顾雍则是轻言细语、侃侃而谈,一方面让孙权听着很舒服,另一方面,“有理不在声高”,孙权感叹“顾公不言,言必有中”,表面看是赞誉,其实是惧怕。

既然做宰相,肚子要能走大船,要会掌舵,顾雍亦深得圆滑之道。某次,孙权向朝臣咨询,谈到了法律问题,张昭乘机把自己收集到的意见大说特说了一把,大概意思是法令太严,孙权听了没说话,后来孙权让顾雍表态,顾雍回答:“我所听到的情况,和张公收集到的差不多。”于是,孙权下诏修改法律。

孙权刚“掌舵”的时候,血气方刚,常带着一帮人昼夜饮酒,大发酒疯,影响极差。顾雍试了几次“以理服人”,不起作用,索性自己也参与到酒局中,插诨打科,当孙权领着那帮人又发酒疯的时候,顾雍就拿起笔把现场情况如实记录下来(唯独没写孙权)。闹完之后,顾雍又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大声朗读自己所记录的,众人臊得不行。孙权被敲山震虎,再也不敢饮酒过量。

孙权称帝后,顾雍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平宰相”,具体事务不再过问,但他是一位可以依靠的“顾问”。每有不能决断的事,孙权还让人去请教顾雍,如果顾雍赞成孙权的观点,就会请这位亲信吃饭;反之,几句话敷衍过去就送客。因此,孙权感叹:“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

孙权在位后期,信任奸臣吕壹,群臣大受其苦,顾雍也曾受到迫害。后来吕壹失势获罪,审问他的正是顾雍,老顾非但没有报复,反而表示:“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有聘请律师的自由。”边上有人痛恨吕壹,冲上来想揍他,被顾雍劝住,表示“法律会给予公正判决。”由此可见顾雍的气度。

顾雍做了19年宰相,去世时,孙权身穿丧服亲临吊唁,也算无上殊荣。

顾雍生前虽备受恩宠、无限荣光,顾家的香火延续却难言顺利,顾雍有三个儿子:长子顾邵很有老爹的风采,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连陆逊都要让他三分,后来娶了孙策的女儿,担任豫章郡太守,移风易俗、教化民众,使得辖区内大治,不过很快顾邵就夭折了,让顾雍“白发人送黑发人”。次子顾裕身患顽疾,生活几乎不能料理。小儿子顾济在顾雍临终前,承蒙孙权对老同志的关怀,承袭了老爹的爵位,却没有后代。

在第三代中,顾家也有能人。顾邵的儿子顾谭、顾承颇得孙权赏识。顾谭数学特别好,每次家里对账薄,只需在心里面默念,就能找出账上错误的数字。祖父顾雍去世才几个月,顾谭就被任为太常,兼理尚书事。不过顾谭没能学会祖父的圆滑,在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两宫之争”中得罪了孙霸,后来因为在一次与曹魏的作战中,功劳又比孙霸的亲信大,因而受到诬陷,和兄弟顾承一道被贬到交趾,双双死在那儿。就是这个顾承,也不简单,孙权曾给顾雍写信夸奖他这个孙子:“这是个宽容、善良的好小伙,及至我与他相见,才觉得比传闻的还要强!”

前面说到顾雍那位有顽疾的二儿子顾裕,尽管没什么出息,却生了个牛逼的儿子——顾荣,他在西晋末年曾支持渡长江避难的晋朝宗室司马睿,又推荐一帮江南名士给司马睿,助其巩固江山,为后来东晋的建立立了大功。这已是顾氏一族的后话,暂且不提。